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东南极普里兹湾地区超高温变质作用
被引量:2
- 1
-
-
作者
表璇
王伟
吴江
保红
刘晓春
赵越
-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自然资源部古地磁与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6-529,共1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41004,42172068)
地质调查项目(DD20221810)资助
-
文摘
东南极普里兹湾地区主要包括西福尔丘陵、赖于尔(茹尔)群岛、拉斯曼丘陵、姐妹岛等。普里兹湾地区普遍记录高温-超高温变质作用,在赖于尔(茹尔)群岛地区发育典型超高温变质作用,最近研究表明超高温变质作用可能分布更广,如拉斯曼丘陵、姐妹岛等地区也可能有超高温变质作用的记录。普里兹湾地区超高温变质作用矿物组合多样,该地区的斜方辉石+夕线石、假蓝宝石+石英等矿物组合可以明确指示超高温变质作用,含假蓝宝石但不含石英的矿物组合、尖晶石+石英的矿物组合、含刚玉的矿物组合等也可能指示超高温变质作用,这些组合是否反映超高温条件还需根据具体矿物成分结合可靠温度计及相平衡模拟计算等方法进行精确限定。超高温变质作用的潜在热源不同,可以归为自生热和外来热;其中自生热主要有放射性生热、机械热;外来热主要是深部热源经过热对流、热传导等方式提供。超高温变质作用可能发生在不同构造背景,如洋脊俯冲、弧后盆地、造山带下地壳拆沉等。已有的研究显示普里兹湾地区记录了不同期次构造变质事件,是一个典型的多期变质叠加造山带。最近的研究表明超高温变质作用主要形成于泛非期,但具体时间、演化特征、构造背景以及热源仍存在争议,需进一步研究限定。
-
关键词
普里兹湾地区
超高温变质作用
矿物组合
构造背景
热源
-
Keywords
the Prydz Bay region
ultra-high temperature metamorphism
mineral assemblage
tectonic setting
heat source
-
分类号
P588.3
[天文地球—岩石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