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智慧社会发展评价应用探索
1
作者
康洪超
于强
+1 位作者
刘杰
康凌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97-302,共6页
智慧社会发展评价分析通过对基础数据分析,利用无量纲测算、分级测算、修正指标测算等方法,采用客观评价和专家综合评估相结合方式,实现对区域智慧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本文结合本地区实际,详细阐述了智慧社会评价体系、综合评价算法、综...
智慧社会发展评价分析通过对基础数据分析,利用无量纲测算、分级测算、修正指标测算等方法,采用客观评价和专家综合评估相结合方式,实现对区域智慧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本文结合本地区实际,详细阐述了智慧社会评价体系、综合评价算法、综合评价过程以及算法优化,验证了评价结果,为其他城市的智慧社会发展评价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
社会
评价
体系
评价指标设计
指标测算方法
指标数据采集
智慧
社会
发展指数评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适应气候风险的韧性城市治理双体系建设——雄安新区气候风险适应模式
被引量:
6
2
作者
李国庆
李紫昂
邢开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共12页
雄安新区所在白洋淀地区历史上有着多次重大暴雨洪涝记载,未来暴雨洪涝、高温热浪、重度雾霾等极端气候事件增长趋势导致潜在气候风险加剧,应对气候风险的韧性城市建设成为确保新区千年大计的基本任务。建立应对极端气候风险的智能技术...
雄安新区所在白洋淀地区历史上有着多次重大暴雨洪涝记载,未来暴雨洪涝、高温热浪、重度雾霾等极端气候事件增长趋势导致潜在气候风险加剧,应对气候风险的韧性城市建设成为确保新区千年大计的基本任务。建立应对极端气候风险的智能技术应灾和智慧社会应灾“双体系”,是韧性城市治理的基本途径。该研究以雄安新区韧性城市建设为例,在评估和分析未来极端气候风险对雄安的潜在影响基础上,从复杂系统视角把城市韧性分解为结构韧性、过程韧性和系统韧性三个层次:(1)智能应灾技术体系的结构性技术体系需要重视城市空间韧性规划,筑牢基于流域的自然疏浚系统;确保城市生命线的应对洪涝能力;把防灾能力现代化作为地下城建设的首要标准;健全气象预警信息决策与红色预警“叫应”机制。(2)智能应灾的过程性技术体系需要建立区域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街区间电力融通,灾中优先保障生命线设备的供电。(3)智能应灾的系统性技术体系需要建设“一中心四平台”信息分析、决策与联动控制机制,“云上城”与“地上城”“地下城”三城影像联动。韧性城市是可持续的物质系统和制度系统的结合体,智慧应灾社会体系首先要建设以政府为核心、确保城市公共安全的公助体系,实施按时间系列的灾情预判,加大新闻报道透明度和权威度,正确引导社会关切。二是建设以社区与单位组织为核心、确保集体共同安全的共助体系。三是建设保障居民自身安全的个体与家庭自助体系。三体系的规划、建设和运转贯穿灾前、灾中、灾后全过程,智慧应对尤其体现在公助、共助与自助之间的系统性联系上,实现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的高度融合,在必要的时间为需要的人提供相应的物品、服务,为所有人特别是脆弱群体提供必要服务,超越年龄、性别、职业等差异,让所有人都能够参与应对气候风险的韧性城市的共建、共治、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风险
城市适应
智能技术
体系
智慧社会体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3
作者
李国庆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4,共5页
气候适应型城市实质上是韧性城市理论的实践与应用,实现了安全理念从“有”到“无”的逻辑转变:即从传统的关注风险如何应对转变为如何创造安全;从以往应急管理思维下如何应对暴雨洪涝、高温热浪等单一或复合灾害,转变为关注未来气候变...
