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文化地理学四对视角展示景观意义的多元发掘方法--以圆明园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尚意 阚天悦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1年第6期52-60,共9页
景观意义具有多样性,在规划实践中如何系统挖掘景观意义以及应该以何种态度观察景观意义,是需要探索的问题。新文化地理学提供了发掘景观意义的四对视角:近视和远观、置身与观察、眼睛与大地、文化与自然。圆明园是清代景观设计的典范,... 景观意义具有多样性,在规划实践中如何系统挖掘景观意义以及应该以何种态度观察景观意义,是需要探索的问题。新文化地理学提供了发掘景观意义的四对视角:近视和远观、置身与观察、眼睛与大地、文化与自然。圆明园是清代景观设计的典范,文章尝试用这四对视角综合发掘圆明园的景观意义,指出多角度的意义发掘有助于景观保护方案的创新;还尝试以人文主义地理学为指导,从段义孚提出的地方感受价值、强权心理学和文化想象力3个方面出发,提出发掘圆明园景观意义时,应重视容易被忽视的“近视”“置身”“眼睛”“自然”视角,从而与其他视角组合为更好的景观观察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对视角 景观意义 圆明园 人文主义地理学
下载PDF
虚拟现实语境下景观意义的构建研究
2
作者 杜晓坤 王璟珺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55-59,共5页
自上世纪90年代数字技术飞速发展,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经历了基础应用和补充应用阶段之后,已经进入了广泛应用阶段,同时也影响着景观行业的发展。虚拟现实诞生于人类探索、认知自然的过程,并反作用于这一过程进而产生虚拟... 自上世纪90年代数字技术飞速发展,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经历了基础应用和补充应用阶段之后,已经进入了广泛应用阶段,同时也影响着景观行业的发展。虚拟现实诞生于人类探索、认知自然的过程,并反作用于这一过程进而产生虚拟现实语境。虚拟现实语境包含虚拟现实观和沉浸理论两方面内容,其中虚拟现实观是人类基于现实世界对虚拟世界所进行构想与表达的创造性思想观念;而沉浸理论是遵从“主体社会意义及价值、满足人们互动式体验、关照情感设计”三原则的设计理论。文章探讨分析虚拟现实语境下景观意义构建的高效性和舒适性原则,以及依赖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时空间五方面感知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语境 虚拟现实观 沉浸 交互 景观意义
下载PDF
回到景观美学意义的原点——论景观美学意义传达的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谭晖 《美术大观》 2016年第2期102-103,共2页
本文总结景观美学意义传达的创作原则与方法,形成塑造景观美学意义的方法论,是景观创作与欣赏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本文的研究核心。
关键词 景观美学意义 特征中介 建构语境 深层审美
下载PDF
自然景观意义题材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立石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8期51-52,共2页
景观的题材是景观创作的核心,也是一切景观创作的开始,对于自然景观而言,由于其并未经过人工的加工,所以题材多为表现宇宙、生命、历史、文化、宗教等。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三种自然景观所表现的题材,以及其中产生的独特意蕴,并阐述了景... 景观的题材是景观创作的核心,也是一切景观创作的开始,对于自然景观而言,由于其并未经过人工的加工,所以题材多为表现宇宙、生命、历史、文化、宗教等。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三种自然景观所表现的题材,以及其中产生的独特意蕴,并阐述了景观意义题材在自然景观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景观 景观意义 题材
原文传递
肇庆七星岩景区喀斯特景观类石漠化演化及其意义
5
作者 朱汐 许自力 陈泽腾 《广东园林》 2019年第3期40-45,共6页
以肇庆七星岩景区为例,研究就此类地区出现的石漠化,并提出“喀斯特类石漠化”概念。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系统聚类法、层次分析法分析七星岩的类石漠化程度,进一步利用景观特征分析法探究不同类石漠化程度下的景观特征。肇庆七星岩... 以肇庆七星岩景区为例,研究就此类地区出现的石漠化,并提出“喀斯特类石漠化”概念。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系统聚类法、层次分析法分析七星岩的类石漠化程度,进一步利用景观特征分析法探究不同类石漠化程度下的景观特征。肇庆七星岩喀斯特类石漠化总体程度较轻,但景观异质性明显。类石漠化程度不同的片区交错分布且所体现出的景观特征差异较大,因此形成富有特色的整体景观。肇庆七星岩景区的喀斯特类石漠化虽然在生态上呈现负面意义,但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在景观资源形成上又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肇庆七星岩 喀斯特类石漠化 景观现象 景观意义
下载PDF
城市景观复写——从空间分析到设计途径 被引量:11
6
作者 魏方 朱育帆 《风景园林》 2019年第7期45-50,共6页
当代景观设计中价值取向的转变,包括设计行为从创造画面转向塑造场所,从创造新事物转向重现场地本质与原貌。依据景观设计中的空间特征和规划设计应用价值,将文本视角下的当代景观空间特征'复写'(palimpsest)定义为场地中各历... 当代景观设计中价值取向的转变,包括设计行为从创造画面转向塑造场所,从创造新事物转向重现场地本质与原貌。依据景观设计中的空间特征和规划设计应用价值,将文本视角下的当代景观空间特征'复写'(palimpsest)定义为场地中各历史层次与当代层次的结合与共同显现。复写空间利用场地的潜力,实现了景观意义的传达,具有二元性、互文性及透明性的特点。复写既可以作为分析工具,也可以作为设计手段,其核心价值在于:多层空间结构得以平等呈现;历史信息积累而显现场地特质;设计创造诱发新的发展空间与场地产生关联。结合案例论述,研究与复写相关的分析方法与设计路径:呈现自治或在场地介入过程中建立互设关系,相关设计思想可回溯到埃森曼'人工开挖'(artificial excavation)的设计理念,以及文化景观及遗产保护中的'踪迹'(trace)概念。以场地空间特征出发,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进而提出复写空间的多层建构是设计过程的关键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设计方法 复写 景观意义 透明性 踪迹
下载PDF
