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型诱晶软化技术对污水厂尾水结垢控制的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长庚 刘成 +1 位作者 曹振桦 邴颜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10期87-94,104,共9页
城镇生活污水厂尾水补充工业循环冷却水时存在结垢问题。文章以LW污水厂尾水为研究对象,考察改良型诱晶软化技术对污水厂尾水结垢的控制效能,探讨处理出水主要水质指标的控制范围和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污水厂尾水中硬度和碱... 城镇生活污水厂尾水补充工业循环冷却水时存在结垢问题。文章以LW污水厂尾水为研究对象,考察改良型诱晶软化技术对污水厂尾水结垢的控制效能,探讨处理出水主要水质指标的控制范围和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污水厂尾水中硬度和碱度含量较高,易发生结垢问题。结合实际生产用水需求,当软化药剂投加量为80 mg/L左右时,处理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处理出水的硬度、碱度等主要水质指标稳定,Puckorius结垢指数(PSI)为7.8左右,结垢倾向已完全消除;工艺运行成本低于0.2元/m^(3)。处理过程中产生以碳酸钙为主体成分的结晶颗粒可回用于烟气脱硫。综上,改良型诱晶软化技术可作为污水厂尾水阻垢抑垢处理的备选技术之一,处理出水水质情况满足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的水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软化技术 污水厂尾水 Puckorius结垢指数(PSI) 循环冷却水 结垢 浓缩倍数
下载PDF
依达拉奉的多晶型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邢逞 杨海光 +3 位作者 张丽 杨世颖 杜冠华 吕扬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1期1225-1230,共6页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多晶型现象,寻找对临床有效的优势药用晶型。方法通过多种物理或化学方法制备获得依达拉奉的4种晶型样品,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SXRD)、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PXRD)、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SC)、红外光谱分析技术(IR)与熔点...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多晶型现象,寻找对临床有效的优势药用晶型。方法通过多种物理或化学方法制备获得依达拉奉的4种晶型样品,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SXRD)、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PXRD)、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SC)、红外光谱分析技术(IR)与熔点技术(MP)对上述4种晶型样品进行表征;通过多种影响因素实验对晶型样品的稳定性进行评价;SD大鼠灌胃给予不同晶型依达拉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时间大鼠血药浓度变化,比较不同晶型的药动学特点。结果通过晶型筛查发现依达拉奉存在4种晶型(晶A型、晶B型、晶C型、晶D型),并获得了4种晶型纯品最佳制备方法;证明PXRD法、DSC法、IR法均可实现对4种晶型物质状态的表征和鉴别;发现不同晶型会对依达拉奉的稳定性及药动学产生影响。结论通过对依达拉奉多晶型现象进行系统研究,阐明了其多种晶型样品的物质组成、制备方法、晶型稳定性及药动学特点,确定了依达拉奉晶A型为优势药用晶型;该研究结果为优势药用晶型的选择和药品质量标准的提高提拱了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晶型技术 药动学
下载PDF
纳米晶药物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若楠 袁鹏辉 +2 位作者 杨德智 张丽 吕扬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00-1106,共7页
纳米晶药物将纳米技术和晶型研究有机结合,有望提高药物的溶解度,改善成药性,减少副反应,其稳定性的控制和纳米晶药物-聚合物的组合在缓控释制剂、靶向给药领域的研究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论述了纳米晶药物的相... 纳米晶药物将纳米技术和晶型研究有机结合,有望提高药物的溶解度,改善成药性,减少副反应,其稳定性的控制和纳米晶药物-聚合物的组合在缓控释制剂、靶向给药领域的研究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论述了纳米晶药物的相关概念、制备方法及影响因素、纳米晶药物的当前研究进展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药物 晶型技术 制备技术 分析技术 缓控释制剂
下载PDF
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的晶型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芊茜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06-1714,共9页
本文调研了与吉非替尼晶型有关的大量文献,从晶型种类、晶型制备、晶型表征以及晶型讨论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吉非替尼现已发现有8种晶型,各种晶型物质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制备方式来获得,已应用于对这些晶型进行分析表征的技术有单晶X射... 本文调研了与吉非替尼晶型有关的大量文献,从晶型种类、晶型制备、晶型表征以及晶型讨论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吉非替尼现已发现有8种晶型,各种晶型物质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制备方式来获得,已应用于对这些晶型进行分析表征的技术有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熔点分析等分析方法。通过对表征结果的比较总结,对吉非替尼多晶型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探讨了选择Form 1成为药用晶型的原因。本文对部分实验结果提出了质疑,指出了现有文献对于吉非替尼多晶型的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现有研究数据并不完整,特别是缺乏关于吉非替尼各晶型的溶解度、生物学等关键数据。因此,对吉非替尼的多晶型研究还需要更系统更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非替尼 易瑞沙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靶向抗癌药物 种类 制备 药用 表征分析技术
原文传递
利巴韦林的多晶型研究及药动学评价 被引量:12
5
作者 邢逞 宋俊科 +4 位作者 张丽 杨世颖 史永强 杜冠华 吕扬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21-628,共8页
