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1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偶氮苯-二苯并[b,i]噻蒽-[2,3-b]苯-5,7,12,14-四酮衍生物分子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宇红 李博 +4 位作者 陈自然 李渊 徐友辉 张莉萍 何旭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3,共9页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M06-2X方法、采用6-311+g(d,p)基组,分别对26个双偶氮-二苯并[b,i]噻蒽-[2,3-b]苯-5,7,12,14-四酮衍生物分子进行结构优化与频率计算;使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TD-M06-2X方法计算了a1~d6分子的前线分子轨道与...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M06-2X方法、采用6-311+g(d,p)基组,分别对26个双偶氮-二苯并[b,i]噻蒽-[2,3-b]苯-5,7,12,14-四酮衍生物分子进行结构优化与频率计算;使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TD-M06-2X方法计算了a1~d6分子的前线分子轨道与电子吸收光谱,采用有效场FF方法研究了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NLO).研究结果表明,26个噻蒽四酮类衍生物分子的能隙在1.33—2.02 eV范围,归属于有机半导体;最低能量吸收峰波长在601.8~609.5nm范围;在增大分子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β_(μ)(或β_(0))值方面,含相同偶氮苯基团或含不同偶氮苯基团分别引入到二苯并[b,i]噻蒽-[2,3-b]苯-5,7,12,14-四酮分子两侧的2,10位优于2,9位,在2,10位分别端接含推、拉基团的偶氮苯优于含相同给电子基团的偶氮苯.在偶氮苯苯环对位分别端接强吸电子基(-NO_(2))与强供电子基(如-N(CH_(3))_(2)、-N(Ph)_(3)、-N-苯基咔唑等)可增强体系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能,获得性能良好的非线性光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偶氮 二苯并[b i]噻蒽-[2 3-b]苯-5 7 12 14-四酮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吸收光谱 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缺陷与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尹晓娟 李明霞 +5 位作者 史源 梅花 张晓媛 朱艳萍 霍梦月 封志纯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urfactant protein,SP)-B缺陷与足月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7月至2023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等4家医院开展研究。NRDS组纳...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urfactant protein,SP)-B缺陷与足月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7月至2023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等4家医院开展研究。NRDS组纳入因患NRDS死亡的足月新生儿60例;对照组纳入同期因其他原因手术后死亡的足月、非NRDS患儿60例。采集胸部X线片结果。新生儿死亡后30 min内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肺组织取材,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P-B表达。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NRDS组患儿生后出现严重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采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有创高频振荡通气呼吸支持、一氧化氮治疗降低肺动脉高压等综合治疗措施,10例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均治疗无效死亡。NRDS组的X线胸片均显示白肺。NRDS组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SP-B单体(分子质量8 ku)及二聚体(分子质量16~18 ku)表达阳性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 ku:75.0%(45/60)与100.0%(60/60),χ^(2)=17.143;16~18 ku:73.3%(44/60)与100.0%(60/60),χ^(2)=18.462;P值均<0.001];NRDS组肺组织中SP-B分子质量8 ku及16~18 ku表达阳性的比例也明显低于对照组[8 ku:75.0%(45/60)与100.0%(60/60),χ^(2)=17.143;16~18 ku:70.0%(42/60)与100.0%(60/60),χ^(2)=21.176;P值均<0.001]。NRDS组筛出SP-B缺陷个体15例,对照组仅1例,NRDS组SP-B缺陷的比例高于对照组[25.0%(15/60)与1.7%(1/60),χ^(2)=14.135,P<0.001]。结论SP-B缺陷与足月儿NRDS发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 缺陷 遗传
