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3—2004年同温层变暖事件的大气示踪及其对对流层臭氧分布的影响
1
作者 刘毅 《科学中国人》 2009年第9期67-67,共1页
利用同温层/对流层化学转移模型MOZART-3研究2004年1月发生在北极地区的异常同温层爆发性增温事件中同温层臭氧分布与转移。ENVISAT航天飞机搭载的MIPAS观测结果与模型模拟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在升温事件中极地涡旋和行星波演变在控制... 利用同温层/对流层化学转移模型MOZART-3研究2004年1月发生在北极地区的异常同温层爆发性增温事件中同温层臭氧分布与转移。ENVISAT航天飞机搭载的MIPAS观测结果与模型模拟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在升温事件中极地涡旋和行星波演变在控制同温层臭氧的分布和臭氧自低同温层向下到高对流层之问的流动中起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分布 同温层 对流层 暖事件 ENVISAT 示踪 大气 北极地区
下载PDF
1961-2017年新疆极端暖事件变化特征及其未来情景预估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璐 刘普幸 +2 位作者 张旺雄 司文洋 乔雪梅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90-1600,共11页
研究极端暖事件,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制定防灾减灾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利用1961—2017年中国地面气温日值格点数据集和1961—2050年CMIP6气候模式数据,通过模拟精度验证,筛选出模拟效果较好模式进行多模式集合平均,采用... 研究极端暖事件,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制定防灾减灾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利用1961—2017年中国地面气温日值格点数据集和1961—2050年CMIP6气候模式数据,通过模拟精度验证,筛选出模拟效果较好模式进行多模式集合平均,采用气候倾向率和反距离加权法(IDW)对新疆过去及未来6—9月极端暖事件日数、频率和强度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过去57 a,新疆极端暖事件日数、频率和强度呈增加趋势,倾向率分别为0.2 d·(10a)^(-1)、0.02次·(10a)^(-1)和0.04℃·(10a)^(-1);极端暖事件日数和频率的空间分布具有南疆高于北疆的特征,高发区为南疆西部,而强度则为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高值区分布在北疆。未来33 a,在SSP245与SSP585情景下,新疆极端暖事件日数、频率和强度均呈显著增加趋势;相对于1961—2017年平均极端暖事件日数分别增加21 d和28 d,平均极端暖事件频率分别增加1.6次和1.8次,平均极端暖事件强度分别升高1.2℃和1.3℃,且SSP585情景下增速更显著;极端暖事件日数和频率高发区位于南疆中部,强度高发区仍在北疆;南疆极端暖事件日数、频率和强度增幅均大于北疆。伊朗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的变化与土壤湿度变化会影响新疆极端暖事件的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暖事件 多模式集合 时空变化 情景预估 新疆
下载PDF
中国东北及邻近地区夏半年极端暖事件的时空和环流特征分析
3
作者 付强 石剑 +2 位作者 徐梦阳 艾阳 钱维宏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112,共12页
夏半年(5—10月)是我国东北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期,但偏高的气温尤其是大范围极端偏暖事件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良影响。基于强度、范围和持续时间等指标,对1980—2019年夏半年发生在我国东北及其邻近地区的16个极端暖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夏半年(5—10月)是我国东北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期,但偏高的气温尤其是大范围极端偏暖事件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良影响。基于强度、范围和持续时间等指标,对1980—2019年夏半年发生在我国东北及其邻近地区的16个极端暖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及邻近地区的极端暖事件的强度和频率呈明显增加的趋势,夏初(5—6月)和秋初(9—10月)发生的暖事件频次较多。地面极端增暖事件发生时,东北区域的西北侧大陆地面低压异常和东侧西北太平洋海上高压异常导致东北地区出现异常偏南风及暖平流;对流层至平流层呈现出准正压的结构,最大位势高度异常中心多出现在250hPa附近,其下方的正温度异常(暖气柱)会延伸到地面,有利于地面异常增温。暖事件发生时,地面增暖区位于对流层上层急流入口区的左侧,利于下沉气流出现。上述大气温压场扰动结构和环流特征通过影响短波辐射和绝热增温过程,共同导致地面极端暖事件的发生。在预报意义上,有90%以上的东北极端暖事件可以在250hPa上至少提前10天追踪到位势高度的扰动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夏半年 暖事件 变化趋势 环流特征 扰动信号
