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性与知识的分野——由《智者篇》看中国哲学 被引量:3
1
作者 朱光亚 黄蕾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5期1-3,共3页
西方哲学实际上从苏格拉底开始就已经开始对知识和伦理进行反思,而这一反思在柏拉图时代已经清晰地奠定了一个知识论的传统,而这正是中国哲学传统所缺乏的。因此,当今中西文化融合的时代引进西方的这种先验思辩精神,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而... 西方哲学实际上从苏格拉底开始就已经开始对知识和伦理进行反思,而这一反思在柏拉图时代已经清晰地奠定了一个知识论的传统,而这正是中国哲学传统所缺乏的。因此,当今中西文化融合的时代引进西方的这种先验思辩精神,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知识 智者篇 中国哲学
下载PDF
论柏拉图的“非存在”在《智者篇》中的转变
2
作者 祝莉萍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0-65,191,共6页
非存在是柏拉图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并且随着其思想的发展在内涵上发生了重要转变。在《智者篇》中,柏拉图重新思考了存在与非存在的关系问题,提出了通种论,并在此基础上对非存在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非存在概念内涵的这种转变在一... 非存在是柏拉图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并且随着其思想的发展在内涵上发生了重要转变。在《智者篇》中,柏拉图重新思考了存在与非存在的关系问题,提出了通种论,并在此基础上对非存在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非存在概念内涵的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柏拉图思想本身的转变。因此,澄清这一概念的转变,对于进一步研究和理解柏拉图思想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智者篇 非存在 转变 通种论
下载PDF
论《智者篇》中“非是者”概念的多重含义——兼谈亚氏对“非是者”的不同处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一哲 丁耘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9-54,共6页
"非是者"乃是柏拉图《智者篇》的讨论核心。为了能够合法地谈论智者们创造的虚假知识,必须要将某种"是"赋予"非是者",因此柏拉图将巴门尼德作为对手,力图突破"非是者是,这绝不可能"的禁令。虽... "非是者"乃是柏拉图《智者篇》的讨论核心。为了能够合法地谈论智者们创造的虚假知识,必须要将某种"是"赋予"非是者",因此柏拉图将巴门尼德作为对手,力图突破"非是者是,这绝不可能"的禁令。虽然柏拉图最终借助通种论达到了"非是者是",但这时"非是者"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柏拉图并没有能够反驳巴门尼德,而只是规避了巴门尼德。笔者认为,这一规避虽然巧妙,但仍不免繁复。实际上,柏拉图所寻求的"非是者"与巴门尼德所批判的"非是者"具有完全不同的两层含义,对此有清晰认识的并非是柏拉图,而是亚里士多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者篇 非是 相异 虚假
原文传递
在辩证法前的畏缩——论海德格尔在《论〈智者篇〉》中的柏拉图阐释 被引量:1
4
作者 君特·菲加尔 贺念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16年第1期276-301,共26页
一在哲学中,生活结构性地表达着自身。这里说出的,或者说应该说出的,是"什么是生活?",即"什么是在一个世界中去是?"。这一思想属于海德格尔第一个哲学阶段的基本确信,即自1919年他想找到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一纲领... 一在哲学中,生活结构性地表达着自身。这里说出的,或者说应该说出的,是"什么是生活?",即"什么是在一个世界中去是?"。这一思想属于海德格尔第一个哲学阶段的基本确信,即自1919年他想找到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一纲领性的思想开始,直到1922年开设"实际性的诠释学"讲座为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者篇 柏拉图主义 实际性 诠释学 视角主义 泰阿泰德 实践智慧 逻各斯 努斯 爱利亚学派
原文传递
科学可以不客观吗? 评达斯顿和伽里森的《客观性》