下载PDF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血栓素-B_(2)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水平变化及与白蛋白尿进展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蒋琳 陆璧 +1 位作者 张彦 李梦婷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究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与血栓素-B2(TXB2)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水平变化及与白蛋白尿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198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纳入研究组,另选100例无肾脏损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与血栓素-B2(TXB2)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水平变化及与白蛋白尿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198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纳入研究组,另选100例无肾脏损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随访,检测记录患者的血清VASH-1、Sirt1、TXB2水平,并根据患者是否发生白蛋白尿分层研究,分析VASH-1、Sirt1、TXB2水平与患者白蛋白尿进展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血清VASH-1、Sirt1水平降低,TXB2水平升高(均P<0.05)。与进展组患者相比较,维持组患者的血清VASH-1、Sirt1水平升高,TXB2水平降低(均P<0.05)。进展组和维持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研究组患者是否发生白蛋白尿进展为因变量,以患者的血清VASH-1、Sirt1、TXB2水平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血清VASH-1、Sirt1、TXB2水平均会对患者发生白蛋白尿进展产生影响(均P<0.05)。采用ROC曲线探究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VASH-1、Sirt1、TXB2水平对白蛋白尿进展的预测价值,其AUC值分别为0.943、0.758、0.894(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VASH-1和Sirt1的水平下降,TXB2的水平上升,其水平变化与白蛋白尿的进展有关,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白蛋白尿进展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 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血栓素-b2 2型糖尿病肾病 蛋白尿
下载PDF
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与超敏C反应蛋白在预测免疫球蛋白A肾病并发心功能不全中的临床意义
4
作者 代建风 李丽 +1 位作者 侯进 余丽 《中国当代医药》 2024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索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预测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并发心功能不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于九江市中医医院就诊IgAN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正常体检者60例作为... 目的探索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预测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并发心功能不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于九江市中医医院就诊IgAN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正常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患者进行肌酐测定,计算IgAN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估患者的IgAN相关慢性肾脏疾病(CKD)分期,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通过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临床表现确定心功能不全等级,按照心功能不全等级将其分为A组(n=20)、B组(n=17)、C组(n=13)和D组(n=10),检测并比较五组的血清NT-proBNP、hs-CRP水平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NT-proBNP、hs-CRP与CKD分期、LVEF、心功能不全等级的关系。结果四组的GFR水平比较,D组<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的CKD分期比较,C、D组的分期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的LVEF水平比较,D组<C组<B组<A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的NT-proBNP与hs-CRP水平比较,D组>C组>B组>A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Ig AN患者血清NT-proBNP、hs-CRP与CKD分期、心功能不全等级呈显著正相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NT-proBNP和hs-CRP均可作为Ig AN并发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的预测指标,且NT-proBNP和hs-CRP可反映CKD分期及心功能不全等级,早期检测分析对初步诊断与治疗方针制定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超敏C反应蛋白 心功能不全 免疫球蛋白A肾病
下载PDF
增强UV-B辐射对大豆胚轴DNA损伤、修复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强维亚 汤红官 +2 位作者 侯宗东 安黎哲 王勋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52-856,共5页
