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一段问题史:巴赫金的对话思想与中国的文学主体性问题
被引量:
1
1
作者
曾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6-120,共5页
本文对发生在上世纪 80年代中期中国的巴赫金思想的接受者钱中文与文学主体性问题的提出者刘再复之间一场“暗中的论辩”进行了分析 ,认为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中关于主体性的论述与中国 80年代中期的主体性问题的讨论既有某种相通之处 ,但...
本文对发生在上世纪 80年代中期中国的巴赫金思想的接受者钱中文与文学主体性问题的提出者刘再复之间一场“暗中的论辩”进行了分析 ,认为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中关于主体性的论述与中国 80年代中期的主体性问题的讨论既有某种相通之处 ,但同时又有较大的差异。正是论辩中差异性的体现 ,使得 90年代的学界能够摆脱文学主体性的历史局限而转向接受巴赫金“主体间性”的“对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中的论辩
巴赫金
钱中文
文学主体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段问题史:巴赫金的对话思想与中国的文学主体性问题
被引量:
1
1
作者
曾军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6-120,共5页
文摘
本文对发生在上世纪 80年代中期中国的巴赫金思想的接受者钱中文与文学主体性问题的提出者刘再复之间一场“暗中的论辩”进行了分析 ,认为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中关于主体性的论述与中国 80年代中期的主体性问题的讨论既有某种相通之处 ,但同时又有较大的差异。正是论辩中差异性的体现 ,使得 90年代的学界能够摆脱文学主体性的历史局限而转向接受巴赫金“主体间性”的“对话主义”。
关键词
暗中的论辩
巴赫金
钱中文
文学主体性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G04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一段问题史:巴赫金的对话思想与中国的文学主体性问题
曾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