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C患者生化指标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因子表达研究
1
作者 陈威达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生化指标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因子表达变化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定60例ARC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择取60例非ARC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ARC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晶状体上皮细胞因子指标水平,前者包括总蛋白...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生化指标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因子表达变化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定60例ARC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择取60例非ARC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ARC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晶状体上皮细胞因子指标水平,前者包括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糖(GLU)、碱性磷酸酶(ALP)、球蛋白(GLB)、尿素氮、肌酐、乳酸脱氢酶、尿酸、磷离子、钙离子(Ca2+)、氯离子(Cl-)、钠离子(Na+)、钾离子(K+)14项检测指标;后者包括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微小miRNA-181a(miR-181a)。并分析上述指标是否与ARC的发生存在相关性。结果:研究组ARC患者的TP、ALB、GLU、GLB、BUN、Cr、URCA、Ca2+、Cl-、Na+、miR-181a m RNA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其SIRT1 mRNA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分析发现,ARC的发生与ALB、GLU、GLB、BUN、Cr、Na+、Cl-、SIRT1 mRNA、miR-181a mRNA均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针对ARC患者需做好临床检测工作,以ALB、GLU、GLB、BUN、Cr、Na+、Cl-、SIRT1、miR-181a指标为主,能够判断其病变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指标 晶状体上皮细胞因子表达 相关性 年龄 白内障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侵袭、迁移及炎症因子TNF-α、 IL-6、MIP-1α的影响
2
作者 邱志方 张蝶念 易荣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4期2082-2088,共7页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侵袭、迁移,以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晶状体HLE-B3细胞系,分为Con组、H_(2)O_...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侵袭、迁移,以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晶状体HLE-B3细胞系,分为Con组、H_(2)O_(2)组、H_(2)O_(2)+RAPA组、Y组、RAPA+Y组和RAPA+A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测定细胞活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NF-α、IL-6和MIP-1α表达水平;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基因、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B)法测定EMT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细胞活力实验结果显示,选择50μmol/L的H_(2)O_(2)作为造模条件进行后续实验,选择20 nmol/L RAPA加入TGF-β1/Smads信号通路抑制剂LY2109761和激活剂SRI-011381进行TGF-β1/Smads信号通路验证实验。与Con组比较,H_(2)O_(2)组TNF-α、IL-6、MIP-1α表达水平,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N-钙粘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及纤维粘连蛋白(FN)的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TGF-β1、p-Smad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E-钙粘蛋白(E-cadherin)的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和Smad7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H_(2)O_(2)组比较,H_(2)O_(2)+RAPA组和Y组TNF-α、IL-6、MIP-1α表达水平,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N-cadherin、Vimentin及FN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TGF-β1、p-Smad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E-cadherin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和Smad7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H_(2)O_(2)+RAPA组比较,RAPA+Y组TNF-α、IL-6、MIP-1α表达水平,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N-cadherin、Vimentin及FN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TGF-β1、p-Smad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E-cadherin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和Smad7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RAPA+A组TNF-α、IL-6、MIP-1α表达水平,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N-cadherin、Vimentin及FN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TGF-β1、p-Smad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E-cadherin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和Smad7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RAPA可显著抑制H_(2)O_(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HLE-B3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抑制EMT进程,并且缓解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s通路的信号转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细胞 雷帕霉素 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 过氧化氢 侵袭 迁移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蜕皮甾酮对H_2O_2诱导氧化损伤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核因子κBp6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冯春燕 黄秀榕 +5 位作者 祁明信 唐宋文 郭娜 胡艳红 陈胜 柯发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牛膝的有效中药单体蜕皮甾酮(ecdysterone,ECR)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氧化损伤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HLEC)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p65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5组:... 