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橄榄石晶格优选方位和上地幔地震波速各向异性 被引量:36
1
作者 金振民 金淑燕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69-477,共9页
根据福建省明溪幔源包体(二辉橄榄岩)中橄榄石晶格优选方位(LPO)及其晶体弹性刚度系数,计算了地震波速度及其各向异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地震波各向异性是由橄榄石塑性流动产生晶格优选方位而引起的.与构造背景有关的VP,... 根据福建省明溪幔源包体(二辉橄榄岩)中橄榄石晶格优选方位(LPO)及其晶体弹性刚度系数,计算了地震波速度及其各向异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地震波各向异性是由橄榄石塑性流动产生晶格优选方位而引起的.与构造背景有关的VP,Vs1,Vs2和△Vs分布特征表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上地幔物质流动方向(由NWW向SEE)与橄榄石[100]定向排列方向(a轴)和VP最大方向有一致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地幔 橄榄石 晶格方位 地震波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岩石圈地幔变形特征及各向异性分析——来自橄榄岩包体的约束
2
作者 商咏梅 周永胜 马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5-1298,共14页
SKS测量结果显示松辽盆地快波方向分布较为复杂,由于缺乏深部岩石变形资料约束,制约了地震波各向异性成因解释。本文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双辽地区橄榄岩包体进行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显微结构、各向异性研究,结果显示双辽地区橄榄岩... SKS测量结果显示松辽盆地快波方向分布较为复杂,由于缺乏深部岩石变形资料约束,制约了地震波各向异性成因解释。本文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双辽地区橄榄岩包体进行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显微结构、各向异性研究,结果显示双辽地区橄榄岩包体的平衡温度为893~1152℃,来源于岩石圈地幔。橄榄岩中橄榄石的晶格优选方位(CPO)类型主要为A型、D型和AG型,其中,AG型和D型CPO可能形成于西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回撤导致的岩石圈变形,AG型橄榄石CPO也可能形成于熔体存在下的橄榄石变形。基于CPO计算获得的橄榄岩包体全岩VP各向异性(AVP)为4.79%~11.80%,最大剪切波各向异性(AVSmax)为3.13%~7.93%。结合地球物理测量结果,推断松辽盆地南部复杂的SKS各向异性的主要贡献可能来源于面理陡倾或直立的岩石圈地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各向异性 橄榄岩包体 晶格优选方位 岩石圈变形 松辽盆地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异常SKS分裂成因的初步探讨——被熔体强化的岩石圈各向异性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晓松 金振民 +2 位作者 马瑾 E. Huenges F. Schilling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21-831,共11页
当人们试图解释青藏高原异常的剪切波分裂成因时 ,以下的问题让人们感到困惑 :( 1 )为什么异常大的SKS分裂延时 ( 1 .91— 2 .4s)出现在青藏高原北部Sn波缺失区 ;( 2 )为什么分裂延时突变 ( 1 .47s和 1 .0 9s)出现在Sn波缺失区的边缘 ;(... 当人们试图解释青藏高原异常的剪切波分裂成因时 ,以下的问题让人们感到困惑 :( 1 )为什么异常大的SKS分裂延时 ( 1 .91— 2 .4s)出现在青藏高原北部Sn波缺失区 ;( 2 )为什么分裂延时突变 ( 1 .47s和 1 .0 9s)出现在Sn波缺失区的边缘 ;( 3)为什么快波极化方向(FPD)与地表大规模的构造走向之间存在约 2 0°— 30°的偏差 .本文在综合分析流变学实验和岩石物理学实验研究成果、青藏高原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 ,提出青藏高原北部地震波各向异性受岩石圈地幔主要矿物的晶格优选方位 (LPO)和熔体的定向分布 (MPO)的双重控制 ,并模拟计算了MPO对青藏高原北部岩石圈地幔各向异性强度的贡献 .研究结果表明 ,由MPO强化的青藏高原北部岩石圈地幔各向异性强度可达 1 0 % ,相应的各向异性层厚度平均为 94km .该结果为研究区SKS分裂的成因解释以及造山带深部地质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约束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 SKS分裂 熔体定向分布 晶格优选方位 各向异性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中下地壳岩石弹性波各向异性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国苓 杨晓松 +1 位作者 陈建业 闫小兵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7-337,共11页
地壳岩石成分及其构造的复杂性使得地壳弹性波各向异性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在地壳浅部,裂隙广泛发育,它们的定向排列对岩石各向异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地壳深部,裂隙基本闭合,岩石的各向异性主要是由矿物晶格优选方位(LPO)和形态... 地壳岩石成分及其构造的复杂性使得地壳弹性波各向异性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在地壳浅部,裂隙广泛发育,它们的定向排列对岩石各向异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地壳深部,裂隙基本闭合,岩石的各向异性主要是由矿物晶格优选方位(LPO)和形态优选方位(SPO)决定的。云母和(或)角闪石含量较高且定向排列的地壳岩石通常具有较高的各向异性。熔体的定向排列(MPO)可以显著地加强地壳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 各向异性 裂隙定向排列 晶格优选方位 形态优选方位 熔体定向排列
