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KG-07A红外脉搏传感器的智能睡眠唤醒仪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晓媛 孟昕元 +3 位作者 苏星 魏健平 陈雪美 牛云玲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33,共4页
为了提高学生和上班族午睡的效率,减少传统医用睡眠监测仪给使用者带来的不便,在研究人体脉搏和睡眠状态相关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HKG-07A红外脉搏传感器的智能睡眠唤醒仪.该装置仅通过实时监测手指脉搏信号,传输至单片机实现系统... 为了提高学生和上班族午睡的效率,减少传统医用睡眠监测仪给使用者带来的不便,在研究人体脉搏和睡眠状态相关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HKG-07A红外脉搏传感器的智能睡眠唤醒仪.该装置仅通过实时监测手指脉搏信号,传输至单片机实现系统控制,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SVM)构建个人睡眠状态分类数据库,自适应地实现睡眠状态的分类预测,结合定时和语音模块实现报警和唤醒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传感器 支持向量机SVM 有效睡眠定时 智能睡眠监测
下载PDF
智能睡眠枕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孙黉杰 汤一平 袁莹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4-298,共5页
随着社会竞争越加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文章结合计算机技术,语音识别技术提出了一种智能睡眠枕的设计,详细介绍了睡眠枕的硬件结构、工作流程,并着重分析了鼾声检测的方法以及判断睡眠呼吸暂停... 随着社会竞争越加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文章结合计算机技术,语音识别技术提出了一种智能睡眠枕的设计,详细介绍了睡眠枕的硬件结构、工作流程,并着重分析了鼾声检测的方法以及判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依据,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该设计克服了传统检测方法存在的一些弊端,能在无察觉的情况下,通过安装在枕头中的机械装置调整使用者的睡眠姿势,并及时记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发生情况,以供分析和治疗.实验结果表明,该智能睡眠枕对于改善睡眠质量,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有比较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智能睡眠 数字滤波器
下载PDF
用于智能睡眠监测设备的心率与呼吸频率模拟装置 被引量:1
3
作者 付丽 蒋硕 +5 位作者 田佳 谭菲菲 陈甜甜 张在爱 丁锡燕 张克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3年第4期445-448,共4页
目的 针对采用高精度压力传感器技术的智能睡眠监测设备,提出一种心率与呼吸频率模拟装置。方法该装置由控制部分和模拟硅胶人偶组成。模拟硅胶人偶内部含有心跳模拟器和呼吸模拟气囊,可产生设定频率的心跳和呼吸组合压力信号。将模拟... 目的 针对采用高精度压力传感器技术的智能睡眠监测设备,提出一种心率与呼吸频率模拟装置。方法该装置由控制部分和模拟硅胶人偶组成。模拟硅胶人偶内部含有心跳模拟器和呼吸模拟气囊,可产生设定频率的心跳和呼吸组合压力信号。将模拟装置产生的压力信号的频率与已知准确性的智能睡眠监测设备的监测值进行对比,验证该装置产生的压力信号的频率准确性。采用秒表验证模拟装置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结果 与已知准确性的智能睡眠监测设备的监测值相比,该装置产生的心率误差为±2次/分,呼吸频率误差为±2次/分。采用秒表验证可知,装置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优于±5%。结论 对于采用高精度压力传感器的智能睡眠监测设备,采用心率与呼吸频率模拟装置用于准确性测试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睡眠监测设备 压力传感器 心率与呼吸频率模拟装置 准确性 测试
下载PDF
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智能睡眠舱设计与服务模式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江华 翁懿 《工业设计》 2021年第6期117-118,共2页
如今乘坐飞机出行过程中的体验越来越受到乘客们的关注。在“服务经济”的发展趋势下,民航事业需要改善传统航空出行的服务模式。本文将依托于一种新型智能睡眠舱(以下简称“睡蛋”)的设计,将用户体验与航空出行更好地结合起来,基于用... 如今乘坐飞机出行过程中的体验越来越受到乘客们的关注。在“服务经济”的发展趋势下,民航事业需要改善传统航空出行的服务模式。本文将依托于一种新型智能睡眠舱(以下简称“睡蛋”)的设计,将用户体验与航空出行更好地结合起来,基于用户的行为过程分析设计要素,基于“睡蛋”产品设计,构建一整套循环的服务系统,将“服务”“用户体验”“产品设计”三者协调一致。以期为航空领域的产品服务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睡眠 用户体验 服务系统 服务设计
下载PDF
基于场景需求的智能床睡眠舱服务体验设计方法
5
作者 尹家俊 季铁 汪华珍 《设计》 2024年第7期64-68,共5页
文章基于场景理论,提出了一套面向智能床睡眠舱的服务体验设计方法。通过问卷调研与用户旅程图定性研究客观场景下用户体验行为与需求;利用KANO模型与Better-Worse散点图定量研究产品功能优先级,以指导目标场景下的设计输出;设计实验并... 文章基于场景理论,提出了一套面向智能床睡眠舱的服务体验设计方法。通过问卷调研与用户旅程图定性研究客观场景下用户体验行为与需求;利用KANO模型与Better-Worse散点图定量研究产品功能优先级,以指导目标场景下的设计输出;设计实验并结合实际场景需求,进行概念设计调整与方案落地。以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为项目背景,为冬奥会主媒体中心场馆提供一套智能床睡眠舱服务体验设计。通过冬奥会期间投放使用睡眠舱与小程序,验证了设计方法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需求 KANO模型 智能睡眠 小程序 服务体验设计 设计方法
