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种子雨特征及其与群落组成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通 郑枭 +4 位作者 庞春梅 丁山 宋思婧 余树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0-792,共13页
林木种子是森林更新的重要物质基础,其数量多少与组成会对群落动态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深刻影响。为了更好的了解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动态变化,利用种子收集器对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种子雨进行了一年定位监测,分析了... 林木种子是森林更新的重要物质基础,其数量多少与组成会对群落动态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深刻影响。为了更好的了解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动态变化,利用种子收集器对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种子雨进行了一年定位监测,分析了种子雨物种组成、季节动态、空间动态、种子性状以及种子雨与群落树种空间关系。结果表明:(1)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种子雨密度为921.33粒m^(-2) a^(-1),一年中每月都能收集到一定数量种子,月平均种子雨密度为76.78粒/m^(2),种子雨密度最大高峰是在10月份,达到263.78粒/m^(2),种子雨散布具有很大的空间变异,群落种子雨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2)一年中共收集到30个物种的种子,单粒种子平均重量为0.065 g,其中小叶青冈重量最大为0.405 g,最小的为柳杉重量为0.003 g,不同散布方式和不同果实类型的物种种子重量差异显著,在散布方式中重力散布的种子重量最大,在果实类型中坚果的种子重量最大。(3)植物群落物种对种子雨组成,特别是优势种的物种丰富度有很大贡献,种子不同的散布方式会影响种子雨与母树组成的相似性,风力散布的相似系数的最高值(R_(max))和距种子雨收集器的距离(d)均最大(风力散布:R_(max)=0.212,d=8 m;动物散布:R_(max)=0.143,d=6 m;重力散布:R_(max)=0.100,d=7 m),种子雨密度与周围母树数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显著正相关。综上,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种子物种种类丰富,种子雨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和空间变异,符合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种子雨时空动态的典型特征,通过风力散布的种子在远距离传播上有更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目山 常绿落叶混交林 种子雨 密度 季节动态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基于功能性状的中亚热带岩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维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玉玲 梁素 +4 位作者 周丽珠 梁士楚 宁钧莹 莫君容 李东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400-4411,共12页
理解植物功能性状和功能实体在森林群落的分布,有助于探讨物种丧失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冗余和恢复力的影响。为了解脆弱的岩溶石山森林在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生态系统反馈,对桂林岩溶石山两块1hm~2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木本植物数... 理解植物功能性状和功能实体在森林群落的分布,有助于探讨物种丧失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冗余和恢复力的影响。为了解脆弱的岩溶石山森林在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生态系统反馈,对桂林岩溶石山两块1hm~2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木本植物数据进行了分析。包括基于功能性状计算功能多样性、构建功能实体计算功能冗余以及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Mantel检验评估物种多样性指标在生态系统的维持机制。结果显示:(1)青冈+大叶榉树群落的功能多样性指标均低于鱼骨木+青冈+圆叶乌桕群落,且两个群落间功能均匀度不相关(P>0.05),功能丰富度、功能离散度和Rao′s二次熵呈现极显著相关性(P<0.001),功能分散度呈现显著相关性(P<0.05)。(2)两个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与功能冗余指标表现出相似的线性关系,即物种丰富度与功能实体等级、功能冗余、功能超冗余呈正相关,与功能脆弱性呈负相关关系。(3)不同植物功能性状间、不同功能多样性指标间和不同功能冗余指标间的相关性较强,功能多样性指标和功能冗余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但功能性状与功能多样性指标、功能性状与功能冗余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而在功能实体与物种多样性指标的相关性方面,呈现出同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多样性指标相似的显著度。另外,物种多度与物种丰富度、功能分散度、功能离散度、Rao′s二次熵及功能脆弱性均显著相关。总之,在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高功能多样性的群落存在高功能冗余的现象,但功能多样性和功能冗余是相互独立的因素;物种丰富度高的群落所提供的保险效应无法抵消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因此,不能仅通过保护物种丰富度来维持生态系统的特有功能,还应充分考虑多度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贡献,以更有效地实现对岩溶石山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多样性 功能冗余 岩溶石山 常绿落叶混交林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凋落叶养分含量时空分布特征
