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部增强CT扫描触发阈值在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来守永 王迪 +1 位作者 杨超 杨梓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0年第3期337-345,共9页
目的:探讨在胸部CT增强扫描中不同扫描触发阈值对图像影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胸部CT增强扫描患者分成3组,扫描触发阈值设置A组阈值120 HU,患者21例;B组阈值160 HU,患者26例;C组阈值200 HU患者21例.所有入组患者第一期动脉期使用Smar... 目的:探讨在胸部CT增强扫描中不同扫描触发阈值对图像影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胸部CT增强扫描患者分成3组,扫描触发阈值设置A组阈值120 HU,患者21例;B组阈值160 HU,患者26例;C组阈值200 HU患者21例.所有入组患者第一期动脉期使用Smart触发技术,第二期静脉期延迟45s扫描.测量肺动脉干层面降主动脉的动脉期和静脉期CT值,对3组图像进行客观分析.结果:3组患者体重:A组(66.38±9.08)kg、B组(67.46±8.56)kg、C组(66.38±6.62)kg,3组患者体重P=0.875,P>0.05无统计学意义.动脉期CT值A组(296.86±36.76)HU、B组(321.62±40.18)HU、C组(318.11±42.21)HU,P=0.009,P<0.05有统计学意义;静脉期CT值A组(158.67±15.96)HU、B组(168.35±14.69)HU、C组(171.62±12.851)HU,P=0.014,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B组和C组三组客观图像质量评分C组4.90大于B组4.69大于A组4.47.结论:3组实验统计分析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C组血管动脉期及静脉期充盈效果更佳,有利于放射诊断医生和临床医生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对比剂 智能追踪阈值 CT值 降主动脉
下载PDF
基于阴影线的智能车辆检测及测距方法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孟锐 金成军 刘畅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18年第6期654-660,共7页
针对当前智能车辆检测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误差、测量结果不够准确等问题,使用基于运动车辆中车底阴影线算法的车辆检测机制,并利用车底阴影稳定存在特征解决车辆检测问题,进一步基于机器视觉的双目立体匹配测距方法实现对前方最近车... 针对当前智能车辆检测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误差、测量结果不够准确等问题,使用基于运动车辆中车底阴影线算法的车辆检测机制,并利用车底阴影稳定存在特征解决车辆检测问题,进一步基于机器视觉的双目立体匹配测距方法实现对前方最近车辆距离测量,为智能车辆及驾驶员辅助系统提供信息。笔者采用的车底阴影线方法及双目测距最终实现结果证实,可以获取较为精确的道路前方的车辆及距离信息,有效检测距离为10~50 m,整体识别率达到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底阴影线 智能车辆自适应阈值分割 车辆检测 双目测距
下载PDF
监护系统报警疲劳优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梦星 孙泽辉 +4 位作者 叶文宇 刘三超 何先梁 王澄 李烨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0年第6期481-486,共6页
目的为改善报警疲劳,研究监护系统的算法优化策略,以减少误报警和临床无价值报警。方法采用多导心电分析、多参融合分析、智能阈值提醒和不应期延迟四种策略对多中心收集的28 679次报警进行测试。结果抽样数据显示,多导心电分析可减少80... 目的为改善报警疲劳,研究监护系统的算法优化策略,以减少误报警和临床无价值报警。方法采用多导心电分析、多参融合分析、智能阈值提醒和不应期延迟四种策略对多中心收集的28 679次报警进行测试。结果抽样数据显示,多导心电分析可减少80.8%的心电类误报警;多参融合分析可减少55.9%的心电和脉搏类误报警;智能阈值提醒和不应期延迟可分别减少28.0%和29.8%的重复无价值报警;四种优化方法共同作用下,可将总报警数减少为12 724次。结论增加参数同步分析的信息维度以及合理控制报警限与报警时间,有助于改善重症监护的报警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报警疲劳 护理管理 多参融合 智能阈值
下载PDF
不同心率在肺动脉CTPA低剂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4
作者 王晶 周贝贝 黄文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7期254-255,共2页
目的:探讨运用64排螺旋CT在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低剂量扫描中不同心率与智能阈值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无心率不齐,心肾功能障碍的患者)行肺动脉CTPA检查的患者,根据心率分为A组33例,B组21例,A组根据心率选取不同智能阈... 目的:探讨运用64排螺旋CT在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低剂量扫描中不同心率与智能阈值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无心率不齐,心肾功能障碍的患者)行肺动脉CTPA检查的患者,根据心率分为A组33例,B组21例,A组根据心率选取不同智能阈值,B组采用相同阈值范围扫描,其他扫描条件固定,采用智能阈值追踪技术扫描。由两位资深医师对所有图像进行重建测量分析,分别测量主肺动静脉干,左右上肺动静脉,左右下肺动静脉密度差,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图像明显优于B组图像,A两组主肺动静脉干,双上肺动静脉,双下肺动静脉密度差无统计学差异,B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运用东芝64排螺旋CT,可以根据心率设置不同的智能阈值,心率越快,将阈值降低;心率越慢,将阈值升高,图像效果更佳。在低剂量对比剂检查中能够准确快速地获得高质量及显影效果满意的肺动脉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 CTPA 智能阈值 低剂量对比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