下载PDF
吉林辉南幔源橄榄岩流变学与组构特征及其动力学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干微 金振民 +1 位作者 王根厚 徐海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1-504,共14页
吉林辉南位于华北克拉通(NCC)东北部边缘,新生代玄武岩中含有大量的新鲜幔源包体。包体类型主要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由包体矿物化学成分计算的平衡温度为:982~1085℃。氧化缀饰方法揭示了样品中橄榄石的显微特征,表明包体存在形态... 吉林辉南位于华北克拉通(NCC)东北部边缘,新生代玄武岩中含有大量的新鲜幔源包体。包体类型主要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由包体矿物化学成分计算的平衡温度为:982~1085℃。氧化缀饰方法揭示了样品中橄榄石的显微特征,表明包体存在形态各异的位错样式:位错壁、亚颗粒、位错环、位错网等,指示样品可能经历了以位错蠕变为主的塑性变形。依据亚颗粒大小推算上地幔差异流动应力为:21.3~36.5 MPa。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测定橄榄石的晶格学优选方位(LPOs),表明橄榄石在本区总体上具有A型组构。其中,样品LQLW08-18的温度和组构类型及地震波各向异性上的差异,暗示了温度差异可能产生更倾向于作用在[100]晶轴上的一个效应。地震波各向异性与橄榄岩中矿物含量的研究,定量地说明了斜方辉石具有降低橄榄岩各向异性效果。橄榄岩包体的各种流变学参数与组构特征为该区上地幔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和约束,说明了该区上地幔整体上的不均一性,为该区的破坏动力学机制可能主要为地幔置换作用(化学侵蚀作用)提供了流变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岩包体 流变学特征 晶格优选方位 地震波各向异性 辉南
下载PDF
MgSiO_3后钙钛矿在三轴应力场中的第一原理模拟及地球物理学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虎 刘斌 +4 位作者 杨莉 祖小涛 戴志阳 杨凤琴 吕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22-926,共5页
MgSiO3后钙钛矿具有明显的弹性各向异性,可以解释地球核幔边界D″层中地震波的不连续性等现象,但目前的研究对晶格优选方位的机理一直没有好的解释.针对复杂的D″层应力环境中晶体特性与应力场和晶轴取向的密切关联,引入三轴应力场对矿... MgSiO3后钙钛矿具有明显的弹性各向异性,可以解释地球核幔边界D″层中地震波的不连续性等现象,但目前的研究对晶格优选方位的机理一直没有好的解释.针对复杂的D″层应力环境中晶体特性与应力场和晶轴取向的密切关联,引入三轴应力场对矿物性质进行约束,模拟应力场状态下后钙钛矿相弹性性质,通过最小能量原理获得稳定的晶体空间取向类型.对具有最小能量类型的晶体弹性常数和地震波速研究发现,晶体a轴取向平行于最大压缩方向;以b轴为垂直对称轴的剪切波横向各向异性(横向各向同性平均)大于静水力场中的剪切波横向各向异性.结果支持以(010)为主滑移面的观点,为D″层各向异性和晶体取向研究提供新的数据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SiO3后钙钛矿 三轴应力场 弹性常数 晶格优选方位 各向异性
下载PDF
河北大麻坪超基性岩包体的岩石组构和地震波速各向异性 被引量:2
7
作者 马芳 金淑燕 Kern H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15-522,共8页
通过系统测定大麻坪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尖晶石方辉橄榄岩和含长二辉岩三类超基性岩包体中各主要矿物的晶格优选方位 (LPO) ,并用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得出地震波在岩石不同方向上的传播速度。结果表明 :1)大麻坪包体中橄榄石与斜方辉石的... 通过系统测定大麻坪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尖晶石方辉橄榄岩和含长二辉岩三类超基性岩包体中各主要矿物的晶格优选方位 (LPO) ,并用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得出地震波在岩石不同方向上的传播速度。结果表明 :1)大麻坪包体中橄榄石与斜方辉石的LPO方位关系与通常所见的[10 0 ]ol [0 0 1]opx,[0 10 ]ol [10 0 ]opx,[0 0 1]ol [0 10 ]opx不同 ;2 )大麻坪地区幔源包体的波速各向异性显著 ,岩石的波速各向异性特征与其宏观构造和微观组构一致 ,说明岩石组构是造成地震波速各向异性的决定因素 ;3)由地震波速推测的大麻坪地区的上地幔成分与包体出露的情况一致 ,即主体为二辉橄榄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格优选方位 波速各向异性 大麻坪 超基性岩包体 岩石组构 河北 地震 幔源包体
下载PDF
岩石圈主要各向异性矿物的CPO特征及其对岩石圈动力学研究的启示
8
作者 商咏梅 杨彧 杨晓松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04-725,共22页