3
作者 淦江 黄国勤 +6 位作者 杜虎 宋同清 曾馥平 张立进 彭晚霞 谭卫宁 黄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3-744,共12页
森林生态系统中凋落物养分含量通常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为探究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凋落叶养分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广西木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5hm2动态监测样地内151个凋落物收集器所收集的凋落叶为研究对... 森林生态系统中凋落物养分含量通常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为探究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凋落叶养分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广西木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5hm2动态监测样地内151个凋落物收集器所收集的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选取连续12个月的凋落叶进行元素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该森林群落凋落叶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碳(C)>钙(Ca)>氮(N)>镁(Mg)>钾(K)>硫(S)>磷(P),分别介于471.85—496.33、20.27—28.29、17.34—23.10、2.79—5.49、1.80—4.38、1.82—2.22、0.96—1.21g/kg之间,呈现高Ca、Mg,低P、K的分布规律,并且随时间出现明显波动,其中C、N、P、S和Ca元素均在4月出现较大值,而K、Mg则在1月出现峰值。生物因子在5m和10m邻域范围内对凋落叶含量的影响基本一致,但10m尺度上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对凋落叶元素含量的影响更为明显。10m邻域范围内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凋落叶P元素的随机森林累积解释率最高,达80.27%,C元素累积解释率最低,仅10.49%,其中海拔和坡度对凋落叶C、N、P、S、K、Ca和Mg含量均有强烈影响,岩石出露率和土壤铁(Fe)含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凋落叶元素含量产生较大影响。综上所述,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不同月际间凋落叶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10m尺度上海拔和坡度是凋落叶养分含量产生空间变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养分 时空异质性 喀斯特 常绿落叶混交林
下载PDF
南北过渡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碳通量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4
作者 王靖钰 李国栋 +6 位作者 任晓娟 张曼 李鹏飞 孙雪健 赵晴涛 王龙升 龚云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243-6253,共11页
森林生态系统强大的碳源/汇功能是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战略目标最经济、有效的自然气候解决方案和固碳增汇手段。准确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对于明确森林碳储量有重要意义。为明确亚热带-暖温带气候过渡带的常绿落叶阔叶... 森林生态系统强大的碳源/汇功能是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战略目标最经济、有效的自然气候解决方案和固碳增汇手段。准确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对于明确森林碳储量有重要意义。为明确亚热带-暖温带气候过渡带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碳通量特征及其驱动因素,2011—2020年利用涡度相关法开展了大别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碳通量和环境要素的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大别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量、生态系统呼吸(Reco)、总初级生态生产力分别为-788.13 gC m^(-2) a^(-1)、1074.14 gC m^(-2) a^(-1)、1862.27 gC m^(-2) a^(-1),该森林生态系统整体表现为碳汇,其固碳能力与相近纬度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基本持平,并高于针阔叶混交林、毛竹林等其他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10年间,大别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固碳能力有所增强。影响大别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碳通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温度与太阳辐射,气温(Ta)、净辐射(Rn)、光合有效辐射和总辐射与生态系统碳生产力和GPP呈显著正相关(P<0.001),Reco与Ta和Rn呈显著正相关(P<0.001)。研究结果为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的南北气候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估算、碳循环过程模拟提供观测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通量 碳汇效应 涡度相关法 常绿落叶混交林 大别山
