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道德观念普遍认同的合理性条件
1
作者 丁雪枫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59,共9页
主体冲突的根源之一是缺失社会共识的道德观念,而该观念又依据合情合理的条件。对此,尽管许多有担当的道德哲学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并形成了诸多富有影响的道德理论,但总体而言,传统的道义论、自私论、功利论等道德观念仍然难以被普... 主体冲突的根源之一是缺失社会共识的道德观念,而该观念又依据合情合理的条件。对此,尽管许多有担当的道德哲学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并形成了诸多富有影响的道德理论,但总体而言,传统的道义论、自私论、功利论等道德观念仍然难以被普遍认同,根本原因在于构建这些观念的有知条件或无知条件的固有缺陷;相反,“暂时无知”条件具有促生普遍认同的道德观念的价值合理性,而且约束的主体广泛性、限制的时空普遍性、达成的结论一致性等彰显了“暂时无知”条件的现实可行性。探究道德观念普遍认同的条件,对于促生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缓解多元文化之间的紧张、推进美好生活实现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观念 普遍认同 暂时无知
下载PDF
儒家知行观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内在相通的三维审视
2
作者 王宾 王海波 《党史文苑》 2024年第10期125-127,共3页
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不是硬凑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相通、实践品格相合的文化特质,作为“第二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现实根基和... 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不是硬凑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相通、实践品格相合的文化特质,作为“第二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现实根基和逻辑前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已得到普遍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践品格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联系实际 知行观 逻辑前提 普遍认同
下载PDF
一位老代表的人大琐忆
3
作者 凡凤云(口述) 曹越迪(整理) 《人大建设》 2024年第10期45-46,共2页
我叫凡凤云,今年73岁,项城市新桥镇王吕庄行政村村民,曾担任村支部书记30多年,连选连任了项城县九届、十届人大代表,项城市一届至三届人大代表,新桥镇一届至十六届人大代表。作为一名老代表,我目睹了人大在党的领导下从弱到强、从小到... 我叫凡凤云,今年73岁,项城市新桥镇王吕庄行政村村民,曾担任村支部书记30多年,连选连任了项城县九届、十届人大代表,项城市一届至三届人大代表,新桥镇一届至十六届人大代表。作为一名老代表,我目睹了人大在党的领导下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现在,人大工作已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同和信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融入基层干群的政治生活。今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回顾经历的点点滴滴,我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由想起几件往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 党的领导 新桥镇 项城县 普遍认同 发展历程 人大 村支部书记
下载PDF
解读跨文化认同的四种视角 被引量:38
4
作者 戴晓东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4-151,160,共8页
跨文化认同是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文化相互渗透、彼此交融的产物。它超越传统的文化认同观,在促进跨文化对话,建构美美与共、互惠双赢的跨文化关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分析了西方三个解读跨文化认同的经典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另... 跨文化认同是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文化相互渗透、彼此交融的产物。它超越传统的文化认同观,在促进跨文化对话,建构美美与共、互惠双赢的跨文化关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分析了西方三个解读跨文化认同的经典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另一种诠释。阿德勒从认同的多元化与世界化来理解跨文化认同,把它定义为新的身份意识及其人格在更高层次上的再整合,展现跨文化人多重、流动的文化归属与世界主义情怀。吉川从认同的互动与联合出发,把它理解为"非一非二"、既独立又联系的双螺旋式跨文化关系,打破二元对立,创建"在之间"的身份认同可能性。金荣渊聚焦认同的个体化与普遍化,把跨文化认同看作不断寻求自我本真与人类共性的进程,昭示交际者打破族群中心主义与文化刻板印象,不断自我转化,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笔者关注认同的延伸,把跨文化认同界定为文化认同的拓展与更新,彰显交际者立足自身社会,开放自我,整合不同文化元素的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认同 认同的多元化 认同的互动与联合 认同的个体化与普遍 认同的延伸
下载PDF
论文化价值观的性质与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利华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69,127-128,共5页