目的探讨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牛膝的有效中药单体蜕皮甾酮(ecdysterone,ECR)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氧化损伤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HLEC)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p65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5组:正常组、H2O2组、雌二醇(E2)组、ECR组、核因子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各组标本中HLEC的NF-κBp65的表达率。结果正常HLEC能表达一定的NF-κBp65(9.53%),H2O2组NF-κBp65的表达率明显增高(39.87%,P<0.01),PDTC组则明显降低(5.90%,P<0.01),ECR组(13.99%)和E2组(25.18%)介于正常组与H2O2组之间,均低于H2O2组(P<0.01)。结论 H2O2可以诱导HLEC的NF-κB的活化表达,具有雌激素活性的中药单体ECR可以有效抑制NF-κB的活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蜕皮甾酮 因子ΚB 晶状体上皮细胞 氧化损伤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2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E-钙黏素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朱艳 朱玉广 +3 位作者 钟莹莹 杜孝楠 张荣 王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6期8636-8640,共5页
背景:有研究表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间质转分化是后发性白内障的主要病理改变,转化生长因子β2可以诱导间质转分化的发生。目的: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2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转分化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和α-平滑肌... 背景:有研究表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间质转分化是后发性白内障的主要病理改变,转化生长因子β2可以诱导间质转分化的发生。目的: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2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转分化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并传代,选择传5代的细胞进行实验,采用100ng/L转化生长因子β2诱导48h,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E-钙黏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的表达,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2处理人晶状体上皮细胞48h后,细胞E-钙黏蛋白表达明显减弱,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提示转化生长因子β2可以成功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转化生长因子β2处理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可以作为间质转分化的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2 E-钙黏蛋白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转分化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B及其抑制蛋白α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钧蔚 王林 +1 位作者 葛红岩 刘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5-150,共6页
背景长期全身或眼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诱导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研究地塞米松作用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后对LECs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NF—κB抑制蛋白κ(IκBκ)表达的影响及LECs凋亡的发... 背景长期全身或眼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诱导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研究地塞米松作用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后对LECs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NF—κB抑制蛋白κ(IκBκ)表达的影响及LECs凋亡的发生情况,了解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方法取人LECs系(HLE283)在含质量分数20%胎牛血清的DMEM中进行培养和传代。将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0.01、0.1、1、10、100μmol/L)分别加入DMSO无血清DMEM培养液中作为不同浓度地塞米松组,不含地塞米松的DMSO无血清DMEM培养液培养的LECs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分别在基因水平、蛋白水平检测LECs中NF—κB/IκB α浓度的改变及LECs凋亡率的变化。结果扩增的基因片段与所设计片段大小一致。地塞米松作用后NF—α核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量随着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077,P=0.004);IκBα蛋白的表达随着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741,P=0.002)。在同浓度地塞米松组,NF—κB核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量随作用时间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06,P=0.01),与地塞米松作用24h时的表达量比较,36h和48h时的NF—κB核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1)。与地塞米松作用24h时的表达量比较,36h和48hIκBα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02)。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LECs的凋亡率随着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明显上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通过上调IκBα的表达而过度抑制了NF—κB的活性,并导致LECs凋亡,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这可能是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发生发展的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 地塞米松 核转录因子ΚB 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 凋亡 晶状体上皮细胞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在胎儿与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内表达的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玉福 刘宏伟 周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在胎儿和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内表达的区别。