下载PDF
华北暖温带山地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茎流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李海涛 韩兴国 陈灵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71-376,共6页
测定华北暖温带山地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树干茎流量及其元素含量,并比较了不同树种间的差异。通过82次孤立降雨的测量,得到了辽东栋、棘皮桦、五角枫、大叶白腊和蒙椴5种主要树种及整个林分茎流量S与降雨P的关系,经多种方程拟合,... 测定华北暖温带山地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树干茎流量及其元素含量,并比较了不同树种间的差异。通过82次孤立降雨的测量,得到了辽东栋、棘皮桦、五角枫、大叶白腊和蒙椴5种主要树种及整个林分茎流量S与降雨P的关系,经多种方程拟合,仍以直线方程为最佳。降雨水质分析的结果给出了N、P、K、Ca、Mg、Al、S元素各次测量的平均浓度及其变异系数,以及年输入量的估测值。茎流元素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5种乔木中,以棘皮桦的茎流中各元素浓度的增加幅度最大,表现出最强的淋溶效应。辽东栎、大叶白蜡、蒙椴形成的茎流中P的浓度均有下降。Al元素在各树种茎流中与降雨相比其浓度均无显著变化。就整个林分而言,茎流中以N、S和K浓度的增加较为显著,分别增加了53.4%、337.4%和124%,P的浓度表现为负增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 落叶混交林 茎流 森林生态学
下载PDF
安徽板仓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
6
作者 马海军 李丹 +1 位作者 王满华 周守标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7期66-75,共10页
目的:探究安徽潜山板仓省级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方法:按照CTFS的建设标准,在安徽潜山板仓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1 hm^(2)的森林监测固定样地。对样地内所有胸径(DBH)≥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调查,并从群落物种... 目的:探究安徽潜山板仓省级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方法:按照CTFS的建设标准,在安徽潜山板仓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1 hm^(2)的森林监测固定样地。对样地内所有胸径(DBH)≥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调查,并从群落物种组成、区系特征、重要值、群落垂直结构和径级特征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该固定样地内DBH≥1 cm的木本植物共有3572株,隶属于34科66属98种;其中樟科、豆科、蔷薇科、壳斗科等有较大优势。从属的水平上看,温带区系成分占总属数的71.43%,热带区系成分占25.40%,区系具有过渡性,且温带成分明显。样地稀有种17种,占总物种数的17.35%。重要值≥1.00%的物种共有22个,重要值最大的为毛柄连蕊茶13.05%、其次为豹皮樟11.04%和山胡椒7.13%。样地内所有植株平均胸径为4.60 cm,平均高度为4.3 m,群落径级分布呈“J”型,表明群落结构总体稳定和健康生长状态。结论:样地内木本植株数量较多,物种丰富,具有天然次生林典型特征。区系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植被由落叶阔叶混交林向常绿阔叶林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落叶混交林 物种组成 区系特征 板仓自然保护区 安徽
下载PDF
八大公山中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组成与结构 被引量:53
7
作者 卢志军 鲍大川 +14 位作者 郭屹立 路俊盟 王庆刚 何东 张奎汉 徐耀粘 刘海波 孟红杰 黄汉东 魏新增 廖建雄 乔秀娟 江明喜 谷志容 廖春林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6-344,共9页
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亚热带1000~2000 m中山地带。八大公山位于武陵山系北端,中亚热带北缘,具有保护较好的典型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了研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动态和川东-鄂西植物多样性形成及维持机制,按... 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亚热带1000~2000 m中山地带。八大公山位于武陵山系北端,中亚热带北缘,具有保护较好的典型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了研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动态和川东-鄂西植物多样性形成及维持机制,按照CTFS(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样地建设标准,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于2010-2011年在湖南八大公山(Badagongshan,BDGS)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一个25 hm2(500 m×500 m)中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动态监测样地(Forest Dynamic Plot)。