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吉善主任医师运用清暑益气汤治疗暑病经验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安平 刘吉善 《西部中医药》 2013年第1期39-40,共2页
以典型病例为例,介绍名老中医刘吉善运用《脾胃论》中的清暑益气汤为主方加减化裁治疗暑病的经验,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暑病 益气汤 名医经验 刘吉善 《脾胃论》
下载PDF
曹炳章暑病学术经验探要 被引量:1
2
作者 白钰 马凤岐 陈永灿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12期2142-2145,共4页
文章介绍了曹炳章治疗暑病的学术观点和临证经验。曹氏提出了暑病性热;分为伤暑、中暑、暑湿、伏暑4类;阴暑非暑,应以暑月伤寒论治的学术观点。依据脉象舌诊,曹氏将4类暑病的诊断要点做了归纳。在治疗上,介绍曹氏从三焦论治伤暑,重视中... 文章介绍了曹炳章治疗暑病的学术观点和临证经验。曹氏提出了暑病性热;分为伤暑、中暑、暑湿、伏暑4类;阴暑非暑,应以暑月伤寒论治的学术观点。依据脉象舌诊,曹氏将4类暑病的诊断要点做了归纳。在治疗上,介绍曹氏从三焦论治伤暑,重视中暑的外治法,辨体质疗暑湿,伏暑宜缓图之的临证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炳章 暑病 学术经验
下载PDF
毛德西治疗暑病经验举隅 被引量:1
3
作者 毛开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50-1151,共2页
关键词 暑病 毛德西 医案医话
下载PDF
气囊导尿管在护理中暑病人大便失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林英 夏国珍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7期1762-1762,共1页
关键词 临床护理工作 气囊导尿管 大便失禁 暑病 体温调节中枢 重症中 导尿管护理 水电解质
下载PDF
暑病的辨证论治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弥漫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1997年第5期38-40,共3页
暑病,指发生于夏季,具有暑热致病特点的一类疾病。 中医本着“人与天地相参”的思想,重视时令气候对疾病的影响,认为时令气候不同,疾病的发病特点亦因之而异,因此治疗必须“因时制宜”,根据时令气候特点处方用药,这是中医的传统特色,亦... 暑病,指发生于夏季,具有暑热致病特点的一类疾病。 中医本着“人与天地相参”的思想,重视时令气候对疾病的影响,认为时令气候不同,疾病的发病特点亦因之而异,因此治疗必须“因时制宜”,根据时令气候特点处方用药,这是中医的传统特色,亦是中医治疗疾病机动灵活的表现,这一特色在暑病辨证论治中尤其显得鲜明突出。 一、暑邪的致病特点 暑为六淫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暑病 辩证论治 中医
下载PDF
赖香和老中医治疗暑病经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廖佐芹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共2页
赖香和老中医善治暑病,认为暑病乃暑热与暑湿交炽为患。治疗当遵循《温病条辨》之经旨,常以黄芩滑石汤化裁治疗各种变证,收效良好。
关键词 暑病 中医药治疗 名医经验 赖香和
下载PDF
明代医家张凤逵论治暑病的贡献与特色探析
7
作者 岳冬辉 毕岩 苏颖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21-923,共3页
明代医家张凤逵对于暑病证候特点、诊断和治疗有独到见解,在温病学认识暑病方面起着先导和开创性作用。故从明辨暑病病因、详论暑病诊断、立论善于推陈出新和防治暑病方药特色等4个方面对张凤逵《伤暑全书》中暑病论治内容进行了深入探... 明代医家张凤逵对于暑病证候特点、诊断和治疗有独到见解,在温病学认识暑病方面起着先导和开创性作用。故从明辨暑病病因、详论暑病诊断、立论善于推陈出新和防治暑病方药特色等4个方面对张凤逵《伤暑全书》中暑病论治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其医学思想和对暑病的独到创见,对于促进温病学的发展、充实中医外感热病学的内容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全书》 《增评伤全书》 暑病 张凤逵
下载PDF
暑病证治浅探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国水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7年第1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暑病 证治
下载PDF
温病学——伏暑病提要 被引量:1
9
作者 周丽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5年第2期20-21,共2页
伏暑是发于秋冬而临床具有暑湿见证的一种急性热病.其发病特点是初期类似感冒;继而形似疟疾,惟寒热多不规则;以后则但热不寒,入夜尤甚,天明得汗稍减,而胸腹灼热却不清除,大便多溏而不爽.
