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暑热泄泻
1
作者 张玉凌 李蒙子 +2 位作者 谢晓宇 谷仁壮 周朋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0期146-148,共3页
泄泻常见于夏秋季节,大人和儿童均可出现,夏月当令,暑邪和湿邪确为主要病邪。湿邪所致泄泻常有饮食不节或者久居湿地的病因,表现为胸脘满闷、肢体倦怠、不思饮食、泄泻、舌苔厚腻等湿邪内停的征象,此类泄泻的记载良多。暑邪侵袭导致的泄... 泄泻常见于夏秋季节,大人和儿童均可出现,夏月当令,暑邪和湿邪确为主要病邪。湿邪所致泄泻常有饮食不节或者久居湿地的病因,表现为胸脘满闷、肢体倦怠、不思饮食、泄泻、舌苔厚腻等湿邪内停的征象,此类泄泻的记载良多。暑邪侵袭导致的泄泻,历代医家少有论述。暑热泄泻的发生先有感受暑邪的病因,患者或者在暑热天气下作业,或者长时间待在闷热的房间内,暑邪首先犯表,侵袭太阳表经,易袭于阳明,二阳相和,从而出现“发热,汗出,口渴,脉洪大”的阳明经证,导致阳明里气逆乱,从而出现胃肠升降失序,水谷不分,下祛大肠,最后发为泄泻。暑热泄泻的治疗常囿于“无湿不成泻”“暑兼湿热”的治疗思路,常与湿热泄泻相混淆。发生暑热泄泻时,如果用利湿诸法治疗,不仅不能治愈疾病,还会加重病情,导致津液耗伤,甚至昏狂等。文章基于六经理论,从暑邪的性质、暑邪致泻的机制、暑热泄泻与湿热泄泻的鉴别、暑热泄泻的治法、医案举例、结语这六方面分别阐述暑热泄泻这一疾病,以期为此类泄泻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暑邪 暑热 湿热泄
下载PDF
陈宝义治疗小儿腹泻经验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婷婷 刘虹 孔秀路 《河南中医》 2014年第10期1888-1889,共2页
陈宝义教授认为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升降之枢机紊乱,水谷不分并走于大肠,是造成腹泻的主要原因,而感暑蕴热,伤食积滞,脾虚湿盛,恣食生冷则是导致腹泻的常见病因。陈教授将腹泻分为常证、变证,常证包括暑热泻,伤食泻,湿泻,寒泻,脾虚泻;变... 陈宝义教授认为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升降之枢机紊乱,水谷不分并走于大肠,是造成腹泻的主要原因,而感暑蕴热,伤食积滞,脾虚湿盛,恣食生冷则是导致腹泻的常见病因。陈教授将腹泻分为常证、变证,常证包括暑热泻,伤食泻,湿泻,寒泻,脾虚泻;变证则包括伤津脱液和阴损及阳,临床依据不同证型辨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腹 暑热泻 伤食 湿 脾虚 陈宝义
下载PDF
神术散口服、保留灌肠辨证分型治疗小儿泄泻
3
作者 刘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1期76-77,共2页
小儿泄泻多因外感风寒或暑热,内伤乳食,致脾胃运化失常;也有素体虚弱或久病脾虚,中焦运化无力等。分风寒泻、暑热泻、伤食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病情恶化,可致伤阴、伤阳、或阴阳俱伤,治当敛阴、固阳兼施。运用神术散加减口服、灌肠... 小儿泄泻多因外感风寒或暑热,内伤乳食,致脾胃运化失常;也有素体虚弱或久病脾虚,中焦运化无力等。分风寒泻、暑热泻、伤食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病情恶化,可致伤阴、伤阳、或阴阳俱伤,治当敛阴、固阳兼施。运用神术散加减口服、灌肠对小儿多种证型泄泻进行辨证论治,并总结典型病例的治疗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泄 风寒 暑热泻 伤食 脾虚 脾肾阳虚 神术散 口服 灌肠
下载PDF
李乃庚教授辨治小儿泄泻验案浅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顾国祥 杨丽霞 徐玲 《中医儿科杂志》 2019年第5期11-13,共3页
通过虚寒泻、暑热泻、脾肾阳虚泻3则泄泻验案,归纳总结名老中医李乃庚教授治疗小儿泄泻的辨证方法、诊疗思路、用药特点、经验方等,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 小儿 虚寒 暑热泻 脾肾阳虚 临床经验 李乃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