大气平流层臭氧层减薄引起到达地表的 UV- B辐射增强。为探讨在增强 UV- B辐射下植物细胞 DNA的损伤修复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利用 3H- Td R掺入法 ,研究了在 8.2 2 k J/(m2 d)和 12 .4 2 k J/(m2 d) U V- B辐射 (相当于兰州地区大气平... 大气平流层臭氧层减薄引起到达地表的 UV- B辐射增强。为探讨在增强 UV- B辐射下植物细胞 DNA的损伤修复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利用 3H- Td R掺入法 ,研究了在 8.2 2 k J/(m2 d)和 12 .4 2 k J/(m2 d) U V- B辐射 (相当于兰州地区大气平流层臭氧减薄约 12 %和 2 0 % )胁迫下 ,大豆胚轴细胞 DNA合成和非按期合成 (UDS)变化 ,并测定了胚轴蛋白质含量变化 ,结果显示 ,UV- B辐射导致 DNA损伤 ,并诱导了 DNA损伤的修复 ,胚轴细胞 UDS效应增强 ,U DS指数增大。低 UV- B辐射强度下 ,胚轴蛋白质含量增加 ,可能是 U V- B诱导了一些与抗性有关的基因表达 ,导致一些新的与抗性有关的蛋白质合成 ;在高强度 UV- B辐射下 ,U DS指数与低强度辐射下无显著差异 (P=0 .0 5 ) ,但蛋白含量较低强度辐射下显著下降 (P=0 .0 5 ) ,说明高强度 UV- B辐射加重了 DNA损伤 ,而修复并未加强 ,并且高强度辐射抑制基因的正常表达和蛋白质合成。这些蛋白质的合成可能与大豆对 UV- B辐射的抗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紫外线-b 辐射 DNA损伤修复 DNA非按期合成 蛋白
下载PDF
地塞米松抑制哮喘小鼠SH2-Bβ蛋白表达 被引量:4
6
作者 齐金萍 王巧玲 +1 位作者 金韵 胡颖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01-1504,共4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哮喘小鼠肺及内脏感觉传入系统(C7-T5脊神经节及对应的脊髓后角)SH2-Bβ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卵蛋白法制备BABL/c小鼠哮喘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观察SH2-Bβ在哮喘小鼠肺及内脏感觉传入部位的表达及...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哮喘小鼠肺及内脏感觉传入系统(C7-T5脊神经节及对应的脊髓后角)SH2-Bβ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卵蛋白法制备BABL/c小鼠哮喘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观察SH2-Bβ在哮喘小鼠肺及内脏感觉传入部位的表达及地塞米松对其表达的影响。应用小鼠肺功能仪检测气道阻力的变化。结果在肺组织、C7-T5段脊神经节及相应节段的脊髓后角内,哮喘组SH2-Bβ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P<0.01)。哮喘组气道阻力明显高于正常组及地塞米松组(P<0.01)。结论地塞米松抑制哮喘小鼠SH2-Bβ的表达可能是激素治疗哮喘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2-bΒ 地塞米松 脊神经节 脊髓 哮喘 小鼠
下载PDF
红芪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小板反应蛋白-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花治 金智生 +3 位作者 刘莹 颉瑞萍 赵建梅 高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8-42,共5页
目的观察红芪多糖(HPS)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 目的观察红芪多糖(HPS)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多贝斯组和HPS高、中、低剂量组,另设正常组,每组10只。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8周。q 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TSP-1和PDGF-B m RNA和蛋白表达;HE染色镜下观察视网膜的结构。结果模型组视网膜各层结构清晰、完整,但外核层疏松变薄、排列紊乱,神经节细胞数量稍减少;各给药组较模型组明显好转。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视网膜TSP-1 m 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PDGF-B m 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TSP-1 m 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PDGF-B m 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HPS高剂量组与其余给药组比较,TSP-1和PDGF-B m 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HPS可能通过升高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TSP-1的表达和降低PDGF-B的表达来阻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程中新生血管生成及增殖,从而起到保护视网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 红芪多糖 血小板反应蛋白-1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 大鼠
下载PDF
维生素E联合拉贝洛尔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S100-B蛋白、hs-CRP和PAPP-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艳 陈东颖 +1 位作者 沈孟荣 李绪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13期1423-1426,共4页
