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CT肝切除模型的建立对提高肝细胞癌的规则肝切除临床效果的评估 被引量:3
1
作者 唐继红 付必莽 +6 位作者 张捷 朱洪 孙勇 唐波 李铁汉 寸冬云 胡明道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69-472,共4页
目的研究智能CT(iCT)肝脏三维重建及模拟肝切除模型对临床规则肝切除的指导作用。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需行根治性肝切除的肝癌患者47例分为iCT组(n=23)和常规组(n=24)。iCT组术前行philips 256层iCT肝脏容积和血管三维重建,并... 目的研究智能CT(iCT)肝脏三维重建及模拟肝切除模型对临床规则肝切除的指导作用。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需行根治性肝切除的肝癌患者47例分为iCT组(n=23)和常规组(n=24)。iCT组术前行philips 256层iCT肝脏容积和血管三维重建,并建立模拟临床解剖性肝切除模型,以此模型指导临床行解剖性肝切除;常规组根据二维CT图像采用同样的手术方式行解剖肝切除。结果两组术后输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iCT组失血量、输血量和手术耗时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iCT组和常规组残肝切缘癌细胞检出率为0%和4.2%;iCT组术后ALT恢复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总胆红素和AFP的变化无差异(P>0.05);在(8.6±2.3)个月随访期间,iCT组生存率和复发率分别为100%和18.1%,明显优于常规组78.3%和47.8%(P=0.000和P=0.035)。结论建立iCT肝三维重建及模拟精准肝切除模型对临床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肝癌肝切除的临床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ct 三维重建 模拟肝切除模型 规则肝切除
下载PDF
256层智能CT肝容积和门脉三维重建对Glisson鞘横断法肝切除的指导作用
2
作者 唐继红 付必莽 +5 位作者 朱洪 唐波 孙勇 张捷 杨达宽 何晓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3420-3424,共5页
目的:研究智能CT(iCT)肝脏三维重建对Glis-son鞘横断肝切除的指导作用.方法:23例肝癌患者术前行Philips256层iCT肝脏三期扫描,并以iCT自带软件对肝容积和门脉行三维重建,根据门脉类型和容积重建结果建立模拟解剖性肝切除模型.临床用模... 目的:研究智能CT(iCT)肝脏三维重建对Glis-son鞘横断肝切除的指导作用.方法:23例肝癌患者术前行Philips256层iCT肝脏三期扫描,并以iCT自带软件对肝容积和门脉行三维重建,根据门脉类型和容积重建结果建立模拟解剖性肝切除模型.临床用模拟模型指导临床Glisson鞘横断法肝切除并评价该模型对临床肝切除的指导作用.结果:23例重建肝脏容积为1311mL±323mL,肝质量为1102g±271g.针对Glisson横断法肝切除可将门脉分为规则型(Ⅰ)、左中右型(Ⅱ)、左右型(Ⅲ)和特殊型(Ⅳ).Ⅰ和Ⅱ型患者适合Glisson鞘横断肝切除,而Ⅲ型和Ⅳ型宜需解剖Glisson鞘后阻断肝血流.模拟切除肝模型和实际切除肝之间的肝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256层iCT3D肝脏重建指导Glisson鞘横断肝切除不但可准确了解肝内门脉的走形和分支类型,找到最佳Glisson鞘的阻断位置,而且可以精确评估切除肝的容积,保证了肝切除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层智能ct 肝容积 门脉 三维重建 Glisson横断肝切除
下载PDF
人工智能CT定量参数预测肺腺癌磨玻璃结节的侵袭性及相关病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成均 曾幸萍 +2 位作者 何灿 肖华 欧阳祖彬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6期152-154,共3页
目的:研究人工智能CT定量参数对肺腺癌磨玻璃结节(GGO)的侵袭性及相关性病理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重庆市东南医院通过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肺腺癌GGO的2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非浸润性腺癌组(n=106)和浸润性腺... 目的:研究人工智能CT定量参数对肺腺癌磨玻璃结节(GGO)的侵袭性及相关性病理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重庆市东南医院通过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肺腺癌GGO的2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非浸润性腺癌组(n=106)和浸润性腺癌组(n=144)。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人工智能CT定量参数预测,比较其各项定量参数(包括3D长径、平均CT值、紧凑度、球形度、体积、最大面面积、表面积),分析有效定量参数与肺腺癌GGO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各项定量参数经统计学分析后发现,非浸润性腺癌组患者的3D长径、平均CT值、体积、最大面面积、表面积均小于浸润性腺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紧凑度、球形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腺癌患者的相关定量参数包括:平均CT值、3D长径、表面积、最大面面积、体积,其3D长径、平均CT值、体积、最大面面积、表面积的最佳阈值分别为1037.00 mm、-476.75 Hu、641.82 mm 3、79.80 mm^(2)、365.24 mm^(2)。结论:人工智能CT定量参数对肺腺癌GGO的侵袭性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平均CT值、3D长径、表面积、最大面面积、体积可作为优秀的影像学检查指标,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ct定量参数 肺腺癌 磨玻璃结节 侵袭性 病理
下载PDF
人工智能CT定量分析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
4
作者 谢春晓 顾文豪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14期74-76,共3页