下载PDF
对破坏珊瑚礁的海洋变暖事件的预测
4
作者 肖辉林 《生态环境》 CSCD 2003年第4期392-392,共1页
关键词 珊瑚礁 海洋变暖事件 气温预测 印度洋地区
下载PDF
不同辐射强迫对暖干复合事件强度长期趋势信号检测的影响
5
作者 潘容筠 李伟 江志红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1-459,共9页
本文基于Copula联合概率建立表征暖干复合事件强度的指数,基于单个辐射强迫的地球系统模式大样本模拟试验的结果,使用4种场显著性检验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辐射强迫下中国区域整体暖干事件强度长期趋势信号的可检测性。结果表明,4种方法得... 本文基于Copula联合概率建立表征暖干复合事件强度的指数,基于单个辐射强迫的地球系统模式大样本模拟试验的结果,使用4种场显著性检验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辐射强迫下中国区域整体暖干事件强度长期趋势信号的可检测性。结果表明,4种方法得到的结论较为一致,均表明全强迫(自然外强迫和人为外强迫)下中国大部分区域复合事件的强度显著增强,不同集合成员之间的趋势较为一致,表明长期趋势主要受外强迫而非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影响,其长期趋势的外强迫信号大约出现在2005年。在单个温室气体强迫的模拟试验下,复合事件强度的长期趋势更为明显,主要体现在强度更强并且长期趋势中外强迫信号出现的时间更早(约2000年)。但是在单个气溶胶强迫下,尚检测不到暖干事件强度长期趋势的外强迫信号。进一步分析表明,温度变化是暖干事件强度长期趋势变化的主要贡献因素。温室气体强迫下温度的贡献更大,尤其是在我国西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复合事件 场显著性检验 长期趋势的外强迫信号
下载PDF
1997-1998年南海暖事件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东晓 谢强 +2 位作者 杜岩 王卫强 陈举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11-716,共6页
通过海面温度、海面高度、风应力和次表层温度资料的合成分析发现,1997年春、夏季至 1999年春季南海发生了强烈的暖事件,与发生在南海北部的赤潮灾害事件、海南岛附近的珊瑚死亡(白花)现象以及长江中、下游1997和1998年洪涝灾害相对应... 通过海面温度、海面高度、风应力和次表层温度资料的合成分析发现,1997年春、夏季至 1999年春季南海发生了强烈的暖事件,与发生在南海北部的赤潮灾害事件、海南岛附近的珊瑚死亡(白花)现象以及长江中、下游1997和1998年洪涝灾害相对应.1997年南海海面温度距平发展阶段,南风距平导致的暖平流为正距平发展主要因子.而1998年夏季海温距平进入维持阶段,此时深水区温跃层加深、明显下凸,海盆中央维持系统的海面高度正距平导致了下降流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模态 下降流模态 温跃层 海面温度 海面高度 1997-1998年 南海 暖事件
原文传递
三门峡王官与武威沙沟黄土记录中的末次间冰期向末次冰期转换期的暖性回返事件 被引量:12
7
作者 管清玉 潘保田 +3 位作者 高红山 王均平 苏怀 李琼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共5页
河南三门峡王官剖面与甘肃武威沙沟剖面捕捉到了末次间冰期向末次冰期转换时期发生于72 ka前后持续时间约为2 ka的一暖性回返事件,两剖面的冬、夏季风替代指标对该暖性回返事件的反应在时间上大致同步(其时间段约为71-73 ka,在71.4-72.1... 河南三门峡王官剖面与甘肃武威沙沟剖面捕捉到了末次间冰期向末次冰期转换时期发生于72 ka前后持续时间约为2 ka的一暖性回返事件,两剖面的冬、夏季风替代指标对该暖性回返事件的反应在时间上大致同步(其时间段约为71-73 ka,在71.4-72.1 ka前后该暖性回返事件最强盛),暗示该暖性回返事件在东亚季风区可能是一普遍存在的气候突变事件.鉴于该暖性回返事件在全球其他地区的海洋、陆地、冰芯记录中也有较普遍的反映,我们认为该事件很可能是一次发生于气候转型期的全球普遍存在的暖性突变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次间冰期 末次冰期 性回返事件
下载PDF
安徽省近40 a极端温度事件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娄珊珊 陈光舟 +1 位作者 陆雅君 郝莹 《暴雨灾害》 2019年第1期72-78,共7页