本研究以样地内所有胸径(DBH)≥1 cm的木本植物(不含竹藤)为研究对象,分析该样地区系成分、群落组成、垂直结构、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八大公山样地属于典型的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物以泛热带分布科(24.50%)和北温带分布属(24.56%)占优势,包括9种珍稀濒危植物。样地内木本植物合计53科、114属、238种(含种下分类单位),186556株存活个体。落叶树144种,常绿树94种。壳斗科(Fag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樟科(Lauraceae)和山茶科(Theaceae)占据优势;个体数超过1000的有38个物种,以常绿树种(63.16%)为主;稀有种(<25株)103个(占样地物种总数43.28%)。群落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优势树种多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和亮叶水青冈Fagus lucida)、亚乔木层(优势种长蕊杜鹃Rhododendron stamineum和黄丹木姜子Litsea elongata)和灌木层(优势种短柱柃Eurya brevistyla和薄叶山矾Symplocos anomala)。个体数超过1000的树种和稀有种主要来自灌木层。由于生长型限制,样地内树种平均胸径较小(5.41 cm),DBH<5 cm的个体占优势(68.40%)。主要优势树种的径级结构呈现倒J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落叶混交林 垂直结构 径级结构 空间分布 区系 武陵山系 物种组成
下载PDF
鄂西南木林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恢复过程中优势树种生态位动态 被引量:39
8
作者 汤景明 艾训儒 +3 位作者 易咏梅 李玲 徐红梅 宋亚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6334-6342,共9页
运用Shannow-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了鄂西南木林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恢复过程中优势树种生态位动态。结果表明:大穗鹅耳枥(Carpinus fargesii)、四照花(Cornus kousa var.Chinensis)、青冈(Cycloblanopsis ... 运用Shannow-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了鄂西南木林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恢复过程中优势树种生态位动态。结果表明:大穗鹅耳枥(Carpinus fargesii)、四照花(Cornus kousa var.Chinensis)、青冈(Cycloblanopsis glauca)生态位总宽度较大,且在5个不同恢复时期均有分布。恢复期14a、35a、60a、85a和110a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树种分别为白马桑(Weigela japonica var.sinica)、大穗鹅耳枥、四照花、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和尾叶冬青(Ilex wilsonii)。随着群落的恢复,优势落叶树种生态位宽度表现出下降趋势,优势常绿树种则呈上升趋势。当恢复到顶极群落阶段,乔木层常绿和落叶树种生态位接近,灌木层常绿灌木占据较大生态位。随着群落的恢复,优势落叶树种与其它树种的生态位重叠值呈波动性下降趋势,优势常绿树种表现为波动性上升趋势,群落全部树种间生态位重叠程度呈小幅度波动性下降趋势。相同或相似生活型的演替早期种间的高生态位重叠,意味着种间对资源利用的相似性和竞争关系,演替后期种与其它树种间的生态位重叠的增加,意味着不同生活型树种在水平空间重叠而在垂直空间分化,这是不同树种对有限环境资源充分利用的一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落叶混交林 生态恢复 生态位 动态 木林子
下载PDF
鄂西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特征 被引量:26
9
作者 姚兰 艾训儒 +3 位作者 易咏梅 黄永涛 冯广 刘峻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18,共9页
【目的】分析鄂西南森林动态样地内优势种群的结构及动态特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更新动态及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参照热带森林科学中心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大样地)建设与监测技术规范,于2014年... 【目的】分析鄂西南森林动态样地内优势种群的结构及动态特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更新动态及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参照热带森林科学中心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大样地)建设与监测技术规范,于2014年在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建立15 hm^2大样地,调查并鉴定胸径大于1 cm的所有木本植物,分析其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结果】在垂直结构上,物种丰富度和个体多度都随着树木高度层次的降低而升高;在径级结构上,物种丰富度和个体多度都随着径级增大而降低,呈倒"J"形分布趋势;按所分布的径级数量不同可将群落内的物种分为10类,多数物种主要分布于小径级范围,但优势种群则集中分布于某个径级或均匀分布于各径级,表明优势种群可能有集中更新和连续更新2种方式;在胸径小于10 cm的径级内翅柃最占优势,而在其他径级内壳斗科物种占主要优势;群落中大部分种群有超过60%个体分布在最低的2个垂直层次内,且有超过85%的个体胸径小于10 cm,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更新趋势,群落总体上处于进展演替中;对群落中径级和高度级上都占优势的25个种群的动态分析表明,16种属进展种群,3种属近期处于稳定状态但远期将趋于衰退状态,2种属衰退状态,4种属进展期与衰退期相间出现及个体数量存在波动的种群。【结论】鄂西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树体较小,大径级和高度级树木种类及个体较少,绝大多数优势种群及群落总体均处于进展演替阶段,群落具有良好的自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动态样地 常绿落叶混交林 垂直结构 径级结构 木林子保护区
