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儒家智德观及其现代启示 被引量:3
1
作者 朱海林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85-88,共4页
先秦儒家智德观主要包括先秦儒家关于智的来源、含义及其作用的思想。先秦儒家智德观具有四个方面的明显特点:从智的内容上看,主要是人事之智;从智与德的地位上看,主张智从于德;从智与德的关系上看,主张仁智合一;从追求智的目的上看,主... 先秦儒家智德观主要包括先秦儒家关于智的来源、含义及其作用的思想。先秦儒家智德观具有四个方面的明显特点:从智的内容上看,主要是人事之智;从智与德的地位上看,主张智从于德;从智与德的关系上看,主张仁智合一;从追求智的目的上看,主张成圣成贤。文章在对先秦儒家智德观及其特点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揭示了它的历史影响及现代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智德观 特点 启示
下载PDF
先秦儒家与古希腊智德观的四大差异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海林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52-55,共4页
先秦儒家与古希腊的智德观主要存在四大差异:在智的内容上表现为人事之智与自然之智的不同;在智与德的关系上表现为仁智合一与德智相分的对立;在智的地位上表现为智从于德与德从于智的区别;在追求智的目的上表现为成圣成贤与认识自然的... 先秦儒家与古希腊的智德观主要存在四大差异:在智的内容上表现为人事之智与自然之智的不同;在智与德的关系上表现为仁智合一与德智相分的对立;在智的地位上表现为智从于德与德从于智的区别;在追求智的目的上表现为成圣成贤与认识自然的迥异。中国先秦儒家和古希腊智德观的差异是不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反映,由此开启了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即德性文化传统与智性文化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古希腊 智德观 差异
下载PDF
先秦儒家智德观述评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海林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69-71,共3页
文章认为,先秦儒家智德观从内容上看,主要是一种人事之智或知人之明;从地位上看,智从于德,智是一种达仁、成就德行的手段;从智与德的关系上看,主张仁智合一,建立"仁且智"的道德理想人格;从目的上看,主张成圣成贤,用知识、智... 文章认为,先秦儒家智德观从内容上看,主要是一种人事之智或知人之明;从地位上看,智从于德,智是一种达仁、成就德行的手段;从智与德的关系上看,主张仁智合一,建立"仁且智"的道德理想人格;从目的上看,主张成圣成贤,用知识、智慧治理天下。文章在对先秦儒家智德观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的基础上,进行了简短的总体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智德观 述评
下载PDF
严复与福泽谕吉智德观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宫兴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12-117,共6页
严复与福泽谕吉是中日两国近代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两位启蒙思想家,都提倡提高国民的素质,但又有所区别。同为“开民智”,严复有感于八股取士的腐朽,提出新式的教育理论和新型的人才培养机制,但却受限于政府主导一切的国民教育模式;福泽谕... 严复与福泽谕吉是中日两国近代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两位启蒙思想家,都提倡提高国民的素质,但又有所区别。同为“开民智”,严复有感于八股取士的腐朽,提出新式的教育理论和新型的人才培养机制,但却受限于政府主导一切的国民教育模式;福泽谕吉肯定明治以来政府日益完善的教育体制,倡导以学者为先导,学者、民众、政府三位一体的国民教育模式。同为“新民德”,严复始终处于中西学的矛盾之中,摈斥“天赋人权”;福泽谕吉却尽力引入西学,以求取代汉学在日本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所以热赞“天赋人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德观 开民智 新民德
下载PDF
日本启蒙思想家和哲学家福泽谕吉智德观述评
5
作者 魏沁菡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94-98,共5页
福泽谕吉是近代日本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哲学家。"智德"是福泽谕吉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先"智"后"德"的模式。智德虽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没有智慧的道德就是"无德",智慧是道德的保证和... 福泽谕吉是近代日本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哲学家。"智德"是福泽谕吉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先"智"后"德"的模式。智德虽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没有智慧的道德就是"无德",智慧是道德的保证和导标。通过对福泽的智德观及其与文明关系的分析,论述了福泽的智德观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德智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泽谕吉 智德观 文明 启示
下载PDF
高一志《修身西学》中的智德观
6
作者 李富强 《宗教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2,共6页
晚明耶稣会士高一志所著《修身西学》是中西伦理学首次相遇时产生的典范之作,他对位居四枢德之首的智德进行了系统诠释。在智德观的诠释上,高一志既呈现了西方智德思想的整体面貌,又运用中国儒家传统思想对西方智德作了富含新意的儒学... 晚明耶稣会士高一志所著《修身西学》是中西伦理学首次相遇时产生的典范之作,他对位居四枢德之首的智德进行了系统诠释。在智德观的诠释上,高一志既呈现了西方智德思想的整体面貌,又运用中国儒家传统思想对西方智德作了富含新意的儒学化诠释,这反映了作为异质文化的中西观念之间互相理解与诠释的格义风格。《修身西学》智德观所透显出的中西之间跨文化的哲学伦理学对话,对全球化时代的当代中国哲学伦理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代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一志 《修身西学》 智德观
原文传递
老子的智德观及其德育价值
7
作者 刘峻杉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 2015年第1期2-2,共1页
一、引言 “智”是由“知”:字引申而出的后起字。智在中国古代也有作为一种德性的内涵。
关键词 智德观 德育价值 老子 “知” “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