目的研究维生素E联合拉贝洛尔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S100-B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妊娠相关血清蛋白A(PAPP-A)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12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 目的研究维生素E联合拉贝洛尔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S100-B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妊娠相关血清蛋白A(PAPP-A)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12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单用拉贝洛尔(100 mg/次,3次/d)治疗,观察组采用维生素E(100 mg/次,2次/d)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尿蛋白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100-B蛋白、hs-CRP和PAPP-A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尿蛋白、PT、FIB、APTT、血清S100-B蛋白、hs-CRP和PAPP-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尿蛋白分别为(117.69±10.57)mmHg、(83.67±10.15)mmHg、(2.26±0.29)g/24 h均较对照组[(124.78±11.46)mmHg、(91.67±14.28)mmHg、(2.35±0.37)g/24 h]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FIB为(2.45±0.13)g/L,较对照组[(3.29±0.42)g/L]显著降低,PT和APTT分别为(13.67±3.59)s、(28.72±4.39)s,较对照组[(11.45±2.63)s、(25.63±2.48)s]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S100-B蛋白、hs-CRP和PAPP-A水平分别为(0.35±0.09)μg/L、(1.53±0.14)mg/dL、(8.72±1.31)mIU/L,较对照组[(0.67±0.14)μg/L、(1.82±0.27)mg/dL、(12.53±1.46)mIU/L]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治疗效果与血清S100-B蛋白、hs-CRP和PAPP-A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r=-0.543、-0.508、-0.602,P<0.05)。结论维生素E联合拉贝洛尔对妊娠期高血压有显著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S100-B蛋白、hs-CRP和PAPP-A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 维生素E 拉贝洛尔 S100-b蛋白 高敏C反应蛋白 妊娠相关血清蛋白A
下载PDF
吡喃并[4,3-b]吡喃衍生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荧光光谱 被引量:8
9
作者 梁晶 张新迎 +1 位作者 冯素玲 范学森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0-605,共6页
用荧光光谱法分析了在生理条件下一种吡喃并[4,3-b]吡喃衍生物—2-氨基-7-甲基-4-(4-硝基苯)-5-氧代-4H,5H-吡喃并[4,3-b]吡喃-3-腈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机制。求得不同温度下二者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探讨了微量金属离子对实验体系... 用荧光光谱法分析了在生理条件下一种吡喃并[4,3-b]吡喃衍生物—2-氨基-7-甲基-4-(4-硝基苯)-5-氧代-4H,5H-吡喃并[4,3-b]吡喃-3-腈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机制。求得不同温度下二者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探讨了微量金属离子对实验体系结合常数的影响,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这种吡喃并[4,3-b]吡喃衍生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类型。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测定了这种吡喃并[4,3-b]吡喃衍生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结合时,能量给体-受体间的作用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并用同步和三维荧光技术讨论了其衍生物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吡喃并[4,3-b]吡喃衍生物主要以静态猝灭方式使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强度显著降低,二者主要凭借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喃并[4 3-b]吡喃衍生物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相互作用
下载PDF
生长分化因子-15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10
