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潘—甘孜南部放马坪-三岩龙花岗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9
1
作者 袁静 肖龙 +1 位作者 万传辉 高睿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5-206,共12页
松潘-甘孜造山带内广泛出露印支期花岗岩类,目前对该区印支期花岗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东部、中部地区,南部地区的研究相对较少。放马坪-三岩龙花岗质杂岩体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南部的九龙地区,根据主微量元素特征的不同可被划分为两大类... 松潘-甘孜造山带内广泛出露印支期花岗岩类,目前对该区印支期花岗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东部、中部地区,南部地区的研究相对较少。放马坪-三岩龙花岗质杂岩体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南部的九龙地区,根据主微量元素特征的不同可被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具有C型埃达克岩的特征,Sr>541×10-6,Y<12.4×10-6,Sr/Y>55,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N>51,K2O/Na2O值较高,接近于1,甚至大于1;第二类为普通钙碱性I型花岗岩,Sr<450×10-6,Y>17.4×10-6,Sr/Y<24,轻重稀土分异较弱(La/Yb)N<18。在岩性上第一类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第二类为黑云母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两者的Sr、Nd同位素具有不同的变化范围,第一类Isr变化于0.7066~0.7077,εNd(t)变化于-4.43~-3.96;第二类Isr变化于0.7100~0.7123,εNd(t)变化于-9.33~-7.65,显示它们应来自于不同源区。两者的形成条件也具有明显的差异,第一类(C型埃达克岩)的源区残留相可能为石榴角闪岩或角闪榴辉岩,形成于较高的温度和压力范围,暗示源区深度较大(>50km)。第二类(普通钙碱性I型花岗岩)源区残留相可能为中基性麻粒岩,暗示其形成深度较第一类浅,岩浆来源于稍浅的中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本次研究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两类花岗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08±2Ma、212±2Ma。结合松潘-甘孜造山带的地质背景、区域构造-岩浆事件及其岩浆岩的组合分析,印支期岩石圈拆沉、软流圈上涌可以用来解释放马坪-三岩龙花岗质杂岩体的形成机制,C型埃达克岩、普通I型花岗岩分别是在该机制作用下下地壳和中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埃达克岩 普通i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松潘-甘孜造山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