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看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1
1
作者 莫雷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7,共7页
以“抽象的普遍性”和“绝对的特殊性”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都会陷入知性思维的误区。要准确理解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与中国特色的关系,就应该辩证理解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从马克思的“具体的普遍性”的思想入手进行考察。这既有助于深化... 以“抽象的普遍性”和“绝对的特殊性”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都会陷入知性思维的误区。要准确理解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与中国特色的关系,就应该辩证理解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从马克思的“具体的普遍性”的思想入手进行考察。这既有助于深化我们对现代化的共同内涵及必然性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我们必须走自己的路”以及“为什么我们能够走自己的路”两个重大问题。我们不能够把现代化简单地等同于西方化,因为我们有自身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这决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赓续和更新中华文明。但这不是对特殊性的片面强调,而是将中国式现代化置于世界历史的定位中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理论原则和自主探索具有普遍性,拓展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 特殊性 具体的普遍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论构建普遍安全的世界:必要性、路径及中国的贡献
2
作者 江时学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I0002,共20页
构建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符合人类社会的远大目标。这一理想的实现,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坚持“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有的放矢地应对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努力发挥联合国的重要作用,旗... 构建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符合人类社会的远大目标。这一理想的实现,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坚持“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有的放矢地应对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努力发挥联合国的重要作用,旗帜鲜明地抵制“泛安全化”倾向,大力推动南北合作,积极应对贫困问题,加强安全学研究等。中国为构建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不仅提出了多种理念和倡议,贡献了中国智慧,而且还坚守承诺,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在践行理念和落实倡议的过程中躬行实践,在推动全球安全治理的过程中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大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普遍安全 安全 国际安全 国家安全
下载PDF
公理方法、经典科学模型与普遍语言
3
作者 宋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97,共9页
由亚里士多德的“推演式科学”理论概括而来的“经典科学模型”和由笛卡尔的“普遍语言”观念发展而来的“普遍文字”、“哲学语言”、“概念文字”等各种“普遍语言”是两种获取和构建科学知识的方式。从表面上看,二者似乎是两个不同... 由亚里士多德的“推演式科学”理论概括而来的“经典科学模型”和由笛卡尔的“普遍语言”观念发展而来的“普遍文字”、“哲学语言”、“概念文字”等各种“普遍语言”是两种获取和构建科学知识的方式。从表面上看,二者似乎是两个不同的话题。但通过对二者的发展演变及特征的考察,可以发现它们共同具有“公理方法”的公理化、演绎化和系统化等特征,就此而言,它们具有内在的等价性。这种等价性在19世纪逻辑数学化和数学逻辑化的活动中有充分的体现。不过,普遍语言还具有经典科学模型所不具有的符号化和形式化特征。正是对一种理想而完美的“普遍语言”的寻求——从“发现”到“发明”、从“分类”到“抽象”——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公理方法从“实质的”向“形式的”的转变,进一步促进了公理方法的普遍性、灵活性和可应用性。这些无疑表明经典科学模型与普遍语言都是公理传统或公理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共同展现了其对科学知识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理方法 经典科学模型 普遍语言 逻辑数学化 数学逻辑化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革命背景下人类普遍交往的深度发展研究
4
作者 张建云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49-62,共14页