下载PDF
以睡眠场景为例的智能家居场景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胡旭央 张寒凝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4-129,177,共7页
目的构建智能睡眠场景模型,为智能家居场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扎根理论作为研究方法,搜集睡眠相关的品牌概念场景和用户使用场景作为原始资料。通过开放性编码与主轴性编码,提炼出智能睡眠场景维度与子项说明表。最终经过选择性编... 目的构建智能睡眠场景模型,为智能家居场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扎根理论作为研究方法,搜集睡眠相关的品牌概念场景和用户使用场景作为原始资料。通过开放性编码与主轴性编码,提炼出智能睡眠场景维度与子项说明表。最终经过选择性编码将不同维度和子项组织起来。结果得到智能睡眠场景模型。藉由关系图的形式阐释了场景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场景的作用机制。结论智能家居场景分为有形场景与无形场景,共5个维度,18个子项。有形场景划分为空间要素、氛围要素和智能设备要素3个维度,他们构成了用户所在的物理空间。无形场景划分为数据要素和社会要素,分别为有形场景提供了“大脑”和“援助”。它们互相影响、共同作用,为用户构建了居家智能场景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根理论 智能睡眠 场景模型 智能家居场景
下载PDF
睡眠健康云平台智能监测分析系统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萍淑 徐斌 +5 位作者 马倩 赵营 马英 李鑫 苗铁军 元小冬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81-1488,共8页
目的:构建睡眠健康云平台智能监测分析系统(Sleep Intelligent monitoring and cloud platform system,SIMACPS),评价其临床应用有效性。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20年10月—2021年6月在开滦总医院神经内科睡眠监测室进行睡眠状态监测的志... 目的:构建睡眠健康云平台智能监测分析系统(Sleep Intelligent monitoring and cloud platform system,SIMACPS),评价其临床应用有效性。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20年10月—2021年6月在开滦总医院神经内科睡眠监测室进行睡眠状态监测的志愿者59例,其中男35例、女24例,年龄44.2±20.6(21~83)岁。全部入选者均应用SIMACPS与“金标准”多导睡眠监测仪(Polysomnography,PSG)进行夜间22:00至次日6:00同步睡眠监测,分析两种监测方法主要技术指标结果的相关性、一致性,以及判断睡眠维持性困难、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nea syndrome,OSAHS)的准确度和特异度。结果:SIMACPS与PSG的主要监测指标中总记录时间、夜间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NREM睡眠期时间、夜间睡眠全周期以及睡眠期平均心率,两组间均无差异性(P>0.05)。另外,两种方法监测结果的入睡后清醒时间、睡眠效率、快速眼动睡眠期时间(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浅睡眠期时间、浅睡眠期占比、深睡眠期占比、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均有相关性(P<0.05)。以夜间睡眠总时间>7h、7h≥~>6h、6h≥~≥5h、5h>将睡眠维持性分为4等级,两种方法分类监测结果Kappa值为0.570(P<0.001)。以PSG夜间睡眠总时间≤6h为睡眠维持性困难诊断标准,SIMACPS的灵敏度为78.4%、特异度为90.9%;以PSG夜间睡眠总时间=7h为界值将其正常人群分为良好和尚可两层次等级,SIMACPS的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100.0%。以PSG夜间睡眠总时间=5h为界值将睡眠维持性困难人群分为不良和差两个层次等级,SIMACPS的灵敏度为60.0%、特异度为50.0%;但取约登指数最大时的最佳时间界点为5.08h时,此时灵敏度为64.0%、特异度为100.0%,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72(P<0.001)。以AHI正常、轻度、中度、重度4等级分类诊断OSAHS,两种方法分类监测结果Kappa值为0.400,P<0.001。以PSG的AHI≥5次/小时为OSAHS判断标准时,SIMACPS的灵敏度为96.0%、特异度为32.4%;当以PSG的AHI=15次/小时为轻、中度OSAHS的判断标准时,SIMACPS的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70.0%;以PSG的AHI=30次/小时为中、重度OSAHS判断标准时,SIMACPS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80.0%。结论:SIMACPS对于睡眠结构的分析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同时对于睡眠维持性困难和OSAHS等睡眠相关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是临床筛查诊断的一种快速、简便、有效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智能监测系统 多导睡眠监测仪 睡眠状态 睡眠维持性困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影响
