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9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幔源岩浆持续提供热的有力证据:以湘南九嶷山花岗岩体中暗色包体成因研究为例
1
作者 张斌武 郭春丽 +1 位作者 陈振宇 许以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086,共26页
湘南九嶷山复式花岗岩体位于南岭西段,由一个加里东期岩体和四个燕山期岩体组成。其西侧金鸡岭岩体中广泛发育形态多样的暗色包体。本次选取一个2m×2.5m不规则椭球形包体开展研究,发现它与寄主岩具有较为相近的年龄、矿物组合、地... 湘南九嶷山复式花岗岩体位于南岭西段,由一个加里东期岩体和四个燕山期岩体组成。其西侧金鸡岭岩体中广泛发育形态多样的暗色包体。本次选取一个2m×2.5m不规则椭球形包体开展研究,发现它与寄主岩具有较为相近的年龄、矿物组合、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1)SI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寄主岩和暗色包体的年龄分别为154.0±1.6Ma和151.4±2.1Ma,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2)两者均以钾长石、石英、斜长石、黑云母、磷灰石、锆石等为主要的矿物组成,但在矿物组成比例、粒度和形态上有所差距;(3)寄主岩和暗色包体的SiO2含量分别为70.9%~75.6%和67.3%~68.0%,两者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而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但暗色包体的LILE略低于寄主岩而HFSE略高于寄主岩;(4)寄主岩的εHf(t)值和δ18O值分别为-8.6~-0.4和7.8‰~8.9‰,包体的εHf(t)值和δ18O值分别为-7.0~+1.6和7.3‰~8.9‰。这些特征表明,金鸡岭暗色包体是由富钾的下地壳玄武质变质火成岩在受到幔源岩浆持续加热后发生部分熔融,熔融产物注入到已存在于中上地壳的岩浆房中(寄主岩)后发生淬冷作用形成的。尽管寄主岩和暗色包体均是下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但地壳成分的不均一性导致两者拥有略有差异的同位素和元素组成。沿南岭郴州-临武北东走向断裂带从南向北依次分布有姑婆山、铜山岭、九峰、骑田岭、宝山、锡田花岗质岩体,其所含暗色包体的εHf(t)和δ18O值从亏损(+8、5‰)到富集(-8、9‰)变化范围很大,表明南岭地区暗色包体成因模式具有多样性,但无论是哪种类型,幔源岩浆的长期活动持续为下地壳的熔融和岩浆房演化提供热量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包体 金鸡岭花岗岩体 九嶷山复式岩体 南岭地区 华南地区
下载PDF
红水河暗色唇鲮的年龄与生长研究
2
作者 孙扬言 何佳洋 +4 位作者 李育森 张雪玲 柯真林 吴志强 黄亮亮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2,共8页
为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水河暗色唇鲮Semilabeo obscurus的年龄结构及生长特性,于2022年11月在红水河采集71尾样本。结果显示:样本群体由1~6龄组成,优势年龄组为3龄,占总数的39.44%;平均体长16.51 cm,平均体重122.35 g,体重(W)与体长(L... 为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水河暗色唇鲮Semilabeo obscurus的年龄结构及生长特性,于2022年11月在红水河采集71尾样本。结果显示:样本群体由1~6龄组成,优势年龄组为3龄,占总数的39.44%;平均体长16.51 cm,平均体重122.35 g,体重(W)与体长(L)呈幂函数相关:♀:W=0.039L2.827;♂:W=0.025L2.963;群体:W=0.026L^(2.964),属匀速生长型;生长特性符合von Betalanffy生长方程:♀:Lt=24.74[1−e^(−0.4195(t+0.2438))],W_(t)=340.65[1−e^(−0.4195(t+0.2438))]2.827;♂:Lt=26.70[1−e^(−0.3103(t+0.6951))],Wt=427.98[1−e^(−0.3103(t+0.6951))]2.963;雌、雄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分别为2.38龄、2.85龄。本研究明确了红水河暗色唇鲮的生长特性,为其个体生物学提供了数据参考,有助于对其资源的评价和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唇鲮 年龄结构 生长特性 红水河
下载PDF
西昆仑三十里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暗色包体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Sr-Nd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3