目的:探究人工智能CT定量分析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肺部结节患者72例,选择人工智能CT定量分析的方式。对比不同性质、不同直径肺结节检出率,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肺... 目的:探究人工智能CT定量分析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肺部结节患者72例,选择人工智能CT定量分析的方式。对比不同性质、不同直径肺结节检出率,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与定量分析前的SAS、SDS相比,定量分析后的SAS、SDS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中共检出肺部结节98个,包含32个磨玻璃样,66个实性结节,经实施人工智能CT定量分析诊断后的肺部结节总检出率为95.92%(94/98),明显较高,说明对患者实施人工智能CT定量分析诊断之后,取得的实性和总结节检出率效果较佳;72例患者中共检出肺部结节98个,其中直径为0.5~2.0 cm结节共63个,<0.5 cm结节35个,定量分析前和定量分析后在直径为0.5~2.0 cm结节时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且与定量分析前的直径<0.5 cm结节24个(68.57%)相比,定量分析后的检出率94.29%(33/35)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量分析后较定量分析前的FEV1/FVC、FEV1%pred均显著更高(P<0.05);与定量分析前社会、环境、躯体和心理相比,定量分析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肺部结节患者,通过采用人工智能CT定量分析的方式,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肺部结节检出率,特别是对肺部实性和微小结节的检出率更佳,还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各项肺功能指标,以及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负性心理情绪,安全有效,促进患者疾病快速恢复,适合应用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人工智能ct 定量分析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在不同体质量指数患者腹部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黎园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42-0045,共4页
研究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GSI)在不同体质量指数患者腹部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通过腹部CT扫描的患者,根据患者的BMI分为四个小组,分别为A组(<18.5kg/m2)、B组(18.5—23.9kg/m2)、C组(24—... 研究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GSI)在不同体质量指数患者腹部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通过腹部CT扫描的患者,根据患者的BMI分为四个小组,分别为A组(<18.5kg/m2)、B组(18.5—23.9kg/m2)、C组(24—28.9kg/m2)、D组(≥29kg/m2)。对每一组患者两种扫描模式下的容积CT计量指数,并对四组患者图像腹壁皮下脂肪以及膀胱的图像噪声。分析不同组患者在不同扫描模式下的图像噪声以及辐射剂量。结果 辐射剂量比较:A组、D组比较(P<0.05),B组、C组比较(P>0.05);脂肪噪声:GSI模式低于120kVp联合FBP图像,高于120kVp联合50%ASiR图像,和120kVp联合30%ASiR图像相当。结论 通过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能够使低BMI患者的辐射剂量降低,65keV单能量图像噪声和常规平扫联合30%ASiR图像大致相同,和常规平扫FBP重建图像相比更低,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 体质量指数 腹部ct 扫描价值
下载PDF
智能追踪技术在早期周围型肺癌CT增强动脉期扫描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丰章 巫启恒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0期604-605,共2页
目的探讨智能追踪技术CT增强扫描对早期肺癌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36例早期肺癌,静注对比剂100ml,行肿块智能触发增强扫描。结果36例早期肺癌的同层动态CT净增值呈缓慢递增型,与肺良性肿瘤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智能追踪增强扫描可... 目的探讨智能追踪技术CT增强扫描对早期肺癌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36例早期肺癌,静注对比剂100ml,行肿块智能触发增强扫描。结果36例早期肺癌的同层动态CT净增值呈缓慢递增型,与肺良性肿瘤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智能追踪增强扫描可反应早期肺癌血供特点,可根据CT净增值来鉴别肺癌与肺良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智能ct增强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胸部CT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LDCT数据集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国飞 刘远健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的胸部CT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LDCT数据集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进行肺部LDCT影像数据240例患者,对其实施人工智能辅助检测系统实施检测,而后由资深影像学医生确定图像结果。结果:240例患...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的胸部CT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LDCT数据集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进行肺部LDCT影像数据240例患者,对其实施人工智能辅助检测系统实施检测,而后由资深影像学医生确定图像结果。