目的研究利巴韦林多晶型状态,建立不同晶型物质状态的有效制备技术及晶型检测方法,评价不同晶型状态的利巴韦林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通过晶型筛查技术,发现利巴韦林存在4种晶型物质状态(晶A型、晶B型、晶C型、晶D型),制备获得了4种晶型... 目的研究利巴韦林多晶型状态,建立不同晶型物质状态的有效制备技术及晶型检测方法,评价不同晶型状态的利巴韦林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通过晶型筛查技术,发现利巴韦林存在4种晶型物质状态(晶A型、晶B型、晶C型、晶D型),制备获得了4种晶型纯品,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SXRD)、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PXRD)、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SC)、红外光谱分析技术(IR)与熔点技术(MP)对利巴韦林4种晶型物质状态进行了表征;SD大鼠灌胃给予不同晶型利巴韦林固体后,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检测不同时间大鼠血药浓度变化、比较不同晶型的生物利用度。结果利巴韦林药物存在多晶型现象,其中晶C型和晶D型为首次发现并报道;研究证明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法、差示扫描量热技术法、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法、熔点技术法均可实现对不同晶型物质状态的表征和鉴别;发现使用利巴韦林不同晶型物质作为药物原料会对药物临床治疗作用产生影响。结论发现了利巴韦林新晶型物质状态,获得对晶型物质的有效鉴别分析方法;通过生物学实验证明晶型物质状态会对药物临床作用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巴韦林 物质分析技术 生物利用度
原文传递
Design of a High Efficiency Boost DC-DC Converter 被引量:3
6
作者 高静 姚素英 +1 位作者 徐江涛 史再峰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09年第5期350-354,共5页
An accurate circuit of PWM/PFM mode converting and a circuit of auto-adaptively adjusting dimension of power transistor are described.The duty cycle of the signal when the control mode converts can be gained accuratel... An accurate circuit of PWM/PFM mode converting and a circuit of auto-adaptively adjusting dimension of power transistor are described.The duty cycle of the signal when the control mode converts can be gained accurately by using ratios of currents and capacitances,and an optimal dimension of power transistor is derived with different loads.The converter is designed by 0.35μm standard CMOS technology.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nverter starts work at 0.8 V input voltage.Combined with synchronized rectification,the transfer efficiency is higher than 90%with full load range,and achieves 97.5%at rating outp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rol mode power transistor synchronized rectification EFFICIENCY
下载PDF
Triboelectric-optical responsive 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s for self-powered smart window,E-paper display and optical switch
7
作者 Huanxin Liu Zi Hao Guo +4 位作者 Fan Xu Luyao Jia Chongxiang Pan Zhong Lin Wan Xiong Pu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SCD 2021年第19期1986-1993,M0004,共9页
Intelligent responsive devices are crucial for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ranging from smart electronics to robotics.Electro-responsive 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s(CLC)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in display panels,smart w... Intelligent responsive devices are crucial for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ranging from smart electronics to robotics.Electro-responsive 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s(CLC)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in display panels,smart windows,and so on.In this work,we realize the mechanical stimuli-triggered optical responses of the CLC by integrating it with a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TENG),which converts the mechanical motion into alternating current electricity and then tunes the different optical responses of the CLC.When the voltage applied on the CLC is relatively low(15–40 V),the TENG drives the switching between the bistable planar state and focal conic state of the CLC,which show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selfpowered smart windows or E-paper displays.When the voltage supplied by the TENG is larger than60 V,a self-powered optical switch is demonstrated by utilizing th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focal conic state and instantons homeotropic state of the CLC.This triboelectric-optical responsive device consumes no extra electric power and suggests a great potential for future smart electron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s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 Smart window E-paper display Optical switch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