作者 黄海燕 崔瑛 +4 位作者 洪云玉 李玉兰 王兴军 仲文秀 李美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及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同严重程度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吉林省延边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于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AHF...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及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同严重程度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吉林省延边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于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AHF患者77例(心衰组)及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DF-15、NT-proBNP,免疫层析法检测全血hs-CRP水平,常规做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胸部X线检查,分析GDF-15、NT-proBNP和hs-CRP的表达水平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的GDF-15、NT-proBNP和hs-CRP的水平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程度Ⅰ~Ⅳ级患者NT-proBNP、hs-CRP水平有升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F-15、hs-CRP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hs-CRP与NT-proBNP呈正相关,LVEF、GDF-15与NT-pro BNP呈负相关(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NT-proBNP、GDF-15、hs-CRP的曲线下面积对AHF的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能力NT-proBNP>GDF-15>hs-CRP。结论血清GDF-15、NT-proBNP、全血hs-CRP水平在AHF中明显升高,且随着临床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血清GDF-15可以作为AHF患者诊断、治疗、判断预后的又一新指标,其联合NT-proBNP和hs-CRP检测对AHF的诊治、危险分层、预后判断意义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左室射血分数 生长分化因子-15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实验性大鼠肺血栓栓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表达的改变与肺血管重建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运剑 陆慰萱 +4 位作者 夏国光 刘春萍 季颖群 张伟华 王辰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65-368,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肺血栓栓塞症(PTE)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PDGFB)表达及其在栓塞后肺血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肺栓塞组,每组30只,肺栓塞组经颈静脉注入自体血栓制备PTE模型。两... 目的探讨实验性肺血栓栓塞症(PTE)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PDGFB)表达及其在栓塞后肺血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肺栓塞组,每组30只,肺栓塞组经颈静脉注入自体血栓制备PTE模型。两组分别于术后第1、4、7、14及28d各处死6只,分别测PaO2、mPAP,HE染色观察栓塞后肺动脉内膜增生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CP1和PDGFB在肺动脉和周围肺组织的表达,半定量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PTE组栓塞后1周内PaO2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1周后恢复正常。两组mPA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栓塞后第4d即见肺动脉内膜增生并持续至第28d。MCP1和PDGFB主要由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MCP1在栓塞后第1~14d、PDGFB在栓塞后第1~7d持续高表达,之后表达逐渐减弱。结论急性PTE后肺动脉MCP1、PDGFB表达增强,参与了栓塞后肺血管重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模型 大鼠 肺血栓栓塞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 基因表达 肺血管重建
下载PDF
慢性肝病颗粒酶-B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乃玲 白玲 +2 位作者 邓涛 张昶 陈昊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 :探讨主要起坏死作用的颗粒酶 B(GrB)与凋亡蛋白在慢性肝病肝细胞的表达及与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表达的关系。方法 :77例慢性肝病患者中 ,慢性肝炎 (CH) 32例 ,肝炎后肝硬化 (LC) 14例 ,原发性肝癌 (HCC)31例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TNF... 目的 :探讨主要起坏死作用的颗粒酶 B(GrB)与凋亡蛋白在慢性肝病肝细胞的表达及与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表达的关系。方法 :77例慢性肝病患者中 ,慢性肝炎 (CH) 32例 ,肝炎后肝硬化 (LC) 14例 ,原发性肝癌 (HCC)31例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TNF α、TNFR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rB、Fas、FasL、Bax、Bcl 2、Bcl XL、Bcl 2α及HBsAg、HBcAg在其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GrB在三种慢性肝病肝细胞中表达未见显著性差异 ;促凋亡蛋白Fas、Fasl表达在LC组高于HCC组 (P <0 .0 5、0 .0 1) ,抑凋亡蛋白Bcl 2在LC及HCC组表达明显高于CH组 (P <0 .0 0 1、0 .0 1) ;HBcAg表达在HCC组较LC组显著增多 ,前者 6 1.2 9% ( 19/ 31)、后者 2 8.5 7% ( 4 / 14 ) ,P <0 .0 5。CH组GrB随着表达程度的增强 :( + ) 8例、( ) 3例、( ) 5例炎症组织学活动指数 (HAI)均值逐渐升高 :为 4 .88、5 .34、8.4 0。结论 :促坏死的GrB对慢性肝炎肝脏炎症活动有较明显相关关系。抑凋亡蛋白Bcl 2在肝硬化及肝癌表达较明显 ,在慢性肝病时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颗粒酶-b 凋亡相关蛋白 原发性肝癌 乙型肝炎 检测