地震波各向异性主要受岩石中矿物晶格优选方位(Crystallographic Preferred Orientation,CPO)的影响,橄榄石的CPO控制着上地幔的地震波各向异性。将岩石中矿物的CPO与全岩地震波各向异性相结合,可以解释在全球不同构造单元观测到的地震... 地震波各向异性主要受岩石中矿物晶格优选方位(Crystallographic Preferred Orientation,CPO)的影响,橄榄石的CPO控制着上地幔的地震波各向异性。将岩石中矿物的CPO与全岩地震波各向异性相结合,可以解释在全球不同构造单元观测到的地震波各向异性,从而进行构造变形和动力学过程分析。文中在总结岩石圈主要各向异性矿物的CPO和各向异性特征的基础上,以青藏高原东南缘岩石圈地幔包体为例,对其显微组构和地震波各向异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南缘岩石圈地幔的构造环境发生改变,岩石圈地幔无法解释观测到的剪切波分裂(SKS)地震波各向异性,需要考虑其他各向异性来源。由此可见,研究岩石圈地幔矿物的CPO对合理约束地球物理测量资料和分析岩石圈变形特征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各向异性 晶格优选方位 地幔包体 青藏高原东南缘
下载PDF
变形组构引起的超高压榴辉岩地震波速各向异性 被引量:4
9
作者 章军锋 王永锋 金振民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33-1443,共11页
超高压榴辉岩通常显示了强塑性变形和地震各向异性特征.对实验和天然变形超高压榴辉岩中主要矿物的地震波速性质及其变形晶格优选方位(CPO)与榴辉岩地震波速和各向异性之间的成因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除石榴石表现为近地震波速各向同性... 超高压榴辉岩通常显示了强塑性变形和地震各向异性特征.对实验和天然变形超高压榴辉岩中主要矿物的地震波速性质及其变形晶格优选方位(CPO)与榴辉岩地震波速和各向异性之间的成因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除石榴石表现为近地震波速各向同性外,榴辉岩中其他矿物都具有强地震各向异性(AVp=23.0%~40.9%,Max.AVs=18.5%~47.1%),是造成榴辉岩地震各向异性的主要来源矿物,石榴石和金红石的平均地震波速相对较高,绿辉石和柯石英中等,石英最小;(2)变形榴辉岩最大纵波波速(8.33~8.75km/s)方向近平行变形线理或面理,最小纵波波速(8.25~8.62km/s)近垂直线理或面理,纵波波速各向异性1.0%~1.7%,平均横波波速4.93~4.97km/s,其各向异性在同时与线理和面理成近45°方位接近最大(0.73%~1.78%),在面理面上接近垂直线理方位达到最小,横波快波极化取向近平行面理.超高压峰值变质条件(3~5GPa,900~1100℃)下榴辉岩地震纵波和横波波速预计比常温常压下分别高出3.4%~7.2%和6.3%~12.1%;(3)绿辉石矿物组分主导了榴辉岩各向异性基本特征,而石榴石矿物组分则起到了降低榴辉岩各向异性程度和增加地震波速的作用,石英矿物组分对榴辉岩地震各向异性影响不大但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榴辉岩的地震波速,金红石矿物组分的作用基本可以忽略;(4)榴辉岩地震波速在纯石榴石岩中最大但各向异性接近于零,随绿辉石含量的增加,地震波速逐步降低,各向异性逐步升高,纯绿辉石岩比纯石榴石岩地震波速低6%~8%,而各向异性则达到3%~4%.根据榴辉岩组成矿物的单晶弹性性质和变形CPO计算的榴辉岩地震物性与前人实测结果基本相当.研究成果获得了超高压变形榴辉岩的三维地震物性资料和相关的矿物物理成因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晶格优选方位 地震物性 各向异性
原文传递
结构水引起的榴辉岩变形组构和变形机制 被引量:21
10
作者 章军峰 金振民 HarryW.Green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9-564,共6页
运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天然超高压榴辉岩中石榴石和绿辉石的变形晶格优选方位与其结构水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榴辉岩的主要塑性变形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天然榴辉岩中富结构水的绿辉石具有典型的L或SL型组构,[001]轴极点在面理... 运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天然超高压榴辉岩中石榴石和绿辉石的变形晶格优选方位与其结构水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榴辉岩的主要塑性变形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天然榴辉岩中富结构水的绿辉石具有典型的L或SL型组构,[001]轴极点在面理面上呈大圆环分布,最大极密对应轴向近平行线理,(010)面极点为垂直线理分布的大圆环,最大极密对应晶面近平行面理,表征在剪切为主变形条件下形成;绿辉石中结构水含量变化不会导致绿辉石变形组构特征大的变化,即不改变变形机制和位错主滑移系,但可能是造成绿辉石低流变强度的主因;(2)榴辉岩中结构水含量变化可以造成石榴石流变性质的重大转变,在无水条件下石榴石显刚性,在富结构水条件下颗粒边界过程将主导石榴石的塑性变形并导致流变强度的下降,在这两种情况下石榴石都不显示晶格变形优选方位.该研究成果对深入了解榴辉岩在深俯冲和折返过程中的变形过程和机制及相关的流体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水 变形组构 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 晶格优选方位 超高压榴辉岩 塑性变形机制 含量变化 流变强度 绿辉石 石榴石 研究结果 变形条件 组构特征 流变性质 颗粒边界 流体活动 变形过程 折返过程 研究成果 晶格变形 SL型
原文传递
碧溪岭石榴异剥橄榄岩的显微构造及成因机制
11
作者 韦博 金振民 章军锋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83-994,共12页
