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上)——兼评孔汉思的“普遍伦理”和沟口雄三的“作为方法的中国学” 被引量:6
1
作者 顾乃忠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5期122-131,共10页
文化的普遍性不是指各民族的文化中永恒存在着的共同性 ,而是指各民族的文化由于人性一致的原则而决定的按照共同的规律发展并经历着共同的基本形态。文化的特殊性不是指一个民族永恒地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本质 ,而是指每一个经历着不... 文化的普遍性不是指各民族的文化中永恒存在着的共同性 ,而是指各民族的文化由于人性一致的原则而决定的按照共同的规律发展并经历着共同的基本形态。文化的特殊性不是指一个民族永恒地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本质 ,而是指每一个经历着不同文化发展阶段的民族 ,在其文化发展的某一阶段上区别于其他阶段的特殊本质 ,或者两个处于不同文化发展阶段的民族 ,各自所具有的区别于他者的特殊本质。文化的普遍性与文化的特殊性的关系 ,不是一般所认为的哲学上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或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本是一个东西 ,只不过因为人们观察问题的方法不同才有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所以任何文化都是普遍的 ,又都是特殊的 ,文化的动态的普遍性即为文化的静态的特殊性 ,反之亦然。孔汉思的“普遍伦理”的错误在于把文化的普遍性理解为各种文化中永恒存在的共同本质。沟口雄三的“作为方法的中国学”的错误在于把文化的特殊性理解为一个民族永远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本质。在各民族的发展道路的问题上 ,因为文化的普遍性的原因 ,各民族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发展道路 ,换言之 ,历史的“一般发展道路”是存在的 ;因为文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人性 普遍性 特殊性 孔汉思 普遍伦理 沟口雄三 中国学
下载PDF
儒家伦理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张力
2
作者 叶青春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73-79,共7页
儒家伦理理论上的普遍性和实践上的特殊性之间存在着张力。这主要体现为:儒家道德本体的普遍性与对此本体体认的特殊性之间构成张力;儒家道德规范(礼)起源和本质的普遍性与制礼、践礼的特殊性之间构成张力;儒家道德情感的普遍性与血缘... 儒家伦理理论上的普遍性和实践上的特殊性之间存在着张力。这主要体现为:儒家道德本体的普遍性与对此本体体认的特殊性之间构成张力;儒家道德规范(礼)起源和本质的普遍性与制礼、践礼的特殊性之间构成张力;儒家道德情感的普遍性与血缘亲情的特殊性之间也构成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普遍性 特殊性 张力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政治伦理问题——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在民族国家的体现
3
作者 汪岩桥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2010年第2期45-50,共6页
本文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出发,剖析了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历史发展的新格局及其对民族国家政治伦理的影响;通过对国家的实质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分析,阐述了民族国家政治伦理建设中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 国家 普世价值 政治伦理 普遍性 特殊性
下载PDF
论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下)——兼评孔汉思的“普遍伦理”和沟口雄三的“作为方法的中国学” 被引量:1
4
作者 顾乃忠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6期103-117,共15页
关键词 文化 普遍性 特殊性 孔汉思 普遍伦理 沟口雄三 “作为方法的中国学”
下载PDF
全球化视野下的道德教育:普遍性与特殊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静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3年第08M期3-4,共2页
关键词 道德教育 普遍性 特殊性 全球化 全球伦理 学校德育 传统文化
下载PDF
从中西哲学普遍特殊思维模式看世界普遍伦理
6
作者 权相佑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年第11期126-132,共7页
文章反省和批判近来所流行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和世界宗教会议所提倡的“世界普遍伦理” ,论述这两种观点来源于西方传统哲学的普遍与特殊互相分离二元论的思维模式 ,或过分强调普遍主义、或过分强调特殊主义 ,并从中国传统哲学关... 文章反省和批判近来所流行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和世界宗教会议所提倡的“世界普遍伦理” ,论述这两种观点来源于西方传统哲学的普遍与特殊互相分离二元论的思维模式 ,或过分强调普遍主义、或过分强调特殊主义 ,并从中国传统哲学关于普遍与特殊相融合的思维模式 ,来探索人类各民族既保存其特殊性又具有整体性的世界伦理 ,认为中国传统思想可以提示着一个人类文明将来要追求的良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冲突 世界伦理 普遍性 特殊性 二元论 理一分殊
下载PDF
市场经济制度的伦理基础
7
作者 李亮学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3-7,共5页
一、市场经济制度确立、运行和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伦理要求;二、阐述了我国在遵循这一要求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制度伦理体系过程中应注意克服几种可能出现的偏向。
关键词 市场经济制度 伦理基础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伦理要求