交往是生产的前提,也是人的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条件。交往的实现根本上是由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决定的。当今时代,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各种信息技术相融合形成的数字技术体系引领新质生产力革命,促进交往实现网络化、数字... 交往是生产的前提,也是人的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条件。交往的实现根本上是由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决定的。当今时代,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各种信息技术相融合形成的数字技术体系引领新质生产力革命,促进交往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数字交往是基于区块链架构的智能网络而实现的超越时空与信任的深度交往,是人们随时随地随身的自由交往,是个人作为个人主体的自主交往。新质生产力推动劳动社会化深度发展,由此推动普遍交往向纵深无限延伸,表现在:一方面,推动人们分工合作日益紧密、实时协同,促进社会上各行业、各企业等在数据融合基础上实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从而使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到如同“一个社会劳动力”;另一方面,不断消解生产与消费之间中介环节,促进生产与消费日益融合,从而使普遍交往不断摆脱偶然性、外在性和表面性,实现基于实践整体性的深度融合、有机统一。数字化普遍交往的深度发展极大提高效率,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极大提高人的能力,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及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现实形成,从而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建设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技术 交往 普遍交往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普遍服务义务及其私法实现——兼论《民法典》第494条内蕴的公法与私法关系
5
作者 谢鸿飞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06,共12页
《民法典》第494条规定了三种强制缔约方式,其第2款为落实普遍服务义务最重要的私法措施。普遍服务义务的性质为最终由国家对公民承担的行政给付义务,并非市场主体的义务。其正当性源于技术革新和经济发展对“体面和有尊严的生活”的新... 《民法典》第494条规定了三种强制缔约方式,其第2款为落实普遍服务义务最重要的私法措施。普遍服务义务的性质为最终由国家对公民承担的行政给付义务,并非市场主体的义务。其正当性源于技术革新和经济发展对“体面和有尊严的生活”的新要求、因国家职能变迁而兴起的“担保国家”观念、部分基础设施的自然垄断属性等。普遍服务义务的设置需厘定公私畛域,防范企业不当扩张自然垄断的范围,从而阻碍市场化进程。依我国现行法,特定企业承担的普遍服务义务为法定义务,并非其社会责任。我国有必要承认间接强制缔约理论,在所有公共事业领域类推适用电力、电信和邮政领域的普遍服务规范。普遍服务的义务人应获得基金补贴,而不应通过其业务获得交叉补贴。普遍服务义务的实现程度受经济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双重限制,故强制要约义务原则上不宜强制履行;在强制承诺时,相对人的要约必须合理。违反强制承诺义务的,义务人应承担缔约义务,因此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侵权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服务 强制缔约 强制要约 强制承诺 《民法典》第494条
下载PDF
人的尊严:跨越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之争的人权共识——纪念《维也纳宣言与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
6
作者 张万洪 肖思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1,共5页
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在人权领域的争议由来已久,《世界人权宣言》尝试以全人类纲领性文件的形式,用尊严的名义统合多样性和差异。第一次开宗明义地指出人的尊严是人权共识的,则是近半个世纪之后的《维也纳宣言与行动纲领》。《维也纳宣... 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在人权领域的争议由来已久,《世界人权宣言》尝试以全人类纲领性文件的形式,用尊严的名义统合多样性和差异。第一次开宗明义地指出人的尊严是人权共识的,则是近半个世纪之后的《维也纳宣言与行动纲领》。《维也纳宣言与行动纲领》首次以国际性文件的形式确立了人的尊严作为跨越人权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之争的人权共识。维也纳世界人权会议及《维也纳宣言与行动纲领》也成为用跨文化对话达成人权共识的生动展现。在未来,让人的尊严成为一个有内容、有厚度的人权基础概念是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主义人权观 相对主义人权观 人的尊严
下载PDF
世界历史的“普遍文明形态”图景
7
作者 吴宏政 于宜含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100,159,共11页
如果把“文明形态”作为世界历史的书写范式,世界历史进程就表现为各民族的“特殊文明形态”扬弃为“普遍文明形态”的过程。一方面,人类物种的生存方式不同于其他物种的“自然状态”,总是要摆脱自然状态而进入“文明状态”,亦即以“特... 如果把“文明形态”作为世界历史的书写范式,世界历史进程就表现为各民族的“特殊文明形态”扬弃为“普遍文明形态”的过程。一方面,人类物种的生存方式不同于其他物种的“自然状态”,总是要摆脱自然状态而进入“文明状态”,亦即以“特殊文明形态”的方式存在;另一方面人类也只能借助于“普遍文明形态”才能保证该物种的永久生存。按照唯物史观,自阶级社会以来,人类文明形态是由社会形态加以定义的。但资本主义以往的文明形态都是“特殊文明形态”,而只有共产主义才是“普遍文明形态”。那些能够把握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的民族,该民族的文明形态便能够扬弃其特殊性,从而为创造人类“普遍文明形态”奠定基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性质继承了马克思的文明观,打开了“普遍文明形态”的图景,为创造“普遍文明形态”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普遍文明形态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论现代化的普遍性的具体性——基于中国现代化史的哲学思考
8
作者 何萍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7,共10页
