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暖性草地碳密度分布特征及其区域差异 被引量:6
1
作者 邢鹏飞 李刚 +1 位作者 赵祥 董宽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67-1676,共10页
山西省草地是我国草地碳储量精确估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为探究山西省暖性草地生态系统碳密度的区域差异,本研究调查和测定了该省2个气候区(晋东南半湿润区,晋西北半干旱区)暖性草地群落特征和生态系统碳密度。结果表明:不同气候区的环... 山西省草地是我国草地碳储量精确估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为探究山西省暖性草地生态系统碳密度的区域差异,本研究调查和测定了该省2个气候区(晋东南半湿润区,晋西北半干旱区)暖性草地群落特征和生态系统碳密度。结果表明:不同气候区的环境差异影响了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生物量积累和土壤碳输入,造成2个气候区碳密度分异的主要环境因子为降水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晋西北平均植物多样性指数略高于晋东南;晋西北和晋东南平均地上生物量分别为384.28 g·m-2,522.83 g·m-2,平均地下生物量分别为1 411.02 g·m-2,1 643.81 g·m-2,晋西北均低于晋东南;平均生态系统碳密度分别为7 911.48 g·m-2,9 080.43 g·m-2;其中植被地上部分、根系和土壤碳密度占比分别为1.4%~2.1%,12.3%~24.7%,73.6%~85.9%;晋东南地区暖性灌草丛类草地生态系统碳密度最大,为10 102.23 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暖性草地 碳密度 区域差异
下载PDF
不同管理方式对贵州典型暖性草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胡庆贺 徐海峰 +3 位作者 张习敏 张宇斌 刘伦衔 乙引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0-333,共4页
以贵州省龙里典型性暖性草原为对象,研究典型草地、不围栏、割草管理、灌丛管理4种不同管理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管理方式对典型暖性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具有明显影响;不围栏管理导致土壤... 以贵州省龙里典型性暖性草原为对象,研究典型草地、不围栏、割草管理、灌丛管理4种不同管理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管理方式对典型暖性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具有明显影响;不围栏管理导致土壤碳密度显著下降,同时在灌丛管理下地质地貌条件的差异同样对土壤有机碳含量产生影响;对典型草地进行围栏可以提高土壤碳密度,促进土壤有机碳积累、固定,同时也有利于退化草地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 暖性草地 土壤有机碳 管理方式
下载PDF
黔东北岩溶地区天然暖性草地变化分析
3
作者 张进国 雷荷仙 +4 位作者 黎纪凤 赵建刚 吴佳海 南志标 侯扶江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8-31,36,共5页
为了探明铜仁市天然草地变化趋势,掌握草地变化规律,为铜仁市石漠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2007—2012年采取定点监测方法,对碧江区、德江县、江口县、印江县、石阡县9个样地进行观测,从草丛高度、植被盖度和草产量3个指标进行分析。结... 为了探明铜仁市天然草地变化趋势,掌握草地变化规律,为铜仁市石漠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2007—2012年采取定点监测方法,对碧江区、德江县、江口县、印江县、石阡县9个样地进行观测,从草丛高度、植被盖度和草产量3个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铜仁市岩溶地区天然草地发展变化总体稳定,呈正向演替变化;降雨因素成为岩溶地区天然草地的关键影响因素;草层高度、盖度与年产草量的变化走势图多呈"波浪形",这与年份间的降雨量有极大的关系;草层高度、植被盖度与年总产草量间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22,0.676,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三者间的线性方程为:Y=3.030X1+3.622X2-208.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区 天然暖性草地 变化 分析
下载PDF
铜仁地区天然暖性草地变化初步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黎纪凤 雷荷仙 +3 位作者 张进国 张萍 郑美竹 任明晋 《贵州畜牧兽医》 2011年第3期61-64,共4页
采用地面监测方法对德江、江口、铜仁、印江及石阡县9个样地进行了草层高度、植被盖度及产草量3个指标的监测。结果表明:岩溶地区天然草地发展变化总体稳定,未出现逆向演替变化;降雨因素成为岩溶地区天然草地发展发育的关键影响因素;草... 采用地面监测方法对德江、江口、铜仁、印江及石阡县9个样地进行了草层高度、植被盖度及产草量3个指标的监测。结果表明:岩溶地区天然草地发展变化总体稳定,未出现逆向演替变化;降雨因素成为岩溶地区天然草地发展发育的关键影响因素;草层高度、盖度与同期草产量的变化走势图多呈"波浪形"或"抛物线",这与年份间的降雨量有极大的关系;草层高度、植被盖度与同期草产量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93、0.585,因而草产量(Y)与草层高度(X1)、植被盖度(X2)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2.959X1+4.173X2-252.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区 天然暖性草地 变化 分析
下载PDF
西南岩溶地区天然暖性草地变化初步分析
5
作者 黎纪凤 雷荷仙 +3 位作者 张进国 张萍 郑美竹 任明晋 《草业与畜牧》 2011年第7期6-10,共5页