什么样的文化价值观具有普遍的认同性?具有普遍认同性的文化价值观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真正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运用马克思生产方式矛盾运动原理和人的本质理论,结合历史事实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的结论是:符合人的本质需求的文化价值观具有... 什么样的文化价值观具有普遍的认同性?具有普遍认同性的文化价值观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真正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运用马克思生产方式矛盾运动原理和人的本质理论,结合历史事实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的结论是:符合人的本质需求的文化价值观具有普遍的认同性,这种价值观只有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即符合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需求,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同时具备既符合人的本质需求又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这两个条件的文化价值观才具有先进性并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价值观 普遍认同 积极作用
下载PDF
依法治国呼唤宪法权威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雅琴 《前线》 2015年第6期33-35,共3页
在我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依法治国呼唤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则必须全面实施宪法和法律。
关键词 宪法权威 宪法解释 法律权威 实施宪法 社会普遍认同 宪法实施 依宪治国 法治精神 法治国家 现行宪法
下载PDF
关于艰苦奋斗的若干思考
7
作者 周克庸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6-10,共5页
一、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走向胜利的一大法宝中国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说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依靠中国各族人民自身的力量,经历了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的。在敌我力量极其... 一、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走向胜利的一大法宝中国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说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依靠中国各族人民自身的力量,经历了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的。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情况下,离开了艰苦奋斗,井岗山的红旗恐怕一天也打不下去。而有了艰苦奋斗这一克敌制胜的法宝,这杆胜利的旗帜便能打到瑞金,打到遵义,打到延安,并最终插到了北京天安门开国大典的广场上。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还是靠着艰苦奋斗,我们渡过了重重难关,不但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经济封锁和军事挑衅,而且在工业、农业、国防建设和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各族人民 经济封锁 北京天安门 走向胜利 国防建设 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普遍认同 革命热情 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新文化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电子政务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
8
作者 陆斌 《中国信息化》 2020年第6期84-86,共3页
一、泉州市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分析(一)电子政务的概念自上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电子政务"以来,国内外关于电子政务的概念有很多,如数字政府、电子政府、政府信息化等。而在我国普遍认同的提法为"电子政务",且该提法得到... 一、泉州市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分析(一)电子政务的概念自上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电子政务"以来,国内外关于电子政务的概念有很多,如数字政府、电子政府、政府信息化等。而在我国普遍认同的提法为"电子政务",且该提法得到国家信息化小组认可。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电子政务实践,我们可将电子政务理解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政务 政府信息化 福建省泉州市 文献资料 互联网 对策探析 普遍认同 现状分析
下载PDF
论领导决策的伦理价值及其实现 被引量:1
9
作者 战凯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Z期22-23,共2页
领导的首要职责是决策。领导决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领导目标能否实现。一般而言,影响领导决策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伦理因素等。其中,伦理因素是关于决策方案在伦理上的是非问题,其判断的依据是伦理规范和伦理... 领导的首要职责是决策。领导决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领导目标能否实现。一般而言,影响领导决策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伦理因素等。其中,伦理因素是关于决策方案在伦理上的是非问题,其判断的依据是伦理规范和伦理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决策 决策对象 决策方案 伦理准则 伦理因素 伦理规范 决策行为 领导行为 伦理价值 社会普遍认同
下载PDF
电视公益广告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照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莹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5Z期57-58,共2页