作者 周楷麟 魏小鹏 +4 位作者 贺国锐 王核 闫庆贺 张晓宇 董瑞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7-276,共20页
三十里岩体位于西昆仑造山带东段甜水海地体北缘,本文对三十里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其暗色包体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SiO_(2)含量为67.84%~68.95%,Al_(2)O_(3)含量为14.... 三十里岩体位于西昆仑造山带东段甜水海地体北缘,本文对三十里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其暗色包体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SiO_(2)含量为67.84%~68.95%,Al_(2)O_(3)含量为14.77%~15.28%,铝饱和指数A/CNK为1.02~1.06,属于弱过铝质岩石;强烈富集LREE,具有轻微Eu负异常;富集Rb、Th、K、La、C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和P等高场强元素。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其暗色包体均形成于约216 Ma,二者有相似的Sr-Nd同位素特征及二阶段模式年龄。暗色包体为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Sr-Nd同位素数据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可能由前寒武纪变质火成岩和变质沉积岩的混合物部分熔融形成。结合区域地质和本次研究成果,三十里岩体应属于碰撞后阶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造山带 地球化学 花岗岩 暗色包体 三十里 岩石成因
下载PDF
暗色唇鲮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4
作者 滕忠作 招志杰 +5 位作者 张英兰 杨宾兰 莫飞龙 卢玉典 叶香尘 韦玲静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7-113,共7页
对广西3个不同地区(LS、XB、WM)的暗色唇鲮的肌肉营养成分和肌肉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组鱼肉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7.52%~19.76%和0.86%~1.80%,其中LS组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XB组的,总糖含量显著低于XB、WM组的... 对广西3个不同地区(LS、XB、WM)的暗色唇鲮的肌肉营养成分和肌肉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组鱼肉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7.52%~19.76%和0.86%~1.80%,其中LS组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XB组的,总糖含量显著低于XB、WM组的;检测出的8种矿物质元素中,常量元素中P的含量最高,Ca、Mg含量次之,5种微量元素含量依次为Fe>Zn>Cu>Se>Mn,且XB组的Cu含量显著高于LS、WM组的;检测出的17种氨基酸中,Glu含量最高,其次为Asp和Lys,除Cys外,LS、WM组的其他氨基酸含量、EAA/TAA和EAA/NEAA均显著高于XB组的,而DAA/TAA显著低于XB组的;3组鱼肉的EAA/TAA和EAA/NEAA分别在37.61%~38.39%和70.83%~72.90%,接近FAO/WHO要求的理想蛋白模式;3组鱼肉检测出的脂肪酸种类均为25种及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48.77%~50.92%,LS组的ALA、EPA、PUFA含量显著高于XB和WM组的。综上表明,暗色唇鲮肌肉营养丰富,品质优良,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可作为一种优质经济鱼类进行养殖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唇鲮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矿物质元素
下载PDF
暗色微粒包体是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的证据吗? 被引量:5
5
作者 汪相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7,共12页