关键词 暑病 大便 急性热 湿 胸腹 提要 初期 形似
下载PDF
温热药在暑病中的应用
10
作者 董滟 李艳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年第4期10-13,共4页
从夏月伏阴这一生理现象对暑病病理及暑多挟湿、暑热耗气的角度论述了暑病发生发展之部分内外因,力图阐明温热药在暑病中的应用是较广泛的。清暑泄热固然是暑病的主要治则,但温热药在暑病中应用也不容忽视,不可缺少。在具体应用时,... 从夏月伏阴这一生理现象对暑病病理及暑多挟湿、暑热耗气的角度论述了暑病发生发展之部分内外因,力图阐明温热药在暑病中的应用是较广泛的。清暑泄热固然是暑病的主要治则,但温热药在暑病中应用也不容忽视,不可缺少。在具体应用时,则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谨慎地选择药物,并注意与其它治法配合,力求做到恰到好处,毋生弊端,从而使暑病的治疗更为完善,更切合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暑病 温热药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未刻本叶氏医案暑病证治特点管窥
11
作者 周波 梁爽 牛阳 《山西中医》 2008年第2期44-45,共2页
通过对《未刻本叶氏医案》中暑病病案的分析,认为叶天士治疗暑病的主要特点体现于治暑风、治暑热、治暑湿、治伏暑、治脏腑诸方面,对于暑病的治疗,紧抓主证,紧扣病机,颇具特色。
关键词 叶桂 医案 暑病证治
下载PDF
中医调摄治暑病
12
作者 张纾难 《健康博览》 2007年第6期24-24,共1页
每年的夏至开始,我国进入了一年中最热的时间,俗称“三伏天”。在人体因需散热而大量出汗的同时,表皮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心肺负荷加重,因此,当气温超过34℃时,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尤其要注意防暑降温,以下是几个中医、中药验... 每年的夏至开始,我国进入了一年中最热的时间,俗称“三伏天”。在人体因需散热而大量出汗的同时,表皮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心肺负荷加重,因此,当气温超过34℃时,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尤其要注意防暑降温,以下是几个中医、中药验方,以帮助患者朋友平安度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暑病 调摄 血管扩张 血液循环 降温 患者 呼吸系统
下载PDF
暑病基本治法分析
13
作者 戴春福 《中医药研究》 1995年第4期18-18,共1页
暑病基本治法分析福建中医学院(350003)戴春福叶天士在《三时伏气外感篇》中论暑病的治法时引张凤逵之语:“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不必用下”。叶氏称道此语为“要言不烦也。”后世论治暑的基本法则均效此说... 暑病基本治法分析福建中医学院(350003)戴春福叶天士在《三时伏气外感篇》中论暑病的治法时引张凤逵之语:“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不必用下”。叶氏称道此语为“要言不烦也。”后世论治暑的基本法则均效此说。张氏之论有其重要指导意义,然未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暑病 中医 治法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小议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
14
作者 月辰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5期16-16,共1页
暑温为四时温病中暑病的代表病种,为夏季感受暑热病邪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病。根据本病发展过程中的病机变化及相应证型,张凤逵提出了“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的治疗原则。剖析其意,前二句话是指本病初起,暑伤气分,径现... 暑温为四时温病中暑病的代表病种,为夏季感受暑热病邪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病。根据本病发展过程中的病机变化及相应证型,张凤逵提出了“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的治疗原则。剖析其意,前二句话是指本病初起,暑伤气分,径现阳明热盛者,治以辛寒清气,涤暑泄热,方用辛凉重剂白虎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暑病 辨证论治
下载PDF
浅谈圆运动古中医学对暑病的认识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永胜 徐光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从圆运动古中医学的角度浅谈暑病的病位、病因、病机之源,总结暑病的圆运动辨证论治体系,以便应用于临床。[方法]在简要论述历代中医对暑病认识的基础上,从圆运动古中医学的角度对暑病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阐述其病因病机,归纳总... [目的]从圆运动古中医学的角度浅谈暑病的病位、病因、病机之源,总结暑病的圆运动辨证论治体系,以便应用于临床。[方法]在简要论述历代中医对暑病认识的基础上,从圆运动古中医学的角度对暑病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阐述其病因病机,归纳总结其治则治法、用药特色。[结果]历代医家大都认为,暑邪致病乃邪气由外而内侵犯人体,治疗上多采用清暑利湿、解表和中、清暑益气、辛温解表、祛暑散寒等治法,而圆运动古中医学则认为,暑病病位在肺胃,病因为在天暑气不降,引动自身相火不降,熏人肺金,乃本气自病,非外来邪气侵袭人身,因此治疗之时应该重视中气,敛降暑气,用药以平淡轻灵为主。[结论]圆运动古中医学对暑病的认识,从本气出发,辨证准确,扩展了中医学对暑病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辨治暑病的精髓,掌握治疗暑病的思路,具有较好的临床实践意义,其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值得学习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暑病 圆运动 古中医学 医易思想 升降浮沉 中虚 本气自