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用cDNA探针检测胎儿培养及组织切片中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和白内障患者前囊中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bFGF的mRNA,并用图像分析进行...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在胎儿和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内表达的区别。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用cDNA探针检测胎儿培养及组织切片中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和白内障患者前囊中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bFGF的mRNA,并用图像分析进行相对定量,比较胎儿培养细胞、组织切片细胞及患者囊膜细胞的积分光吸收度值。结果:胎儿的培养及组织切片中晶状体上皮细胞和白内障患者前囊中的晶状体上皮细胞都存在bFGF基因表达。胎儿体外培养晶状体上皮细胞、胎儿组织切片晶状体上皮细胞和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积分光吸收度值分别为627.1±268.7,131.5±42.8和79.2±26.3。胎儿体外培养晶状体上皮细胞积分光吸收度值显著高于胎儿组织切片晶状体上皮细胞(P<0.01);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积分光吸收度值显著低于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P<0.01)。结论: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可增加bFGF基因表达;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bFGF基因表达显著高于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环境扫描电镜 原位杂交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图像分析
下载PDF
兔眼IOL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在虹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戴南平 姚克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 探讨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TIMPs)在虹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和TIMPs对后囊膜混浊的形成及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取 2 5只健康成年家兔 ,均一只眼行晶状体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目的 探讨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TIMPs)在虹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和TIMPs对后囊膜混浊的形成及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取 2 5只健康成年家兔 ,均一只眼行晶状体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另一眼作为对照组。每 5只兔眼为一组 ,分别于术后 1、3、7、14、3 0d取出虹膜和晶状体上皮细胞 ,用RT PCR和反向酶谱分析法检测各标本中的TIMPs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 ,并用羟脯氨酸试剂盒检测晶状体囊膜羟脯氨酸量的变化。结果 在正常虹膜、晶状体上皮细胞组织均有TIMP 1、 2、 3和 4mRNA的表达 ,而无相对蛋白质活性的表达 ;术后第 1d ,TIMP 1、 2、 3和 4mRNA即出现明显升高 ,其中术后第 7d ,TIMP 1和 2mRNA的表达量为最大 ,此后逐渐下降 ,术后第 3 0d的表达量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TIMP 3mRNA轻度升高 ,TIMP 4mRNA则轻度下降 ;羟脯氨酸的含量于术后 1、3、7d和 14d明显低于术后 3 0d(P <0 0 5 )。结论 TIMPs可能是抑制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细胞外基质降解的主要因素 ,还可能是后囊膜混浊的形成和纤维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膜 晶状体上皮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后囊膜混浊
下载PDF
老年性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及其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相关性 被引量:5
8
作者 罗怡 吴继红 +2 位作者 张圣海 徐萍 卢奕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0年第4期212-214,273,共4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在老年性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阐明老年性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分别采用点杂交和实时...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在老年性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阐明老年性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分别采用点杂交和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定量检测和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及老年性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中TGF-β蛋白、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方法观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oproducts,AGEs)对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TGF-β表达的影响。结果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相比,老年性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中TGF-β(TGF-β1/2/3)蛋白表达增加(P<0.05),mRNA表达变化分别为TGF-β1升高(P<0.05),TGF-β2降低(P<0.01),TGF-β3未见显著改变(P>0.05)。AGEs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共培养后,细胞表面TGF-β(TGF-β1/2/3)表达上调。结论 TGF-β在老年性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上调。AEGs可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TGF-β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原癌基因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晓红 李筱荣 +1 位作者 孙慧敏 袁佳琴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336-338,共3页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 (TN-α)对体外培养的牛眼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原癌基因 fos,jun, myb, myc, ras等蛋白产物表达的作用。方法细胞经 10 U/ml TNF-α作用不同时间后,采用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 (TN-α)对体外培养的牛眼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原癌基因 fos,jun, myb, myc, ras等蛋白产物表达的作用。方法细胞经 10 U/ml TNF-α作用不同时间后,采用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免疫酶标技术测定蛋白表达。结果经TNF-α作用后,几种原癌基因表达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明显增高(P<0.01)。 fos,jun,myb,ras在刺激1h后即达到顶峰,myc在刺激2h后达到顶峰,随后很快下降,恢复至正常水平。同时,细胞的阳性反应强度增加,细胞核内变化更为明显。结论TNF-α通过激活细胞内原癌基因的表达而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原癌基因 白内障
