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媒体环境下普法信息传播优化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胡静霞 《中国报业》 2023年第10期64-65,共2页
新媒体环境下,普法信息化传播需要结合新媒体环境特点,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采编能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满足全新的媒体环境与民众普法信息需求。基于此,本文阐述新媒体时代下培养新闻采编能力的必要性,分析法治新闻报道中常见的问题,并... 新媒体环境下,普法信息化传播需要结合新媒体环境特点,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采编能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满足全新的媒体环境与民众普法信息需求。基于此,本文阐述新媒体时代下培养新闻采编能力的必要性,分析法治新闻报道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新媒体环境下法治新闻报道的改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 普法信息 传播
原文传递
《民法典》传播语境中媒体微博平台普法宣传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亚楠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6-40,共5页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通过对媒体发布的与《民法典》主题相关的微博正文与评论区内容的量化研究发现:在《民法典》颁布实施期间,多元化媒体共同构建了立体化普法氛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对受众的有效...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通过对媒体发布的与《民法典》主题相关的微博正文与评论区内容的量化研究发现:在《民法典》颁布实施期间,多元化媒体共同构建了立体化普法氛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对受众的有效引导。在分众信息传播环境下,媒体应创新普法宣传方法手段,以更加丰富的普法形式,积极回应受众热议话题,加强普法宣传的互动性,提高新闻从业者法律素养,进一步提升媒体在微博平台的舆论引导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普法信息 微博 量化研究
下载PDF
《民法典》传播语境下多元媒介议程设置效果的差异性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亚楠 蔡枫琳 +1 位作者 林仕伟 秦朝森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3年第4期15-26,共12页
为剖析多元媒介普法议程设置效果的差异性问题,应用主题建模分析、相关性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民法典》颁布实施前后一年的时间内,政府普法机构、专业媒体和自媒体意见领袖在微博平台上发布的关于《民法典》议题的微博正文... 为剖析多元媒介普法议程设置效果的差异性问题,应用主题建模分析、相关性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民法典》颁布实施前后一年的时间内,政府普法机构、专业媒体和自媒体意见领袖在微博平台上发布的关于《民法典》议题的微博正文和评论内容进行深入分析。首先,根据《民法典》的颁布时间和话题热度的时间延展性,收集了政务机构、专业媒体和自媒体三类微博媒体账号发布的与《民法典》相关的微博文本数据,进而应用隐性主题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识别和提取出不同主题的内容,以了解在《民法典》传播语境下多元媒介主体在微博平台上讨论的议程主题的差异性。其次,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不同媒介之间议程设置的相关性,揭示政务机构、专业媒体和自媒体在普法议程设置中承担的不同角色及其影响力。最后,应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判断分析多元媒介之间及其对受众议程设置的引导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多元媒介对于《民法典》的报道主要聚焦在宣传动员、婚姻家庭和个人信息保护三个主题上。具体而言,宣传动员主题占总数的21%,婚姻家庭主题占53%,个人信息保护主题占26%。在这些媒介中,政务机构普法议程的建构内容涉猎全面,但对于受众的引导效果缺乏统计上的显著性。专业媒体以自身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在普法信息的传播中起到了“中间人”的作用,既向上承接政府相关机构的普法需求,又向下引导受众与自媒体的信息流向。自媒体则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其普法议程设置一方面受到受众信息偏好的引导,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受众的信息偏好。基于上述分析,为优化新传播环境下多元媒介普法议程的传播效果,政府普法机构应根据社会效益进行选题引导,专业媒体在宣传工作中不能追求以流量为代表的经济效益,更应该承担正向引导舆论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议程设置 普法信息 多元媒介
下载PDF
Approaches to Census Mapping:Chinese Solution in 2010 Rounded Census 被引量:5
4
作者 WANG Yingjie LI Hongsheng +1 位作者 YU Zhuoyuan LUO Bi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2年第3期356-366,共11页
China still use sketch maps as control devices that guarantees consistency and accuracy of population counting in previous census.Although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geospatial technologies provides many possible soluti... China still use sketch maps as control devices that guarantees consistency and accuracy of population counting in previous census.Although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geospatial technologies provides many possible solutions of digital census mapping,existing researches do not answer which solution is suitable to China.Subject to many constraints originated from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a practical solution of census mapping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imagery and auxiliar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was proposed and proved to be feasible through evaluation analysis and a three-stage pilot study.Imagery with 2.5 meters and higher resolution,innovative workflow of census areas delineation,easy-to-use census mapping software packages and training organization all together provide the all-around supports for the 2010 rounded census (the 6th census) mapping activities.A digital census geographic framework detailed at the level of enumeration area was established in the 2010 rounded census which fills in the gaps in the field of modern geospatial census in China.The spatially referenced digital census database,especially the detailed census units,is of great value in successive census,sampling survey and many other census-related fields.Future work including quality evaluation of census areas,census mapping solution i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th census census mapping Chinese soluti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remote sens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