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晶体微观结构高性能热电材料成功合成
1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5-55,共1页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和西北大学合作,合成了一种既不同于寻常晶粒取向随机的多晶材料、也不同于无晶界的单晶材料、具有高度取向性的马赛克晶体热电材料——Cu2S1-x Tex固溶化合物,从而实现了类似玻璃材料的极低热...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和西北大学合作,合成了一种既不同于寻常晶粒取向随机的多晶材料、也不同于无晶界的单晶材料、具有高度取向性的马赛克晶体热电材料——Cu2S1-x Tex固溶化合物,从而实现了类似玻璃材料的极低热导率和晶体材料的优异电输运性能,其热电优值远高于普通多晶材料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微观结构 热电材料 输运性能 合成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美国密歇根大学 多晶材料 西北大学
下载PDF
上海硅酸盐所发现具有马赛克晶体微观结构的高性能热电材料
2
《功能材料信息》 2015年第3期44-45,共2页
随着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日益凸显,新型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备受各国瞩目。除太阳能和风能等绿色能源外,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还存在着能量巨大的耗散余废热未被有效回收利用。基于热电转换材料的新型清洁能源技术可将这些低品质的热能... 随着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日益凸显,新型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备受各国瞩目。除太阳能和风能等绿色能源外,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还存在着能量巨大的耗散余废热未被有效回收利用。基于热电转换材料的新型清洁能源技术可将这些低品质的热能回收转换成有用的电能,具有零排放、安全可靠和使用温度范围广等显著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微观结构 上海硅酸盐所 热电材料 马赛克 清洁能源技术 性能 热电转换材料 能源问题
下载PDF
中美合作发现晶体微观结构高性能热电材料
3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5年第17期30-30,共1页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和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合成了一种既不同于寻常晶粒取向随机的多晶材料,也不同于无晶界的单晶材料,具有高度取向性的马赛克晶体热电材料,实现了类似玻璃的极低热导率及晶体材料的优...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和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合成了一种既不同于寻常晶粒取向随机的多晶材料,也不同于无晶界的单晶材料,具有高度取向性的马赛克晶体热电材料,实现了类似玻璃的极低热导率及晶体材料的优异电输运性能,其热电优值远高于普通多晶材料体系,在余废热回收利用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微观结构 热电材料 中美合作 输运性能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美国密歇根大学 多晶材料 研究人员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铝前驱体AlOOH的微观晶体结构分析
4
作者 郝保红 何琦 +1 位作者 张海龙 王鹏越 《纳米科技》 2015年第3期57-63,共7页
纳米Al2O3具有优良的吸附和催化活性,在很多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了揭示复杂体系下纳米氧化铝的成型机理和晶体结构特点,文章运用国内外领先的“金属包埋切片微米-纳米表征法”,对其前驱体纳米AlOOH的微观晶体结构做了深入细致的... 纳米Al2O3具有优良的吸附和催化活性,在很多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了揭示复杂体系下纳米氧化铝的成型机理和晶体结构特点,文章运用国内外领先的“金属包埋切片微米-纳米表征法”,对其前驱体纳米AlOOH的微观晶体结构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从原子层面揭示了极性添加剂在晶体生长过程中铁离子的“同晶替代”作用,以及硫酸根的“插层”诱导作用,同时还指出了非极性表面添加剂对异型纳米AlOOH晶体表面的“修复”和“美容”作用,最后用能谱及红外光谱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L2O3 前驱体 AlOOH 微观晶体结构 同晶替代
下载PDF
多晶体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的计算机重构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志刚 李旭东 于斌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5-129,共5页
介绍了用于多晶体材料微观组织结构重构的程序的算法。程序依据多晶体材料的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所得数据,完成了多晶体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的计算机重构,实现了多晶体材料微观组织的可视化,为采用数值化技术对多晶体材料微观组织结... 介绍了用于多晶体材料微观组织结构重构的程序的算法。程序依据多晶体材料的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所得数据,完成了多晶体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的计算机重构,实现了多晶体材料微观组织的可视化,为采用数值化技术对多晶体材料微观组织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重构 晶体材料微观组织结构 分层切片
下载PDF
多晶体材料二维微观组织结构的计算机重构 被引量:1
6
作者 曾绍红 李旭东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9-24,共6页
