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罗布考与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hs-CRP、ox-LDL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蒋美媛 庞明 +3 位作者 陈敏 严红 余艳 黎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384-386,共3页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调脂、抗炎、抗氧化的治疗效果。方法:老年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A组,阿托伐他汀20mg/d,n=30)以及阿托伐他汀及普罗布考联合...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调脂、抗炎、抗氧化的治疗效果。方法:老年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A组,阿托伐他汀20mg/d,n=30)以及阿托伐他汀及普罗布考联合治疗组(B组,阿托伐他汀20mg/d,普罗布考0.5g,2次/d,n=30),检测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用药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指标变化。结果:2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2组患者外周血TC、TG、LDL-C、hs-CRP、ox-LDL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B组较A组降低明显(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老年ACS患者,有显著调脂、抗炎、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抗炎 抗氧化 阿托伐他汀 罗布考
下载PDF
普罗布考与阿托伐他汀合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调脂及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龙骁 李向平 +3 位作者 薜彦琼 秦英楠 罗小岚 赵水平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33-937,共5页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对氧磷酶1活性的影响。方法3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阿托伐他汀10mg/d)和治疗组(n=18,阿托伐他汀10 mg/d+普...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对氧磷酶1活性的影响。方法3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阿托伐他汀10mg/d)和治疗组(n=18,阿托伐他汀10 mg/d+普罗布考1 000 mg/d),随访4周。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对氧磷酶1活性。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15.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13.7%(P<0.05),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略有下降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分别下降28.1%、28.5%、14.2%(P<0.01)和23.3%(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对氧磷酶1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而治疗组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和对氧磷酶1活性的变化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治疗前的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对氧磷酶活性及两者治疗后的变化值与血脂各指标之间均无相关关系(P>0.05),而对氧磷酶活性与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69,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与普罗布考合用具有协同降胆固醇作用和抗氧化作用,但普罗布考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不能被阿托伐他汀抵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罗布考 阿托伐他汀 对氧磷酶1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普罗布考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四坤 蒋毅 +4 位作者 李云杉 余浩 彭慧 陈苏 胡晓军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5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90例择期行PCI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及对照组(4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90例择期行PCI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及对照组(4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术前3~5d开始服用普罗布考0.5g/次,2次/d.入院时及术后24、48、72 h测定血肌酐(SCr)和胱抑素C(CysC)水平,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3d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质过氧化物(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CIN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5% vs 15.9%,P<0.05);治疗组术后3d hsCRP、MDA及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3d血浆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能抑制PCI术后炎症反应,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改善内皮功能,预防CIN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考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对比剂肾病
下载PDF
普罗布考联合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尹芝兰 邓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2696-2697,2700,共3页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79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单独治疗组(辛伐他汀20mg/d)和联合治疗组(普罗布考1g/d,辛伐他汀20mg/d)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服药前和服药...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79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单独治疗组(辛伐他汀20mg/d)和联合治疗组(普罗布考1g/d,辛伐他汀20mg/d)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服药前和服药1个月时的血清hsCRP、血脂(TC、TG、LDL-C、HDL-C)水平。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TC、TG、LDL-C、HDL-C水平均较入院时降低(P<0.01),但联合治疗组降低的幅度较单独治疗组大(P<0.05)。结论普罗布考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与单用辛伐他汀均能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和血脂水平,可能起到抑制炎症反应、稳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加用普罗布考可能发挥进一步稳定斑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考 辛伐他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高敏C反应蛋白 血脂
下载PDF
普罗布考预防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对比剂急性肾损害及光抑素C早期诊断价值的随机化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尹力 李广平 +15 位作者 刘彤 袁如玉 郑心田 许纲 刘恩照 徐延敏 车京津 刘相丽 李飞雪 马向红 陈欣 吴雷 樊振旺 阮艳 何梅 李一丁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2年第5期267-27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C)在早期诊断对比剂急性肾损害(CIAKI)方面的价值及普罗布考预防急诊PCI术后对比剂急性肾损害的作用。方法本项前瞻性、随机化临床试验共纳入204例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接受急诊PCI术的患者(其中...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C)在早期诊断对比剂急性肾损害(CIAKI)方面的价值及普罗布考预防急诊PCI术后对比剂急性肾损害的作用。方法本项前瞻性、随机化临床试验共纳入204例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接受急诊PCI术的患者(其中普罗布考组96例,对照组108例)。在术前及术后1、2、3天分别取血测定CyC及血清肌酐(Scr)水平。结果以术后CyC增高大于或等于10%作为早期诊断CIAKI的切线值,其敏感性为96.3%,特异性为67.23%;阴性预测值为100%,阳性预测值为30.32%。以Scr为测定值的CIAKI的发生率是13.24%,其中普罗布考组4.17%,对照组21.30%(χ2=11.53,P<0.001)。以CyC为测定值的CIAKI的发生率是41.18%,其中普罗布考组29.16%,对照组51.85%(χ2=10.79,P<0.001)。结论 CyC是早期排除CIAKI的可靠指标。在急诊PCI治疗术的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普罗布考能降低CIAKI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肾功能不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罗布考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血清肌酐
