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沙仑》月刊与戏剧大众化
1
作者 唐玲英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82-84,共3页
《艺术》《沙仑》两本月刊是上海艺术剧社于1930年先后出版的文艺戏剧综合性刊物。这两本刊物集中发表了一系列中国话剧运动史上最初的戏剧理论及经验总结性文章,并引发了颇具规模的戏剧大众化论争,两者与后来的《艺术信号》一起构成了... 《艺术》《沙仑》两本月刊是上海艺术剧社于1930年先后出版的文艺戏剧综合性刊物。这两本刊物集中发表了一系列中国话剧运动史上最初的戏剧理论及经验总结性文章,并引发了颇具规模的戏剧大众化论争,两者与后来的《艺术信号》一起构成了初期的戏剧大众化的主体,影响了几乎整个30年代的左翼戏剧运动的基本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沙仑》 普罗列塔利亚戏剧 戏剧大众化
下载PDF
论艺术剧社的戏剧史意义与局限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国庆 《南大戏剧论丛》 2022年第1期107-118,共12页
艺术剧社成立于1929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戏剧团体。该社从成立到被查封,不足一年。在短暂的存在时间内,该社提出了“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秉持着“集团生活的艺术’”的戏剧观念进行了两次公演和多次移动演... 艺术剧社成立于1929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戏剧团体。该社从成立到被查封,不足一年。在短暂的存在时间内,该社提出了“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秉持着“集团生活的艺术’”的戏剧观念进行了两次公演和多次移动演剧活动,促进了上海戏剧界的“左转”,探索了文艺大众化理论。艺术剧社在左翼戏剧理论方面的造势,是在批判旧剧的基础上揭橥演剧活动的时代意义,强调戏剧运动要符合“艺术服务于政治”的时代命题。深入分析艺术剧社戏剧理论的作用与局限,有助于我们以相对辩证的眼光评价其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转” 文艺大众化 普罗列塔利亚戏剧 “集团生活的艺术” 局限
下载PDF
街头剧的声音实践、跨国流动与本土改造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今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街头剧,依靠台上台下相互呼应的声音实践来打破演员与观众之间的界限,突破舞台的空间限制,建构观演的共同体,实现情感的交流和融合。这种声音实践形式并非中国的独创,而是跨地域文化流动和知识生成的结果。一方面,它... 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街头剧,依靠台上台下相互呼应的声音实践来打破演员与观众之间的界限,突破舞台的空间限制,建构观演的共同体,实现情感的交流和融合。这种声音实践形式并非中国的独创,而是跨地域文化流动和知识生成的结果。一方面,它吸收了以梅耶荷德为代表的苏联新戏剧运动及国际普罗戏剧运动的最新成果,是最为先锋的声音实践形式;另一方面,它也是左翼剧人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又不断在实际的演出中汲取经验,借用民间文艺资源,听取观众们的意见,进行大众化和本土化改造的结果。其背后是外来的与本土的、政治的与民间的、先锋的与大众的等多种不同话语、不同的文化传统的相互碰撞和渗透,还牵涉到主体建构、情感动员和民族形式等左翼文艺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头剧 梅耶荷德 普罗戏剧 《放下你的鞭子》 田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