下载PDF
2,5-二(2-菲基)-[3,2-b]并二噻吩的合成、表征及在有机薄膜晶体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洪坤 史建武 +3 位作者 闫东航 王利祥 耿延候 王佛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77-1679,共3页
近年来,有机薄膜晶体管(OTFFs)因其成本低、加工简便,特别适用于制备大面积柔性器件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苯类化合物和噻吩衍生物是目前最重要的两类高迁移率OTFT材料.由并五苯制备的多晶OTFFs器件迁移率可达到5cm^2/(V... 近年来,有机薄膜晶体管(OTFFs)因其成本低、加工简便,特别适用于制备大面积柔性器件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苯类化合物和噻吩衍生物是目前最重要的两类高迁移率OTFT材料.由并五苯制备的多晶OTFFs器件迁移率可达到5cm^2/(V·s);烷基修饰齐聚噻吩的场致迁移率也可达到非晶硅[0.1~1cm^2/(V·s)]的水平.但是,这两类材料具有较窄的能隙和较高的最高被占分子轨道(HOMO)能级,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作用,所制备的器件在空气中衰减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2-b]并二噻吩 有机半导体 薄膜晶体
下载PDF
光谱法与分子模拟技术研究吡唑[3,4-b]并吡啶类衍生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轶 梁晶 +3 位作者 冯素玲 张新颖 范学森 贺志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6-353,共8页
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吡唑[3,4-b]并吡啶类药物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反应的特征,并利用同步荧光法和三维荧光法研究了吡唑[3,4-b]并吡啶类药物与HSA作用前后人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变化。研究表... 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吡唑[3,4-b]并吡啶类药物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反应的特征,并利用同步荧光法和三维荧光法研究了吡唑[3,4-b]并吡啶类药物与HSA作用前后人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变化。研究表明,吡唑[3,4-b]并吡啶类药物对H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该过程为静态猝灭过程。基于荧光猝灭机理,得出不同温度下的结合位点数和结合常数。根据Frster非辐射转移理论可求出吡唑[3,4-b]并吡啶类药物与HSA作用距离;根据基本热力学参数ΔH、ΔS和ΔG判断吡唑[3,4-b]并吡啶类药物和HSA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发生相互作用。分子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吡唑[3,4-b]并吡啶类药物与HSA的作用区域位于siteⅠ位(亚结构域Ⅱ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3 4-b并吡啶类药物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热力学参数 分子模拟
下载PDF
两种呋咱并[3,4-b]四唑并[1,2-d]吡嗪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热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宁 王伯周 +4 位作者 李辉 李亚南 霍欢 翟连杰 来蔚鹏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7,共5页
以5,6-二氯呋咱并[3,4-b]吡嗪为原料,经叠氮化、胺化两步反应分别制得7-叠氮基呋咱并[3,4-b]四唑并[1,2-d]吡嗪(AzF TP)和7-氨基呋咱并[3,4-b]四唑并[1,2-d]吡嗪(AmF TP),并首次培养了AmF TP的单晶。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AmF TP... 以5,6-二氯呋咱并[3,4-b]吡嗪为原料,经叠氮化、胺化两步反应分别制得7-叠氮基呋咱并[3,4-b]四唑并[1,2-d]吡嗪(AzF TP)和7-氨基呋咱并[3,4-b]四唑并[1,2-d]吡嗪(AmF TP),并首次培养了AmF TP的单晶。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AmF TP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a=0.7117(18)nm,b=0.8088(2)nm,c=1.1871(8)nm,V=0.6833(3)nm3,Z=4,D-3c=1.732 g·cm,μ=0.138 mm-1,F(000)=360,R1=0.0376,wR2=0.0988;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TG)分析考察了目标化合物的热性能,热分解峰温分别为149.9,186.0℃,表明AmF TP比AzF TP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呋咱并[3 4-b]四唑并[1 2-d]吡嗪 合成 晶体结构 热性能
下载PDF
食管胃连接处腺癌患者血清VEGF-C、VEGF-B水平变化及对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
16
作者 布力布·吉力斯汉 李俊杰 +1 位作者 王薇 达热拜·热达提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65-68,共4页