我们今天重提现代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问题,旨在探究21世纪现代化的底层逻辑。这是有关现代化的本质问题,需要通过研究现代化的普遍性的具体性来解答。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现代化史具有典型性。中国现代化史包括了中国现代化... 我们今天重提现代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问题,旨在探究21世纪现代化的底层逻辑。这是有关现代化的本质问题,需要通过研究现代化的普遍性的具体性来解答。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现代化史具有典型性。中国现代化史包括了中国现代化的三种模式:一种是以鸦片战争为历史起点的中国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一种是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为历史起点的中国革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一种是以20世纪80年代为历史起点的中国的市场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这三种模式的产生与世界历史的变化相联系,体现了中国现代化与世界历史之间的动态联系。这三种模式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内容和形式清晰地呈现了现代化的普遍性从单一走向多元的过程。现代化的普遍性离不开现代化的特殊性,而现代化的特殊性的意义就在于消解现代化的普遍性的单一性和抽象性,使现代化的普遍性在扬弃自身的单一性和抽象性中获得自身的具体性。在当代,这种普遍性的具体性是以世界历史的偶然性机制构成的,从而证明:一方面,世界历史的偶然性机制是21世纪现代化的底层逻辑;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化史的典型性也充分地展示了中国现代化的普遍性的内容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史 普遍性与特殊性 世界历史 世界社会主义
下载PDF
国际私法中的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辩证法
9
作者 张榆青 皋珩轩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65-70,共6页
从国际私法的理念出发,不难梳理出一组从普遍主义出发,到特殊主义的反复,再向普遍主义复归的过程。而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国际私法的发展历史也一直印证着这一辩证的发展过程。经过探寻法的理念推理和历史时代两方面角度,国际私法... 从国际私法的理念出发,不难梳理出一组从普遍主义出发,到特殊主义的反复,再向普遍主义复归的过程。而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国际私法的发展历史也一直印证着这一辩证的发展过程。经过探寻法的理念推理和历史时代两方面角度,国际私法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自然显现,在其中,现代普遍主义学说仍然呼唤着普遍主义的实质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私法 普遍主义 特殊主义 辩证法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对外反应与自身发展
10
作者 戴韶华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3-100,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新时代的一个重大论断,对于这个论断需要从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来认识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中国实力的变化不断调整对西方的认识和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中华民族的特殊性...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新时代的一个重大论断,对于这个论断需要从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来认识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中国实力的变化不断调整对西方的认识和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中华民族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当前,崛起的中国和作为整体的西方需要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增强相互的认识和了解,为建设更加开放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性 普遍 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西方中心论
下载PDF
人类现代化之问的世界普遍意义
11
作者 辛向阳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2024年第4期5-13,共9页
在2023年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习近平提出了“人类现代化之问”的重大命题。命题涉及人与社会关系、人自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家与国家关系以及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道路选择,归根到底是要回答我们究竟需要... 在2023年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习近平提出了“人类现代化之问”的重大命题。命题涉及人与社会关系、人自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家与国家关系以及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道路选择,归根到底是要回答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此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我们建设的是物质富足、政治清明、精神富有、社会安定、生态宜人的人民性现代化,是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独立自主的现代化,是不断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正义性现代化,是坚持共享机遇、共创未来、共同做大“蛋糕”的分享式现代化,是有信心、有意志、有能力应对好时代挑战、回答好时代命题的创造性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现代化 问题群 中国式现代化 世界普遍意义
下载PDF
笛卡尔普遍怀疑方法探析
12
作者 王凯 《哲学进展》 2024年第10期2496-2504,共9页