下载PDF
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被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15
10
作者 彭晚霞 宋同清 +2 位作者 曾馥平 王克林 刘璐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15-822,共8页
基于广西环江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典型峰丛洼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 hm2动态监测样地,选择4个多样性和5个群落结构属性变量,运用地统计学和分形几何学理论方法,分析植被的空间异质性、分形特征和分布格局,以探讨其维持机制。结... 基于广西环江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典型峰丛洼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 hm2动态监测样地,选择4个多样性和5个群落结构属性变量,运用地统计学和分形几何学理论方法,分析植被的空间异质性、分形特征和分布格局,以探讨其维持机制。结果表明:(1)样地树木种类和除平均高度外的4个结构属性变量均值适中,变异系数较高(48.37%~71.01%),植物多样性丰富且稳定性强,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异系数仅在5.49%~22.64%之间。(2)除均匀度的Moran’s I系数接近0且无规律外,其他8个属性变量均有不同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分别用球状、指数和高斯模型拟合的决定系数(R2)高达0.900~0.982,C/(C0+C)值和分维数D值分别在0.582~0.827和1.738~1.871之间,具有中等以上的空间依赖性。(3)密度、平均冠幅和高度的自相关范围和变程小于其他指标,其分布和形成过程决定了整个森林植被的空间格局。(4)森林植被的Kriging等值线图充分表征了人为干扰、地形、土壤质量的综合差异。(5)自相关、半方差模型的变程和Kriging等值线图综合分析表明,喀斯特峰丛洼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空间异质性研究的采样间隔10 m左右较适宜,但采样范围应大于10hm2,这对确定该区域动态监测样地的面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峰丛洼地 常绿落叶混交林 多样性 群落结构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神农架地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树种更新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熊小刚 熊高明 谢宗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001-2005,共5页
在神农架山区山体的中部 ,选取代表性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样地 ,总面积为 2 .4hm2。在样地中对出现的林窗斑块以及相邻的对照的非林窗样方进行群落学调查。记录乔木树种的种类、胸径和高度以及它的幼苗和幼树的高度、数量。按照树种在... 在神农架山区山体的中部 ,选取代表性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样地 ,总面积为 2 .4hm2。在样地中对出现的林窗斑块以及相邻的对照的非林窗样方进行群落学调查。记录乔木树种的种类、胸径和高度以及它的幼苗和幼树的高度、数量。按照树种在林窗内外重要值的位序差值将群落出现的乔木层树种划分为 4类生态种组 ,其中 ,对林窗强烈正更新反应的树种有 6种 ,强烈负更新反应的树种 9种 ,中等更新反应的 9种 ,不明显更新反应的 1 0种。林窗内外乔木树种生态种组的组成明显不同。不同生态种组树种的幼苗在林窗与非林窗斑块中的更新表现出显著的差别。对神农架地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树种更新的反应和过程的研究结果支持了林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架地区 常绿落叶混交林 树种更新 林窗斑块 生态种组
下载PDF
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种生物量变化及群落演替特征 被引量:19
12
作者 管杰然 商天其 +2 位作者 伊力塔 叶诺楠 余树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6761-6772,共12页
利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设立的典型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 hm^2固定样地为基础,分别对1996年和2012年(时间跨度为16年)的实地调查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分析,包括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种间联结和生物量等方面对其群落演... 利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设立的典型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 hm^2固定样地为基础,分别对1996年和2012年(时间跨度为16年)的实地调查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分析,包括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种间联结和生物量等方面对其群落演替特征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1996年到2012年中,优势种生态位宽度指数下降的有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和缺萼枫香(Liquidambar acalycina),而上升较明显的有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ifolia)和东南石栎(Lithocarpus harlandii);并且2012年优势种相比于1996年生态位重叠程度更高;1996年和2012年胸径(DBH)≥10 cm的乔木树种的总生物量分别为151.03 t和148.53 t,而2012年优势种胸径5—10 cm幼树的总生物量达到10.03 t,增长潜力较大。