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普免制度的形成及其得失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光伟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89,M0005,共25页
蠲赋减租是国家惠政,在传统帝制时期,唯有清康熙、乾隆两朝屡次普免全国田赋,并将其逐步制度化。普免萌生于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的轮免各省钱粮,是国家在重大灾变后通过免除赋税给予民众的普惠性补偿。康熙朝普免钱粮四次、漕粮一次,得... 蠲赋减租是国家惠政,在传统帝制时期,唯有清康熙、乾隆两朝屡次普免全国田赋,并将其逐步制度化。普免萌生于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的轮免各省钱粮,是国家在重大灾变后通过免除赋税给予民众的普惠性补偿。康熙朝普免钱粮四次、漕粮一次,得益于战时形成高度集中财政体制所积累的雄厚储备。这一将全国赋税尽解户部的财政体制,体现了康熙帝治国理念中的大局观,也为其多次筹划实施重大举措提供强有力支持,对清前期的稳定和发展一度发挥积极效用。但从长远看,过于强调国用与蠲赋养民,忽视外省财政和恤官,导致康熙后期外省钱粮亏空严重与苛官累民等问题,反映此制度未因时应势进行调整而产生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朝 普免制度 蠲赋养民 钱粮亏空 治国理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