目的观察食管胃连接处腺癌(AEG)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水平变化及对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方法85例AEG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内预后情况分为短期预后不良组(25例)和短期预后良好组(60例),于手... 目的观察食管胃连接处腺癌(AEG)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水平变化及对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方法85例AEG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内预后情况分为短期预后不良组(25例)和短期预后良好组(60例),于手术前收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并分离血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两组血清VEGF-C、VEGF-B、糖类抗原199(CA)、糖类抗原724(CA724)、IL-2、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EG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通过ROC评估各危险因素对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与短期预后良好组比较,短期预后不良组血清VEGF-C、VEGF-B、IL-6、IL-8、CRP水平升高(P均<0.05)。AEG患者血清VEGF-C、VEGF-B、IL-6、IL-8、CRP水平与短期预后不良呈显著正相关性(r分别为0.317、0.321、0.257、0.225、0.220,P均<0.05)。AEG患者血清VEGF-C、VEGF-B水平是AEG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均<0.05)。血清VEGF-C单独、VEGF-B单独及VEGF-C联合VEGF-B预测AEG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AUC(95%CI)分别为0.701(0.587~0.815)、0.703(0.573~0.834)及0.749(0.635~0.862),其中VEGF-C联合VEGF-B的预测价值最高(Z=2.401、2.387,P<0.05)。结论AEG患者手术前血清VEGF-C、VEGF-B水平升高,是AEG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于术前检测两指标有助于预测AEG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连接处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7-氨基三呋咱并[3,4-b:3′,4′-f:3″,4″-d]氮杂环庚烯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热行为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海昊 贾思媛 +3 位作者 王伯周 来蔚鹏 周诚 周彦水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24,共6页
以3,4-双(3′-氨基呋咱-4′-基)呋咱为原料,经氧化和环化2步反应合成了7-氨基三呋咱并[3,4-b:3′,4′-f:3″,4″-d]氮杂环庚烯(ATFAZ),收率66%;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 DSC和 TG-DTG... 以3,4-双(3′-氨基呋咱-4′-基)呋咱为原料,经氧化和环化2步反应合成了7-氨基三呋咱并[3,4-b:3′,4′-f:3″,4″-d]氮杂环庚烯(ATFAZ),收率66%;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 DSC和 TG-DTG 研究了 ATFAZ 的热分解过程;培养了 ATFAZ 单晶,用 X-射线单晶衍射对晶体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TFAZ 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 Pbca,a =1.273 nm,b =0.876(3)nm,c =1.560(6)nm,V =1.740(11) nm3,Z =8,Dc =1.788 g&#183;cm-3,μ=0.141 mm-1,F(000)=944,R 1=0.0338,wR 2=0.0976。在10℃/min 的升温条件下,其熔点为204~207℃,在210~282℃具有明显的挥发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7-氨基三呋咱并[3 4-b 3′ 4′-f 3″ 4″-d]氮杂环庚烯 ATFAZ 晶体结构 热行为
下载PDF
胃癌中PDGF-B mRNA与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卢林明 周珏 +1 位作者 刘银华 赵国海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研究PDGF-B基因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PCR与免疫组化方法(S-P法),对40例中晚期胃癌、20例早期胃癌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的PDGF-BmRNA与PDGF-B蛋白进行检测。结果:PDGF-BmRNA与PDGF-B蛋白在中晚期胃癌表达率分别... 目的:研究PDGF-B基因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PCR与免疫组化方法(S-P法),对40例中晚期胃癌、20例早期胃癌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的PDGF-BmRNA与PDGF-B蛋白进行检测。结果:PDGF-BmRNA与PDGF-B蛋白在中晚期胃癌表达率分别为87.5%(35/40)、77.5%(31/40),在早期胃癌表达率分别为80.0%(16/20)、70.0%(14/20),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表达率10.0%(2/20)、10.0%(2/20)(P<0.01);PDGF-BmRNA表达与肉眼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有关(P<0.05);PDGF-B蛋白表达与肉眼类型、分化程度密切有关(P<0.05)。结论:PDGF-BmRNA、PDGF-B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及淋巴结转移密切关系,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 逆转录PCR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脑胶质瘤术后组织中黑色素瘤核蛋白18与组织蛋白酶-B、-D表达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耀东 孙尚奎 刘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020-3021,共2页