弱势群体与公益广告社会弱势群体,又称社会脆弱群体,根据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观点,"弱势群体"指的是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主要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失业者和贫困者等。... 弱势群体与公益广告社会弱势群体,又称社会脆弱群体,根据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观点,"弱势群体"指的是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主要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失业者和贫困者等。其共同特征就是低职化或无职化、贫困化、脆弱化和边缘化。我国目前的主要弱势群体有农民、农民工、城市贫民、老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公益广告 社会普遍认同 贫困者 媒体优势 空巢老人 公众传播 边缘人 城市工作 青年记者 传媒观察
下载PDF
项目写作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桦君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38,共5页
项目学习是上世纪末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教育模式。我国最早是被大学与中等职业学校引入教学中的。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化,项目学习也被中小学教学引用。近年来笔者把项目学习引入到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构建了"项目写作"的... 项目学习是上世纪末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教育模式。我国最早是被大学与中等职业学校引入教学中的。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化,项目学习也被中小学教学引用。近年来笔者把项目学习引入到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构建了"项目写作"的写作教学模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整理出来,权当抛砖引玉,以期吸引更多的同行来加入研究,共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学习 写作教学模式 基础教育新课程 语文写作 社会普遍认同 教学效果 中小学教学 语言实践活动 教育模式 学习过程
下载PDF
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
12
作者 山照宇 《地理教育》 2015年第A01期20-20,共1页
著名美术教育家尹少淳教授认为:"美术课程主要是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开设的。"美术教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是基于社会与人的发展对学习者的基本要求,是基于在未来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必需。在中... 著名美术教育家尹少淳教授认为:"美术课程主要是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开设的。"美术教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是基于社会与人的发展对学习者的基本要求,是基于在未来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必需。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以切实提高美术教学活动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一、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的认识什么是审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审美 中学美术教学 社会与人 审美素养 学习活动 未来社会 社会普遍认同 审美评价 课堂内外 审美趣味
下载PDF
让孩子成为有“严肃”生活态度的人——有感于吉林省实验中学的“阳刚教育,大气担当”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辉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5年第S2期100-100,共1页
一直在想这样的问题: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好的教育?我们认同的好的教育是不是社会普遍认同的?我们到底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做教育?我们的教育中到底缺少什么?教育中到底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无用&q... 一直在想这样的问题: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好的教育?我们认同的好的教育是不是社会普遍认同的?我们到底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做教育?我们的教育中到底缺少什么?教育中到底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无用"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从事教育时间越来越长,面对社会上对教育的过高期待和教育自身的无奈,很多时候甚至感觉自己越来越不自信了,越来越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了。带着这些困惑,我们走进了吉林省实验中学,在这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普遍认同 立德树人 选择能力 守规矩 学生作品 责任能力 先天下之忧而忧 报国之志 面墙 忘忧
下载PDF
从道德合理到生态正当:传统伦理范式的现代转型
14
作者 何小英 高卓亚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22-23,共2页
一般而言,“伦理”本是由“伦”和“理”构成的一组合成词。其中,“伦”是做人之本,“理”是处事之基。而“伦理”,则是指人伦关系中的条理、道理、准则。古往今来,发现、认识人伦关系中蕴含的普遍道理,并把这种普遍认同的道理作为处理... 一般而言,“伦理”本是由“伦”和“理”构成的一组合成词。其中,“伦”是做人之本,“理”是处事之基。而“伦理”,则是指人伦关系中的条理、道理、准则。古往今来,发现、认识人伦关系中蕴含的普遍道理,并把这种普遍认同的道理作为处理伦理关系的准则,用以裁量、规范个体过犹不及的情感,指导人们的行为,从而达到人伦关系的和谐及社会秩序的稳定,就成为一个专门的学问,即传统意义上的“伦理学”[1]。不言而喻。传统伦理学,以道德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其侧重于强调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时,产生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行为。这一点,可以从中西方哲学对“伦理”的解释中,加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伦关系 传统伦理学 中西方哲学 过犹不及 伦理范式 普遍认同 伦理关系 道德行为