暗色微粒包体常见于钙碱性花岗岩中,已普遍被认为是幔源基性岩浆与壳源酸性岩浆在地壳深部发生混合作用的产物。本文通过大量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暗色微粒包体可以具有很大负值的全岩εNd(t)值和锆石εHf(t)值,及大于0.710的全岩[n(87Sr... 暗色微粒包体常见于钙碱性花岗岩中,已普遍被认为是幔源基性岩浆与壳源酸性岩浆在地壳深部发生混合作用的产物。本文通过大量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暗色微粒包体可以具有很大负值的全岩εNd(t)值和锆石εHf(t)值,及大于0.710的全岩[n(87Sr)/n(86Sr)]i值,不存在幔源岩浆混合的痕迹;而且,大多数暗色微粒包体与寄主花岗岩在晶体化学、形成年龄、全岩和锆石同位素成分等方面显示出完全相似的特征,反映出两者在时空与物质上都具有紧密的成因联系。笔者认为,暗色微粒包体不应该是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基于包体岩浆极小的体量和稍晚的侵位(相对于寄主花岗岩),笔者提出一种新的暗色微粒包体的形成方式:同造山花岗岩浆的主动上侵造成岩浆房内的“负压力”而导致岩浆房下部呈晶粥状态的闪长质层发生等温减压熔融作用,从而形成体量极小的包体岩浆;并即时“注入”地壳上部尚未固结的寄主花岗岩中,快速冷凝形成暗色微粒包体。因此,暗色微粒包体不能被视作为“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微粒包体 岩浆混合作用 壳幔作用 花岗岩 岩浆房
下载PDF
西昆仑奇台达坂二长花岗岩及其暗色微粒包体对稀有金属伟晶岩形成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孔会磊 李文渊 +3 位作者 任广利 李侃 赵晓健 张江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63-2084,共22页
晚三叠世钙碱性I型花岗岩在西昆仑造山带广泛分布,岩体中常见有大量暗色微粒包体(MMEs)。西昆仑地区中生代花岗伟晶岩十分发育,是我国重要的伟晶岩型锂铍成矿带。近年来,大红柳滩一带伟晶岩型锂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而奇台达坂花岗岩体... 晚三叠世钙碱性I型花岗岩在西昆仑造山带广泛分布,岩体中常见有大量暗色微粒包体(MMEs)。西昆仑地区中生代花岗伟晶岩十分发育,是我国重要的伟晶岩型锂铍成矿带。近年来,大红柳滩一带伟晶岩型锂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而奇台达坂花岗岩体与大红柳滩一带伟晶岩型锂矿在空间上关系密切。本文选择西昆仑大红柳滩一带奇台达坂黑云二长花岗岩及其暗色微粒包体进行系统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Sr-Nd-Hf同位素研究,以准确厘定其形成时代,探讨其岩石成因、构造环境及其与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之间的成因联系。LA-ICP-MS锆石U-Pb测试表明,暗色包体形成于212.9±1.6Ma,寄主黑云二长花岗岩形成于213.7±2.0Ma,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这些年龄资料为该地区岩浆混合作用的存在提供了有力证据。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奇台达坂黑云二长花岗岩及暗色包体均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类,暗色包体SiO_(2)含量较寄主二长花岗岩低,二者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P、Ti),并具有相似的Sr-Nd-Hf同位素组成。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87)Sr/^(86)Sr)i值为0.70789~0.70839,ε_(Nd)(t)为-5.42~-4.02,εHf(t)值为-4.8~4.8,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为909~1516Ma;暗色包体的(^(87)Sr/^(86)Sr)i值为0.70833~0.71011,ε_(Nd)(t)为-6.36~-5.05,εHf(t)值为-4.7~1.8,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为1097~1509Ma。据此本文认为奇台达坂黑云二长花岗岩及暗色包体是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基性岩浆与古老下地壳角闪岩熔融形成的长英质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综合西昆仑地区已有年代学资料和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奇台达坂黑云二长花岗岩及暗色包体形成于古特提斯洋后碰撞伸展阶段,表明至少在晚三叠世(213Ma)古特提斯洋就已经闭合并进入后碰撞伸展阶段,这为西昆仑古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提供了新的年代学证据。大红柳滩一带稀有金属伟晶岩为花岗质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而晚三叠世花岗岩体本身具有连续分异演化的特征,作为形成于整个岩浆演化过程中期的奇台达坂花岗岩体,对大红柳滩一带稀有金属伟晶岩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LA-ICP-MS U-Pb测年 二长花岗岩 暗色包体 稀有金属伟晶岩 奇台达坂 古特提斯洋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上古生界暗色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发育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传明 曾溅辉 +5 位作者 刘海涛 李宏军 楼达 崔宇 董雄英 刘姝宁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6-321,共16页