下载PDF
叶天士治疗暑病的用药规律探析
16
作者 白锋 刘鹏举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7年第10期40-42,共3页
叶天士是清代杰出名医,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其学术思想深受后人所推崇,尤其对温热病有独到的研究,被誉为温病大师。但叶氏生平精于医术而少著述,其经验散见于其医案中。
关键词 暑病 外感 叶天士 竹叶 气分热盛 医案 用药
下载PDF
金元四大家论治暑病特色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宇欣 朱惠鉴 +2 位作者 张晓轩 杨志敏 李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630-632,共3页
金元时期是医学发展的繁荣时期,金元四大家对于暑病的诊治亦各有建树,为暑病的诊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刘完素从"郁热"立论,重视暑湿相兼,创表里双解,用药多以寒凉制胜。张从正承河间之学,治病多从攻邪而论,善用汗吐下三法,于... 金元时期是医学发展的繁荣时期,金元四大家对于暑病的诊治亦各有建树,为暑病的诊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刘完素从"郁热"立论,重视暑湿相兼,创表里双解,用药多以寒凉制胜。张从正承河间之学,治病多从攻邪而论,善用汗吐下三法,于暑病之治尤重汗法,临床多针药结合,调补多用药膳。李东垣将暑病责之于脾胃虚损、感受暑邪,临床主以甘温除热,创清暑益气汤。朱丹溪创"气血痰郁"学说,论暑病注重其挟虚、挟痰之病机,治疗上注重补虚、祛痰。金元四大家使暑病之诊治体系逐渐完善,对后世临床暑病的诊治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元时期 四大家 暑病 学术思想
下载PDF
蔡荫庭老中医治疗暑病经验介绍 被引量:3
18
作者 蔡云飞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8,共2页
介绍广东省名老中医蔡荫庭诊治暑病的经验。治暑温主张重用寒凉药;治暑秽强调导邪外出,辨伏暑采用民间刮痧的挑“痧筋”法验之,为明确诊断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暑病 蔡荫庭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临证指南医案》暑病辨治规律探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方晨 徐海青 刘沈楠 《四川中医》 2019年第11期35-40,共6页
目的: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书中暑病医案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叶天士辨治暑病的经验,不仅为现代临床辨治暑病提供借鉴和参考,也为古代医籍研究及名医经验总结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临证指南医案》中的暑病医案54例,将医案相关信息... 目的: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书中暑病医案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叶天士辨治暑病的经验,不仅为现代临床辨治暑病提供借鉴和参考,也为古代医籍研究及名医经验总结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临证指南医案》中的暑病医案54例,将医案相关信息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20.0和Clementine12.0统计软件对证候、症状、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最后运用中医理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在54例暑病医案的初诊记录中,共涉及证候13种;症状203个,频次≥3的高频症状27个;药物97味,频次≥3的高频药物44味,《中药学》教材中收录的常用药物82味。(2)得到药-药二阶关联16组,三阶关联32组,四阶关联12组,五阶关联2组;有意义的药物聚类组8组。结论:叶天士所论暑病,包括暑温和暑湿两大类,运用卫气营血辨证辨治暑病,以气分证居多,病位涉及肺和脾胃,以暑热壅肺、暑湿阻滞脾胃为常见证;暑邪深入营血,病位涉及心、肝、肾,以出血、阴伤、动风、神志异常为主证。治疗暑病以清热祛湿、顾护津气为基本原则,善用祛湿药对,治湿三焦兼顾为其用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证指南医案 叶天士 暑病 辨治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暑病的发生与气候、体质的关系
20
作者 司敏 《江西中医药》 2012年第10期5-6,共2页
暑病的发生有很多原因,但气候、体质因素尤其重要。本文从阴阳进退的角度阐明了"先夏至日为温,后夏至日为暑"与节气密切相关,并说明了暑邪与湿邪、火邪既相互联系也相对独立。强调了体质尤其是脾胃的运化对暑病发生的重要作... 暑病的发生有很多原因,但气候、体质因素尤其重要。本文从阴阳进退的角度阐明了"先夏至日为温,后夏至日为暑"与节气密切相关,并说明了暑邪与湿邪、火邪既相互联系也相对独立。强调了体质尤其是脾胃的运化对暑病发生的重要作用。从气候、体质的角度综合分析了暑邪不仅可以由伏气而来,也可以"邪伏肌肤",在秋冬季节发出而变化无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暑病 气候 体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