下载PDF
法治治国理政方式的法理分析
15
作者 刘伯安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6期88-89,共2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法治提升到了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全体人民,法治中国目标的实现要求不断提高人民的法律素质和国家主人翁意识,培养人民理性的法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法治提升到了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全体人民,法治中国目标的实现要求不断提高人民的法律素质和国家主人翁意识,培养人民理性的法治思维方式,这就需要掌握有关法治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用法治的理念、原则和精神来判断和分析问题。一、法治方式是治国理政的必然选择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的科学论断,为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注入了崭新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折探索 法治中国 主人翁意识 法理分析 道德观念 社会公平 社会普遍认同 最后陈述权 法学理论 法律至上
下载PDF
热电材料与稀土的“开疆拓土”
16
作者 霍知节 《新材料产业》 CAS 2021年第6期72-78,共7页
一段时期以来,全球工业化进程推进迅猛,人类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能源和生态危机。化石能源因无序或过度开采日趋减少,已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严重制约着各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研究和开发新能源,早已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新趋势和... 一段时期以来,全球工业化进程推进迅猛,人类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能源和生态危机。化石能源因无序或过度开采日趋减少,已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严重制约着各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研究和开发新能源,早已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新趋势和竞争的新热点。现实生活中,大力开发清洁的新能源和新材料成为全球社会普遍认同的发展路径。以热能为例,汽车和工厂排放的气体就是耗能生产后又废弃的热能,亟待实现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路径 开疆拓土 社会普遍认同 热电材料 新能源 化石能源 过度开采 生态危机
下载PDF
用信仰和道德构筑民族之魂
17
作者 刘雅祥 《军工文化》 2015年第10期80-81,共2页
没有信仰的人,会为了自己的欲望置道德于罔顾;盲目信仰的人,会为了自己的信仰置道德于罔闻。信仰是指基于对某种主张的信服和对某种对象的尊崇、敬畏而把它奉为人生的最高价值。信仰具有自由性和可选择性——你可以信奉这种道义,也可以... 没有信仰的人,会为了自己的欲望置道德于罔顾;盲目信仰的人,会为了自己的信仰置道德于罔闻。信仰是指基于对某种主张的信服和对某种对象的尊崇、敬畏而把它奉为人生的最高价值。信仰具有自由性和可选择性——你可以信奉这种道义,也可以尊崇另一种道义。而道德则是指在生产和生活等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公众普遍认可的言行准则。道德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和约束性——无论你是否愿意遵循,道德始终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之魂 正面宣传 社会主流 马克思主义理论 社会普遍认同 市场经济时代 典型宣传 精辟概括 贫富差距拉大 根本要义
下载PDF
浅析风水理论在当代设计中存在的原因
18
作者 曹宇 《黄河之声》 2010年第18期116-117,共2页
从事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行业的设计师在实践中都感受到,除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认真研读中国传统风水理论,才能使自己的作品得到实质性的认可,这并非是潜规则,而是当代设计领域需要直面的问题。正如风水术千百年来... 从事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行业的设计师在实践中都感受到,除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认真研读中国传统风水理论,才能使自己的作品得到实质性的认可,这并非是潜规则,而是当代设计领域需要直面的问题。正如风水术千百年来流传如缕不绝,反风水的言论千百年来也从来没有停止过。鲁迅先生曾说:"世间许多事,只消常识,便得了然"。"风水"荒诞的一面,昭然若揭,不必费力讨论,倒是其中那些背离科学和基本生活经验的部分为什么总被一些人主张,却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天以治人 趋利避害 传统文化 普遍认同 商业行为
下载PDF
张荣生等诉上海康仁乐购超市贸易有限公司生命权纠纷案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021年第10期39-42,共4页
[裁判摘要]公共场所管理人的安全保障义务应界定在合理范围内,应当保证场所及相关配套设施符合安全标准,排除安全隐患,同时应当及时对已发生的危险和损害采取积极的应对和救助措施。管理人是否尽到必要的救助义务,应参照社会普遍认同的... [裁判摘要]公共场所管理人的安全保障义务应界定在合理范围内,应当保证场所及相关配套设施符合安全标准,排除安全隐患,同时应当及时对已发生的危险和损害采取积极的应对和救助措施。管理人是否尽到必要的救助义务,应参照社会普遍认同的衡量标准加以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助义务 安全保障义务 符合安全标准 生命权 社会普遍认同 裁判摘要 合理范围 救助措施
下载PDF
蒲广济:文化落地第一人
20
作者 邸洁 《商业文化》 2006年第5X期40-43,共4页
蒲广济有个非常独树一帜的观点,与社会普遍认同企业文化是老板文化、企业家文化、企业家群体文化(用蒲广济的话说是领导班子文化)刚好相反。他认为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是企业员工;企业文化建设的决定权才在领导那里。
关键词 文化落地 企业文化 广济 企业家群体 社会普遍认同 固有文化 理念体系 相马 企业精神 应者云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