受古代怀疑论者和中世纪唯名论思潮的影响,为了对抗其消极怀疑论和对理性的不信任,笛卡尔提出普遍怀疑方法,虽然该方法由怀疑人到怀疑上帝、由怀疑感觉经验知识到怀疑具体科学知识破坏了人类的知识大厦,但是笛卡尔建设性地找到一个“阿... 受古代怀疑论者和中世纪唯名论思潮的影响,为了对抗其消极怀疑论和对理性的不信任,笛卡尔提出普遍怀疑方法,虽然该方法由怀疑人到怀疑上帝、由怀疑感觉经验知识到怀疑具体科学知识破坏了人类的知识大厦,但是笛卡尔建设性地找到一个“阿基米德点”——“我在怀疑”不可怀疑,从而确立基础主义的第一原则、高扬理性权威、弥补“直观”缺陷且对胡塞尔现象学创立大有裨益。不过,普遍怀疑方法中存在的诸如与自身真理观相矛盾和“我思”原则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Influenced by ancient skeptics and medieval nominalism, and in order to counter their negative skepticism and distrust of reason, Descartes proposed the method of universal skepticism, although this method destroyed the edifice of human knowledge from doubting man to doubting God, from doubting sensory empirical knowledge to doubting concrete scientific knowledge. But Descartes constructively found an “Archimedes point”—“I am doubting” cannot be doubted, thus establishing the first principle of foundationalism, exalting the authority of reason, making up for the defects of “intuition” and contributing greatly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Husserl’s phenomenology. However,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general doubt method, such as the contradiction with their own view of truth and the principle of “cogito” is not universally applicable, should be paid enough att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名论思潮 笛卡尔普遍怀疑方法 基础主义 胡塞尔现象学
下载PDF
普遍的逻辑该如何关乎个体对象:从亚里士多德到弗雷格
13
作者 余欢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04,共8页
研究逻辑史的学者们在比较现代与传统逻辑之间的差异时,视角往往聚焦于现代逻辑在处理关系以及多量词命题时所具有的强大解释力,忽略了个体对象、名字以及单称命题的作用。逻辑作为一门普遍学科如何关乎个体对象,是一个可以借此梳理和... 研究逻辑史的学者们在比较现代与传统逻辑之间的差异时,视角往往聚焦于现代逻辑在处理关系以及多量词命题时所具有的强大解释力,忽略了个体对象、名字以及单称命题的作用。逻辑作为一门普遍学科如何关乎个体对象,是一个可以借此梳理和对比传统与现代逻辑的问题。可以看到,传统逻辑选择避免讨论个体甚至衍生出了一套“化个体为普遍”的理论及方法;而现代逻辑则肯定了个体、名字和单称命题的逻辑表现,乃至它们在表达逻辑普遍性中不可或缺的作用;逻辑普遍性因此就和个体的给出方式,也就是传统逻辑对名字的“类名化”处理以及现代逻辑对个体变元的使用,息息相关。所以逻辑学虽然是关乎思维内容的学问,同时也更加关注表达思维内容的不同方式,特别是由语言形式本身的改变而带来对逻辑普遍性的全新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 单称命题 对象 名字
下载PDF
本质主义普遍性的拒斥----《庄子·齐物论》第12节解读
14
作者 郭美华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2-16,共5页
庄子对“物之所同是”的拒斥和否定,显示了与孟子肯定“心之所同然”的不同意蕴。庄子否定认知主义的普遍性,其实质是否定了本质主义的普遍性。但庄子并没有否定普遍性本身,而是捍卫了个体主义普遍性,即个体自由生存的普遍可能性。与孟... 庄子对“物之所同是”的拒斥和否定,显示了与孟子肯定“心之所同然”的不同意蕴。庄子否定认知主义的普遍性,其实质是否定了本质主义的普遍性。但庄子并没有否定普遍性本身,而是捍卫了个体主义普遍性,即个体自由生存的普遍可能性。与孟子的本质主义普遍性相比,庄子的个体主义普遍性更为契合当代政治哲学的自由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之所同是 本质主义 个体主义 普遍 自由生存
下载PDF
具体普遍性视域下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四维审视
15
作者 牛婷婷 刘昕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6-93,共8页
“新的文化生命体”概念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创新,是“第二个结合”的具体运用,彰显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马克思具体普遍性思想为阐释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内涵... “新的文化生命体”概念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创新,是“第二个结合”的具体运用,彰显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马克思具体普遍性思想为阐释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内涵实质、历史底蕴、实践基础、价值意蕴提供了哲学视野与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有契合性又有差异性,二者的交织耦合构成了新的文化生命体的生成前提。新的文化生命体既体现着中华文明历史穿透力的纵向延伸,又揭示出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横向拓展;既融合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历史实践,又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型的价值转换;彰显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创造了兼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共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第二个结合” 新的文化生命体 具体普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论齐泽克对黑格尔“具体普遍性思想”的改造
