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人工智能艺术的阐释学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谷鹏飞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3-191,F0003,239,共11页
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艺术“创造”中超越算法程序的隆规尚法而体现出拟人创造的创新生产特征表明,其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工具,而体现出艺术创造的“主体”(数字“作者”)特征。与之相应,人工智能“艺术作品”则是人类进入“人—机... 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艺术“创造”中超越算法程序的隆规尚法而体现出拟人创造的创新生产特征表明,其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工具,而体现出艺术创造的“主体”(数字“作者”)特征。与之相应,人工智能“艺术作品”则是人类进入“人—机”共创时代后“艺术”本身变革的产物,是对“何为艺术”问题本身的观念重构。它作为一种褶皱“艺术”,其不同扇面所呈现的“古典—现代—后现代—智人代”艺术形式,所表现的“物—器具—艺术作品—艺术—符号”艺术内容,是“人—机”混合时代“更新代主体性”创造与理解的结晶。而人工智能“艺术作品”的意义则来源于AI算法逻辑所创造的新的数字形式,这一形式引导或重构身体自身的格式塔形式,带来身体感知形式(身体图式)的“陌生化”,作品的意义就既来自陌生化形式所激发的情感盈余感,也来自身体图式付诸实践时所激发的情感动觉感。人工智能艺术阐释学如上基本问题的追问,对于建构一种兼具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中国阐释学”而言,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艺术 数字“作者” AI“艺术作品” ChatGPT 中国阐释学
下载PDF
人工智能艺术家何以可能?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波 曾真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4-102,114,共10页
不具备主体性的人工智能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人工智能艺术家何以可能的前提是人工智能能够拥有自我意识。目前的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事实上还是一种人类主体性参与的创作方式以及“人在环内”的人机交互模式,其意向性依然是人... 不具备主体性的人工智能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人工智能艺术家何以可能的前提是人工智能能够拥有自我意识。目前的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事实上还是一种人类主体性参与的创作方式以及“人在环内”的人机交互模式,其意向性依然是人类在把控,并没有离开人类主体性的参与,即自我意识的投射。但科学发展的趋势似乎给我们展示了越来越大的可能性,让人们对那个“奇点”的到来充满着想象。自我意识始于反思,“涌现”是复杂系统在一定的组织层次上出现的新特性。有研究进展表明,自指结构的实现以及复杂系统的因果涌现很可能让人工智能产生自我意识,从而成为人工智能艺术家何以可能的关键技术路径。从人工智能存在形态的分析出发,可以大致梳理出人工智能艺术家的三种可能的形态进路:拟人无具身形态、拟人+具身形态和蜂群AI(集合AI)形态。而人工智能艺术家何以可能的系统构建可从动机——人工智能为何需要艺术,沿袭与变化——人工智能审美活动可能如何进行,创造性——人工智能艺术家的身份要件等三方面来进行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人工智能艺术 人工智能主体性 技术路径 三重构建
下载PDF
何谓人工智能艺术?
3
作者 王青亦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6期13-20,共8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绘画、作曲、视频生成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人工智能艺术正成为艺术产业和艺术理论研究的新焦点。相比于传统的艺术,人工智能艺术以数据化的创作土壤、数字化的艺术媒介和动态交互的艺术效果,呈现出迥异的艺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绘画、作曲、视频生成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人工智能艺术正成为艺术产业和艺术理论研究的新焦点。相比于传统的艺术,人工智能艺术以数据化的创作土壤、数字化的艺术媒介和动态交互的艺术效果,呈现出迥异的艺术图景。人工智能艺术是使用算法驱动、基于多模态融合技术、由人工智能自主生成的艺术作品。预计在“选择和协作”阶段之后,到未来的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受自主行为和自主价值驱动的人工智能将可能在人类过去的艺术系统之外创造另一种崭新的系统,扩展人类对艺术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艺术 算法 多模态 生成作品 通用人工智能