下载PDF
普罗布考对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管壁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岳欣 潘其兴 +9 位作者 李继福 张薇 田奉正 刘春生 马道新 李贵双 陈玉国 于爱琴 马玉林 杨凯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13-915,共3页
目的 :通过建立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模型 ,观察普罗布考对血管内膜增生及管壁原癌基因c myc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雌性NewYorkshire良种猪 19头 ,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11头 ,普罗布考组 8头 ,均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 ,术后喂饲 6周 ,... 目的 :通过建立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模型 ,观察普罗布考对血管内膜增生及管壁原癌基因c myc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雌性NewYorkshire良种猪 19头 ,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11头 ,普罗布考组 8头 ,均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 ,术后喂饲 6周 ,重复冠状动脉造影后处死动物。普罗布考组于术前 4周给予普罗布考 1g ,bid ,至实验结束。常规病理制片 ,观察形态学变化 ,采用RT PCR的方法检测c mycmRNA的表达强度。 结果 :对照组损伤动脉内膜可见大量平滑肌细胞增生 ,呈偏心性增厚 ,普罗布考组内膜增厚程度明显减低。对照组c mycmRNA相对表达强度为 (2 .73± 0 .5 1) ,明显高于正常动脉 [(0 .82± 0 .0 9) ,P <0 .0 5 ],普罗布考组c mycmRNA相对表达强度为 (1.44± 0 .2 5 ) ,较对照组减弱 (P <0 .0 5 ) ,但仍高于正常动脉 (P <0 .0 5 )。结论 :普罗布考具有抑制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考 冠状动脉成形 C-MYC 再狭窄
下载PDF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近期血脂达标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严松彪 高翔宇 陈晖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51-653,共3页
目的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使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对近期血脂达标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9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单独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 mg/d,每晚睡前用药一次;n=49)和联合治疗组(普... 目的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使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对近期血脂达标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9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单独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 mg/d,每晚睡前用药一次;n=49)和联合治疗组(普罗布考0.5 g,每天2次;阿托伐他汀20 mg/d,每晚睡前用药一次;n=41)。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入院和服药1月时血脂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血脂达标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单独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变化。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血脂达标率分别为18.4%和48.8%(P<0.01)。两组患者的近期预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均可明显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近期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联合治疗组同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较单用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近期血脂达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罗布考 阿托伐他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脂达标率 预后
下载PDF
普罗布考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抗炎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海萍 黄辉 蒋金法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74-576,共3页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C)、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超敏感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探讨普罗布考的抗炎抗氧化作用。方法随机将60例ACS患者分入两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C)、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超敏感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探讨普罗布考的抗炎抗氧化作用。方法随机将60例ACS患者分入两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予常规治疗;普罗布考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口服普罗布考0.375g/次,2次/d,治疗时间为12周。分别于服药前后检测血ox-LDL-C、MMP-9、hs-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ox-LDL-C、MMP-9、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值,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普罗布考组治疗后的ox-LDL-C、MMP-9、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P值均<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普罗布考可显著降低ACS患者的ox-LDL-C、MMP-9和hs-CRP水平,提示其具有较强的抗炎、抗氧化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考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超敏感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普罗布考可改善心血管病高风险人群冠状动脉事件结局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劲松 余金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763-766,共4页
目的了解普罗布考对心血管病高风险人群冠状动脉事件的影响。方法通过阅读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在20世纪70年代初进行的心血管病多危险因素干预试验发表的论文,从中提取普罗布考治疗的有关结局事件信息,整理后用于分析普罗布考对冠状动脉事... 目的了解普罗布考对心血管病高风险人群冠状动脉事件的影响。方法通过阅读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在20世纪70年代初进行的心血管病多危险因素干预试验发表的论文,从中提取普罗布考治疗的有关结局事件信息,整理后用于分析普罗布考对冠状动脉事件的影响。结果普罗布考特别是与安妥明合用时可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未加用普罗布考各用药组(除利尿剂组外)实际冠状动脉事件发生数高于预测值,而加用普罗布考后降低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使用普罗布考和使用其他药物(不用普罗布考)时的5年累积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不同(1.0%比3.6%,P=0.040)。考虑各不同药物组的影响以后,加用普罗布考与冠状动脉事件发生之间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P=0.008),相对危险度估计值为0.186,其95%可信区间为0.053~0.656。结论普罗布考虽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但对其他药物难以控制血脂者合并使用普罗布考仍然可能改善用药者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罗布考 冠状动脉事件 随访 再分析
下载PDF
