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南部普林虫与“中更新世革命” 被引量:5
1
作者 徐建 汪品先 +1 位作者 黄宝琦 翦知湣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4,共8页
对南海南部ODP 114 3站 2 .1Ma以来沉积物中的浮游有孔虫群进行研究 ,发现在冲绳海槽及南海北部普遍被认为是黑潮标志种的Pulleniatinaobliquiloculata在中更新世革命 (MPR)前后对冰期旋回的响应截然相反 ;且在MPR之后的变化与南海北部... 对南海南部ODP 114 3站 2 .1Ma以来沉积物中的浮游有孔虫群进行研究 ,发现在冲绳海槽及南海北部普遍被认为是黑潮标志种的Pulleniatinaobliquiloculata在中更新世革命 (MPR)前后对冰期旋回的响应截然相反 ;且在MPR之后的变化与南海北部和冲绳海槽相反 ,即冰期时含量高而间冰期时低 .交叉频谱分析和相位分析的结果也证实了ODP 114 3站P .obliquiloculata与全球冰量变化之间的上述关系 .该种在MPR前后冰期旋回的转变 ,可能是由于MPR之后南海南部在冰期时切断了与印度洋之间的海水交换 ,或者是冰期时海水盐度增加等因素引起的上部水体结构的重大改观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期旋回 中更新世革命 MPR 南海南部 浮游有孔 沉积物 普林虫
下载PDF
末次冰消期南海南部的普林虫低值事件 被引量:13
2
作者 安阳 翦知湣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527-2532,共6页
通过对中法合作"马可·波罗"航次在南海南部陆坡采集的MD05-2894柱状样(7°2.25′N,111°33.11′E,水深1982m)进行浮游有孔虫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末次冰消期距今16.0~14.9calkaBP之间,浮游有孔虫Pulleniatinaobli... 通过对中法合作"马可·波罗"航次在南海南部陆坡采集的MD05-2894柱状样(7°2.25′N,111°33.11′E,水深1982m)进行浮游有孔虫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末次冰消期距今16.0~14.9calkaBP之间,浮游有孔虫Pulleniatinaobliquiloculata(斜室普林虫)的丰度急剧降低至几乎为零.这次普林虫低值事件在南海南部普遍存在,发生时间介于17.0~14.8calkaBP之间,可以作为地层划分对比的良好标志.对浮游有孔虫表层种Globigerinoides和次表层种P.obliquiloculat的壳体进行Mg/Ca比值分析,再造表层和次表层海水的温度进一步揭示末次冰消期普林虫低值事件时,表层海水的温度变化不大,而次表层海水的温度明显下降~2℃,使得温跃层深度随之变浅.这次普林虫低值事件在时间上相当于H1的气候变冷事件,反映了南海南部热带海区上部水体垂向结构的巨大变化,为研究末次冰消期变暖过程中的快速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学 普林虫低值事件 次表层海水温度 上部水体垂向结构 末次冰消期 南海南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