16
作者 牛婷婷 刘昕 《武陵学刊》 2024年第6期49-56,共8页
以否定性为中介而形成的具体普遍性思想是黑格尔辩证法体系的本质与核心,也是齐泽克分析和重构作为“例外”的具体普遍性的重要思想根基。在齐泽克的思考里,黑格尔的作为中介环节的否定性经由拉康的“想象界、象征界、实在界”的三元构... 以否定性为中介而形成的具体普遍性思想是黑格尔辩证法体系的本质与核心,也是齐泽克分析和重构作为“例外”的具体普遍性的重要思想根基。在齐泽克的思考里,黑格尔的作为中介环节的否定性经由拉康的“想象界、象征界、实在界”的三元构图被解读为绝对否定性;在将否定性阐释为绝对否定性的基础上,黑格尔以否定性为中介形成的作为统一性的具体普遍性被齐泽克把握为作为否定之断裂的“例外”的具体普遍性;齐泽克进一步从政治层面完成了对“例外”的具体普遍性思想的落实,强调新无产阶级作为“被排斥者”乃是这一作为“例外”的具体普遍性的政治主体。齐泽克对黑格尔的拉康式解读虽然有助于激活黑格尔具体普遍性思想中的因素,却也存在部分误读,需要进行批判和反思,以进一步审视其内在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黑格尔 具体普遍 否定性 “例外”
下载PDF
唯物辩证法的普遍智慧与简约话语 被引量:1
17
作者 严小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84-190,337,共8页
唯物辩证法科学揭示了大千世界存在发展的共同法则,贡献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智慧与简约话语。唯物辩证法体现为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和思行辩证法,其时代精神精华成为现代人们求实进取的智慧话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唯物辩证法科学揭示了大千世界存在发展的共同法则,贡献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智慧与简约话语。唯物辩证法体现为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和思行辩证法,其时代精神精华成为现代人们求实进取的智慧话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唯物辩证法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发展与新飞跃,是凸显时代强音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融通文明、引领创造的唯物辩证法既是人类文明的希望话语,也是中国与世界迎接未来挑战的普遍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普遍智慧 希望话语 时代精神
下载PDF
普遍化原则在心理课堂中的应用:共鸣、接纳与成长
18
作者 王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35期20-21,共2页
普遍化原则的应用在心理课堂中至关重要,它不仅帮助个体认识到所面临的问题并非孤立存在,还能够激发他们克服困难的动力。探讨了在心理课堂中如何有效运用普遍化原则,以减轻学生的负性自我评价,增强其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希望,提高心理韧性... 普遍化原则的应用在心理课堂中至关重要,它不仅帮助个体认识到所面临的问题并非孤立存在,还能够激发他们克服困难的动力。探讨了在心理课堂中如何有效运用普遍化原则,以减轻学生的负性自我评价,增强其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希望,提高心理韧性,促进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化原则 自我认同 同伴互动
下载PDF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探析
19
作者 李佳润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9期57-59,共3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和对变幻莫测国际形势的更好适应,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第二语言。虽然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主要关注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但它对二语习得研究也有很大影响。文章将阐述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及其在二语习得...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和对变幻莫测国际形势的更好适应,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第二语言。虽然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主要关注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但它对二语习得研究也有很大影响。文章将阐述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及其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语法理论 二语习得 儿童
下载PDF
发明“花街”与“北京”之外的普遍性世界——徐则臣小说论
20
作者 邱域埕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0,共6页
作家徐则臣在他的小说地图中建构了一个从“花街”到“北京”,再出发“到世界去”的系列叙事,反映了一代人的精神结构变迁。本文尝试打通徐则臣的小说世界,在“离去—归来—离去”的小说叙事模式中对“花街”“北京”和“世界”三重空... 作家徐则臣在他的小说地图中建构了一个从“花街”到“北京”,再出发“到世界去”的系列叙事,反映了一代人的精神结构变迁。本文尝试打通徐则臣的小说世界,在“离去—归来—离去”的小说叙事模式中对“花街”“北京”和“世界”三重空间进行整体性观照。作家正是经由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地方经验的“花街叙事”和“北京叙事”,发明了一个“到世界去”的普遍性世界,弥合了存在于“花街”与“北京”等不同生活世界之间的文化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则臣 花街 北京 普遍性世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