目的观察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组织中黑色素瘤核蛋白(Mel)-18、组织蛋白酶(Cath)-B和D表达特征,关注三者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2例脑胶质瘤手术后存留的蜡块及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收集59例颅脑非肿瘤手术切除的病灶周围正常脑... 目的观察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组织中黑色素瘤核蛋白(Mel)-18、组织蛋白酶(Cath)-B和D表达特征,关注三者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2例脑胶质瘤手术后存留的蜡块及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收集59例颅脑非肿瘤手术切除的病灶周围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两组中Mel-18、Cath-B和Cath-D的表达。结果研究组中Mel-18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ath-B和Cath-D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中Mel-18、Cath-B和Cath-D的表达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肿瘤最大径及是否伴有坏死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Mel-18和Cath-B、Cath-D的表达均具有负相关性。结论脑胶质瘤术后组织中Mel-18低表达、Cath-B和Cath-D高表达是肿瘤的重要促进因素,Mel-18在发挥作用中可能与对Cath-B和Cath-D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黑色素瘤核蛋白-18 组织蛋白酶(Cath)-b CATH-D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紫外线-B激光照射对α晶状体蛋白的影响及3-吲哚甲醇对其分子伴侣活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钦 曹晓光 +1 位作者 裴雪婷 鲍永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8-542,共5页
背景紫外线照射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形成的诱因之一。研究表明,3-吲哚甲醇(I3C)可抑制氧化作用导致的细胞损害及淀粉样纤维变性的形成,氧化损伤及淀粉样纤维变性的形成均与白内障有关,而I3C与α晶状体蛋白活性的关系尚有待证实。目... 背景紫外线照射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形成的诱因之一。研究表明,3-吲哚甲醇(I3C)可抑制氧化作用导致的细胞损害及淀粉样纤维变性的形成,氧化损伤及淀粉样纤维变性的形成均与白内障有关,而I3C与α晶状体蛋白活性的关系尚有待证实。目的评估紫外线-B激光照射对α晶状体蛋白结构和分子伴侣功能的影响,探讨I3C对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新鲜1岁龄牛眼球的晶状体,采用凝胶层析法提纯牛的α晶状体蛋白,并按照快速蛋白液相色谱(FPLC)吸收谱线收集α晶状体蛋白。然后分别以23.75、118.75、475.00、1187.50、2375.00、4750.00、11875.00和23750.00mJ/cm^2的紫外线-B激光照射在凸透镜后一固定位置的α晶状俸蛋白,然后通过改变仅晶状体蛋白在凸透镜后的位置达到改变照射能量的目的,使各组照射能量分别为28535.00、6730.00、3435.00、1910.00、1040.00mJ/cm^2。使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量紫外线-B激光照射前后α晶状体蛋白的紫外吸收谱线(色氨酸荧光谱)。在照射能量为475.00、1187.50、2375.00、4750.00、11875.00mJ/cm^2照射后的α晶状体蛋白溶液中分别加入50μmol/L和100μmol/L的I3C,并进行过氧化氢酶(CAT)热凝聚实验,判断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未加入50μmol/L和100μmol/L I3C的α晶状体蛋白溶液进行相同的实验作为对照,采用分光光度仪测量360nm波长处各组α晶状体蛋白抑制CAT热凝聚的吸光度(A360)值,计算各干预组与对照组A值的百分数作为评价分子伴侣活性的指标。结果α晶状体蛋白紫外吸收谱测定发现,紫外线-B激光照射能量为1187.50mJ/cm^2时,α晶状体蛋白A280值降到10%左右,当照射能量达到23.75J/cm^2时,α晶状体蛋白A280值降到2%以下,二者呈负相关(R^2=0.925)。色氨酸荧光光谱测定表明,紫外线-B激光照射强度与色氨酸荧光强度呈负相关(R^2=0.996),而与色氨酸代谢产物N-甲酰犬尿氨酸(N—FK)的荧光强度呈正相关(R62=0.949)。CAT热凝聚实验表明,加入50μmol/L和100μmol/L的I3C后,各强度的激光照射组α晶状体蛋白的相对A360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功能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分子伴侣活性随着激光照射能量的增加与不加入I3C的α晶状体蛋白相比降低变慢。结论紫外线-B激光照射可以造成α晶状体蛋白分子结构的变化及分子伴侣活性的降低,I3C对于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晶状体蛋白 3-吲哚甲醇 紫外线-b激光 分子伴侣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