下载PDF
人工智能艺术是艺术吗?——以艺术生产为视角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琦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0-236,共7页
随着人工智能在绘画、编曲、作诗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艺术创作活动的“属人性”受到极大挑战,“人工智能艺术”的可能性问题也逐渐成为艺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目前的人工智能艺术基于特定的计算机算法机制,具备了极强的“智能性”... 随着人工智能在绘画、编曲、作诗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艺术创作活动的“属人性”受到极大挑战,“人工智能艺术”的可能性问题也逐渐成为艺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目前的人工智能艺术基于特定的计算机算法机制,具备了极强的“智能性”,但“智能性”并不等于“属人性”,称其为“类人性”可能更为恰切。一方面,作为人工智能艺术“大脑”的“算法”最终是由人来操控的,算法不可能真正独立于人的世界之外;另一方面,“属人性”艺术活动的“求真”“致善”“臻美”的自由本质是人工智能艺术所不可能真正企及的。从生产主体维度来看,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主体是以人类为主导因素的新型合作主体;从生产机理维度来看,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依赖于模仿、融合和创造的算法机制;从生产客体维度来看,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只具有有限的创造性,本质上是基于经验回溯机制的“类人创作”。当前人工智能艺术生产活动无法超越“属人性”意义上的自由创作,只能成为“类人性”意义上的“平庸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人创作 人工智能艺术 创造性 人机互动
下载PDF
智能艺术工厂:基于平行艺术智能体的创作自动化
5
作者 郭超 戴星原 +5 位作者 廖玮珑 祁珏瑜 鲁越 倪清桦 WANG Lin 王飞跃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79-188,共10页
近年来,多模态内容生成模型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创意工作者的创作效率。然而,现有方法仍然需要领域专业知识,无法实现创作全流程的自动化,难以广泛服务于普通人群。因此,提出智能艺术工厂的理念和架构,基于大模型和人工智能智能体技术... 近年来,多模态内容生成模型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创意工作者的创作效率。然而,现有方法仍然需要领域专业知识,无法实现创作全流程的自动化,难以广泛服务于普通人群。因此,提出智能艺术工厂的理念和架构,基于大模型和人工智能智能体技术,构建智能艺术工厂的工作流程、基本功能和实现方法,建立面向创意创作的智能体员工和数字人团队,通过生物人、数字人和机器人的跨物理、信息、社会空间协作,实现创作流程自动化和创作知识自动化。智能艺术工厂将进一步解放大众的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艺术工厂 平行艺术 基础模型 AI智能 人机协作创作
下载PDF
情感驱动的智能艺术研究综述
6
作者 吴宋若瑶 沈寒暑 +4 位作者 陈铭威 洪子帧 崔楚峤 肖懿 张克俊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I0006,共12页
目的从数据、方法,以及应用三方面梳理情感化智能艺术的研究现状,并总结该领域的发展历程、局限性及未来研究趋势。方法基于当前的文献、研究成果与应用产品,回顾了情感标注方式的变化及其对情感艺术数据库的影响。解释了情感识别、可... 目的从数据、方法,以及应用三方面梳理情感化智能艺术的研究现状,并总结该领域的发展历程、局限性及未来研究趋势。方法基于当前的文献、研究成果与应用产品,回顾了情感标注方式的变化及其对情感艺术数据库的影响。解释了情感识别、可控生成、跨媒体等智能技术的实现原理,以及多种情感驱动的智能艺术方法。总结了三种情感与智能艺术的交互机制,以及代表性产品对医疗健康、文化教育、商业营销等领域的影响。结论情感化方法提升了智能作品的感染力,支持了艺术创作中的人机协同。随着艺术与技术的进一步融合,艺术领域将迎来新的生产、体验与消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艺术 情感计算 情感艺术数据库 情感驱动的艺术生成
下载PDF
以马克思主义技术-艺术观检视当代人工智能艺术的创新
7
作者 吴维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2,共10页