利用1975—2014年安徽省77个观测站的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均气温资料,对近40 a极端温度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冬季极端低温事件的发生频次分布,总体呈北多南少,地区差异较大,极端低温事件发生次数最多的是... 利用1975—2014年安徽省77个观测站的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均气温资料,对近40 a极端温度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冬季极端低温事件的发生频次分布,总体呈北多南少,地区差异较大,极端低温事件发生次数最多的是宿州萧县。近40 a间冬季的极端低温事件发生减少趋势显著,与冬季平均温度的显著上升相对应。年极端最低温度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且极端低温的发生频次与强度并不对应。夏季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较多区域为江南。1975—2014年,夏季极端高温事件发生呈整体增多趋势,但趋势不显著。年极端最高温度的时间序列,与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的时间序列是相对应的,呈现明显的正相关。从MK突变上看,年极端低温和高温事件发生均存在突变。分析合成环流场发现,冬季极端冷事件发生时,亚洲中高纬度环流的经向度明显增强;夏季极端暖事件的发生与副高的明显西伸增强维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冷事件 极端暖事件 实际累积频率分布 MK检验
下载PDF
ENSO事件对化州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冰 梁伟杰 +3 位作者 蔡孙平 李英 马路金 薛林强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2年第A01期57-59,共3页
统计1959-2011年间的ENSO事件,将其分型。通过距平分析及显著性检验。研究ENSO影响期间化州市近52年的各时段降水的变化特征。发现ENSO影响期间化州市各时段降水出现了一定的异常。并且不同类型事件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暖事件 事件 化州 显著性检验
下载PDF
2012年中国房地产业十大事件 被引量:1
10
作者 《中国房地产》 2013年第1期4-8,共5页
事件一:国务院派出督察组·房地产调控不动摇事件二:六月房价拐点确立·楼市总体有所回暖事件三:城镇化提到新高度·利好房地产业发展事件四:芜湖新政三天叫停·中央调控方向未改事件五:保障住房提前达标·未... 事件一:国务院派出督察组·房地产调控不动摇事件二:六月房价拐点确立·楼市总体有所回暖事件三:城镇化提到新高度·利好房地产业发展事件四:芜湖新政三天叫停·中央调控方向未改事件五:保障住房提前达标·未来重在追求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业 暖事件 中国 城镇化 国务院 调控 住房 楼市
下载PDF
ENSO事件对招远地区气温的影响
11
作者 张娟 杨金玲 《青海气象》 2016年第3期37-40,共4页
使用太平洋海表温度资料、南方涛动指数和招远国家气象观测站气温常规观测资料,对1981-2010年ENSO事件与气温的影响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NSO事件强度呈现剧烈起伏波动的特点。年平均气温呈现在波动中明显上升的趋势,冬季最为显... 使用太平洋海表温度资料、南方涛动指数和招远国家气象观测站气温常规观测资料,对1981-2010年ENSO事件与气温的影响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NSO事件强度呈现剧烈起伏波动的特点。年平均气温呈现在波动中明显上升的趋势,冬季最为显著。ENSO事件的强度与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呈明显的正相关性。春季气温和ENSO强度两者间呈正相关特征,暖事件年的前一年,气温明显偏低,暖事件年气温升高明显;夏季气温和ENSO事件强度主要呈正相关特征,但90年代末期后,气温和事件强度呈负相关特性;在秋季暖事件年气温偏低,冷事件年气温偏高;冬季气温与ENSO事件强度呈明显正相关特性,中等强度的ENSO事件对冬季气温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 暖事件 ENSO事件强度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最近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研究的最新进展
12
作者 丁裕国 余锦华 《气象教育与科技》 2000年第2期1-6,50,共7页
关键词 厄尔尼诺事件 暖事件 事件 太平洋
下载PDF
Multimodel ensemble projection of photovoltaic power potential in China by the 2060s
13
作者 Xu Zhao Xu Yue +6 位作者 Chenguang Tian Hao Zhou Bin Wang Yuwen Chen Yuan Zhao Weijie Fu Yihan Hu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3年第5期102-107,共6页