普罗布考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蒋美媛 《内科》 2012年第3期295-298,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而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是全身动脉硬化发生的标志性改变。以往认为AS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下,缓慢发展而不可逆转。但近年研究证明,在一定条件下,AS可以延缓或停止发展...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而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是全身动脉硬化发生的标志性改变。以往认为AS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下,缓慢发展而不可逆转。但近年研究证明,在一定条件下,AS可以延缓或停止发展,甚至可逐渐逆转。动脉粥样斑块也可稳定或消除。本文将国内外应用普罗布考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作用机制、部分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罗布考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普罗布考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效果评价
11
作者 黄郁玲 廖宝霞 连新龙 《中国药业》 CAS 2018年第24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对比剂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行PCI手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术前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对比剂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行PCI手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术前常规治疗,且术前12~24 h内静脉滴注0. 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患者术前1 d至术后3 d内每日口服普罗布考片。结果术前1 d,两组患者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尿素氮(BUN)、β_2微球蛋白(β2-M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和谷胱甘肽(G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 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除e GFR、ET-1水平降低外,其余指标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3 d内,观察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为4. 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 34%(P <0. 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肝功能异常、肌无力、心血管不良事件。结论普罗布考可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肾功能,降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考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对比剂肾病 肾功能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普罗布考预防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春栋 李惠梅 《天津药学》 2009年第5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 术后再狭窄 罗布考 预防 临床试验 动物实验 内膜增生
下载PDF
普罗布考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髓过氧化酶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13
作者 王立真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髓过氧化酶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布考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髓过氧化酶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结果普罗布考组和对...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髓过氧化酶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布考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髓过氧化酶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结果普罗布考组和对照组血清髓过氧化酶和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均明显下降(P<0.001);但普罗布考组较对照组血清髓过氧化酶下降更加明显(P<0.05)。结论普罗布考能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髓过氧化酶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普罗布考更有效地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髓过氧化酶,其可能部分解释普罗布考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考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髓过氧化酶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普罗布考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程光慧 贾慧宇 +2 位作者 任建新 苏维芳 张海洋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年第8期904-906,共3页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PCI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PCI术前患者平均服用口服普罗布考2天,对照组PCI术前不予使用普罗...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PCI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PCI术前患者平均服用口服普罗布考2天,对照组PCI术前不予使用普罗布考。两组患者在PCI术前即刻以及PCI术后第2日早晨检测血浆中的可溶性P-选择素、抗心磷脂抗体IgG型(ACA-IgG)以及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共有血管病变104支,对照组共有93支,差异无显著性(=1.573,P>0.05);观察组共植入支架76枚,对照组植入61枚,差异无显著性(χ~2=1.827,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PCI术后第2天可溶性P-选择素、ACA-IgG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PCI术前、术后第2天可溶性P-选择素、ACA-IgG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PCI术前、术后第2天血浆中vWF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患者PCI术后第2天血浆中vW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PCI术前血浆中vWF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2天血浆中vWF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前接受普罗布考治疗能有效保护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介入术后血管内皮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考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管内皮损伤
下载PDF
普罗布考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云静 杨明 +7 位作者 王青 韩凌 尹朝霞 高亢 赵燕 岑强 孙一光 李晓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6-429,共4页
目的:评价普罗布考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12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单药治疗组(n=60,阿托伐他汀10 mg/d)和联合治疗组(n=62,阿托伐他汀10 m... 目的:评价普罗布考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12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单药治疗组(n=60,阿托伐他汀10 mg/d)和联合治疗组(n=62,阿托伐他汀10 mg/d+普罗布考500 mg/d)。分别于24小时内及治疗后4周、8周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FIB)、白介素6(IL-6)以及血脂六项,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联合治疗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较单药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多元相关分析,提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高敏C-反应蛋白之间具有相关性(r=0.35,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与普罗布考联合应用能更显著降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高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的水平,可能通过降脂、抗炎、抗氧化的作用机制对稳定斑块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罗布考 阿托伐他汀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普罗布考联合水化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振华 杨世斌 付乃宽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6年第9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水化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肾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在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患者共240例,随机分为普罗布考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普罗布考组给予普罗布考联合...