下载PDF
ERK1/2信号传导通路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环氧合酶2的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雪岩 刘远光 +4 位作者 贾琳琳 张雪松 张涤 杨笑天 徐志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9-272,共4页
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各种白内障形成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并化生为纤维细胞,但其信号通路尚不清楚。目的:探讨ERK1/2信号转导通路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环氧合酶2表达中... 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各种白内障形成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并化生为纤维细胞,但其信号通路尚不清楚。目的:探讨ERK1/2信号转导通路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环氧合酶2表达中的作用。方法:使用10μg/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干预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0,1,3,6,12,24h,RT-PCR检测刺激不同时间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环氧合酶2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环氧合酶2及磷酸化ERK1/2的表达。在阻断实验中应用特异性ERK1/2的阻断剂PD98059阻断ERK信号转导通路1h,再用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刺激细胞6h,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环氧合酶2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刺激后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环氧合酶2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同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磷酸化ERK1/2活性增强,表达水平随作用时间而增加,30min时达到最高峰(P<0.01),6h后恢复至基线水平;PD98059可抑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环氧合酶2的表达(P<0.01)。说明ERK1/2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环氧合酶2的表达,在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类 环氧合酶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信号传导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柏川 叶剑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0期750-753,共4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LEC)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受体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1月鼠龄SD大鼠,予地塞米松眼膏涂双眼结膜囊,分别于用药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摘取...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LEC)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受体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1月鼠龄SD大鼠,予地塞米松眼膏涂双眼结膜囊,分别于用药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摘取晶状体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晶状体前囊膜铺片方式,应用荧光免疫组化技术进行FGFR1荧光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采用剥取晶状体囊膜组织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FGFR1在转录水平表达的变化。取相同数量的正常同龄大鼠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同的检测。结果荧光免疫组化结果可见FGFR1呈绿色阳性表达,应用地塞米松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实验组FGFR1阳性表达分别为131663±15818、98058±7222和47342±3135,同龄对照组阳性表达分别为191579±14807、159016±10399和84543±6485,组间及组内差异均显著(P<0.05);RT-PCR结果可见,用药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实验组FGFR1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68±0.06、0.54±0.05和0.23±0.03,同龄对照组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7±0.19、0.79±0.11和0.44±0.05,组间及组内差异均显著(P<0.05);提示在蛋白及转录水平,正常大鼠LEC中FGFR1的表达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应用地塞米松可降低FGFR1的表达,并且随着地塞米松用药时间延长,FGFR1的表达进一步降低。结论地塞米松可以降低大鼠LEC中FGFR1的表达,并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其表达进一步降低,可能对白内障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晶状体上皮细胞 地塞米松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诱导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表达MCP-1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波 惠延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78-779,共2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诱发离体培养的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分泌趋化性细胞因子(MCP-1)的作用。方法:将白内障手术中分离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和非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分别离体培养。加入重组IGF-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诱发离体培养的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分泌趋化性细胞因子(MCP-1)的作用。方法:将白内障手术中分离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和非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分别离体培养。加入重组IGF-1作用后,以RT-PCR方法检测MCP-1mRNA,夹心ELISA法检测MCP-1蛋白分泌水平。进行核提取后以Westernblot检测转录因子Sp-1核转移水平。利用Sp-1特异性阻抑剂米拉霉素共同孵育后收集上清观察MCP-1水平。结果:成功建立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IGF-1诱导伴发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分泌MCP-1水平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组。IGF-1作用于晶状体上皮细胞后能够活化Sp-1,Sp-1的特异性抑制能够明显降低MCP-1的表达。结论:IGF-1通过Sp-1途径诱导MCP-1的分泌表达。与非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相比,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产生更多的MC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下载PDF
