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的高眼压下在体兔眼虹膜形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昆亚 钱秀清 刘志成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11期158-162,共5页
目的:借助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研究高眼压下在体兔眼虹膜形态随眼内压的变化规律。方法:选用8只体重为2.5~3.0 kg成年新西兰白兔,利用前房穿刺术,对在体兔眼进行快速灌注,形成反向瞳孔阻滞,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记录眼前节形态图像,传感... 目的:借助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研究高眼压下在体兔眼虹膜形态随眼内压的变化规律。方法:选用8只体重为2.5~3.0 kg成年新西兰白兔,利用前房穿刺术,对在体兔眼进行快速灌注,形成反向瞳孔阻滞,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记录眼前节形态图像,传感器同步记录前房眼内压。对图像和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在体虹膜形态随眼内压的变化规律。结果:兔眼内压低于60 mmHg时,虹膜前凸量、晶体-虹膜接触距离和前房深度与眼内压呈线性关系,对应的斜率(K)值分别为(-3.30±1.50)μm/mmHg、(11.40±6.60)μm/mmHg和(0.12±0.02)%/mmHg。兔眼内压高于97.37mmHg、87.04 mmHg和84.25 mmHg时,前房深度、晶体-虹膜接触距离和虹膜前突量分别稳定于-0.35 mm、0.90mm和7.78%。结论:人为高眼压伴随反向瞳孔阻滞的形成使在体兔眼虹膜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为研究高眼压下在体兔眼虹膜的形态变化提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 眼内压 虹膜前凸量 晶体-虹膜接触 前房深度
下载PDF
眼内房水流动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蔡建程 张宝允 +1 位作者 曹月红 BRAZHENKO Volodymyr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1-161,共11页
研究眼内房水流动有助于认识眼睛疾病(如青光眼)的发生机理.该文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计算了人眼睫状体分泌的房水由后房流经5μm和30μm虹膜-晶体间隙进入前房,再经小梁网排出这一过程,分析了平视、仰视、俯视不同体位以及不考虑浮力因素... 研究眼内房水流动有助于认识眼睛疾病(如青光眼)的发生机理.该文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计算了人眼睫状体分泌的房水由后房流经5μm和30μm虹膜-晶体间隙进入前房,再经小梁网排出这一过程,分析了平视、仰视、俯视不同体位以及不考虑浮力因素的房水流场.结果表明不同情况的房水压力场类似,5μm虹膜-晶体间隙时后房眼压比前房约高30 Pa,而30μm时前后房压力基本相同,小梁网压力下降明显.前后房压差驱动房水从后房流经虹膜间隙到前房,而角膜与虹膜温差引起的自然对流为前房房水的主要流动.前房自然对流引起的压差变化在mPa量级,温度较高房水汇集区域压力稍高.平视时主要为前房虹膜侧房水上升、角膜侧下降的自然对流循环;仰视时瞳孔区房水沿前房中心轴上浮,然后沿角膜向周边下沉,从虹膜周边部位到瞳孔,形成轴对称的对流模式;对于俯视,流动模式与仰视正好相反,前房中心轴上房水从角膜运动到瞳孔处;不考虑浮力作用时,房水的平均速度比自然对流时小1~2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水流动 虹膜-晶体间隙 眼压 自然对流 数值研究
下载PDF
研究恶性青光眼发病机制及临床分型
3
作者 徐洪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198-199,共2页
目的探讨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并以此为根据研究其临床分型.方法:选取恶性青光眼病患17 例,采用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以及眼科临床检查, 研究其发病机制,并与对侧眼进行比较, 根据观察结果对恶性青光眼进行临床分型.结果:17 例病患中... 目的探讨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并以此为根据研究其临床分型.方法:选取恶性青光眼病患17 例,采用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以及眼科临床检查, 研究其发病机制,并与对侧眼进行比较, 根据观察结果对恶性青光眼进行临床分型.结果:17 例病患中有睫状体阻滞者6 例,其对侧眼与患侧眼具有同样的超声生物显微镜图象特点.其余11 例未发现有睫状体阻滞的现象,其对侧眼虹膜平坦者较多见,睫状体无前移现象,和正常人相同.睫状体阻滞患者的眼轴显著低于晶体-虹膜阻滞病患;晶体厚度显著比晶体-虹膜阻滞病患要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研究将恶性青光眼分为两类,分别为睫状体阻滞型,晶体-虹膜阻滞型,前者是由于睫状环阻滞引发的,后者是由于晶体-虹膜前移严重引发的.这两类恶性青光眼都具有睫状体前移,后房消失的病理生理特征,但其发病机制并不完全相同,该结论在临床上有一点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青光眼 晶体-虹膜 睫状体阻滞 玻璃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