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普贤信仰考论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子开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9-80,共12页
普贤乃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普贤信仰在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据敦煌地区发现的中古普贤文物文献,普贤变中普贤跏趺坐法与后世有所区别,《普贤菩萨说证明经》则不但识别有讹,且实际上包括了两种形成于不同时代、性质也... 普贤乃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普贤信仰在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据敦煌地区发现的中古普贤文物文献,普贤变中普贤跏趺坐法与后世有所区别,《普贤菩萨说证明经》则不但识别有讹,且实际上包括了两种形成于不同时代、性质也有所不同的小经。敦煌地区的普贤信仰,与当时的民族组成、政治气候、民众文化水平、民间信仰等方面有着密切关系。经过了民族化、政治化、通俗化和信仰本土化后的敦煌普贤信仰,已然在一定程度上民间化,成为具有浓郁中土色彩的中国佛教信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贤信仰 敦煌文献 民间信仰 本土化
下载PDF
盘龙山与汉、藏佛教的普贤信仰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冬晴 余慧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4期32-35,共4页
通过对汶川县三江乡历史文化的调查,发现其境内的盘龙山不仅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风景极其优美,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汉、藏佛教普贤信仰的交汇处,亦是民族融合的典范。
关键词 盘龙山 汉传佛教 藏传佛教 瓦寺土司 普贤信仰
下载PDF
慧行双运,显密贯通——能海法师之普贤信仰论
3
作者 张勇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54-57,共4页
从能海法师的行迹、著述、蜀地信仰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能海法师与普贤信仰的关系,或有助于理解普贤信仰的流传情况及能海法师本人的信仰取向.能海法师由显教入密教,以普贤信仰沟通了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毕生苦行实修,身体力行,圆满地体... 从能海法师的行迹、著述、蜀地信仰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能海法师与普贤信仰的关系,或有助于理解普贤信仰的流传情况及能海法师本人的信仰取向.能海法师由显教入密教,以普贤信仰沟通了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毕生苦行实修,身体力行,圆满地体现了普贤菩萨的大行精神,堪为一代宗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贤信仰 汉传佛教 藏传佛教 能海法师 峨眉山 五台山
下载PDF
普贤信仰及大乘普贤形象的演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子开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7-65,共9页
普贤信仰为佛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乘佛教特别是密教中地位显赫、关键。本文爬梳文物文献,认为普贤信仰乃雅利安人理想化的故土和部派佛教时期某一称为"普贤"的信徒这两种因素糅合的结果,早期大乘佛教关于普贤菩萨来历... 普贤信仰为佛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乘佛教特别是密教中地位显赫、关键。本文爬梳文物文献,认为普贤信仰乃雅利安人理想化的故土和部派佛教时期某一称为"普贤"的信徒这两种因素糅合的结果,早期大乘佛教关于普贤菩萨来历还有着其他异说。印度的大乘普贤形象,最初当为在家居士形态,再演变为骑乘六牙白象的天神,或以十罗刹女而为普贤胁士。中国的普贤形象又有了明显的变化:普贤相貌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异;一佛二菩萨和单尊这两种格局中的普贤形象,皆与印度有所差别;对普贤形象作出了新的阐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普贤坐姿及面容并不雷同,特别是还间或闪现了女性化的普贤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贤信仰 印度 大乘佛教 峨眉山 中国化
原文传递
普賢形象與玄奘“印普賢像”——《玄奘“印普賢像”質疑》商榷 被引量:1
5
作者 章宏偉 《历史文献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326-337,共12页
唐末馮贄《雲仙散録》玄奘'印普賢像'是關於中國印刷術起源的最早的一條文獻記載。《玄奘'印普賢像'質疑》一文的精神是對的,但考察的普賢崇拜形成的歷史背景和玄奘本人的佛教信仰這兩個貌似證僞的證據,並没有把握住佛... 唐末馮贄《雲仙散録》玄奘'印普賢像'是關於中國印刷術起源的最早的一條文獻記載。《玄奘'印普賢像'質疑》一文的精神是對的,但考察的普賢崇拜形成的歷史背景和玄奘本人的佛教信仰這兩個貌似證僞的證據,並没有把握住佛教史發展的實質。文中所説四大菩薩屬於民間信仰的範疇,是有關菩薩道場説法興起後才有的,是很晚近的事。玄奘'印普賢像'與'菩薩道場'無關。普賢傳入中國,始於西晉竺法護翻譯的《佛説如來興顯經》、《度世品經》和《等目菩薩所問三昧經》,這三部經典關於普賢行、普賢境界以及法身理論,著力塑造的修行達到最高階段的菩薩——普賢,把普賢奉爲菩薩修行的榜樣。晉譯華嚴在主要學説方面没有實質性突破。玄奘'印普賢像'更與後兩譯《華嚴》無關。因而《質疑》所説《華嚴經》傳入中土的三個完整版本並不能用來證題。何況,華嚴部經典没有對普賢具體形象進行描述,普賢形象主要來自法華部經典及以後的密教經典。自普賢行作爲佛教的一種重要修持方法後,就出現了形象各異的普賢造像及相關經變畫。但不能根據5世紀六七十年代北方佛教造像、北魏佛龕造像和隋唐龍門佛龕造像中較多彌勒造像,來推斷'唐代以前普賢像的雕造是極爲少見的'。玄奘對彌勒的虔誠崇拜與'印普賢像'並不矛盾,並不能否定玄奘'印普賢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雲仙散録》 玄奘 “印普賢像” 《華嚴經》 《法華經》 普賢信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