过氧化氢诱导鼠晶状体上皮细胞核因子-κB mRNA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宏伟 唐罗生 +2 位作者 游志鹏 李国栋 姜德咏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4年第2期78-80,T001,共4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诱导鼠白内障形成过程中晶状体上皮细胞NF-kB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大鼠晶状体器官离体培养后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中NF-kBmRNA的表达。结果随过氧化氢损伤时间的延长,晶状体上皮细胞内NF-kBmRNA的表达逐...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诱导鼠白内障形成过程中晶状体上皮细胞NF-kB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大鼠晶状体器官离体培养后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中NF-kBmRNA的表达。结果随过氧化氢损伤时间的延长,晶状体上皮细胞内NF-kBmRNA的表达逐渐增强(培养3h为24.18±8.54,12h为47.58±9.14,24 h为62.48±8.22),与晶状体混浊程度正相关(r=+0.897,P<0.001)。结论过氧化氢可以诱导鼠晶状体上皮细胞NF-kBmRNA的表达,后者在白内障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晶状体上皮细胞 因子-ΚB 基因表达 原位杂交 检测 白内障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内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玉福 刘宏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326-1327,共2页
目的:为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基因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HLEC)内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用cDNA探针检测HLEC内bFGF mRNA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进行相对... 目的:为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基因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HLEC)内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用cDNA探针检测HLEC内bFGF mRNA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进行相对定量。结果:HLEC内可检测到bFGF mRNA的表达。结论:HLEC内存在bFGF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基因 原位杂交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图像分析
下载PDF
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的表达
15
作者 刘静 刘冰 +4 位作者 张红松 金姬 关明 彭智培 Dennis Lam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2253-2255,共3页
目的:观察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在人类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以探讨PEDF在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实施前囊膜环形撕囊时摘取晶状体前囊连同晶状体上皮细... 目的:观察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在人类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以探讨PEDF在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实施前囊膜环形撕囊时摘取晶状体前囊连同晶状体上皮细胞,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PEDF和VEGF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虽然PEDF存在高强度表达,与VEGF相比,这种表达还是较弱。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存在PEDF和VEGF的表达,而且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由此推断PEDF和VEGF在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中处于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 晶状体上皮细胞 老年性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纤维生长因子在牛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英文)
16
作者 刘静 刘冰 +2 位作者 陶海 Massayyoshi Iwaki Shoso Nishid4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产生纤维生长因子并表达纤维生长因子的受体。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调查和研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调节和发育的规律。方法:通过使用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培养后,使用“创口愈合方法”检查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和移动,用刮... 目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产生纤维生长因子并表达纤维生长因子的受体。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调查和研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调节和发育的规律。方法:通过使用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培养后,使用“创口愈合方法”检查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和移动,用刮胡刀片在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上做一单层晶状体上皮细胞,然后加入一定介质观察和测量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数量、DNA合成及PCR方法检测基因产量。结果:suramin, protamine和抗纤维生长因子抗体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移动,晶状体上皮细胞的DNA合成也受到了抑制。结论:晶状体组织存在着纤维生长因子的调节系统,而且,这种调节系统在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和分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生长因子 晶状体上皮细胞 基因表达 B-FGF DNA合成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2,9及其抑制因子-1,2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
17