为了实现能源转型的目标,中国对太阳能的需求一直在极速增长.然而,太阳能发电潜力受到天气条件的影响并预期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发生改变.本文中,作者利用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24个气候模式的气象变量以及4个不同形式的光伏模... 为了实现能源转型的目标,中国对太阳能的需求一直在极速增长.然而,太阳能发电潜力受到天气条件的影响并预期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发生改变.本文中,作者利用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24个气候模式的气象变量以及4个不同形式的光伏模型,预估了在2060年代低排放或高排放情况下中国的光伏发电潜力.多模式集合平均光伏功率在2004-2014年为277.2KWhm-2yr-1,并呈现出从西到东的下降趋势.到2054-2064年,在低排放情景下,全国平均光伏发电潜力将增加2.29%,而在高排放情景下则减少0.43%.低排放情景的排放控制大大增强了地表太阳辐射,促进了东部的光伏发电.相反,在高排放情景下,强烈的变暖对光伏发电产生了抑制作用.极端暖事件使光伏发电潜力在低排放情景下降低0.28%,而高排放情景下降低0.44%,分别相当于当代损失量的两倍和三倍.预估表明排放控制带来的清洁空气和适度变暖对中国未来的太阳能利用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气候变化 极端暖事件 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 集合预估
下载PDF
台湾海峡生态系统对海洋环境年际变动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洪华生 商少凌 +4 位作者 张彩云 黄邦钦 胡建宇 黄加祺 卢振彬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3-69,共7页
通过比较1985~2001年的海表温度与其间收集的现场营养盐、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丰度及群落结构变动信号,以及1971~1998年的中上层鱼类渔获量变动信息,发现了台湾海峡生态系统对物理环境年际变动产生的响应迹象.1997年夏季台湾海峡处... 通过比较1985~2001年的海表温度与其间收集的现场营养盐、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丰度及群落结构变动信号,以及1971~1998年的中上层鱼类渔获量变动信息,发现了台湾海峡生态系统对物理环境年际变动产生的响应迹象.1997年夏季台湾海峡处于偏冷状态,南部近岸上升流强度减弱;1997年冬季正值一个较强的暖事件发展到顶峰,北上入侵暖水强度增强、浙闽沿岸冷水强度减弱.导致这两个时期营养盐分布特征改变,发生了一系列从浮游植物到浮游动物,从生物量到群落结构的异常响应,暖水性中上层鱼类渔获量则似乎呈现出El Nino年偏高的趋势.根据有限的辅助证据推测,El Nino很可能不是控制台湾海峡海洋环境年际变动的强信号,而台湾海峡的气候一海洋一生态长期低频变动可能更多地受到东亚季风一中国边缘海系统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 海洋环境 生态系统 响应分析 年际 1985~2001年 中上层鱼类 1997年 群落结构 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Nino 1998年 海表温度 物理环境 分布特征 异常响应 东亚季风 营养盐 强度 上升流 暖事件 生物量 渔获量 强信号
下载PDF
2002/2003年ENSO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江滢 翟盘茂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0-74,共5页
在与1997/1998年强ENSO过程比较的基础上,揭示了2002/2003年ENSO暖事件爆发晚、结束快及西强东弱等关键性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该暖事件爆发过程中热带海温背景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ENSO 暖事件 诊断
下载PDF
极端天气来势凶猛
16
作者 何宝庭 《地球》 2013年第9期26-29,共4页
极端天气是指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出现历史上罕见的气象事件,其发生概率通常小于5%或10%,但社会影响大。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全球气候异常的最强信号,这在气象界几乎已经形成共识。厄尔尼诺是一种全球气候变化的“暖事件”,... 极端天气是指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出现历史上罕见的气象事件,其发生概率通常小于5%或10%,但社会影响大。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全球气候异常的最强信号,这在气象界几乎已经形成共识。厄尔尼诺是一种全球气候变化的“暖事件”,而拉尼娜是一种全球气候变化的“冷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 全球气候变化 拉尼娜现象 全球气候异常 厄尔尼诺 发生概率 社会影响 暖事件
下载PDF
厄尔尼诺和反厄尔尼诺与登陆斗门-厓县热带气旋的统计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爱国 吴阳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7-91,共5页
