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莱尔马赫普遍解释学中的语言观 被引量:1
1
作者 金城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15-118,共4页
施莱尔马赫认为,"理解"是哲学的核心概念,理解的内容是语言,语言不只是交际工具,语言承载着其使用者的思维内容和世界存在的意义。语言的理解就是对人和世界的理解,对人和世界的理解是最艰难的工作,因此需要高超的理解语言的... 施莱尔马赫认为,"理解"是哲学的核心概念,理解的内容是语言,语言不只是交际工具,语言承载着其使用者的思维内容和世界存在的意义。语言的理解就是对人和世界的理解,对人和世界的理解是最艰难的工作,因此需要高超的理解语言的方法,理解语言的方法就是文本的理解艺术,即解释学。施莱尔马赫把理解艺术分为"语法解释"和"心理解释",并认为只有在二者相互循环和交互作用下才可以消除误解,文本的整体理解才能够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解释 语言 理解 解释学循环
下载PDF
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
2
作者 冯正强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40-43,共4页
个性问题也就是人的自由创造精神问题。对人的个性的研究和探讨从古希腊一直延续到当代。以解释学的眼光来探究个性问题,是个性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围绕着)立足于个性与理解之间的内在关联(系)研究个性,(奠基)开始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 个性问题也就是人的自由创造精神问题。对人的个性的研究和探讨从古希腊一直延续到当代。以解释学的眼光来探究个性问题,是个性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围绕着)立足于个性与理解之间的内在关联(系)研究个性,(奠基)开始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特别是他的天才论美学思想基础之上的;施莱尔马赫在康德天才论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普遍(的)个性解释学理论,为后来的哲学解释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 天才论美学 普遍解释
下载PDF
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
3
作者 冯正强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80-84,共5页
个性问题也就是人的问题,对人的个性的研究和探讨从古希腊一直延续到当代。以解释学的眼光来探究个性问题,是众多个性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围绕着个性与理解之间的内在联系,奠基于康德哲学,特别是他的天才论美学思想基础之上,施莱尔马... 个性问题也就是人的问题,对人的个性的研究和探讨从古希腊一直延续到当代。以解释学的眼光来探究个性问题,是众多个性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围绕着个性与理解之间的内在联系,奠基于康德哲学,特别是他的天才论美学思想基础之上,施莱尔马赫提出了自己的普遍的个性解释学理论,为后来的哲学解释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 天才论美学 普遍解释
下载PDF
论施莱尔马赫的普遍方法论解释学 被引量:2
4
作者 蔡熙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28-31,共4页
施莱尔马赫的普遍方法论解释学把解释学定义为理解的艺术,以理解本身而不是以具体内容作为解释学研究的对象,规定了解释的方法——语法解释和心理解释,明确了解释的任务——比作者理解得更好,从而将传统的解释学循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施莱尔马赫的普遍方法论解释学把解释学定义为理解的艺术,以理解本身而不是以具体内容作为解释学研究的对象,规定了解释的方法——语法解释和心理解释,明确了解释的任务——比作者理解得更好,从而将传统的解释学循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后人开辟独立的认识论、方法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莱尔马赫 普遍解释 理解的艺术 解释的方法 解释的任务 语言学 哲学
下载PDF
通向施莱尔马赫“普遍解释学”的道路——论近代解释学的史前史 被引量:1
5
作者 安延明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79-85,共7页