5
作者 孟强 《科学文化评论》 2009年第5期117-123,共7页
“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虽然我们也曾相信理解了它,现在却茫然失措了。”这句话出自柏拉图《智者篇》(244a),海德格尔为了确立“存在”问题的合法性,曾将其置于《存在与时... “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虽然我们也曾相信理解了它,现在却茫然失措了。”这句话出自柏拉图《智者篇》(244a),海德格尔为了确立“存在”问题的合法性,曾将其置于《存在与时间》的开篇。但是,令人茫然失措的不仅是“存在”,“客观性”亦然。人们不假思索地将“客观性”运用于各种场合:有时候,外部世界被称作“客观世界”(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性 “存在”问题 《存在与时间》 科学 智者篇 海德格尔 形而上学 客观世界
下载PDF
先秦哲学和古希腊罗马哲学关于矛盾思想的比较
6
作者 王干才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4期32-39,共8页
先秦和古希腊罗马分别是我国和西方哲学史上光辉灿烂的时期,其中关于对立统一思想的丰富材料,孕育了以后各种矛盾学说的胚芽。那么,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何在?反映了人类认识一些什么样的共同规律?给后人提供了一些什么样的思维经验和教训?... 先秦和古希腊罗马分别是我国和西方哲学史上光辉灿烂的时期,其中关于对立统一思想的丰富材料,孕育了以后各种矛盾学说的胚芽。那么,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何在?反映了人类认识一些什么样的共同规律?给后人提供了一些什么样的思维经验和教训?本文试图作一些简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罗马哲学 先秦哲学 西方哲学史 矛盾思想 矛盾学说 恩培多克勒 辩证法思想 智者篇 世界本原 阿那克西曼德
下载PDF
柏拉图范畴论研究——释“通种论” 被引量:5
7
作者 寿建纲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6-32,41,共8页
“通种论”是柏拉图在晚期对话《智者篇》中阐述的,在《巴曼尼德斯篇》第二部分的八组推论中,柏拉图以悬拟的形式提出了“种”(即范畴)的结合问题,做了初步的奠基工作。《智者篇》中的阐述则是那八组推论的完成。通种论标志着柏拉图辩... “通种论”是柏拉图在晚期对话《智者篇》中阐述的,在《巴曼尼德斯篇》第二部分的八组推论中,柏拉图以悬拟的形式提出了“种”(即范畴)的结合问题,做了初步的奠基工作。《智者篇》中的阐述则是那八组推论的完成。通种论标志着柏拉图辩证法演变的完成阶段。通种论的基本思想是:每一个最普遍的“种”既同对立的“种”相通(即联系),又与其他最普遍的“种”相通。它是对概念本性深刻的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范畴论 “通种论” “存在” 智者篇
全文增补中
亚里士多德五种’Aληθεvειν中的Φρóνησιs与Σοφiα——基于海德格尔的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章印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16年第1期48-82,共35页
下面主要基于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以下简称亚氏)的解读,来梳理亚氏五种aληθεvειν中的φρóνησιs和σοφiα。所谓基于海德格尔的解读,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的:首先是主要基于海德格尔的《柏拉图智者篇》。从早... 下面主要基于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以下简称亚氏)的解读,来梳理亚氏五种aληθεvειν中的φρóνησιs和σοφiα。所谓基于海德格尔的解读,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的:首先是主要基于海德格尔的《柏拉图智者篇》。从早期弗莱堡时期直至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智慧 解蔽 存在者 智者篇 实践行为 终态 现实活动 聚形 最高存在 弗莱
原文传递
存在类比与存在意义——对青年海德格尔存在问题诸种形态的历史性考察 被引量:1
9
作者 谢裕伟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15年第1期267-296,共30页