目前针对人工智能艺术的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主要关注原创性和主体性等议题,这一倾向所反映的工具论的技术观背离了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趋势。鉴于此,本文提出从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的视角考察人工智能创作,通过辨析艺术生产理论谱系中... 目前针对人工智能艺术的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主要关注原创性和主体性等议题,这一倾向所反映的工具论的技术观背离了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趋势。鉴于此,本文提出从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的视角考察人工智能创作,通过辨析艺术生产理论谱系中的各种技术观念,梳理从机械复制到数字原创的技术脉络,进一步从社会组织、精神生产和“不平衡”问题三个方面,阐释人工智能艺术的内涵及潜能。据此,本文认为人文艺术学者应当着眼于艺术、技术、社会的辩证关系考察数字时代的精神生产实践,推进当代美学的生产转向,实现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当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工智能艺术 数字原创 艺术生产
下载PDF
科技介入下艺术的当代嬗变——以人工智能艺术为例
8
作者 刘云洲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 2024年第1期63-67,共5页
科技是由科学与技术两部分组成,科技的发展、迭代离不开所在的社会语境。在广阔的社会语境下科技与艺术并非平行且单向前行的两条平行线,在发展过程中,二者是相互交织的。科技的介入对于艺术的影响是多维度、多方面的,仅从一个要点孤立... 科技是由科学与技术两部分组成,科技的发展、迭代离不开所在的社会语境。在广阔的社会语境下科技与艺术并非平行且单向前行的两条平行线,在发展过程中,二者是相互交织的。科技的介入对于艺术的影响是多维度、多方面的,仅从一个要点孤立的论述是不够的,借助维多利亚·D·亚历山大修改过的葛瑞斯伍德的文化菱形,并将其放置于当前消费社会大语境下,从艺术生产、艺术消费等方面分析科技的介入为艺术带来的多维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 人工智能艺术 嬗变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艺术的心理价值探析
9
作者 童瑶 《中国艺术》 2024年第2期40-45,共6页
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简称“GAI”)艺术的价值讨论,主要有工具主义论、价值主义论和智性交互论等观点。实际上,生成式人工智能艺术和传统艺术具有价值观层面的同源性。人工智能艺术在创作、评价... 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简称“GAI”)艺术的价值讨论,主要有工具主义论、价值主义论和智性交互论等观点。实际上,生成式人工智能艺术和传统艺术具有价值观层面的同源性。人工智能艺术在创作、评价和参与等方面均有大幅创新,表现出高细节、强参与、泛情绪的艺术个性。通过挖掘人工智能艺术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发现其心理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想象力与高细节增强认知灵活度,互动性与强参与性激发主体创造性,泛情绪体验有助于发展深层自我意识。这为研究人工智能艺术的价值增添了心理学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艺术 心理价值 价值主义 认知 情绪
下载PDF
人工智能艺术在动漫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10
作者 马习文 《上海包装》 2024年第8期38-40,共3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AI)的迅猛发展,其在动漫设计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概述了AI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技术与应用领域,探讨了AI艺术在动漫设计中的应用策略,旨在提升动漫设计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 人工智能艺术 动漫设计 创新应用
下载PDF
浅谈生成艺术、交互艺术和人工智能艺术在展演中的应用
11
作者 吴振 《演艺科技》 2023年第1期68-72,共5页
结合案例介绍生成艺术、交互艺术及人工智能艺术等数字媒体艺术形式在展演中的应用,以蒙太奇叙事手法实现丰富的视效和交互体验,达到艺术与技术的融合。
关键词 生成艺术 交互艺术 人工智能艺术 展演
下载PDF
人工智能艺术的应用类型及审美判断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永东 《文化艺术研究》 2023年第3期33-43,113,共12页