成都活水公园于城市公园建设的意义探索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佳 罗谦 刘含 《山西建筑》 2011年第2期2-4,共3页
在叙述国内外生态公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较详细地介绍了成都活水公园的功能性、生态性及参与性,通过分析进一步探索了生态公园在城市中的价值及重要性,对城市的发展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活水公园 生态公园 湿地 景观意义
下载PDF
基于语境约定的植物景观设计
8
作者 陈露露 欧静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00-104,共5页
植物是园林景观重要元素,植物景观对环境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语境与符号、语言存在复杂的关联性,植物语境与符号影响景观舒适性、生态性与文化性。景观语境是由语形基础、语义规则、语用边界等内容组成约定过程... 植物是园林景观重要元素,植物景观对环境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语境与符号、语言存在复杂的关联性,植物语境与符号影响景观舒适性、生态性与文化性。景观语境是由语形基础、语义规则、语用边界等内容组成约定过程。以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室外环境为研究区域,结合植物资源、景观元素等划分语境区域,赋予不同功能区域植物元素符号内涵,联合语境元素构建植物景观语境,营造整体与局部景观内涵。通过植物本身色彩、结构、形态等要素为中介,运用语境约定机制,强调植物文化象征的设计意义与景观语境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意义 象征符号 文化性 隐喻性
下载PDF
景观施工图设计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金久芝 《建筑设计管理》 2013年第6期28-29,共2页
从施工图绘制的前期准备工作、施工图的绘制内容两方面出发,探讨一套成熟的景观施工图形成的必要因素,以及对其在景观施工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 场地分析 景观施工图绘制内容 景观施工图指导意义
下载PDF
论湿地资源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萱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36-38,共3页
湿地生态系统以其低投资、低运行费、高生态环境效益和美学价值等诸多优点被引入城市公共空间,在净化城市污水、保护自然物种、改善城市小气候、美化城市形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湿地资源 湿地景观 应用 湿地景观意义
下载PDF
边境地区语言景观探析——以满洲里市语言景观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包萨如拉 合其乐图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2-15,共4页
语言景观研究是社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中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语言景观是研究双语或多语现象的新路径,是考察一个城市社会语言生态的好方法。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语言景观具有不同的特点,呈现的语言和文字不同。语言景观对满洲里市经济... 语言景观研究是社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中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语言景观是研究双语或多语现象的新路径,是考察一个城市社会语言生态的好方法。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语言景观具有不同的特点,呈现的语言和文字不同。语言景观对满洲里市经济发展、民族语言文化传承与保护及城市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满洲里市需要加强语言景观规范化、重视语言景观翻译问题,提高翻译水平,加强监督管理,综合治理语言景观工作,将语言景观更好地服务于满洲里市经济、文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洲里市 语言景观重要意义 语言景观规范化
下载PDF
《双子杀手》:数字影像下的景观塑造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皓 《东南传播》 2022年第1期41-43,共3页
电影《双子杀手》以数字影像为表现载体,以景观化的塑造策略建构了影片的叙事功能。笔者将以“数字电影”作为理论指导,以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为方法论分析依据,通过对身体景观、技术景观、意义景观的数字影像下的三重景... 电影《双子杀手》以数字影像为表现载体,以景观化的塑造策略建构了影片的叙事功能。笔者将以“数字电影”作为理论指导,以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为方法论分析依据,通过对身体景观、技术景观、意义景观的数字影像下的三重景观解构,进一步阐述在电影中如何利用技术与观念的双重突破,建立了科幻与现实共存的影像空间。深入探索科幻与技术崇媚下的多重价值意义,从而建构为未来影像的反思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杀手 数字电影 身体景观 技术景观 意义景观
下载PDF
格语法式微中的认知转向:重读“再论‘格’辩”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忠平 白解红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84,共4页
"再论‘格’辩"一文多被学界划入Fillmore格语法体系,并定性为格语法二期理论。研究发现,"再论"一文是在第二代认知科学兴起的背景下依照框架语义学的基本原则考察句子语义和语法结构关系问题的理论成果,它将场景... "再论‘格’辩"一文多被学界划入Fillmore格语法体系,并定性为格语法二期理论。研究发现,"再论"一文是在第二代认知科学兴起的背景下依照框架语义学的基本原则考察句子语义和语法结构关系问题的理论成果,它将场景认知过程与语法关系选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认知语义内容在语法结构中的基础作用,再一次体现了Fillmore语言研究在格语法式微过程中的认知转向,因此无法纳入格语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语法 意义景观 语法关系 认知转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