上古生界暗色泥岩是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主力烃源岩之一,具有重要的勘探价值。为进一步明确黄骅坳陷上古生界暗色泥岩有机质富集环境与形成机制,开展了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上古生界暗... 上古生界暗色泥岩是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主力烃源岩之一,具有重要的勘探价值。为进一步明确黄骅坳陷上古生界暗色泥岩有机质富集环境与形成机制,开展了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上古生界暗色泥岩具有近源沉积特点,沉积时处于炎热潮湿向温暖湿润气候转换期,整体处于中高风化程度,沉积分选与再循环作用较弱,较好地保存了物源信息,且源岩为长英质岩石;暗色泥岩从太原组沉积期到下石盒子组沉积期,有机质的富集不是由单一因素所控制的,而是氧化-还原条件、古生产力、古气候、沉积速率等多个要素共同控制与相互耦合的结果;太原组沉积期,表层水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相对还原-硫化的水底环境,有利于有机质富集和保存;山西组沉积期,在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下表层水体也保持较高的初级生产力,同时较高的沉积速率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下石盒子组沉积期,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但较低的沉积速率导致有机质被黏土矿物以及其他无机矿物稀释,相对较难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泥岩 发育环境 形成机制 上古生界 元素地球化学 有机地球化学 黄骅坳陷
下载PDF
西藏仲巴微地体中新世马莜木富钾埃达克质岩及其内暗色微粒包体的成因 被引量:1
8
作者 许伟 李文强 +1 位作者 田世洪 杨竹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30-1045,共16页
西藏南部的中新世含暗色微粒包体的富钾埃达克质岩被认为是之前的大陆地壳在石榴子石稳定压力下发生部分熔融的熔体与同时期的幔源超钾质火山岩发生岩浆混合或混杂的产物。为检验这一观点,本文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仲巴微地体内的中... 西藏南部的中新世含暗色微粒包体的富钾埃达克质岩被认为是之前的大陆地壳在石榴子石稳定压力下发生部分熔融的熔体与同时期的幔源超钾质火山岩发生岩浆混合或混杂的产物。为检验这一观点,本文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仲巴微地体内的中新世马莜木富钾埃达克质岩及其内的暗色微粒包体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定年、矿物电子探针分析以及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测试等方面的工作。结果显示暗色微粒包体和富钾埃达克质岩具有相似的结晶年龄(~17.5 Ma)、矿物组合(石英+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和矿物成分,但暗色微粒包体比富钾埃达克质岩含更多的角闪石和黑云母,且具有比富钾埃达克质岩低的K_(2)O和SiO_(2)以及高的MgO、TiO_(2)和P_(2)O_(5)含量。除此之外,富钾埃达克质岩和暗色微粒包体还表现出相似的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富钾埃达克质岩的(87Sr/86Sr)i和εNd(t)值分别为0.70933~0.70950和-8.17~-6.72;暗色微粒包体的(87Sr/86Sr)i和εNd(t)值分别为0.70933~0.70941和-7.55~-6.57。这些特征表明,暗色微粒包体不是寄主富钾埃达克质岩与同时期具有更高K_(2)O含量的超钾质火山岩发生混合或混杂的产物,而可能是与寄主富钾埃达克质岩相关的细粒堆晶岩或同源包体。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本文认为马莜木富钾埃达克质岩是早期地壳内的富钾组分在石榴子石稳定压力下发生部分熔融的结果,并未与同时期的超钾质火山岩发生过岩浆混合或混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巴微地体 埃达克岩 暗色微粒包体 岩浆混合 堆晶岩
下载PDF