基于对人工智能介入艺术之后的观察、实践与思考,本文给出人工智能艺术的基本定义,讨论人工智能艺术目前所主要依托的图像风格迁移模型、图文预训练模型和扩散模型等,并对人工智能与音乐、舞蹈、戏剧、广播影视、戏曲曲艺、美术书法及... 基于对人工智能介入艺术之后的观察、实践与思考,本文给出人工智能艺术的基本定义,讨论人工智能艺术目前所主要依托的图像风格迁移模型、图文预训练模型和扩散模型等,并对人工智能与音乐、舞蹈、戏剧、广播影视、戏曲曲艺、美术书法及设计七个领域的主要应用进行了探讨。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鲜明特点是“人机协作”,各负其责、相辅相成,但其创作是“双主体”的方式。人工智能美学已进入讨论范围,并将与新出现的“元宇宙美学”发生联系。人工智能艺术与人类艺术同样具有价值,可以成为审美对象,人工智能艺术反过来亦会影响人类未来的审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艺术 人工智能美学 人机协作 艺术主体 审美判断
下载PDF
算法赋能: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力的“生成图谱”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婧 《当代美术家》 2023年第3期72-78,共7页
人工智能艺术是一个新的艺术场域,它遵守的艺术创作原则与传统艺术原则不同。以人工智能算法为代表,展现出多元创作能力的复杂性。本文对人工智能艺术进行梳理和辨析,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人工智能艺术在媒介实践中的出场;二、... 人工智能艺术是一个新的艺术场域,它遵守的艺术创作原则与传统艺术原则不同。以人工智能算法为代表,展现出多元创作能力的复杂性。本文对人工智能艺术进行梳理和辨析,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人工智能艺术在媒介实践中的出场;二、人工智能艺术对技术与艺术的双重拓展;三、人工智能如何生成艺术创作力。以此为基础,人工智能艺术直接将算法转化为创作功能,开启了人类新型的审美判断,这不仅标志着人工智能艺术独特的美学运作方式的转向,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媒介实践为算法技术赋予了艺术形态、文化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人工智能艺术 艺术创作力 生成图谱
下载PDF
从亚像似符理论看人工智能艺术生成趋势 被引量:1
14
作者 申一方 《符号与传媒》 2023年第2期162-174,共13页
人工智能艺术是运用机器学习所进行的一种艺术创作形式。本文根据皮尔斯所提出的亚像似符理论,将人工智能艺术所呈现的符号形象分为形象性图像和图表性图像:形象性图像主要采用了卷积神经网络与神经风格迁移两类模型;图表性图像主要采... 人工智能艺术是运用机器学习所进行的一种艺术创作形式。本文根据皮尔斯所提出的亚像似符理论,将人工智能艺术所呈现的符号形象分为形象性图像和图表性图像:形象性图像主要采用了卷积神经网络与神经风格迁移两类模型;图表性图像主要采用了对抗性神经网络和扩散模型。此外本文进一步论证了在当前阶段人工智能艺术由于缺乏意向性而无法创作出具有隐喻性图像的艺术作品,并指出人机共生才是人工智能艺术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艺术 亚像似符 符号形象 意向性
下载PDF
智能艺术纵横:生成、提示与创造力的人机交融
15
作者 刘兆明 《声屏世界》 2023年第24期26-28,74,共4页
过去十年机器学习的进展,使得人工智能为工具或主题的新艺术形式不断涌现。人工智能艺术研究的复杂性在于,存在各种易混淆的相关概念,比如生成艺术和提示艺术;存在不同技术路线的应用,比如生成对抗网络和基于多模态预训练模型的文字-图... 过去十年机器学习的进展,使得人工智能为工具或主题的新艺术形式不断涌现。人工智能艺术研究的复杂性在于,存在各种易混淆的相关概念,比如生成艺术和提示艺术;存在不同技术路线的应用,比如生成对抗网络和基于多模态预训练模型的文字-图像生成器;考虑到艺术与技术之间长期而复杂的关系,还存在对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和创造力条件的不同观点。针对这一状况,文章通过厘清各种相关概念,梳理不同与人工智能艺术相关的技术类型,从而将人工智能与当代艺术语境联系起来,重新考虑如何界定人类和机器的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艺术 生成艺术 提示艺术 创造力
下载PDF
新“人-机”时代人工智能艺术设计背后的人文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昭然 赵峥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年第15期128-130,共3页
新“人-机”时代的到来,对当今社会造成巨大改变,科技与艺术紧密的融合成为必然的趋势。信息成为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数据成为人们赖以判断的标杆,艺术的形式更加多元,大众对艺术设计的理解也更加自由。人工智能不仅开拓了艺术设计的全... 新“人-机”时代的到来,对当今社会造成巨大改变,科技与艺术紧密的融合成为必然的趋势。信息成为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数据成为人们赖以判断的标杆,艺术的形式更加多元,大众对艺术设计的理解也更加自由。人工智能不仅开拓了艺术设计的全新表现形式,更新了艺术的审美法则,并在社会上促成了新的生产关系,推动社会的发展。本文试图探求人工智能艺术与艺术设计的平衡点,同时探寻新技术、新视角背后人工智能艺术的人文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人-机” 人工智能艺术 艺术设计