介绍了用于多晶体材料微观组织结构重构的软件MSCopier(二维版)的设计思想.该软件能够对多晶体材料各个晶粒的几何形状进行识别,并运用了多边形裁剪算法,可将实际晶粒的几何形状处理成对应的凸多边形,完成了多晶体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的... 介绍了用于多晶体材料微观组织结构重构的软件MSCopier(二维版)的设计思想.该软件能够对多晶体材料各个晶粒的几何形状进行识别,并运用了多边形裁剪算法,可将实际晶粒的几何形状处理成对应的凸多边形,完成了多晶体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的计算机重构,实现了多晶体材料微观组织的可视化,成功地实现了多晶体材料二维微观组织结构的计算机重构,为采用数值化技术对多晶体集合进行定量分析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材料微观组织结构 计算机重构 软件MSCopier
下载PDF
机械力化学作用对硅酸二钙晶体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朱明 胡曙光 杨文 《水泥工程》 CAS 2006年第2期9-13,共5页
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红外光谱分析手段对β-C2S单矿物在高能球磨作用下的微观结构与化学键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机械力的持续作用下,不仅-βC2S的晶粒尺寸大小、显微应变和有效Beff参数增大,并显示出明确的阶段性,而且导致了S... 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红外光谱分析手段对β-C2S单矿物在高能球磨作用下的微观结构与化学键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机械力的持续作用下,不仅-βC2S的晶粒尺寸大小、显微应变和有效Beff参数增大,并显示出明确的阶段性,而且导致了Si-O键的断裂与重组、振动能提高和晶体的无序化,最终使β-C2S发生机械力化学变化,活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二钙 机械力化学作用 晶体微观结构
下载PDF
Fe_(10)Ni_(90)和Fe_(90)Ni_(10)合金结晶过程微观结构的模拟
8
作者 梁永超 先刚 +1 位作者 于邦毅 张铎恩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0-166,共7页
以1011 K/s、1010 K/s两种冷速对富Ni的Fe_(10)Ni_(90)合金和富Fe的Fe_(90)Ni_(10)合金进行快速凝固,并采用原子平均势能、双体分布函数、配位数、3D可视化、最大标准团簇等方法研究了快速凝固过程中两种合金的微观结构随温度快速降低... 以1011 K/s、1010 K/s两种冷速对富Ni的Fe_(10)Ni_(90)合金和富Fe的Fe_(90)Ni_(10)合金进行快速凝固,并采用原子平均势能、双体分布函数、配位数、3D可视化、最大标准团簇等方法研究了快速凝固过程中两种合金的微观结构随温度快速降低的演变。结果表明:在1010 K/s冷速下,两种合金的结晶温度一致,但Fe_(10)Ni_(90)合金的原子平均势能要低于Fe_(90)Ni_(10)合金,使得其双体分布函数的第一峰值要高于Fe_(90)Ni_(10)合金,表明Ni原子之间比Fe原子之间成键概率更高;在两种冷速下,Fe_(10)Ni_(90)合金的fcc晶体数目变化较大,Fe_(90)Ni_(10)合金的bcc晶体数目变化较小,而且由于二十面体和截边十面体的出现,Fe_(10)Ni_(90)合金出现了五重孪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I合金 分子动力学模拟 快速凝固 晶体微观结构 五重孪晶
下载PDF
碳酸镁晶体演变过程研究(Ⅱ) 被引量:4
9
作者 高玉娟 夏雪 +3 位作者 闫平科 费野 赵永帅 张旭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70-1474,共5页
本文采用低温水溶液法制备出棒状三水碳酸镁晶体,通过对制备产品进行恒温水浴加热,研究制备产物的物相及形貌的演变过程,发现晶体物相由三水碳酸镁向四水碱式碳酸镁转变,同时,晶体形貌经历了棒状—片状的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 本文采用低温水溶液法制备出棒状三水碳酸镁晶体,通过对制备产品进行恒温水浴加热,研究制备产物的物相及形貌的演变过程,发现晶体物相由三水碳酸镁向四水碱式碳酸镁转变,同时,晶体形貌经历了棒状—片状的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晶体结构、晶体稳定性及能量角度分别分析了三水碳酸镁晶体向四水碱式碳酸镁晶体演变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水碳酸镁 四水碱式碳酸镁 晶体微观结构 演变
下载PDF
添加剂对铜沉积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鲁道荣 何建波 +1 位作者 李学良 朱云贵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9-22,42,共5页
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循环伏安法、XRD及SEM研究了添加剂Cl-、骨胶(Glue)和硫脲[(NH2)2CS]在铜沉积过程中的行为。结果表明:当Cl-、Glue、(NH2)2CS单独存在于电解液中时,Cl-的去极化作用使铜沉积反应的峰电流密度增大;Glue和(NH2)2CS的极... 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循环伏安法、XRD及SEM研究了添加剂Cl-、骨胶(Glue)和硫脲[(NH2)2CS]在铜沉积过程中的行为。结果表明:当Cl-、Glue、(NH2)2CS单独存在于电解液中时,Cl-的去极化作用使铜沉积反应的峰电流密度增大;Glue和(NH2)2CS的极化作用使铜沉积反应的峰电流密度降低,峰电势负移;当Cl-、Glue和(NH2)2CS共存于电解液中时对铜沉积过程有较强的极化作用,会降低铜沉积反应的极限电流密度和峰电流密度。SEM和XRD测试表明:过量的硫脲会改变铜沉积的晶面择优取向,使铜结晶粒度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过程 电解精炼 添加剂 极化 晶体微观结构
下载PDF
粉磨机械作用对β–C_2S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曙光 朱明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0-565,共6页
采用激光粒度测量、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热导式微量热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对β–C2S单矿物经高能球磨作用后发生的机械力化学效应及水化活性的改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力作用不仅使β–C2S颗粒迅速微细化,晶粒粒径减小,显微应... 采用激光粒度测量、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热导式微量热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对β–C2S单矿物经高能球磨作用后发生的机械力化学效应及水化活性的改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力作用不仅使β–C2S颗粒迅速微细化,晶粒粒径减小,显微应变和Debey–Waller参数λBeff增大,并显示出明确的阶段性,而且使Si—O键产生断裂与重组,微粉团聚,振动能提高和晶体无序化,最终导致β–C2S发生显著的机械力化学效应,水化活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硅酸二钙 机械力化学效应 晶体微观结构 水化活性