理解(Verstehen)与解释(Auslegung)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独特的认知方式。根据狄尔泰的看法,理解是一个“从外部给予的符号中认识一种内在物的过程”,更确切地说,是一个“从精神生命的既定感性表现中,认识这种生命本身的过程。”解释则是... 理解(Verstehen)与解释(Auslegung)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独特的认知方式。根据狄尔泰的看法,理解是一个“从外部给予的符号中认识一种内在物的过程”,更确切地说,是一个“从精神生命的既定感性表现中,认识这种生命本身的过程。”解释则是“对于以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的生命表现所做的艺术性的理解。”(《狄尔泰全集》第5卷,德文版,第332页)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人文学科的学者们始终要处理各种各样的“文本”(Te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解释 神学 马丁·路德 施莱尔马赫 基督教文献 真理 罗马教会 普遍解释 亚历山大大帝 狄尔泰
原文传递
施莱尔马赫普遍解释学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6
作者 安延明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43-154,共12页
本文认为,在解释学的历史演变中,施某尔马赫的解释学革命根本改变了解释学的问题方向,标志着二种普遍解释学理论的诞生。在对这一理论的发掘和阐述工作中,狄尔泰、伽达默尔等人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文章对有关哲学家关心的"两... 本文认为,在解释学的历史演变中,施某尔马赫的解释学革命根本改变了解释学的问题方向,标志着二种普遍解释学理论的诞生。在对这一理论的发掘和阐述工作中,狄尔泰、伽达默尔等人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文章对有关哲学家关心的"两种解释"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语法解释"和"心理解释"不仅是两种解释方法,而且是统一的理解活动的两个方面,是一种开放的辩证运动;解释学的真正任务是理解"文本",而不是理解写作文本的人,因此"心理解释"只能被看作对文本统一理解过程的一个方面,它对"语法解释"并无先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莱尔马赫 普遍解释 心理解释 语法解释 伽达默尔 文本 理解过程 狄尔泰 解释 解释活动
原文传递
圣经解释学的普遍意义:卡尔·巴特解释学研究
7
作者 姜韦 《圣经文学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379-396,共18页
卡尔·巴特与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有两个方面的区别。首先,前者通过解经实践从部门圣经解释学中培育出一种普遍的解释学意识和态度;后者从种属和先天-后天的思维模式出发,试图超出圣经解释学,为所有部门解释学奠定基础并为它们... 卡尔·巴特与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有两个方面的区别。首先,前者通过解经实践从部门圣经解释学中培育出一种普遍的解释学意识和态度;后者从种属和先天-后天的思维模式出发,试图超出圣经解释学,为所有部门解释学奠定基础并为它们确立普遍的规则。其次,前者从发生学的角度突出解释的对象在解释运动中的主导地位,强调理解首先是事情本身的理解和理解者在事情中的被理解;后者认为理解的实质在于理解对象背后理解者与作者生命相互遭遇的经验。二者的上述差异表明,卡尔·巴特通过突显文本的主题和事情的理解,在解释学从方法论过渡至本体论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解释 解经实践 忠信关系 事情 主题
下载PDF
“法治反对解释”命题的修补 被引量:7
8
作者 陈金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1年第4期52-59,共8页
"法治反对解释"是一种维护严格法治的立场,也是研究法律的一个角度。对这一命题也许应该进行更宽泛的审视。"法治反对解释"引发了对传统法律适用方法的呼唤,也引出新的"理解"基础上的应用方法,因为只有... "法治反对解释"是一种维护严格法治的立场,也是研究法律的一个角度。对这一命题也许应该进行更宽泛的审视。"法治反对解释"引发了对传统法律适用方法的呼唤,也引出新的"理解"基础上的应用方法,因为只有理解了才能够适用或使用。对法治所反对的"解释"进行界定、法治反对解释的指向以及反对解释的功能等应该有更清晰的表述,以便于人们以更加明确的法治立场捍卫法治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解释 法律方法 法治 解释普遍
下载PDF
当代美学的解释学困境及其可能——从解释学思路到生产美学
9
作者 胡洪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7-52,共6页
基于德国古典美学的遗产以及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视野,伽达默尔发展出普遍解释学思路;相反,列奥.施特劳斯则对普遍解释学进行了批判。此种解释学争端并非是所谓作为一个学科的"解释学"争论,而是作为现代性之理解框架的解释学问... 基于德国古典美学的遗产以及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视野,伽达默尔发展出普遍解释学思路;相反,列奥.施特劳斯则对普遍解释学进行了批判。此种解释学争端并非是所谓作为一个学科的"解释学"争论,而是作为现代性之理解框架的解释学问题。文章试图指出两者的分歧之处在于对主体概念的解释和规定,并通过对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学思路的分析,探讨当代美学所面临的解释学思路的困境,进而讨论一种近年来关于"美学"议题的新提法和思想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普遍解释 现代性 主体概念 生产美学
