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暖区强降水的热力动力条件 被引量:11
1
作者 夏丽花 吴启树 +2 位作者 黄美金 陈德花 石顺吉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2-576,662,共6页
利用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雷达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9年4月19日福建中南部强降水过程的热力动力条件。结果表明:这次降水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尺度雨团特征,直接影响系统是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低空西南急流为暖区强对流发生、发展... 利用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雷达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9年4月19日福建中南部强降水过程的热力动力条件。结果表明:这次降水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尺度雨团特征,直接影响系统是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低空西南急流为暖区强对流发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水汽条件;低层暖平流、高层冷平流的上下层配置,使不稳定能量得以聚集,为对流发展提供必要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强降水 中尺度辐合线 急流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区暖区强降水的特征及环流分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长春 吴蓬萍 +1 位作者 许东蓓 周秋雪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1-159,共9页
利用2009-2018年加密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ERA Interim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汶川地震灾区31次暖区强降水个例的降水特征、环境条件和环流背景得出以下结论:暖区强降水落区与龙门山地形有密切的关系,暖区强降水主要发... 利用2009-2018年加密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ERA Interim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汶川地震灾区31次暖区强降水个例的降水特征、环境条件和环流背景得出以下结论:暖区强降水落区与龙门山地形有密切的关系,暖区强降水主要发生在海拔高度500-1000 m的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带上;暖区强降水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主要出现在凌晨和午后两个时段,尤以凌晨时段最强;强降水是在高能高湿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在沿高原边界层下滑的弱冷空气和山谷风环流的共同触发的对流性强降水;汶川地震灾区暖区强降水主要是在副热带高压型和鞍型场型两种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灾 暖区强降水 时空特征 环境条件 环流分型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坡两次暖区强降水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周长春 吴蓬萍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5年第1期1-8,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降水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2010年8月12~13日(简称"8·12"过程)和2012年8月16~17日(简称"8·16"过程)青藏高原东坡发生的两次暖区强降水过程,探讨两次暖区...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降水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2010年8月12~13日(简称"8·12"过程)和2012年8月16~17日(简称"8·16"过程)青藏高原东坡发生的两次暖区强降水过程,探讨两次暖区强降水发生发展的天气学异同条件。结果表明:两次暖区强降水发生前及过程中均受副高的影响,地面有热低压发展和维持,利于能量的积累、不稳定层结和非绝热加热形成,进而引起上升运动;过程期间低层均有垂直于青藏高原东坡的偏东南气流的建立与增强,地形强迫上升运动和低层暖平流引起的上升运动增大和维持。主要差异在于,"8·16"过程中台风"启德"外围的偏东南风持续时间更长,影响区域更偏北,其降水持续时间更长,累计雨量更大。两次暖区强降水过程显示,低层垂直于青藏高原东坡地形的偏东南气流的建立、增强、持续及减弱在此类暖区强降水发生、发展及消亡过程起中着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坡 暖区强降水 触发机制 地形强迫抬升
下载PDF
一次暖区强降水的热动力条件分析
4
作者 夏丽花 吴启树 +1 位作者 陈德花 石顺吉 《福建气象》 2009年第4期6-11,共6页
本文利用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雷达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9年4月19日福建中南部强降水过程的热动力条件,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降水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尺度雨团活动,直接影响系统是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低空西南急流为暖区强对流... 本文利用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雷达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9年4月19日福建中南部强降水过程的热动力条件,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降水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尺度雨团活动,直接影响系统是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低空西南急流为暖区强对流发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水汽条件;而低层暖平流、高层冷平流的上下层配置,使不稳定能量得以积聚,为对流发展提供必要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强降水 中尺度辐合线 强偏南风