东昆仑黑石山含硫化物暗色包体及宿主正长岩成因及地质意义:年代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治华 李碧乐 +3 位作者 王斌 孙亚明 史雨凡 于润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2-762,共21页
黑石山铜铅锌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中段的五龙沟地区,矿区内的石英二长岩-正长岩发育有暗色微粒包体,本研究在包体中发现了硫化物。锆石U-Pb定年显示,正长岩形成于239.4±1.0Ma,具有富Si和K,贫Mg、Cr、Ni,明显的Eu负异常,富集大离... 黑石山铜铅锌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中段的五龙沟地区,矿区内的石英二长岩-正长岩发育有暗色微粒包体,本研究在包体中发现了硫化物。锆石U-Pb定年显示,正长岩形成于239.4±1.0Ma,具有富Si和K,贫Mg、Cr、Ni,明显的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较为富集的Sr-Nd-Hf同位素特征。暗色微粒包体由斜长石和角闪石组成,可见角闪石堆晶,贫硅、富钙、铝、碱和铁,Mg#值为38.37,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轻重稀土分馏弱。结合宿主正长岩和暗色包体的矿物成分相似性和岩相学特征,本文认为暗色微粒包体与正长岩来自同一个岩浆房,属于同源岩浆包体,是岩浆房早期分离结晶相,被中酸性岩脉携带上升至正长岩熔体中,一起侵位至浅部地壳。综合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和矿物成分,本文认为正长岩是下地壳含水镁铁质岩石在压力较低条件下部分熔融的产物。暗色微粒包体中发育硫化物,且包体岩浆的硫含量远高于正长岩岩浆,指示岩浆房的早期分离结晶相带走了硫,使残余熔体贫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化物暗色微粒包体 正长岩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SR-ND-HF同位素 电子探针 磷灰石
下载PDF
广西姑婆山花岗岩早白垩世暗色包体的识别及其地质意义
10
作者 刘风雷 周云 +4 位作者 史水平 冯佐海 蔡永丰 付伟 赵锴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5-470,共16页
为了探讨桂东北中生代构造演化特征,文章对桂东北姑婆山复式花岗岩体及其闪长质暗色包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闪长质暗色包体的形成时代为142±1 Ma,为首次在本区识别出了早白垩世闪长质... 为了探讨桂东北中生代构造演化特征,文章对桂东北姑婆山复式花岗岩体及其闪长质暗色包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闪长质暗色包体的形成时代为142±1 Ma,为首次在本区识别出了早白垩世闪长质暗色包体。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闪长质暗色包体的SiO_(2)含量为55.66%~56.72%,MgO为2.26%~2.30%,Fe_(2)O__(3) T为10.43%~10.77%;寄主花岗岩样品的SiO_(2)含量为68.33%~68.67%,Fe_(2)O__(3) T为3.73%~3.89%,MgO为0.60%~0.64%,具有较高的10000Ga/Al比值和Zr+Nb+Ce+Y含量,整体表现出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寄主岩石和暗色包体均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综合上述数据,表明闪长质暗色包体是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其形成与华南晚中生代岩石圈的伸展减薄作用有关;结合相关区域地质资料,表明华南中生代时期的岩石圈伸展减薄呈幕式发生,从而导致华南发育多期次、多阶段的岩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包体 姑婆山 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岩石圈伸展减薄
下载PDF
新暗色柱节孢H1全基因组测序和注释
11
作者 赵晓珍 齐勇 +2 位作者 王红林 马玉华 郑乾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06-1414,共9页