下载PDF
纳米Al_2O_3前驱体形貌对烧结温度的影响及转型机理分析
12
作者 郝保红 朱玲 +1 位作者 解勇 梅开元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3-678,共6页
为了揭示纳米Al2O3的转型机理,对水热中间产物γ-AlOOH进行了热失重分析及烧结试验。差热分析结果表明,前驱体形貌不同,发生转型所需要的温度也不同,其块粒状在发生γ-AlOOH转型时较须状和片状所需温度要低;烧结实验结果也表明,不同形... 为了揭示纳米Al2O3的转型机理,对水热中间产物γ-AlOOH进行了热失重分析及烧结试验。差热分析结果表明,前驱体形貌不同,发生转型所需要的温度也不同,其块粒状在发生γ-AlOOH转型时较须状和片状所需温度要低;烧结实验结果也表明,不同形貌的前驱体相变实际转型温度也存在一定出入。为了深入揭示烧结转型机理,运用先进的"RTO金属包埋切片微米-纳米表征法",对烧结产物做了单颗粒切片分析,观测了不同晶型的氧化铝的微观晶体结构,从原子迁移的角度揭示了烧结行为过程,推测了不同形貌的纳米氧化铝在转型过程中的晶格转换模式,阐明了各种形貌的前驱体在烧结过程中的晶体转型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氧化铝由低温相变(如γ-AlOOH与γ相之间的转变)时,其过程只涉及到原子在晶体结构中的短程重排,得到的γ-Al2O3可以保持原来前驱体的纳米形貌。但当煅烧温度超过临界温度1 000℃时,也即发生高温转型时,须状或片状前驱体就会相互聚集,形成具有网状或蛭石状的α-Al2O3;而块粒状的则发生团聚,形成不规则的六方晶格的α-Al2O3;此外,烧结产物形貌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部分折断或粘连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AlOOH Α-AL2O3 Γ-AL2O3 微观晶体结构 转型机理
下载PDF
烟气脱硫石膏基本性能研究及应用解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磊 杨洋 罗小红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2017年第6期36-40,共5页
国内脱硫石膏呈现的主要特点是品位高、可溶性氧化物和氯离子含量较高,颗粒分布集中,煅烧为建筑石膏粉必须要经过粉磨。脱硫石膏的微观晶体结构主要呈现薄片状,长纤维状和棱柱状,棱柱状晶体是脱硫石膏最普遍的微观形貌。本文同时分析说... 国内脱硫石膏呈现的主要特点是品位高、可溶性氧化物和氯离子含量较高,颗粒分布集中,煅烧为建筑石膏粉必须要经过粉磨。脱硫石膏的微观晶体结构主要呈现薄片状,长纤维状和棱柱状,棱柱状晶体是脱硫石膏最普遍的微观形貌。本文同时分析说明了脱硫石膏各项性能特点与电厂运行工艺的有机联系。结合目前脱硫石膏应用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石膏 化学组成 颗粒分布 微观晶体结构
下载PDF
Formation kinetics and transition mechanism of CaO·SiO2 in low-calcium system during high-temperature sintering 被引量:2
14
作者 PAN Xiao-lin CUI Wei-xue +1 位作者 ZHANG Can YU Hai-y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3269-3277,共9页
The crystal structure,formation kinetics and micro-morphology of CaO·SiO2 during high-temperature sintering process were studied in low-calcium system by XRD,FT-IR,Raman and SEM-EDS methods.When the molar ratio o... The crystal structure,formation kinetics and micro-morphology of CaO·SiO2 during high-temperature sintering process were studied in low-calcium system by XRD,FT-IR,Raman and SEM-EDS methods.When the molar ratio of CaCO3 to SiO2 is 1.0,β-2CaO·SiO2 forms firstly during the heating process,and then CaO·SiO2 is generated by the transformation reaction of pre-formed 2CaO·SiO2 with SiO2.3CaO·SiO2 and 3CaO·2SiO2 do not form either in the heating or sintering process.Rising the sintering temperature and prolonging the holding time promote the phase transition of 2CaO·SiO2 to CaO·SiO2,resulting in the sintered products a small blue shift and broadening in Raman spectra.The content of CS can reach 97.4%when sintered at 1400℃ for 1 h.The formation kinetics of CaO·SiO2 follows the second-order chemical reaction model,and the corresponding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and pre-exponential factor are 505.82 kJ/mol and 2.16×10^14 s^−1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cium silicate compounds formation kinetics crystal structure MICROSTRUCTURE sinter process
下载PDF
High-entropy alumino-silicides: a novel class of high-entropy ceramics 被引量:10
15
作者 Tongqi Wen Honghua Liu +2 位作者 Beilin Ye Da Liu Yanhui Chu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SCD 2020年第2期300-306,共7页