ENSO 事件是海-气相互作用的一种突出表现。它的出现会引发世界范围内的气候异常,从而导致台风活动的异常。根据 1884—2000 年的台风资料,采用统计的方法分析厄尔尼诺(暖事件)和反厄尔尼诺(冷事件)与登陆斗门-厓县热带气旋的关... ENSO 事件是海-气相互作用的一种突出表现。它的出现会引发世界范围内的气候异常,从而导致台风活动的异常。根据 1884—2000 年的台风资料,采用统计的方法分析厄尔尼诺(暖事件)和反厄尔尼诺(冷事件)与登陆斗门-厓县热带气旋的关系得出:中等强度的冷、暖事件与登陆斗门-厓县热带气旋个数关系不明显;而在强或弱冷、暖事件中,冷事件影响年登陆斗门-厓县的热带气旋明显偏多。特别是在冷、暖事件影响下,登陆斗门-厓县热带气旋异常偏多年中,冷事件影响年占了 6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 事件 暖事件 热带气旋 广东 台风活动 登陆 厄尔尼诺
下载PDF
四~五世纪气候暖干事件对塔里木盆地人类文明兴衰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舒强 钟巍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5-40,共6页
考古发掘资料和零星的史载资料表明 ,在约 4~ 5世纪时期塔里木盆地人类文明发生第一次大规模变迁 ,很多古城在此时期衰落与消亡。同时塔里木盆地及其相邻地区的古气候环境演变研究成果表明 ,在 1.9ka BP~ 1.5 ka BP(公元 2世纪~ 6世... 考古发掘资料和零星的史载资料表明 ,在约 4~ 5世纪时期塔里木盆地人类文明发生第一次大规模变迁 ,很多古城在此时期衰落与消亡。同时塔里木盆地及其相邻地区的古气候环境演变研究成果表明 ,在 1.9ka BP~ 1.5 ka BP(公元 2世纪~ 6世纪 )期间 ,气候为一相对的暖干期 ,而在 4~ 5世纪时 ,其暖干的气候达到了峰值。塔里木盆地人类文明的第一次大规模变迁与古气候的暖干化在时间上的一致性说明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气候环境的暖干化可能是导致塔里木盆地人类文明在 4~ 5世纪发生第一次大规模变迁的根本原因 ,气候环境的暖干化导致水量的明显减少、人类生存环境发生恶化、生存资源减少、生存空间缩小等一系列变化 ,最终导致古城的衰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气候环境 生存环境 人类文明 事件
原文传递
全球陆地年降水量与ENSO关系的初步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施能 陈绿文 夏冬冬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6期993-1003,共11页
用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PREC/L),研究了1948-2000年期间的ENSO事件与全球陆地年降水量的关系。对合成分析的结果进行了蒙特卡洛模拟检验。结果表明,暖事件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大范围地明显减少,显著的地区是:赤道西太平洋区,中国的华北... 用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PREC/L),研究了1948-2000年期间的ENSO事件与全球陆地年降水量的关系。对合成分析的结果进行了蒙特卡洛模拟检验。结果表明,暖事件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大范围地明显减少,显著的地区是:赤道西太平洋区,中国的华北,赤道中美洲区,孟加拉湾北部及尼泊尔,东澳大利亚区,印度西部及巴基斯坦南部,勒拿河以东地区,西欧及南极的威尔克斯等区域。在暖事件年,陆地年降水量增加地区不多,主要是南美的智利和阿根廷,东非索马里,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中东的土耳其,伊拉克及伊朗,北非的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西南非的纳米比亚及非洲南部的博茨瓦纳和津巴布韦。统计检验表明,暖事件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减少的面积比降水量增加的面积要大,而且更为显著。将本文结果与早期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还指出,ENSO的年代际变化对上述地区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影响不明显。但是80年代以后的暖事件对东澳大利亚干旱,中国的华北的干旱的影响比80年代前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 年降水量 ENSO 年代际 厄尔尼诺 暖事件
下载PDF
珊瑚礁没有充分的时间自我恢复
20
《世界环境》 2018年第2期7-7,共1页
当海藻从珊瑚中离开,珊瑚所依赖的海藻减少,珊瑚白化就会发生.在人为气候变暖之前,这样的事情相对较少,珊瑚礁的自我恢复是可以的.Hughes等人通过对全球100个珊瑚礁的研究发现,现在珊瑚白化的平均间隔时间不到原来的一半,珊瑚礁已没有... 当海藻从珊瑚中离开,珊瑚所依赖的海藻减少,珊瑚白化就会发生.在人为气候变暖之前,这样的事情相对较少,珊瑚礁的自我恢复是可以的.Hughes等人通过对全球100个珊瑚礁的研究发现,现在珊瑚白化的平均间隔时间不到原来的一半,珊瑚礁已没有充分的时间来完全恢复.而且,像厄尔尼诺现象变暖事件比以前更温暖,海洋环境也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时间 珊瑚礁 厄尔尼诺现象 海洋温度 气候变 海洋环境 全球变 暖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