【目的】测序并组装火龙果溃疡病病原菌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H1的基因组序列,为了解其基因组构成、遗传变异、致病机理和制定防控策略奠定基础。【方法】提取贵州火龙果溃疡病病原菌N.dimidiatum H1的基因组DNA,利用... 【目的】测序并组装火龙果溃疡病病原菌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H1的基因组序列,为了解其基因组构成、遗传变异、致病机理和制定防控策略奠定基础。【方法】提取贵州火龙果溃疡病病原菌N.dimidiatum H1的基因组DNA,利用Illumina NovaSeq和Nanopore PromethION测序平台进行基因组测序、组装和注释分析。【结果】通过测序和组装获得N.dimidiatum H1的基因组规模为43.78 Mb,Gap数量为0;组装获得14个contig,N50长度为3.92 Mb,平均长度为3.13 Mb,最长长度为5.63 Mb。使用真核和真菌直系同源基因集进行BUSCO评估,完整的单拷贝基因比例分别为98.60%和98.50%。N.dimidiatum H1的基因组含有12962个编码基因和205个非编码RNA。N.dimidiatum H1的基因组中重复序列含量为1.62%,简单重复为主要类型。转座子含量为1.59%,以LTR类Gypsy亚族和LINE类为主要类型。共计12703个(98.00%)编码基因被注释,与同属于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的Macrophomina phaseolina MS6和Neofusicoccum parvum UCR-NP2具有较高同源性。【结论】利用Nanopore和Illumina测序策略获得高质量N.dimidiatum H1的基因组序列,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理和防控策略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柱节孢 火龙果溃疡病 全基因组 编码基因 功能注释
下载PDF
1例难治性疣状瓶霉所致皮肤深部组织暗色丝孢霉病的护理
12
作者 胡新媛 曹淼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327-330,共4页
报道1例难治性疣状瓶霉所致皮肤深部组织暗色丝孢霉病的诊疗及护理过程,以供临床参考。患者,男,30岁,因右小腿皮疹5年,伴增大、破溃,泛发至面部、背部、上肢入院。经组织病理、真菌镜检、组织真菌培养、基因测序诊断疣状瓶霉所致皮肤深... 报道1例难治性疣状瓶霉所致皮肤深部组织暗色丝孢霉病的诊疗及护理过程,以供临床参考。患者,男,30岁,因右小腿皮疹5年,伴增大、破溃,泛发至面部、背部、上肢入院。经组织病理、真菌镜检、组织真菌培养、基因测序诊断疣状瓶霉所致皮肤深部组织暗色丝孢霉病。予局部皮疹处1∶8000高锰酸钾溶液冷湿敷或浸浴疗法、威伐光wIRA照射、涂抹酮康唑乳膏、口服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静脉输注两性霉素B等治疗,皮疹较前好转、渗液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丝孢霉 疣状瓶霉 护理
下载PDF
暗色丝孢菌中2个中国新记录种和1个中国大陆新记录种
13
作者 肖仲久 刘婷 +5 位作者 钱正敏 李小霞 杨泽 陆铮铮 宋培勇 陈模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2,共8页
本研究报道了暗色丝孢菌中2个中国新记录种(Beltraniella fertilis Heredia,R.M.Arias,M.Reyes&R.F.Casta?eda、Subulispora cylindrospora P.M.Kirk)和1个中国大陆新记录种(Subulispora procurvata Tubaki),标本采集于贵州省宽阔... 本研究报道了暗色丝孢菌中2个中国新记录种(Beltraniella fertilis Heredia,R.M.Arias,M.Reyes&R.F.Casta?eda、Subulispora cylindrospora P.M.Kirk)和1个中国大陆新记录种(Subulispora procurvata Tubaki),标本采集于贵州省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研究提供了各种详细的形态学描述、图片及B.fertilis和S.procurvata的ITS和LSU序列。标本保存于在遵义师范学院真菌学标本室(HMZN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丝孢菌 新记录种 分类
下载PDF
欧洲16-18世纪绘画中的暗色调主义探析
14
作者 金蕾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6期64-68,共5页
绘画中的“暗色调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在表现“光的神学美学”宗教主题时所发展出的艺术形式。虽然在社会审美的变迁中,暗色调绘画被新的艺术趣味所代替,但它的出现开拓了文艺复兴宗教绘画艺术的新领域,提升了宗教绘画... 绘画中的“暗色调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在表现“光的神学美学”宗教主题时所发展出的艺术形式。虽然在社会审美的变迁中,暗色调绘画被新的艺术趣味所代替,但它的出现开拓了文艺复兴宗教绘画艺术的新领域,提升了宗教绘画的表现力。梳理暗色调主义绘画发展和衰退的时代背景、社会风尚、美学倾向等因素,研究相关艺术家和作品,对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仍旧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调主义 文艺复兴 光的神学美学 黑暗美学 巴洛克艺术
下载PDF
