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术后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的防治体会
1
作者 吴西西 舒敏 《广西医学》 CAS 2002年第8期1149-1150,共2页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术后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了 3 3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膜形成的治疗措施 :如活动瞳孔、皮质激素治疗、YAG激光等。结果 :治疗后前膜在 2~ 10天消退 ,视力提高。结论 :白内障术后人工...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术后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了 3 3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膜形成的治疗措施 :如活动瞳孔、皮质激素治疗、YAG激光等。结果 :治疗后前膜在 2~ 10天消退 ,视力提高。结论 :白内障术后人工晶体前膜形成主要发生在儿童 ,预防应从术前、术中、术后多方面采取措施 ,早期发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外伤性白内障术 人工晶体前膜形成 防治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5-氟尿嘧啶结膜下注射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形成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韩晓丽 张慧茹 +1 位作者 何青 林发森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7年第5期102-102,共1页
5-氟尿嘧啶结膜下注射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形成的疗效观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韩晓丽张慧茹福建省眼科研究所何青林发森目前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在国内已普遍开展。防治术后并发症已成为眼科研究... 5-氟尿嘧啶结膜下注射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形成的疗效观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韩晓丽张慧茹福建省眼科研究所何青林发森目前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在国内已普遍开展。防治术后并发症已成为眼科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用5-氟尿嘧啶结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手术后 晶体前膜形成 5-氟尿嘧啶
下载PDF
人工晶体前膜形成和治疗探讨
3
作者 叶克菁 陈淑端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白内障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人工晶体前膜形成
下载PDF
迟发性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的临床分析
4
作者 马文豪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228-228,共1页
关键词 晶体 人工 免疫 细胞 炎症 迟发性人工晶体前膜形成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人工晶体前膜形成临床观察
5
作者 江志华 《肇庆医学》 2001年第3期51-51,50,共2页
关键词 人工晶体植入术 人工晶体前膜形成 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
下载PDF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晓民 郑进招 《临床眼科杂志》 1994年第2期109-109,共1页
关键词 人工晶体 植入术 晶体前膜形成
下载PDF
人工晶体前膜形成68例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5
7
作者 侯丹岩 邵彦 赵宏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90-490,共1页
关键词 人工晶体前膜形成 治疗 白内障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双眼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毅斌 梁忠英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9期543-544,共2页
对78例一次住院行双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患者术后晶体前膜形成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双眼均于各自术后第一天出现发病高峰,部分病例第一只眼在对侧眼术后早期出现又一次发病高峰(直观上具有交感现象的某些特点,故简称交感现... 对78例一次住院行双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患者术后晶体前膜形成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双眼均于各自术后第一天出现发病高峰,部分病例第一只眼在对侧眼术后早期出现又一次发病高峰(直观上具有交感现象的某些特点,故简称交感现象),大剂量皮质激素可减少交感现象的发病。推测双眼术后早期晶体前膜形成与血—房水屏障破坏有关,交感现象的发病与Ⅳ型变态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体植入术 手术后 晶体前膜形成
原文传递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形成 被引量:27
9
作者 杨方耀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37-237,共1页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形成杨方耀随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普遍开展,防治术后并发症已成为眼科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将我科近5年来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形成病例,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自...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形成杨方耀随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普遍开展,防治术后并发症已成为眼科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将我科近5年来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形成病例,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自1989~1993年,共施行后房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体植入术 晶体前膜形成
原文传递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晶体前膜形成和处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秦汉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4期239-240,共2页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晶体前膜形成和处理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眼科秦汉娟人工晶体植入后晶体前膜形成是严重并发症之一。Migake指出,人工晶体植入后晶体前膜的发生率为4.4%[1,2,3]。笔者遇到8例,现报告如下。例1郭...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晶体前膜形成和处理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眼科秦汉娟人工晶体植入后晶体前膜形成是严重并发症之一。Migake指出,人工晶体植入后晶体前膜的发生率为4.4%[1,2,3]。笔者遇到8例,现报告如下。例1郭××女6O岁住院号895848右眼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房型 人工晶体植入 晶体前膜形成 并发症 处理
原文传递
形成人工晶体前膜的因素及处理
11
作者 高峰丽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2年第5期56-57,共2页
人工晶体置入已成为治疗白内障的首选方法,但由于多种原因所致的术后人工晶体前膜(简称前膜)形成,又往往严重影响病人术后视力,现将62例术后病人进行了观察和随访,14例患者在术后不同时期发生前膜,经药物治疗前膜消失,现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人工晶体前膜形成 因素 人工晶体置入 药物治疗 白内障
下载PDF
人工晶体前膜的药物治疗
12
作者 丁明红 马立新 郝军生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2期29-30,共2页
目的 评价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 对24 例前膜形成的病例给予全身加大地塞米松用量( 10 ~15mg) ;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 万u , 地塞米松2mg ,5 - 氟尿嘧啶12 .5mg ; 同时应用托比卡胺扩... 目的 评价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 对24 例前膜形成的病例给予全身加大地塞米松用量( 10 ~15mg) ;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 万u , 地塞米松2mg ,5 - 氟尿嘧啶12 .5mg ; 同时应用托比卡胺扩瞳等治疗。结果 23 例前膜在1 周内吸收, 仅1 例糖尿病患者因激素用量受限未能吸收而用激光切膜。24 例矫正视力均在0 .6 以上。结论 认为人工晶体前膜经及时、适当的药物治疗, 多能获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治疗 人工晶体前膜形成 球结下注射 5-氟尿嘧啶 地塞米松 糖尿病患者 治疗效果 矫正视力 内吸收 用量
下载PDF
超声乳化对虹膜微循环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晗 王玉 +3 位作者 张绍光 刘健 石晶 韩旭光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2-154,共3页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微循环 微循环损伤 晶体前膜形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