作者 谢二娟 张虹 +2 位作者 胡维琨 李贵刚 彭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9-251,共3页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2, 9 (MMP -2、MMP- 9) 及其抑制因子- 1, 2 (TIMP 1、TIMP- 2) 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 探讨其在老年性白内障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40 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排除代谢性和继发性白内障) 和...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2, 9 (MMP -2、MMP- 9) 及其抑制因子- 1, 2 (TIMP 1、TIMP- 2) 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 探讨其在老年性白内障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40 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排除代谢性和继发性白内障) 和8例晶状体脱位(晶状体透明) 患者晶状体前囊膜, 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 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MMP- 2、MMP- 9、TIMP- 1、TIMP -2的表达。结果 MMP- 2、MMP- 9、TIMP- 1、TIMP- 2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表达均为阳性, 而在透明晶状体上皮细胞仅1例表达阳性, 其余为阴性。MMP- 2在老年性白内障组和透明晶状体组平均吸光度(A值) 分别为(0 .447 9±0 .093 7)、(0 .145 8±0. 053 6); TIMP -2 为(0. 573 4±0. 109 4)、(0 .135 7±0. 023 1); MMP -9为(0 .177 9±0 065 5)、(0. 039 2±0 .009 3); TIMP -1为(0 .279 0±0. 062 6)、(0 .092 2±0. 028 2)。结论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在老年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下载PDF
风疹病毒感染人胚晶状体上皮细胞对热休克蛋白及其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邹俊 卢奕 褚仁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观察风疹病毒R16株体外感染人胚晶状体上皮细胞后对热休克蛋白及其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风疹病毒R16株体外感染人胚晶状体上皮细胞后3、7、14 d,采用半定量Real-time PCR法检测受风疹病毒R16株感染的人胚晶状体上皮细胞热休克蛋... 目的观察风疹病毒R16株体外感染人胚晶状体上皮细胞后对热休克蛋白及其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风疹病毒R16株体外感染人胚晶状体上皮细胞后3、7、14 d,采用半定量Real-time PCR法检测受风疹病毒R16株感染的人胚晶状体上皮细胞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及其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4,HSF4)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SP70的表达;利用DNA测序的方法检测病毒感染的人胚晶状体上皮细胞HSF4的DNA序列变化。结果风疹病毒R16株体外感染人胚晶状体上皮细胞后3、7 d的细胞内HSP70 mRNA和HSP70蛋白水平有所增高,而热休克蛋白转录因子HSF4的mRNA水平有所下降。病毒感染人胚晶状体上皮细胞14 d的细胞DNA中HSF4序列无明显变化。结论风疹病毒R16株体外感染人胚晶状体上皮细胞可以直接诱导HSP70的表达增加,可能在保护细胞免受病毒感染损伤方面具有一定意义。热休克蛋白转录因子HSF4在转录水平对其有负调控作用,但是人胚晶状体上皮细胞受风疹病毒感染后的14 d内其细胞中HSF4的DNA序列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疹病毒 人胚晶状体上皮细胞 热休克蛋白 热休克蛋白转录因子
下载PDF
前囊膜划伤诱导小鼠晶状体上皮细胞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的表达
19
作者 王静波 惠延年 关娟 《眼视光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观察前囊膜划伤对小鼠晶状体上皮细胞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arly growth response factor-1,Egr-1)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成年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制作小鼠晶状体前囊膜划伤模型。采用Western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目的观察前囊膜划伤对小鼠晶状体上皮细胞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arly growth response factor-1,Egr-1)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成年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制作小鼠晶状体前囊膜划伤模型。采用Western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前囊膜划伤后不同时间(0,0.5,0.75,1,2,5h)晶状体上皮细胞Egr-1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正常未划伤的晶状体上皮细胞,Egr-1mRNA低表达,划伤后0.5h表达即增强,并在2h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减弱。正常未划伤的晶状体上皮细胞Egr-1蛋白表达微弱,划伤后0.5h,Egr-1蛋白表达即显著增强,并在2h时达到峰值,随后开始减弱。结论前囊膜划伤可诱导小鼠晶状体上皮细胞Egr-1mRNA和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上皮细胞 划伤 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在不同年龄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20
作者 王柏川 叶剑 《眼视光学杂志》 2008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受体在不同年龄SD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按1、3、6个月鼠龄分为3组,采用晶状体前囊膜铺片方式,应用荧光免疫组化技术进行TGF-β受体TGF-βR1和TGF-...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受体在不同年龄SD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按1、3、6个月鼠龄分为3组,采用晶状体前囊膜铺片方式,应用荧光免疫组化技术进行TGF-β受体TGF-βR1和TGF-βR2的荧光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剥取晶状体囊膜组织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TGF-βR1和TGF-βR2在转录水平的表达。结果在蛋白水平,TGF-βR1和TGF-βR2于1个月鼠龄组表达最强,IOD分别为478001±44417和778338±62596;3个月鼠龄组表达减弱,分别为360343±33196和360343±33196;6个月鼠龄组表达最弱,分别为225858±23483和274648±29801,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转录水平,TGF-βR1和TGF-βR2mRNA表达量在1个月龄组分别为3.0±0.9和3.4±1.1;3个月龄组分别为2.1±0.6和2.6±0.8;6个月龄组分别为1.3±0.3和1.6±0.5,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弱(P<0.05)。结论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TGF-βR1和TGF-βR2的表达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提示对TGF-β的敏感性与年龄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转化生长因子受体 晶状体上皮 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