通过对德江县、江口县、铜仁市、印江县及石阡县等9个样地2007~2010年的监测观察,从草丛高度、植被盖度和草产量三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岩溶地区天然草地发展变化总体稳定,未出现逆向演替变化;降雨因素成为岩溶地区天然草地发... 通过对德江县、江口县、铜仁市、印江县及石阡县等9个样地2007~2010年的监测观察,从草丛高度、植被盖度和草产量三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岩溶地区天然草地发展变化总体稳定,未出现逆向演替变化;降雨因素成为岩溶地区天然草地发展发育的关键影响因素;草层高度、盖度与同期草产量的变化走势图多呈"波浪形"或"抛物线",这与年份间的降雨量有极大的关系;草层高度、植被盖度与同期草产量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93、0.585,因而草产量(Y)与草层高度(X1)、植被盖度(X2)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2.959X1+4.173X2-252.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区 天然暖性草地 变化 分析
下载PDF
不同管理方式对贵州省龙里草原植被生物量及固碳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海峰 邵峰 +5 位作者 胡庆贺 保莎 龚记熠 张宇斌 刘伦贤 乙引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43-445,共3页
以贵州省龙里喀斯特典型暖性草原为试验样地,研究不同管理方式对该地区草原植被生物量、固碳能力的影响,以期为喀斯特地区草地的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封育管理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凋落物生物量均最高,不封... 以贵州省龙里喀斯特典型暖性草原为试验样地,研究不同管理方式对该地区草原植被生物量、固碳能力的影响,以期为喀斯特地区草地的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封育管理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凋落物生物量均最高,不封育管理最低(P<0.05);不同土层深度间的地下部分生物量变化不一致。当土层剖面深度为0~5 cm时,封育管理的地下部分生物量最高,不封育管理最低;土层剖面深度为5~10 cm时,生物量与0~5 cm时恰恰相反。对于植被碳密度,封育管理高于刈割管理与不封育管理,三者的碳密度分别为696.56、584.25、569.85 g/m2。封育管理方式下草地的固碳能力高于刈割管理19.2%、高于未封育管理22.2%,而刈割管理高于未封育管理2.5%。为获得较高的碳密度、增强草地固碳能力,应适当围栏封育并降低人类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暖性草地 管理方式 生物量 固碳能力 围栏封育
下载PDF
Analysis of Grassland Productivity and Carrying Capacity of Natural Warm-temperature Tussock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Guizhou Province 被引量:1
7
作者 霍可以 蔡璐 +2 位作者 王普昶 赵丽丽 罗天琼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6期875-878,904,共5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grazing and fencing on grassland productivity and carrying capacity of subtropical natural warmtemperature tussock. [Method] With the natural warm temperat...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grazing and fencing on grassland productivity and carrying capacity of subtropical natural warmtemperature tussock. [Method] With the natural warm temperature tussock in Longli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 as study area, monthly, seasonal and annual dynamics of grassland productivity were investigate continuously during 2010 -2012, 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Result] Under grazing and fencing conditions, grassland present biomass and forage growth of warm temperature tussock in Longli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 both increased first and decreased, reaching the maximum from August to October. Fencing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roductivity of natural grassland but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vegetation composition. [Conclu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ss-livestock balance, the suitable stocking capacity of warm-temperature tussock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Guizhou Province was 3.45 -4.66 sheep/hm2 , which has high ecological efficiency and can be borne by farmers and herdsm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IZHOU Natural warm-temperature tussock Grassland productivity Grassland carrying capac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