8
作者 卢健军 韩雨 +6 位作者 余秋敏 刘佳文 朱明华 林劲芝 张阳 张勇 王锦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88-1493,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PD伴睡眠障碍的患者,参照入选及排除标准,将入组患者分为假刺激组(28例)和真刺激组(tDCS)(29例),应用MDS-UPDR...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PD伴睡眠障碍的患者,参照入选及排除标准,将入组患者分为假刺激组(28例)和真刺激组(tDCS)(29例),应用MDS-UPDRS、PDSS等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并在tDCS治疗前后使用MS-11进行智能睡眠监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及治疗前后的睡眠障碍改善情况。结果tDCS治疗前两组一般情况及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刺激组中患者睡眠监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刺激组中患者睡眠时长、睡眠效率明显升高,夜间清醒时长、夜间觉醒次数、MDS-UPDRS-Ⅲ评分和LEDD剂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配合tDCS治疗,对PD患者睡眠障碍及运动功能有一定的疗效,可以一定程度增加PD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减少夜间清醒时长、夜间觉醒次数,从而改善白天的疲劳感症状,同时能够提升PD常规药物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经颅直流电刺激 智能睡眠监测
下载PDF
基于智能无感睡眠监测系统的康养人群睡眠健康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马倩 张萍淑 +3 位作者 王连辉 薛晶 欧亚 元小冬 《中华全科医学》 2023年第10期1636-1639,共4页
目的 应用智能无感睡眠监测技术对养老院中康养人群的睡眠结构及主要睡眠障碍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21年8—12月于开滦荆各庄医养中心及开滦范各庄养老中心入住的志愿者共51例,应用智能床垫式睡眠状态监测平台系统(IMSMPS,SC-500型)进... 目的 应用智能无感睡眠监测技术对养老院中康养人群的睡眠结构及主要睡眠障碍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21年8—12月于开滦荆各庄医养中心及开滦范各庄养老中心入住的志愿者共51例,应用智能床垫式睡眠状态监测平台系统(IMSMPS,SC-500型)进行夜间时段(17:00—06:00)睡眠状态的连续监测,分析连续监测7 d的数据。结果 此人群7 d中第1天与第7天的浅睡眠期[(337.96±66.87)min vs.(318.18±74.05)min]与最大心率[79(76,83)次/min vs.78(76,81)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项睡眠监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睡眠持续性在良好和尚可与不良三者之间波动者占23.53%(12/51),入睡情况在良好和尚可与不良三者之间波动者占39.22%(20/51),睡眠效率在良好和尚可与不良三者之间波动者仅占7.84%(4/51)。结论 此类康养人群每天的睡眠状态具有较大的波动性,而且睡眠障碍的发病率很高,仅依据单次睡眠监测结果不足以排除睡眠障碍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床垫式睡眠状态监测平台系统 康养人群 健康查体 睡眠状态 睡眠障碍
原文传递
“互联网+”护理干预对OSAHS患者CPAP治疗副作用及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玉丽 胡三莲 +3 位作者 钱会娟 关建 方芳 王春生 《现代临床护理》 2023年第5期43-48,共6页
目的探讨“互联网+”护理干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副作用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 目的探讨“互联网+”护理干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副作用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84例使用CPAP治疗的OSAHS患者,其中2021年8月至10月入院确诊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入院确诊的42例患者设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互联网+”护理干预。比较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使用CPAP治疗副作用发生率(口腔干燥、鼻腔干燥、喉咙干燥等)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使用CPAP治疗副作用发生率(口腔干燥、鼻腔干燥、喉咙干燥)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CPAP治疗部分副作用如咽痛、面罩漏气、眼干、呼吸困难、夜间易醒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使用CPAP时间多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互联网+”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OSAHS患者使用CPAP治疗部分副作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副作用 国际睡眠呼吸病人智能化管理平台 微信群 治疗依从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