结果:240例患者中,130例患者为系统检出,医生删除部分,未新增场景;4例患者为系统未检出,医生检出新增场景例数最少,共计4例,比例计算为1.67%;240例患者平均灵敏度为96.62%,正确率为80.33%,阳性预测值为69.40%,阴性预测值为72.86%,错误率为29.58%;统计对比真阳性结节和假阳性结节长短径,组间数据并未产生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对比组间结节长径、短径以及长短经比差异显著,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智能的胸部CT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对肺结节进行检查时,其效能指标存在一定的可靠性,在门诊以及体检中属于有效筛查LDCT肺结节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胸部ct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LDct数据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低对比剂用量、智能低辐射剂量CT技术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单海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2期68-70,共3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中联用个性化低对比剂用量与智能低辐射剂量CT技术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高密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4...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中联用个性化低对比剂用量与智能低辐射剂量CT技术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高密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检查期间均选用CT智能最佳管电流调节技术和智能最佳管电压技术,试验组应用个性化低对比剂用量,对照组应用常规对比剂用量。对比两组对比剂用量、受辐射剂量。结果:试验组对比剂用量为(43.31±5.71)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54.14±6.54)m L(P<0.05);试验组有效剂量为(4.21±0.33)m s v、CT剂量指数为(16.22±0.73)m Gy,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各项图像质量参数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个性化低对比剂用量与智能低辐射剂量CT技术联合应用于冠状动脉CTA临床检查中不仅能够确保图像质量和诊断效能达标,同样可减少患者受辐射剂量,检查更安全更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低对比剂用量 ct智能最佳管电流调节技术 Care Kv技术 冠状动脉ctA检查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上腹部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在提高图像CNR、降低对比剂使用量中的应用
9
作者 叶芮英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7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究上腹部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在提高图像对比噪声比(CNR)、降低对比剂使用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行上腹部CT平扫以及双期增强扫描患者12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实验组应用上腹部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对比剂含碘量为300 mg/... 目的探究上腹部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在提高图像对比噪声比(CNR)、降低对比剂使用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行上腹部CT平扫以及双期增强扫描患者12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实验组应用上腹部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对比剂含碘量为300 mg/kg,并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获得A组图像;然后采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组技术(AISR)获得B组图像。对照组采用常规CT平扫模式(120 k Vp),对比剂含碘量为450 mg/kg,采用FBP获得C组图像。比较三组图像在40 ke V、50 ke V、60 ke V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图像噪声以及肝、胰、门静脉、腹主动脉的CNR,并对三组图像进行评分。结果三组在40 ke V、50 ke V、60 ke V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图像噪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87.72、246.35、51.98、127.50、23.15、48.96,P均<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在40ke V动脉期和门静脉期,C组图像噪声低于B组和A组(q分别=8.32、9.37,P均<0.05);在50ke V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时,B组和C组图像噪声均明显低于A组(q分别=5.73、6.84,P均<0.05);在60 ke V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时,B组图像噪声均明显低于A组和C组(q分别=3.83、3.63,P均<0.05)。三组在40 ke V、50 ke V、60 ke V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肝、胰、腹主动脉(门静脉)CNR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8.52、33.94、60.59、72.70、69.38、44.06;8.27、33.65、42.68、79.84、45.73、80.93;10.64、33.14、31.12、59.96、62.93、39.12,P均<0.05)。在40 ke V、50 ke V、60 ke V时,B组动脉期肝、胰、腹主动脉CNR值和门静脉期肝、胰、门静脉CNR值均明显高于A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分别=16.73、8.72、12.71、10.82、14.65、15.71、11.67、12.51、8.77、10.52、9.79、13.80;8.79、12.83、10.62、14.62、10.81、8.51、10.66、12.79、13.72、9.81、10.53、12.49;4.49、5.64、6.82、10.53、7.52、5.93、11.61、9.27、6.31、10.65、9.51、10.11,P均<0.05)。