对超高压变质带中橄榄岩变形显微构造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板块边界构造环境中地幔物质的流变性质和变形机制,进而探讨其在深俯冲/折返过程中的地球动力学过程的作用.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红外光谱、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位错氧... 对超高压变质带中橄榄岩变形显微构造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板块边界构造环境中地幔物质的流变性质和变形机制,进而探讨其在深俯冲/折返过程中的地球动力学过程的作用.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红外光谱、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位错氧化缀饰等多种方法系统研究了来自中国大别碧溪岭的石榴异剥橄榄岩中的变形显微构造.研究结果表明:(1)碧溪岭石榴异剥橄榄岩发育较好的形状优选方位,但只有单斜辉石显示了强晶格优选方位,而橄榄石晶格优选方位很弱,与常见上地幔橄榄岩中单斜辉石组构弱而橄榄石组构强的特点差异显著,反映了单斜辉石经历位错蠕变而橄榄石经历位错调节的颗粒边界滑移变形;(2)碧溪岭异剥橄榄岩中单斜辉石和橄榄石均含有一定量的结构水,其中单斜辉石含水量124×10-6~274×10-6,橄榄石含水量38×10-6~80×10-6,高于常见造山带橄榄岩中各矿物的含水量,可能反映了壳源物质混染引起的高含水量变形环境;(3)橄榄石中发育显著位错显微构造,根据位错显微构造计算的变形差异应力为230~600MPa,高于正常上地幔稳态流变应力,反映了俯冲带中的相对低温变形环境.综合分析研究表明,超高压变质带中的高压、低温、高差异应力和高结构水含量是形成碧溪岭相对独特的橄榄石、单斜辉石变形显微构造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异剥橄榄岩 晶格优选方位 位错 结构水 差异应力 显微构造
原文传递
Microstructures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s of hornblende in Guandi complex,the Western Hills,Beijing 被引量:3
12
作者 ZHANG XiaoLi HU Ling +2 位作者 JI Mo LIU JunLai SONG HongLi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1510-1518,共9页
Multiple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study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ornblende in Archean plagioamphibolite mylonite from the Western Hills(Beijing),including optical microscopy(OM),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 Multiple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study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ornblende in Archean plagioamphibolite mylonite from the Western Hills(Beijing),including optical microscopy(OM),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EBSD),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and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EPMA).The hornblendes are σ and δ type porphyroclasts with the new-born needle shaped grains as their tails.The analysis of lattice preferred orientation(LPO) of both the porphyroclasts and the new-born grains shows that the main slip system of the deformed hornblende is(100)<001>,suggesting that the fabric characteristics of new-born grains inherit that of porphyroclasts.Sub-microstructures show the porphyroclast core is dominated by dislocation tangle,little or no dislocations in the new-born grains,and the subgrains confined by dislocations in the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porphyroclasts and new-born grains.By using plagioclase-hornblende geothermometry and hornblende geobarometry,the estimate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f porphyroclasts are 675.3-702.9℃ and 0.29-0.41 GPa and those of new-born grains are 614.1-679.0℃ and 0.11-0.31 GPa.The bulging recrystallization is summarized as deformation mechanisms of hornblende by the discussions of the microstructures,EBSD fabric,sub-microstructures,and the deforme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structures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s of hornblende in Guandi complex the Western Hills BEIJ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