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水化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肾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在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患者共240例,随机分为普罗布考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普罗布考组给予普罗布考联合水化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水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肾功能、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丙二醛(MDA)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急性肾损伤(CIN)发生情况。CIN:PCI术后72h内Scr水平较原有基础升高>25%或者绝对值升高>44.2μmol/L。结果普罗布考组CIN发生率为2.5%,对照组CIN发生率为9.2%,两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P<0.05)。两组PCI术前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2h血Scr、CRP、IL-6、MDA均较术前增高;术后72h,普罗布考组CRP、IL-6、MDA水平低于对照组,Ccr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水化可降低PCI术后CIN的发生率,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普罗布考的抗氧化应激及抗炎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考 肾病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防
下载PDF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石金虎 方庆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17期1473-1475,共3页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及其对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准备行PCI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50例,予以普罗布考(1 000mg/d)...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及其对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准备行PCI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50例,予以普罗布考(1 000mg/d)和阿托伐他汀(40mg/d)联合治疗;单药组50例,予以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两组患者手术前4周开始服用,4周后行金属裸支架植入术。术后继续服用至24周。测定术前(0小时)、术后24小时、72小时、2周、4周、8周时hsCRP水平;24周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两组PCI后24小时、72小时、2周、4周、8周时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分别为联合组(8.2±1.4)mg/L、(17.9±2.6)mg/L、(19.3±3.1)mg/L、(13.5±1.9)mg/L、(9.1±1.6)mg/L、(7.9±1.4)mg/L vs单药组(8.1±1.2)mg/L、(19.2±2.7)mg/L、(22.4±3.8)mg/L、(18.3±2.8)mg/L、(15.7±2.1)mg/L、(8.3±2.0)mg/L,与术前0小时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周hsCRP水平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联合组术后2周、4周的hsCRP水平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两组术后8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24周时联合组再狭窄率(19.4%)低于单药组(32.3%)(P<0.01)。结论 PCI患者联合服用普罗布考、阿托伐他汀比单纯服用阿托伐他汀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罗布考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普罗布考与普伐他汀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敬萍 安健 +7 位作者 张悟棠 王日军 雷新宇 王仲朝 张晓娟 王慧仙 芦丽芳 李保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9年第5期251-254,共4页
目的评价普罗布考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的作用。方法将准备行PCI的8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布考组(n=42)和普伐他汀组(n=40)。两组患者于术前4周开始服用普罗布考1 000 mg/d或普伐他汀40 mg/d。服药4周后行... 目的评价普罗布考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的作用。方法将准备行PCI的8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布考组(n=42)和普伐他汀组(n=40)。两组患者于术前4周开始服用普罗布考1 000 mg/d或普伐他汀40 mg/d。服药4周后行金属裸支架置入术。术后继续原剂量及方法服用药物至24周。出院后定期随访,术后24周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PCI后随访至24周,两组严重临床事件发生率(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卒中及紧急血运重建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普罗布考组再狭窄率(22.5%)低于普伐他汀组(36.8%,P<0.05),普罗布考组管腔直径狭窄率及晚期管腔丢失指数(分别为23.25%±10.08%及0.25±0.41)均低于普伐他汀组(分别为34.76%±16.99%及0.42±0.68,P<0.05),纯获得(2.11±1.02 mm)大于普伐他汀组(1.51±0.96 mm,P<0.05)。而两组晚期管腔丢失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前4周应用普罗布考降低PCI后再狭窄率的作用优于普伐他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再狭窄 罗布考 伐他汀
下载PDF
普罗布考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19
作者 耿战秋 冯勋安 田庆印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1年第4期51-53,59,共4页
目的评价普罗布考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高教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单药治疗组(n=60,辛伐他汀20mg/d)和联合治疗组(n=60,辛伐他汀20mg/d+普罗... 目的评价普罗布考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高教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单药治疗组(n=60,辛伐他汀20mg/d)和联合治疗组(n=60,辛伐他汀20mg/d+普罗布考500mg/d)。于入院或就诊24小时内和治疗后4周、8周时检测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差异。结果治疗8周后联合治疗组的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较单药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提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高敏c反应蛋白之间具有相关性(r=0.55,P〈0.01)。结论抗氧化剂普罗布考与辛伐他汀联合应用能更进一步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脂、OX—LDL及炎症因子的水平。可能通过上述机制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药物治疗颁域增加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罗布考 辛伐他汀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普罗布考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邵帅 刘彤 +1 位作者 富华颖 李广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1期73-75,共3页
普罗布考(probucol),化学名为丙丁酚,化学式为4,4'-[(1.甲基亚乙基)二双]2,6-二(1,1-二甲基乙基)苯酚,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于美国上市并应用于临床,以往认为其主要作用是降低血清胆固醇。近年来研究发现,普罗布考除具有... 普罗布考(probucol),化学名为丙丁酚,化学式为4,4'-[(1.甲基亚乙基)二双]2,6-二(1,1-二甲基乙基)苯酚,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于美国上市并应用于临床,以往认为其主要作用是降低血清胆固醇。近年来研究发现,普罗布考除具有降脂作用外,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抗氧化应激、保护血管内皮、预防对比剂急性肾损害(contrastinducedacutekidneyinjury,CIAKI)及抗心律失常等作用,且能够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本文结合我们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工作就普罗布考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考 心血管疾病 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