High-entropy ceramics(HECs) are gaining significant interest due to their huge composition space, unique microstructure, and adjustable properties. Previously reported studies focus mainly on HECs with the multi-catio... High-entropy ceramics(HECs) are gaining significant interest due to their huge composition space, unique microstructure, and adjustable properties. Previously reported studies focus mainly on HECs with the multi-cationic structure, while HECs with more than one anion are rarely studied. Herein we reported a new class of HECs, namely highentropy alumino-silicides(Mo0.25Nb0.25Ta0.25V0.25)(Al0.5Si0.5)2(HEAS-1) with multi-cationic and-anionic structure. The formation possibility of HEAS-1 was first theoretically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rmodynamics and lattice size difference based on the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and then the HEAS-1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the solid-state reaction at 1573K. The as-synthesized HEAS-1 exhibited good single-crystal hexagonal structure of metal alumino-silicides and simultaneously possessed high compositional uniformity.This study not only enriches the categories of HECs but also will open up a new research field on HECs with multi-cationic and-anionic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entropy ceramics alumino-silicides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solid solutions
原文传递
SEM/EBSD analysis of quartz cementation and compaction microstructures during diagenesis of sandstone 被引量:4
16
作者 ZHANG Bo YAN ShuYu +1 位作者 GU ZhiDong ZHANG JinJi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8期1281-1293,共13页
Compaction and silicon cementation are the dominant processes reducing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in quartzose sandstones during diagenesis. Despite the wealth of information about quartz cementation, there are still u... Compaction and silicon cementation are the dominant processes reducing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in quartzose sandstones during diagenesis. Despite the wealth of information about quartz cementation, there are still unanswered questions related to mechanisms of growth of quartz cement and the diagenesis processes.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an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 (EBSD) analysis, combined with optics and cathodoluminescence (CL) information, for the quartz sandstones from the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of Sichuan Basin, in order to reveal the microstructural and crystallographic features of the silica cementation and detrital grain during the compaction. The EBSD is a crucial technique to provide essential crystallographic data on the quartz grain and its cement. Quartz cement is shown to be syntaxial to its host quartz grain. EBSD data-based orientation maps show dauphin6 twinning and low angle boundary to be common in the host grains and quartz cement of the samples. The dauphin6 twins occurred in grain-grain contacts and in cement-crystal boundaries, and commonly crossed grain cement boundaries. These features indicate that there may be two types of dauphin6 twins, one inherited twins from the source area and the other developed by compaction-induced grain boundary deformation. These investigations suggest that strong mechanical compaction may occur after and/or during quartz cement growth in the later diagenesis of the Xujiahe sandstones. EBSD has a capability of revealing microstructural information and regarding mechanisms of diagenesis crystal growth in quartzose sandst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STONE quartz cement COMPACTION dauphin~ twins low angle boundary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