下载PDF
2017年7月26—28日临夏州暖区强降水过程热力条件与动力条件分析
5
作者 祁萍 闫旭东 许显鑫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8期188-190,共3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降水资料分析2017年7月26—28日临夏州暖区强降水过程,探讨强降水发生发展的热力条件和动力条件。结果表明,此次暖区强降水过程中,500 h Pa甘肃中北部有西风冷槽东移过境,冷空气势力偏弱;中低层700 h Pa有...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降水资料分析2017年7月26—28日临夏州暖区强降水过程,探讨强降水发生发展的热力条件和动力条件。结果表明,此次暖区强降水过程中,500 h Pa甘肃中北部有西风冷槽东移过境,冷空气势力偏弱;中低层700 h Pa有东北风切入;副热带高压西升北抬至甘肃河东地区并长时间维持;副高外围强盛的低空西南气流在临夏州辐合堆积,湿层深厚,为暖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水汽条件;局部有热对流发生,以混合性降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强降水 强偏南气流 热力条件 动力条件 甘肃临夏 2017年7月26—28日
下载PDF
2021年5月宿迁市一次暖区强降水过程的诊断分析
6
作者 刘玲 徐昝敏 +2 位作者 殷华 仲杰 邵月红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8期19-23,25,共6页
2021年5月14—15日宿迁地区强降水过程具有短时雨强大、强降水持续时间短的特点。本文利用自动观测站逐时常规地面资料、MICAPS高空资料、NECP FNL 1°×1°逐6小时的全球再分析资料、雷达回波、卫星云图资料,从水汽、动力... 2021年5月14—15日宿迁地区强降水过程具有短时雨强大、强降水持续时间短的特点。本文利用自动观测站逐时常规地面资料、MICAPS高空资料、NECP FNL 1°×1°逐6小时的全球再分析资料、雷达回波、卫星云图资料,从水汽、动力、热力不稳定以及雷达卫星等方面对此次降水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宿迁地区的弓形回波自西南向东北推进,强度高达57 dBZ,加上雨滴的拖曳作用产生的下击暴流,给该地区带来大风和强降水天气;宿迁地区处于切边线南侧西南暖湿流场中,随着高空冷涡甩下的冷空气侵入,冷暖气流交汇,产生暖切变型短时强降水;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形势,加上底层高能高湿的配置,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导致强降水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强降水 物理诊断 雷达回波 高能高湿
下载PDF
高原暖区一次强降水特征及预报偏差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何彩青 魏国才 韩有财 《青海气象》 2011年第4期15-18,共4页
2011年3月18日夜间到19日白天,青海省出现了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除海西部分站未出现降水外,其余各地均出现降水,其中玉树和果洛的部分地区出现大雪,18日的24小时预报未能报出北部的降水及南部的大雪,多个台站的温度预报也随之出现较大... 2011年3月18日夜间到19日白天,青海省出现了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除海西部分站未出现降水外,其余各地均出现降水,其中玉树和果洛的部分地区出现大雪,18日的24小时预报未能报出北部的降水及南部的大雪,多个台站的温度预报也随之出现较大偏差。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cwmf(以下简称EC)、T639、T213各数值预报模式及物理量场,对这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并对预报失误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降水过程地面没有明显冷空气配合,降水主要出现在暖区里〔1〕;高空上主要是高原存在明显的锋区,北部西北气流中小的扰动在东移中发展并与南部高原槽叠加,地面上有南北中小尺度辐合线也在东移过程中合并,云图的发展演变更加证实了西北气流中小扰动的存在,并在有利条件下发展加深与南支槽合并的事实。研究还表明低空西南急流北抬为暖区强对流发生、发展提供水汽条件;低层暖平流、高层冷平流的上下层配置,使不稳定能量得以聚集等方面的原因是造成这次降水天气过程和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通过这次个例分析为今后此类暖区强降水天气过程的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春季 暖区强降水 中尺度辐合线 预报失误
下载PDF
一次引发洪涝灾害的强对流天气中尺度特征分析
8
作者 那仁图雅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7期114-116,共3页
2022年8月12—14日,阿拉善盟出现一次典型的暖区强降水过程,具有降水时间长、雨强大、降水范围集中的特点。通过利用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风云2-G卫星云图及ERA-5资料对阿拉善盟地区强降水过程的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 2022年8月12—14日,阿拉善盟出现一次典型的暖区强降水过程,具有降水时间长、雨强大、降水范围集中的特点。通过利用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风云2-G卫星云图及ERA-5资料对阿拉善盟地区强降水过程的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低层高湿、整层高湿的环境场特点有利于降低抬升凝结高度和自由对流高度,从而降低暖区强降水对触发机制的要求;高湿环境可减小雨滴蒸发率,增大暖云层厚度,从而提高本地降水效率;次天气及以下尺度的系统为常见强对流天气触发机制,强降水落区一般位于低层多层辐合的叠置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中尺度 暖区强降水 垂直风切变 降水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