下载PDF
道德的底限与普世伦理学 被引量:11
8
作者 谢地坤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4-79,共6页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阿多诺的道德哲学,指出他的道德思想是对西方道德哲学的批判继承,他提出的“道德低限”的主张是对维系人类存在的基本道德伦理的反思,表现了阿多诺对人类现实生存状态的关切。第二部分结合阿多诺的道德...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阿多诺的道德哲学,指出他的道德思想是对西方道德哲学的批判继承,他提出的“道德低限”的主张是对维系人类存在的基本道德伦理的反思,表现了阿多诺对人类现实生存状态的关切。第二部分结合阿多诺的道德思想分析我国学术界对普世伦理学的讨论,强调用历史的和辩证的观点去研究道德伦理,指出道德伦理是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普世伦理与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具体道德规范则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永恒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 阿多诺 普遍性 特殊性 道德哲学
下载PDF
儒家伦理:道德理性还是血亲情理? 被引量:25
9
作者 刘清平 《中国哲学史》 CSSCI 1999年第3期36-42,共7页
关键词 儒家伦理 道德理性精神 血亲情理 血缘亲情 西方哲学 特殊性 普遍性 绝对命令 认知理性 儒家哲学
下载PDF
近年来儒家伦理论战述评——腐败之源还是德性之端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治洪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3-40,共8页
近五年来,人文学界围绕儒家伦理是腐败之源还是德性之端的问题发生了一场论战,持前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儒家伦理,特别是爱有等差观念,是儒家伦理学中最荒诞、最黑暗的思想;儒家伦理根本不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儒家伦理应为现实生活中某些屡... 近五年来,人文学界围绕儒家伦理是腐败之源还是德性之端的问题发生了一场论战,持前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儒家伦理,特别是爱有等差观念,是儒家伦理学中最荒诞、最黑暗的思想;儒家伦理根本不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儒家伦理应为现实生活中某些屡见不鲜的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承担责任。持后种观点的学者则从文献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哲学、方法学乃至比较文化学等角度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回应。这场论战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历次中西文化论战的继续,以其主流话语由以往的“全盘西化”、“全盘反传统”转变为对于传统的“了解之同情”和“温情与敬意”,表现出崭新的时代特色,因而将成为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亲亲互隐 腐败 特殊性普遍性
下载PDF
关于儒家伦理与我们观点的再澄清 被引量:2
11
作者 文碧芳 丁为祥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0-128,F003,共10页
<中国哲学史>于2003年第3期刊发了黄裕生先生的<普遍伦理学的出发点:自由个体还是关系角色>(以下简称"黄文").在该文中,黄先生除了对儒家伦理提出了系统的批评外,同时还不点名地批评了郭齐勇对儒家伦理的诠释,故... <中国哲学史>于2003年第3期刊发了黄裕生先生的<普遍伦理学的出发点:自由个体还是关系角色>(以下简称"黄文").在该文中,黄先生除了对儒家伦理提出了系统的批评外,同时还不点名地批评了郭齐勇对儒家伦理的诠释,故郭齐勇、丁为祥也就以<也谈本相与角色--论儒家伦理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兼答黄裕生先生>(<中国哲学史>2004年第1期,以下简称"郭文")与"黄文"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2004年第1期 中国哲学史 澄清 普遍伦理 2003年 郭齐勇 出发点 先生 普遍性 特殊性 简称 角色 批评 诠释
下载PDF
伦理相对主义的困境与宗教普世伦理的可能
12
作者 吕洪 《改革与开放》 2012年第11X期188-188,36,共2页
西方现代性语境下的伦理相对主义对传统的伦理体系造成巨大冲击。同时,它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自身固有的问题。宗教普世伦理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基础,来反驳伦理相对主义,建构一种可能的普世伦理。
关键词 伦理相对主义 普遍性 特殊性 绝对性 相对性 宗教普世伦理 人的约束性
下载PDF
伦理的共相:伦理普遍主义的当代运势
13
作者 李建华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3年第2期37-38,共2页
一、伦理的共相与殊相伦理的共相与殊相问题,其实就是伦理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这是一种中国哲学的话语表达,也是一种独特的哲学思维方式,即“理一分殊”。在以西方为主导的现代知识话语中,伦理的共相可以被理解为伦理的一般性、普遍... 一、伦理的共相与殊相伦理的共相与殊相问题,其实就是伦理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这是一种中国哲学的话语表达,也是一种独特的哲学思维方式,即“理一分殊”。在以西方为主导的现代知识话语中,伦理的共相可以被理解为伦理的一般性、普遍性、统一性,这些不同的概念性表述虽然会有细微的差异,但在描述普遍适应性上应该可以获得一致性的尊重,而伦理的殊相就是讲伦理的特殊性、个性、差异性。在具体的伦理实践中,伦理的共相与殊相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从共相中观照殊相,在殊相中发现共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思维方式 理一分殊 殊相 伦理实践 共相 伦理普遍主义 普遍性特殊性 话语表达
原文传递