圆鮀鲣暗色肉蛋白酶解物的抗疲劳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义明 曹文红 +4 位作者 章超桦 卢虹玉 曾少葵 高加龙 郑慧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15-319,323,共6页
采用行为学和生化指标研究圆鮀鲣暗色肉蛋白酶解物(DMPH)的抗疲劳作用,并且与暗色肉粗酶解物(DMH)进行比较,初步推测其中主要的抗疲劳活性物质。结果表明,DMPH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DMH(p<0.05),DMPH的氨基酸总浓度高于DMH。DMH和DMP... 采用行为学和生化指标研究圆鮀鲣暗色肉蛋白酶解物(DMPH)的抗疲劳作用,并且与暗色肉粗酶解物(DMH)进行比较,初步推测其中主要的抗疲劳活性物质。结果表明,DMPH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DMH(p<0.05),DMPH的氨基酸总浓度高于DMH。DMH和DMPH均能显著延长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和减少小鼠肝糖原的消耗(p<0.05),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浆乳酸和尿素氮含量(p<0.05),而且还可显著提高小鼠体内抗氧化酶的活力(p<0.05)。DMH和DMPH均具有抗疲劳作用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DMPH中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高于DMH,初步推断暗色肉中蛋白质水解产生的多肽和氨基酸是酶解物中主要的抗疲劳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鮀鲣 暗色肉粗酶解物 暗色肉蛋白酶解物 抗疲劳作用
下载PDF
东昆仑约格鲁岩体暗色微粒包体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74
16
作者 刘成东 张文秦 +4 位作者 莫宣学 罗照华 喻学惠 李述为 赵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39-744,共6页
对东昆仑约格鲁花岗岩体中暗色微粒包体的形态、大小、成分和分布等主要特征进行了较详细地研究。发现包体形态多样,以强烈的塑性流变为特征;包体大小悬殊,多数直径为几十厘米,最大者长轴达4m;包体成分以闪长质为主,结构总体上比寄主岩... 对东昆仑约格鲁花岗岩体中暗色微粒包体的形态、大小、成分和分布等主要特征进行了较详细地研究。发现包体形态多样,以强烈的塑性流变为特征;包体大小悬殊,多数直径为几十厘米,最大者长轴达4m;包体成分以闪长质为主,结构总体上比寄主岩石的粒度细,岩体中不同部位的包体成分和结构都有所变化;包体分布不均匀,经常呈族状、条带状密集分布,具定向性。镜下研究发现,在包体中经常见到针状磷灰石、石英捕虏晶和斜长石的自形内核环带及增生边等现象,显示了岩浆混合成因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微粒包体 岩浆混合作用 花岗岩 东昆仑 包体
下载PDF
桂东北里松花岗岩中暗色包体的岩浆混合成因 被引量:49
17
作者 朱金初 张佩华 +2 位作者 谢才富 张辉 杨策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6-516,共11页
在桂东北姑婆山地区的里松花岗岩中,暗色包体广泛分布,包体的形貌、结构构造和矿物学特征表明,它们是岩浆快速冷凝结晶产物;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说明它们属钾玄岩系列,其源岩具OIB型微量元素特征;包体与寄主花岗岩中锆石U-Pb年龄的相同... 在桂东北姑婆山地区的里松花岗岩中,暗色包体广泛分布,包体的形貌、结构构造和矿物学特征表明,它们是岩浆快速冷凝结晶产物;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说明它们属钾玄岩系列,其源岩具OIB型微量元素特征;包体与寄主花岗岩中锆石U-Pb年龄的相同性,排除了来源于深部固体岩石熔融残留体或浅部围岩捕虏体的可能性,而两种岩石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暗色包体和寄主花岗岩在岩石结构和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方面的明显差别性,又排除了同源包体或析离体、堆积体的可能性。里松花岗岩在很多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上都介于里松暗色包体和姑婆山主体花岗岩之间,里松暗色包体的总体特征显示了岩浆混合成因,是里松暗色包体岩浆与姑婆山主体花岗岩岩浆发生混合时不完全混合的残留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暗色包体 岩浆混合 岩石成因论 里松 南岭
下载PDF
广西米场花岗岩及其暗色微粒包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分析 被引量:25
18
作者 付强 葛文胜 +4 位作者 温长顺 蔡克勤 李世富 张志伟 李小飞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3-303,共11页