结果总体上与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演替趋势相吻合,并以此揭示天目山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演替规律提供数据支撑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落叶混交林 优势种 生物量 群落演替 天目山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分形特征 被引量:27
13
作者 张忠华 胡刚 倪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8221-8230,共10页
分析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助于推断格局形成的潜在生态过程和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采用4种格局强度指数(聚块性指数、格林指数、扩散系数和负二项参数)以及分形维数中的计盒维数(D_b)和信息维数(D_i)对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 分析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助于推断格局形成的潜在生态过程和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采用4种格局强度指数(聚块性指数、格林指数、扩散系数和负二项参数)以及分形维数中的计盒维数(D_b)和信息维数(D_i)对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30种乔木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分形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不同生长阶段(幼树、中树和成树)空间分布的分形维数变化,比较了2种分形维数与5种种群结构参数和4种格局强度指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30种树种中,除皱叶海桐(Pittosporum crispulum)和油柿(Diospyros oleifera)外,其余28种乔木树种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均呈现聚集分布,这种普遍的聚集性与喀斯特生境的高度异质性和种子扩散限制密切相关;(2)30种树种空间分布的D_b值介于0.589-1.870,D_i值介于0.498-1.711。分形维数值越大,表征种群对空间环境的占据利用能力越强,个体空间聚集强度越强,在群落中往往处于优势地位;反之则表明其对环境的占据能力弱,个体聚集程度越低,往往处于伴生地位;(3)从幼树、中树到成树阶段,30种树种空间分布的D_b和D_i平均值呈极显著的降低趋势,这可能与种内和种间的密度制约性死亡效应有关,导致种群随年龄的增加其聚集度和空间占据能力逐渐减弱;(4)相关分析表明,30种树种的种群多度和重要值与D_b和D_i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种群多度和重要值的变化与种群空间占据能力和聚集程度存在密切关系。4种格局强度指数中,除聚块性指数外,其余3种指数与D_b和D_i值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表明分形维数D_b和D_i值可以用于表征种群空间分布的聚集程度。利用格局强度指数和分形维数准确量化了茂兰喀斯特森林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其结果有助于揭示喀斯特森林群落物种共存的潜在维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常绿落叶混交林 空间分布格局 分形维数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后河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新 田玉强 +2 位作者 胡理乐 黄汉东 江明喜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2年第5期353-358,共6页
研究了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区系特点、群落学特征。结果表明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物种丰富 ,有 110科 2 88属 5 34种 ,科的分布型以热带类型为主 ,属的分布型温带类型占优势 ,反映该群落... 研究了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区系特点、群落学特征。结果表明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物种丰富 ,有 110科 2 88属 5 34种 ,科的分布型以热带类型为主 ,属的分布型温带类型占优势 ,反映该群落区系以温带为主的亚热带区系特点 ;该混交林主要由以单叶、中型叶及非全缘叶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高位芽植物组成 ,群落层次分明 ,从上至下 ,落叶阔叶树种所占比例逐渐减少 ,常绿阔叶树种比例逐渐增加 ;除两低海拔样地外 ,多样性变化幅度较小 ,各样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河自然保护区 常绿落叶混交林 群落学特征 区系 湖北
下载PDF
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长季能量通量及平衡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方成圆 江洪 +2 位作者 牛晓栋 陈晓峰 孙恒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1-397,共7页