论应该、善和价值的存在性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海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31,58,共7页
应该、善、价值的存在既具有特殊性、相对性、主观性,又具有普遍性、绝对性、客观性,因为一方面,应该、善、价值的存在被主体的特殊的、相对的、主观随意的需要、欲望、目的和客体的特殊的、相对的事实所决定,因而具有特殊性、相对性、... 应该、善、价值的存在既具有特殊性、相对性、主观性,又具有普遍性、绝对性、客观性,因为一方面,应该、善、价值的存在被主体的特殊的、相对的、主观随意的需要、欲望、目的和客体的特殊的、相对的事实所决定,因而具有特殊性、相对性、主观性:它们是依主体的意志而转移的,是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的,因而是特殊的、相对的、主观的应该、善和价值。另一方面,应该、善、价值的存在被主体的普遍的、绝对的、客观必然的需要、欲望、目的和客体的普遍的、绝对的事实所决定,因而具有普遍性、绝对性、客观性:它们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是对于任何主体都因其有相同的需要而同样是善的、应该的、有价值的,因而是普遍的、绝对的、客观的应该、善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性 相对性 主观性 普遍性 绝对性 客观性 应该 价值 存在性质 伦理
下载PDF
从“失衡”到“平衡”──邓小平思维特色研究
15
作者 李思民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18-21,共4页
关键词 邓小平思维 邓小平哲学智慧 普遍性 同一性 特殊性 物质利益 伦理价值 斗争性 个人利益 精神文明建设
下载PDF
论共产主义道德现实性和理想性的辩证关系
16
作者 林善良 陈思迪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1-5,108,共6页
共产主义道德的现实性和理想性,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是,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还很不一致。有的同志往往错误地把理想和现实割裂开来,认为在现阶段提们共产主义道德,是超越现实的。所以,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和... 共产主义道德的现实性和理想性,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是,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还很不一致。有的同志往往错误地把理想和现实割裂开来,认为在现阶段提们共产主义道德,是超越现实的。所以,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拟就共产主义道德的客观现实性与主观能动性、阶段性与长期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谈些粗浅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主义道德 客观现实性 理想性 马克思主义伦理 普遍性特殊性 辩证 主观能动性 超越现实
下载PDF
国家是历史中的理性与热情现实结合的机制──黑格尔国家观论析
17
作者 王连喜 《现代哲学》 1997年第4期65-70,共6页
关键词 黑格尔 国家观 普遍性 合理性 市民社会 特殊性 精神需要 伦理教化 历史哲学 现实化
下载PDF
浅析数学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18
作者 王兰卿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数学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内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抽象性 模糊集 对立统一规律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数学知识 应用逻辑学 数学教学要求
下载PDF
依法管理计划生育
19
《解放军健康》 1996年第3期12-12,共1页
依法管理计划生育《中国人民解放军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中央军委批准,颁发全军施行。这是我军计划生育工作中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标志着军队计划生育管理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步入了法制化的轨道。认真学习和贯... 依法管理计划生育《中国人民解放军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中央军委批准,颁发全军施行。这是我军计划生育工作中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标志着军队计划生育管理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步入了法制化的轨道。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条例》,对推动我军计划生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计划生育工作 管理计划 《条例》 计划生育法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实行计划生育 普遍性特殊性 计划生育管理 基本内容和要求
下载PDF
黑格尔《伦理生活体系》中辩证法的形成 被引量:1
20
作者 D.索什-达格 毓才 梦杨 《世界哲学》 1980年第3期13-20,共8页
J. 塔米尼奥不久前对《伦理生活体系》一书的翻译和介绍,表明目前人们对黑格尔在耶拿时期的著作很感兴趣。但是,这种兴趣与上一代黑格尔主义者对该时期著作所感到的兴趣是不同的。目前,黑格尔的著作已大量地被译成法文。因此,人们地时... J. 塔米尼奥不久前对《伦理生活体系》一书的翻译和介绍,表明目前人们对黑格尔在耶拿时期的著作很感兴趣。但是,这种兴趣与上一代黑格尔主义者对该时期著作所感到的兴趣是不同的。目前,黑格尔的著作已大量地被译成法文。因此,人们地时对这篇或那篇文章特别重视,这本身并不带有什么特别的含意。我们需要对已有译文的全部黑格尔著作进行反复的研究,同时还需要对各篇的形式与内容给以同样的重视。然而,法国的哲学家却特别偏重于研究《精神现象学》以前的著作,这或许是由于他们暗中希望把内容看得重于形式。在本世纪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主义 伦理生活 概念 直觉 同一性 普遍性 辩证法 归纳 精神现象学 特殊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