下载PDF
文学理论会产生什么后果?——斯坦利·费什的“理论无后果说”刍议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后亮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42,共8页
文学理论一直被认为可以产生很多后果。在文本层面上,它可以改进阅读和批评实践;在社会层面上,它甚至可以带来政治改变。但费什却提出相反观点,认为理论不会带来任何后果,因为它妄图以超越于实践之上的姿态指导实践、以绝对中立的视角... 文学理论一直被认为可以产生很多后果。在文本层面上,它可以改进阅读和批评实践;在社会层面上,它甚至可以带来政治改变。但费什却提出相反观点,认为理论不会带来任何后果,因为它妄图以超越于实践之上的姿态指导实践、以绝对中立的视角获取对文本意义的普遍解释。文学理论充其量只是对解释行为的描述,而不是解释行为本身,因此它不会带来任何实践后果。真正影响批评实践的是信念,而非理论。但反过来,只要我们不再把理论看得高于实践,而是认识到它也只是一种毫无特殊优越性的实践形式,那么理论研究便可以带来值得期待的后果,只是这种后果绝不会逾越学术的边界,也就无法改变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什 文学理论 普遍解释 反基础主义
下载PDF
解释学概述
11
作者 姚介厚 《哲学动态》 1985年第4期30-34,共5页
解释学是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欧美各国逐渐流行的一种哲学。它主要是从存在主义和现象学中衍生出来的,而在某种程度上又融合了当代西方两大哲学潮流即欧洲大陆哲学和英美分析哲学的特点。解释学正在渗透到文学,历史、社会学、宗教... 解释学是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欧美各国逐渐流行的一种哲学。它主要是从存在主义和现象学中衍生出来的,而在某种程度上又融合了当代西方两大哲学潮流即欧洲大陆哲学和英美分析哲学的特点。解释学正在渗透到文学,历史、社会学、宗教等理论研究中去,不断扩展其彰响。解释学Hermeneutics 一词,源自古希腊神话中一位天性机敏、善解宙斯旨意的信使之神赫尔姆斯(Hermes)。古典解释学原指一门注疏,诠释圣经等典籍的学问。早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中,法拉西乌斯(M·Flacius)等人重新诠释圣经,为确立新教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解释 现象学 加达默尔 存在主义 当代西方 哈贝马斯 分析哲学 大陆哲学 海德格尔 宗教改革
原文传递
补语和Complement 被引量:11
12
作者 邵菁 金立鑫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7,158,共10页
本文对complement和"补语"这两个概念、它们的演变过程以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事实证明,complement和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中的"补语"有区别,"补语"这个概念无论在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中还是在实际运用当... 本文对complement和"补语"这两个概念、它们的演变过程以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事实证明,complement和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中的"补语"有区别,"补语"这个概念无论在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中还是在实际运用当中都相当混乱。本文建议将complement仅译为"补足语",汉语中原有的"补语"根据其句法功能分化为后置状语和次级谓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MENT 补语 逻辑自洽 普遍解释
原文传递
关于"更好地理解"——以施莱尔马赫和伽达默尔为中心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毓章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8-75,共8页
 施莱尔马赫提出解释学的任务是与文本的作者一样好甚至比他更好地理解他的话语。为此他主张通过"重构"使解释者与原作者处于同一层次,从而把握作者无意识保留的东西。伽达默尔认为理解总是相互理解。他以解释学的处境、视...  施莱尔马赫提出解释学的任务是与文本的作者一样好甚至比他更好地理解他的话语。为此他主张通过"重构"使解释者与原作者处于同一层次,从而把握作者无意识保留的东西。伽达默尔认为理解总是相互理解。他以解释学的处境、视域的融合阐明了解释者对文本的理解问题,提出与其说更好地理解,不如说不同理解。然而,既然在视域的融合中,解释者的视域起决定性作用,那一切理解也就是当代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 重构 视域融合 普遍解释 理解本体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