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侧流暗场成像技术观察不同目标血压的内毒素休克兔小肠绒毛微循环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高飞 傅小云 +3 位作者 钱明江 张宇 李光素 胡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1-315,共5页
目的 采用侧流暗场成像(SDF)技术监测液体复苏至不同目标血压内毒素休克兔小肠绒毛微循环的变化,评价用SDF监测小肠绒毛微循环的可行性.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低目标血压组和高目标血压组,每组30只.两组均行体外回肠... 目的 采用侧流暗场成像(SDF)技术监测液体复苏至不同目标血压内毒素休克兔小肠绒毛微循环的变化,评价用SDF监测小肠绒毛微循环的可行性.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低目标血压组和高目标血压组,每组30只.两组均行体外回肠造口术,经股静脉注射脂多糖(LPS)2 mg/kg建立内毒素休克模型.制模成功后,低目标血压组以乳酸林格液20 mL·kg^-1·h^-1进行液体复苏,使平均动脉压(MAP)达到65 mmHg(1 mmHg=0.133 kPa);高目标血压组以乳酸林格液30 mL·kg^-1·h^-1进行液体复苏,使MAP达到80 mmHg.采用SDF技术持续监测小肠绒毛微循环灌注指标,记录休克前、休克后及液体复苏后的绒毛微血管数、灌注绒毛比例、绒毛微血管血流指数(MFI)、绒毛边界评分(BVS)、绒毛微血管评分(VVS)等,参照2014年荷兰圆桌会议推荐的小肠绒毛微循环参数评价系统,进行小肠绒毛微循环损伤评分及损伤严重程度分级.结果 两组休克前小肠绒毛微血管清晰,结构完整.两组休克后绒毛微血管均较休克前明显减少,灌注绒毛比例明显下降,绒毛结构破坏,MFI、BVS、VVS及肠绒毛微循环损伤总分明显下降,均为重度损伤.两组液体复苏后绒毛微循环部分血流有所恢复,但部分区域微血管灌注不均衡,绒毛结构仍不清;与休克后比较,低目标血压组和高目标血压组液体复苏后绒毛微血管明显增多(条:1.21±0.22比0.81±0.12,1.54±0.28比0.79±0.13),灌注绒毛比例〔(31±4)%比(12±2)%,(38±5)%比(13±3)%〕、MFI(1.55±0.09比1.09±0.03,1.97±0.11比1.05±0.03)、VVS(分:1.22±0.08比0.89±0.02,2.06±0.15比0.90±0.02)及绒毛微循环损伤总分(分:3.70±0.19比2.85±0.07,5.01±0.29比2.88±0.08)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高目标血压组上述指标恢复情况均优于低目标血压组,损伤程度减轻;而两组BVS较休克后无明显增加(分:0.93±0.05比0.87±0.03,0.98±0.09比0.93±0.05,均P〉0.05).结论 内毒素休克兔经液体复苏维持血压达80 mmHg可使小肠绒毛微循环灌注恢复情况优于将血压维持在65 mmHg.SDF技术能够有效监测小肠绒毛微循环灌注,可用于评估肠道微循环功能的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流暗场成像技术 微循环 小肠绒毛 内毒素休克 液体复苏
原文传递
光学元件损伤在线检测装置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任冰强 黄惠杰 +5 位作者 张维新 赵永凯 韩广礼 杜龙龙 王树森 路敦武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5-468,共4页
 利用暗场成像原理,研制成功一套应用于大型激光装置的光学元件损伤在线检测装置,并在多程放大系统上进行了实验研究。与传统的检测手段相比,该检测装置可以实现对光学系统的在线检测,并可对损伤点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最后提出通过减...  利用暗场成像原理,研制成功一套应用于大型激光装置的光学元件损伤在线检测装置,并在多程放大系统上进行了实验研究。与传统的检测手段相比,该检测装置可以实现对光学系统的在线检测,并可对损伤点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最后提出通过减小像差和扩大检测范围的方法来改进该装置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元件 光学损伤检测 暗场成像技术
下载PDF
光学元件表面浅划痕长度的定量检测研究
3
作者 郑芳兰 于德强 +5 位作者 姜宏振 李东 刘旭 刘勇 杨晓瑜 陈波 《应用物理》 2015年第5期47-51,共5页
对于光学元件表面的浅划痕缺陷,在利用显微散射暗场成像技术对其进行定量检测的过程中,由于其成像亮度与背景光强非常接近,因此对疵病图像直接进行二值化处理将无法有效提取其中的划痕特征,从而影响定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了解决上述... 对于光学元件表面的浅划痕缺陷,在利用显微散射暗场成像技术对其进行定量检测的过程中,由于其成像亮度与背景光强非常接近,因此对疵病图像直接进行二值化处理将无法有效提取其中的划痕特征,从而影响定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对于浅划痕长度的准确定量分析方法,其通过将疵病图像与背景图像相减后得到目标图像,进而对目标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和分析即可得到浅划痕的准确长度信息。该方法对于光学元件表面疵病的定量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划痕长度 显微散射暗场成像技术 二值化处理 定量检测
下载PDF
基于纳米探针形貌变化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敏 郑文飞 +3 位作者 程茹 祝福 王伟 王健 《分析试验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91-1399,共9页
碱性磷酸酶(ALP)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还是分子生物学和酶免疫分析中的重要工具酶。因此,建立灵敏、准确的ALP活性检测方法对疾病的诊断及生物医学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研究人员已经发展了许多检测ALP活性的分析方法,包括比... 碱性磷酸酶(ALP)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还是分子生物学和酶免疫分析中的重要工具酶。因此,建立灵敏、准确的ALP活性检测方法对疾病的诊断及生物医学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研究人员已经发展了许多检测ALP活性的分析方法,包括比色法和散射法等,这些方法的分析性能依赖于探针的特性。Au,Ag,Cu等贵金属纳米材料具有很强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LSPR)效应,其特征吸收及颜色随形貌的变化而变化,可用于发展比色法检测ALP的活性。此外,纳米探针的暗场光散射同样具有形貌依赖性,可根据纳米材料形貌引起的散射光谱及散射光颜色的变化,建立单颗粒分析法以实现ALP活性的灵敏检测。目前,改变纳米探针的形貌主要有刻蚀、生长等方式,均可用于发展分析ALP活性的方法。本文对基于纳米探针形貌变化的ALP活性检测方法进行总结,并探讨ALP活性检测的提升空间,希望能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光谱法 纳米探针 形貌变化 显微成像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