为探讨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平衡关系,利用开路涡度相关系统和常规气象仪器的观测结果,分析了2014年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长季的能量通量变化特征,并计算了波文比及其能量闭合度.结果表明:生长季净辐射总量为1 810.2MJ·m^(-... 为探讨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平衡关系,利用开路涡度相关系统和常规气象仪器的观测结果,分析了2014年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长季的能量通量变化特征,并计算了波文比及其能量闭合度.结果表明:生长季净辐射总量为1 810.2MJ·m^(-2),潜热通量、显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分别为1 033.0、727.7和53.8 MJ·m^(-2),潜热通量占净辐射的57%,显热通量占净辐射的40%,土壤热通量占净辐射的3%;生长季能量闭合度为1.002,月平均能量闭合度为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通量 能量闭合度 常绿、落叶混交林
下载PDF
皆伐与刀耕火种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动态恢复机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广 李俊清 +4 位作者 臧润国 艾训儒 姚兰 朱江 丁易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0,共10页
【目的】皆伐与刀耕火种是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的人为干扰方式。本研究旨在比较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两种干扰后群落的动态恢复特征并分析其形成机制,以期为森林植被保育和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依托不同干扰后恢复20... 【目的】皆伐与刀耕火种是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的人为干扰方式。本研究旨在比较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两种干扰后群落的动态恢复特征并分析其形成机制,以期为森林植被保育和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依托不同干扰后恢复20与40年群落内所设立的98个样地,在径级划分的基础上对群落基本特征采用物种多度格局、物种组成、稀疏化丰富度及多度进行描述,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上述特征在不同恢复群落间的差异性。【结果】不同恢复群落的多度与稀疏化丰富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在中、小径级植被当中,皆伐后恢复20年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弃耕地恢复20年群落;不同恢复过程中植被多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弃耕地恢复过程具有更明显的多度变化,且在不同径级中均达到显著水平。虽然不同恢复的20~40年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异性均达到极显著(P <0.001),但小径级植被较能反映这种变异,同时也能反映物种生态对策的转变。此外,弃耕地恢复过程中上述特征更明显。物种多度格局关系显示,弃耕地恢复群落的优势种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地位,而采伐恢复过程中物种间的多度差异明显减小。【结论】皆伐后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能在短期内展现较高的恢复速率,而弃耕地恢复则在短期受阻后才体现出该特点。这可能与干扰对生物与非生物资源的影响程度有关,表明刀耕火种对群落恢复的影响深远。此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经历干扰后物种组成的恢复缓慢,但具有一定的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恢复 皆伐 刀耕火种 常绿-落叶混交林 物种组成 植被多样性 物种多度格局
下载PDF
七姊妹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典型群落的结构与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秋菊 陈礼波 +1 位作者 艾训儒 姚兰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97,共7页
在七姊妹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典型地段建立固定监测样地,运用生态学常规方法对群落类型、结构及多样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种群大小和重要值分析:多脉青冈、翅柃与川陕鹅耳枥3个种群多度值和重要值较大,是群落的标志性物种... 在七姊妹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典型地段建立固定监测样地,运用生态学常规方法对群落类型、结构及多样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种群大小和重要值分析:多脉青冈、翅柃与川陕鹅耳枥3个种群多度值和重要值较大,是群落的标志性物种和优势种。因此七姊妹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调查样地中类型为:多脉青冈+川陕鹅耳枥-翅柃群落(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Carpinus fargesiana-Eurya alata)。2)年龄结构分析发现多脉青冈、翅柃和川陕鹅耳枥种群以小径阶的幼树(第Ⅰ,Ⅱ径阶)为主,在该群落中自然繁殖更新良好,是典型的增长型种群。3)从整个群落来看,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析结果显示乔木层群落的多样性、物种的丰富度和均匀度都高于灌木层和草本层。4)群落中多脉青冈与翅柃种群绝大部分个体占据地上10m以下的空间,川陕鹅耳枥和缺萼枫香种群位于垂直结构中层及上层。