<正>《存在与时间》将自己的任务标明为追问并回答'存在本身的意义'(Sinn von Sein(u|¨)berhaupt)~②问题。何种问题称得上是关于'存在本身之意义'的问题?存在问题何以会以存在意义问题的方式呈现?在海德格... <正>《存在与时间》将自己的任务标明为追问并回答'存在本身的意义'(Sinn von Sein(u|¨)berhaupt)~②问题。何种问题称得上是关于'存在本身之意义'的问题?存在问题何以会以存在意义问题的方式呈现?在海德格尔那里,关于存在的问题一开始就呈现为关于其意义的问题吗?为了理解这一点,必不可少的是进一步追问:是什么将海德格尔导向这一问题?而这些导向又是如何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类比 《存在与时间》 历史性考察 意义问题 问题域 存在者 发展阶段 布伦塔诺 智者篇 范畴理论
原文传递
德性、知识与信仰——试析柏拉图道德哲学的特质
10
作者 陈乔见 《思想与文化》 CSSCI 2012年第1期60-77,共18页
一、智者运动、修辞学与理性危机西塞罗说:"是苏格拉底第一个将哲学从天空召唤下来,使它立足于城邦,并将它引入家庭之中,促使它研究生活、伦理、善和恶。"确实,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的兴趣在于对自然的探究,他们的著作也多以&... 一、智者运动、修辞学与理性危机西塞罗说:"是苏格拉底第一个将哲学从天空召唤下来,使它立足于城邦,并将它引入家庭之中,促使它研究生活、伦理、善和恶。"确实,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的兴趣在于对自然的探究,他们的著作也多以"论自然"为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哲学 智者篇 高尔吉亚 《理想国》 道德神学 雅典人 泰阿泰德 人是万物的尺度 塞诺芬尼
原文传递
理念:艺术理论中的一个概念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诺夫斯基 姚晶静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67-73,共7页
第一章导论柏拉图最终确立了美的形而上学的意义和价值,而且他的理念学说对于再现艺术的美学来说,确实变得更加重要了,然而他却不能对再现艺术本身作出完全公平合理的评判。当然,认为柏拉图哲学绝对与艺术本身相对立,或者认为它草率地... 第一章导论柏拉图最终确立了美的形而上学的意义和价值,而且他的理念学说对于再现艺术的美学来说,确实变得更加重要了,然而他却不能对再现艺术本身作出完全公平合理的评判。当然,认为柏拉图哲学绝对与艺术本身相对立,或者认为它草率地否定画家或雕塑家想象“理论”的能力,这种看法确实太过分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哲学 柏罗丁 艺术理论 再现艺术 理念学 希腊哲学 希腊化 公平合理 智者篇 理念世界
原文传递
真理和隐喻:作为哲学和文学实践的解释 被引量:1
12
作者 布雷顿.波尔卡 冯韵文 《第欧根尼》 CSSCI 1990年第1期62-77,124,共17页
一、分析与解释当奥尔巴赫在《模仿:西方文学的现实表现》中写到,尽管荷马可以被分析,但不能被解释时,他是在提醒读者注意,并非所有的口头陈述都体现解释的结构。他还告诉读者,有的陈述为了被看懂,就必须加以解释,例如圣经及其继承者们... 一、分析与解释当奥尔巴赫在《模仿:西方文学的现实表现》中写到,尽管荷马可以被分析,但不能被解释时,他是在提醒读者注意,并非所有的口头陈述都体现解释的结构。他还告诉读者,有的陈述为了被看懂,就必须加以解释,例如圣经及其继承者们的陈述。尽管《模仿》一书早已出名,但是它的读者没有充分注意到,使奥尔巴赫能够深刻地理解西方文学的恰恰是他严格地区别分析和解释、缺乏或忽视解释和有意识地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巴赫 文学实践 克尔恺郭尔 指导原则 神学政治论 奴斯 智者篇 区别分析 普林斯 现实表现
原文传递
负/赋形 先天盲人对于视像研究的启示(节选)
13
作者 魏珊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8-54,共17页
我们不是以建筑的技艺制作一所房屋,以绘画的技艺制作另一所房屋,一种为清醒者制造的人工梦幻吗?1——柏拉图《智者篇》体无证有贡布里希[E.H.Gombrich]曾在《艺术与错觉》中提到一则图画游戏:先画一个圆圈再现一个面包,在圆圈上画一条... 我们不是以建筑的技艺制作一所房屋,以绘画的技艺制作另一所房屋,一种为清醒者制造的人工梦幻吗?1——柏拉图《智者篇》体无证有贡布里希[E.H.Gombrich]曾在《艺术与错觉》中提到一则图画游戏:先画一个圆圈再现一个面包,在圆圈上画一条曲线变成购物袋,在曲线上加上两条小曲线变成一个钱包,最后添上一条尾巴变成一只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选 视像 盲人 先天 智者篇 贡布里希 柏拉图 曲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