三组在40 ke V、50 ke V、60 ke V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图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42.58、77.97、18.30、25.04、4.25、5.14,P均<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在40 ke V、50 ke V、60 ke V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时,B组的图像评分最高,明显高于A组和C组(q分别=6.94、7.81、6.02、7.10;3.77、4.58、3.20、4.13;2.97、2.29、2.58、2.02,P均<0.05)。结论上腹部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能够获得与常规CT平扫模式的对比剂用量,联合应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组技术后,不仅能提高图像CNR以及降低对比剂用量,而且能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腹部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 滤波反投影法 对比噪声比 对比剂剂量
下载PDF
500kV自耦变带负荷测试二次回路接线正确性的智能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莉 张文博 +3 位作者 欧阳运广 王佳东 史盼盼 郑艳 《电力设备管理》 2021年第7期32-34,共3页
介绍一种针对500kV自耦变带负荷测试过程中,校验CT二次回路接线的智能分析方法,根据测量数据智能分析主变各侧的各侧三相电流CT二次回路的极性、相序接线是否正确。
关键词 自耦变 带负荷测试 ct二次回路接线智能分析
下载PDF
扇形束CT引导的在线自适应放疗在宫颈癌中的临床实践
11
作者 马辰莺 郭建 +8 位作者 蒋华 李治斌 王世梅 李秉桓 贾乐成 曹然 章卫 徐晓婷 周菊英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2-271,共10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辅助联合低剂量扇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FBCT)引导的在线适应性放疗(OART)治疗宫颈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在联影uCT-ART平台予11名宫颈癌(10名术后辅助,1名根治性放疗)患者行高年资放疗医师主导触发的OART。分析A...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辅助联合低剂量扇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FBCT)引导的在线适应性放疗(OART)治疗宫颈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在联影uCT-ART平台予11名宫颈癌(10名术后辅助,1名根治性放疗)患者行高年资放疗医师主导触发的OART。分析AI辅助低剂量FBCT引导的OART治疗宫颈癌的可行性,包括评估自动分割轮廓质量、自动放射治疗计划、OART在线剂量学分析、OART流程时长;以及11名宫颈癌患者的放疗相关不良反应分析。结果在297个分次治疗中,经高年资放疗医师判断,共启动81次OART,人均启动OART 7.4次。OART流程平均总时长为18.97 min OART调整平均时长为15.87 min。11例患者在定位CT上经AI辅助勾画工具自动分割感兴趣区域(ROI),得到ROIauto经高年资放疗医师修改及审核后得到ROIedit,其中临床靶区(CTV)的Dice相似系数为0.85±0.04,不劣于前期模型0.89±0.02(P>0.05),95%豪斯多夫距离为(5.64±1.60)mm,优于前期模型构建的(6.28±2.31)mm(t=-2.34,P<0.05)。OART启动后轮廓勾画策略为优先采用CTV刚性拷贝/OAR自动分割+高年资放疗医师修改。OART计划的计划靶区(PTV)剂量分布更为紧凑,且剂量整体更接近处方剂量;OART计划中OAR剂量控制更贴近临床要求,OAR受照剂量显著低于影像引导放疗(IGRT)计划;适形指数CI与均匀性指数HI优于手动计划。在OART过程中,分次间靶区体积变化范围主要集中在±5%的范围内,而OAR体积变化范围波动较大,且无明显规律。消化系统、泌尿系统、造血系统发生急性不良反应均为PRO-CTCAE 1~2级,未见3级及以上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本研究描述了基于uCT-ART的OART系统在宫颈癌放疗的成功实施,证实了OART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在线自适应放疗 扇形束ct人工智能 图像引导放疗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超声CT检查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4
12
作者 谢立平 郑祥义 +3 位作者 王潇 朱意 纪阿林 刘犇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22-825,共4页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超声CT(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alysis/computerized transrectal ultrasound,ANNAcTRUS)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60例PSA>4μg/L或直肠指检异常、有前列腺穿刺指征...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超声CT(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alysis/computerized transrectal ultrasound,ANNAcTRUS)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60例PSA>4μg/L或直肠指检异常、有前列腺穿刺指征的患者,年龄51~89岁,平均(65.6±8.9)岁;PSA平均(9.8 ±4.9)μg/L.患者取左侧卧位,行经直肠超声检查,自前列腺尖部至精囊水平,每隔5 mm留取超声影像.将超声图像传送至德国超声CT中心,进行实时在线分析,对原始超声图像中的肿瘤可疑区域进行标记(亮红色),根据结果评估穿刺的必要性并指导靶向穿刺.结果 根据ANNAcTRUS结果,60例中52例需接受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共穿刺253针,每例平均穿刺针数为(4.9±1.0)针.24例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穿刺阳性率46.2%.Gleason评分:3+3分9例,3+4分8例,4+3分4例,4+4分2例,5+4分l例.33例首次穿刺者中确诊前列腺癌17例,穿刺阳性率51.5%;19例重复穿刺者中确诊前列腺癌7例,穿刺阳性率36.8%.结论 ANNAcTRUS指导的靶向穿刺不仅能以较少的穿刺针数取得较高的前列腺癌穿刺阳性率,而且更易于发现低级别的前列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经直肠超声 早期诊断 人工智能超声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