该群落中植物种占据了不同层次的空间位置,随着种群的不断生长,成熟的个体逐步利用上层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 常绿落叶混交林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三峡库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监测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谧 熊高明 谢宗强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生物多样性的长期动态监测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之一。陆生植物监测实验站作为长江三峡工程生物与环境监测系统的重点站,完成了大量的野外监测样地建立工作,为今后的长期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米心水青冈及曼青冈组成的常绿落叶阔... 生物多样性的长期动态监测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之一。陆生植物监测实验站作为长江三峡工程生物与环境监测系统的重点站,完成了大量的野外监测样地建立工作,为今后的长期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米心水青冈及曼青冈组成的常绿落叶阔叶林的相关研究为例,介绍了陆生植物观测实验站现阶段关于监测方面的部分研究工作。在多个尺度下对米心水青冈及曼青冈两种优势种进行格局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均为聚集分布,米心水青冈的聚集强度高于曼青冈。按1~4cm,4~8cm及8cm以上3个径级对曼青冈分布格局进行比较,各径级间聚集强度相似,这与群落年龄、特殊的地形环境及种群的生态习性有关。群落的地形异质性研究表明0.96hm2范围内坡度及坡向存在明显的差异,研究范围内样方的平均坡度在18.2°~74.6°之间。坡向可以分为南坡、西南坡及东南坡3部分。地形的异质性影响着群落的内部结构,植物与地形因素的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的种对地形的适应性不同,群落中的24种主要植物可以分为4个生态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常绿落叶混交林 神农架 生物多样性 生物群落 生物监测
下载PDF
峨眉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及植物区系初探 被引量:22
19
作者 谷海燕 李策宏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8-623,共6页
对峨眉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群落结构、组成、生物多样性及植物区系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峨眉山阔叶混交林由226种维管束植物组成,其中被子植物73科137属207种,占总种数的91.6%,是峨眉山阔叶混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群落分... 对峨眉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群落结构、组成、生物多样性及植物区系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峨眉山阔叶混交林由226种维管束植物组成,其中被子植物73科137属207种,占总种数的91.6%,是峨眉山阔叶混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群落分层现象明显,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外植物4层,其中草本层发育情况差;科分布型是以热带—亚热带、热带—温带为主,各占22.7%,在属的水平上则以温带分布占绝对优势(52.9%),揭示了峨眉山阔叶混交林的区系性质是以温带为主的亚热带类型;生物多样性指数处于较低的水平,在经过人为干扰后,群落处于稳定的恢复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 常绿落叶混交林 植物区系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不同叶习性植物功能性状梯度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蒋婷 向珊珊 +3 位作者 方秀茹 秦琦云 施伟凤 姜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8期104-113,共10页
以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不同叶习性树种为研究对象,在55个样方88种木本植物的6种功能性状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性状梯度分析法研究不同叶习性共存物种的性状差异和生态策略选择。结果表明,常绿树种的叶绿素含量、叶厚度、叶干物... 以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不同叶习性树种为研究对象,在55个样方88种木本植物的6种功能性状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性状梯度分析法研究不同叶习性共存物种的性状差异和生态策略选择。结果表明,常绿树种的叶绿素含量、叶厚度、叶干物质含量和木材密度高于落叶树种,而落叶树种的叶面积和比叶面积高于常绿树种。落叶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大于常绿树种的生态位宽度。说明常绿树种采取维持生长、延长叶寿命为主的保守策略,而落叶树种采取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的积极策略。常绿和落叶树种6个功能性状的α值变化范围都比β值的变化范围大,说明共存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比环境因素对物种性状的影响更大,且群落内的作用强于群落间的作用。常绿和落叶树种β值的相关性很高,而α值的相关性很低。说明多个植物功能性状在所处群落中表现出更高的整体差异,功能性状在群落间的相关性大于群落内的相关性。性状间的不相关或弱相关表明,不同性状在2种叶习性树种的生长发育中表现出独立的维度。研究不同叶习性物种功能性状在环境梯度上的差异,对了解常绿和落叶物种的共存机制及群落构建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落叶混交林 功能性状 习性 性状梯度分析 桂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