下载PDF
艺术就是复制:关于人工智能艺术的思考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黎学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6-182,共7页
先民复制大自然,后人复制前人,计算机深度学习(复制)先人,一部艺术史就是一部复制史。每个时代都有艺术复制的工具,人工智能是一种最新的艺术复制工具。人工智能艺术是一种新概念艺术,它不是传统的“一人一作品一个性”的手工艺术,而是... 先民复制大自然,后人复制前人,计算机深度学习(复制)先人,一部艺术史就是一部复制史。每个时代都有艺术复制的工具,人工智能是一种最新的艺术复制工具。人工智能艺术是一种新概念艺术,它不是传统的“一人一作品一个性”的手工艺术,而是具有三个主要特征:首先,它能通过图灵测试,成功地欺骗人类的感官;其次,它可以大量被复制,而不是自我复制;最后,它是由人类给定的算法控制的机器制造出来的,艺术复制的工具系统本身不具备自主思考的能力。人工智能艺术的终极目的是艺术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艺术 AI 艺术工具 艺术大众化
下载PDF
日本人工智能艺术的社会服务探究
18
作者 许婷 《日本问题研究》 2021年第3期75-80,共6页
主要对人工智能艺术的概念进行阐述,世界不同研究学者对其理解不同,赋有不同的意义。介绍了日本人工智能艺术的发展现状。人工智能艺术是人工智能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包括虚拟现实艺术、机器人、大数据等。日本人工智能艺术在世界的... 主要对人工智能艺术的概念进行阐述,世界不同研究学者对其理解不同,赋有不同的意义。介绍了日本人工智能艺术的发展现状。人工智能艺术是人工智能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包括虚拟现实艺术、机器人、大数据等。日本人工智能艺术在世界的发展是领先的。通过对日本人工智能艺术的一些主要案例进行阐述,对日本人工智能艺术服务于社会不同领域进行探究,日本人工智能艺术的发展与社会服务应用的成功案例值得学习与反思,对目前中国人工智能艺术发展具有启示意义,日本人工智能艺术的社会服务探究对世界对中国人工智能艺术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艺术 社会服务 应用
下载PDF
从“中文屋”到“艺术屋”:对人工智能艺术的心灵批评与反思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伟 陶锋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6-135,共10页
人工智能艺术的出现打破了艺术与心灵的联系,催生了艺术危机。塞尔通过“中文屋”论证了人工智能心灵的不可能,宣告了人工智能艺术缺少形成艺术的必要条件。实际上,人工智能缺乏心灵未必就表明人工智能艺术不是艺术。在“艺术屋”测试中... 人工智能艺术的出现打破了艺术与心灵的联系,催生了艺术危机。塞尔通过“中文屋”论证了人工智能心灵的不可能,宣告了人工智能艺术缺少形成艺术的必要条件。实际上,人工智能缺乏心灵未必就表明人工智能艺术不是艺术。在“艺术屋”测试中,确定判断意味着被测者在艺术手册的指导下轻松做出辨认,不确定判断的出现则意味着艺术规则指导作用的失灵,当不确定事件出现的概率超过1/2时宣告测试通过,即表明艺术规则在面对人工智能艺术时的不可包容性。“艺术屋”测试证实了人工智能艺术所带来的艺术的心灵危机,也表明人类已有的艺术规则禁不起对人自身的“盲测”。“无心”的人工智能艺术的现身意味着拥有心灵状态并不是人类艺术的全部,也提示着人类艺术系统还不够开放、包容,需要反思其人类中心主义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艺术 心灵 中文屋 塞尔 语义
下载PDF
形式与意义——人工智能艺术的形式美学阐释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吉祥 苏振兴 《天府新论》 2019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由目前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上的局限性和作品构成上鲜明的形式因素可见,人工智能艺术首先表现为形式美、与形式美学天然相关,因此,以人工智能艺术为重要研究对象的人工智能美学首先表现为形式美学、甚至可视为形式美学的隔代呼应。只有科... 由目前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上的局限性和作品构成上鲜明的形式因素可见,人工智能艺术首先表现为形式美、与形式美学天然相关,因此,以人工智能艺术为重要研究对象的人工智能美学首先表现为形式美学、甚至可视为形式美学的隔代呼应。只有科学上的人工智能模仿人类意识创作人工智能艺术,才是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对自身清醒的认识和合适的定位,否则以艺术创作的简单行为主义方式宣称与人类艺术创作比肩只能是僭妄。人工智能艺术可以很好地体现形式因素,也有通达表现性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艺术 形式美学 人工智能美学 人工智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