气候适应型城市实质上是韧性城市理论的实践与应用,实现了安全理念从“有”到“无”的逻辑转变:即从传统的关注风险如何应对转变为如何创造安全;从以往应急管理思维下如何应对暴雨洪涝、高温热浪等单一或复合灾害,转变为关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如何保障生命线正常运转或在灾害冲击下科学有效应对并迅速恢复。气候适应型城市需要搭建智能应灾技术体系和智慧应灾社会体系,通过响应、检测、学习和预测去主动实现气候适应,培育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气候适应型城市
智能技术
体系
智慧社会体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智慧社会发展评价应用探索
1
作者
康洪超
于强
刘杰
康凌
机构
天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天津长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97-302,共6页
文摘
智慧社会发展评价分析通过对基础数据分析,利用无量纲测算、分级测算、修正指标测算等方法,采用客观评价和专家综合评估相结合方式,实现对区域智慧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本文结合本地区实际,详细阐述了智慧社会评价体系、综合评价算法、综合评价过程以及算法优化,验证了评价结果,为其他城市的智慧社会发展评价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智慧
社会
评价
体系
评价指标设计
指标测算方法
指标数据采集
智慧
社会
发展指数评价
Keywords
intelligent society evaluation system
design of evaluation indicators
indicator calculation method
indicator data collection
evaluation of intelligent society development index
分类号
F4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适应气候风险的韧性城市治理双体系建设——雄安新区气候风险适应模式
被引量:
6
2
作者
李国庆
李紫昂
邢开成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河北省气候中心
出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共12页
基金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京津冀超大城市和城市群的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研究”(批准号:2018YFA0606300)。
文摘
雄安新区所在白洋淀地区历史上有着多次重大暴雨洪涝记载,未来暴雨洪涝、高温热浪、重度雾霾等极端气候事件增长趋势导致潜在气候风险加剧,应对气候风险的韧性城市建设成为确保新区千年大计的基本任务。建立应对极端气候风险的智能技术应灾和智慧社会应灾“双体系”,是韧性城市治理的基本途径。该研究以雄安新区韧性城市建设为例,在评估和分析未来极端气候风险对雄安的潜在影响基础上,从复杂系统视角把城市韧性分解为结构韧性、过程韧性和系统韧性三个层次:(1)智能应灾技术体系的结构性技术体系需要重视城市空间韧性规划,筑牢基于流域的自然疏浚系统;确保城市生命线的应对洪涝能力;把防灾能力现代化作为地下城建设的首要标准;健全气象预警信息决策与红色预警“叫应”机制。(2)智能应灾的过程性技术体系需要建立区域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街区间电力融通,灾中优先保障生命线设备的供电。(3)智能应灾的系统性技术体系需要建设“一中心四平台”信息分析、决策与联动控制机制,“云上城”与“地上城”“地下城”三城影像联动。韧性城市是可持续的物质系统和制度系统的结合体,智慧应灾社会体系首先要建设以政府为核心、确保城市公共安全的公助体系,实施按时间系列的灾情预判,加大新闻报道透明度和权威度,正确引导社会关切。二是建设以社区与单位组织为核心、确保集体共同安全的共助体系。三是建设保障居民自身安全的个体与家庭自助体系。三体系的规划、建设和运转贯穿灾前、灾中、灾后全过程,智慧应对尤其体现在公助、共助与自助之间的系统性联系上,实现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的高度融合,在必要的时间为需要的人提供相应的物品、服务,为所有人特别是脆弱群体提供必要服务,超越年龄、性别、职业等差异,让所有人都能够参与应对气候风险的韧性城市的共建、共治、共享。
关键词
气候风险
城市适应
智能技术
体系
智慧社会体系
Keywords
climate risk
urban resilienc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ystem
smart social system
分类号
C91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3
作者
李国庆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4,共5页
基金
科技部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课题“雄安新区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及三生适应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2018YFA0606304)成果。
文摘
气候适应型城市实质上是韧性城市理论的实践与应用,实现了安全理念从“有”到“无”的逻辑转变:即从传统的关注风险如何应对转变为如何创造安全;从以往应急管理思维下如何应对暴雨洪涝、高温热浪等单一或复合灾害,转变为关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如何保障生命线正常运转或在灾害冲击下科学有效应对并迅速恢复。气候适应型城市需要搭建智能应灾技术体系和智慧应灾社会体系,通过响应、检测、学习和预测去主动实现气候适应,培育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潜能。
关键词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气候适应型城市
智能技术
体系
智慧社会体系
分类号
D66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智慧社会发展评价应用探索
康洪超
于强
刘杰
康凌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CAS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适应气候风险的韧性城市治理双体系建设——雄安新区气候风险适应模式
李国庆
李紫昂
邢开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3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李国庆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