本文对博白-岑溪断裂带西南段的米场黑云母花岗岩体及其包体进行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米场黑云母花岗岩体暗色包体广泛分布,暗色包体中发育有碱性长石斑晶、暗色镶边的眼球状石英、针状磷灰石和包裹有内环带的斜长石等。... 本文对博白-岑溪断裂带西南段的米场黑云母花岗岩体及其包体进行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米场黑云母花岗岩体暗色包体广泛分布,暗色包体中发育有碱性长石斑晶、暗色镶边的眼球状石英、针状磷灰石和包裹有内环带的斜长石等。寄主岩及暗色包体两者都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其主要氧化物含量在Harker图解中多呈直线变异趋势,反映了两者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两者都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花岗岩的Nb/Ta比值11.51~13.34高于下地壳8.3,反映了岩体侵位前受过幔源物质的混染;其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基本一致,也反映了岩浆的同源特征;用锆石饱和温度计和角闪石铝压力计估算了包体和寄主花岗岩结晶的温度和压力,结果表明两者的结晶温度和压力相近,分别在618~697℃和(3.64~4.61)×108Pa范围内。对包体及其寄主花岗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和产出构造环境的综合分析表明,该岩体中的暗色微粒包体是在伸展的大地构造背景下,底侵的幔源岩浆与其诱发的壳源酸性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包体 岩浆混合作用 地球化学 云开台隆 广西
下载PDF
皖南旌德花岗闪长岩与暗色包体的成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与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40
19
作者 张俊杰 王光杰 +2 位作者 杨晓勇 孙卫东 戴圣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047-4063,共17页
旌德复式岩体位于安徽南部,主体相花岗闪长岩中发育暗色包体。本文对花岗闪长岩与暗色包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锆石U-Pb定年与Hf同位素测试。岩相学观察发现暗色包体为典型岩浆岩结构,且发育针状磷灰石。主量元素分... 旌德复式岩体位于安徽南部,主体相花岗闪长岩中发育暗色包体。本文对花岗闪长岩与暗色包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锆石U-Pb定年与Hf同位素测试。岩相学观察发现暗色包体为典型岩浆岩结构,且发育针状磷灰石。主量元素分析数据表明花岗闪长岩的SiO2含量为66.04%~67.80%;暗色包体的SiO2含量为54.63%~54.77%,为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的Mg#=38~40;暗色包体的Mg#=44~45。微量元素分析数据表明花岗闪长岩与暗色包体的REE球粒陨石标准化图呈右倾型,Eu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锆石U-Pb年代学与Hf同位素研究表明,花岗闪长岩与暗色包体的年龄分别为139.7±1.3Ma和142.3±1.7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花岗闪长岩锆石的εHf(t)为-2.5~0.4,地壳模式年龄(tDMC)为1170~1350Ma;暗色包体锆石的εHf(t)为-5.2~1.8,地壳模式年龄(tDMC)为1090~1530Ma。两者的tDMC峰值都在1.2~1.3Ga。这些数据表明花岗闪长岩中的暗色包体为同源岩浆混合成因,源区为年轻地壳,有可能为中新元古代古华南洋壳俯冲扬子板块形成的火山岛弧。旌德花岗闪长岩在Pearceetal.(1984)的构造判别图上落在岛弧花岗岩区。在Sr/Y-Y图解上落在经典岛弧岩浆岩区。花岗闪长岩的岩浆Zr饱和温度低(630~680℃),与锆石钛温度计(630~720℃)给出的结果基本一致。锆石的Ce(Ⅳ)/Ce(Ⅲ)高(240~530),指示岩浆具有高的氧逸度。旌德岩体的低温与高氧逸度特征说明岩体的源区物质受到过洋壳俯冲的影响。旌德岩体的成因可能与太平洋板块后撤诱发的地壳部分熔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包体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同源岩浆混合 岛弧岩浆岩 旌德岩体 皖南
下载PDF
湖南骑田岭花岗岩及其暗色微粒包体的地球化学与壳幔岩浆的混合作用 被引量:30
20
作者 付建明 谢才富 +2 位作者 彭松柏 杨哓君 梅玉萍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7-569,共13页
骑田岭岩体是南岭地区燕山早期具幔源组分贡献的花岗岩典型代表。其主体岩性为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和(角闪石)黑云正长花岗岩,其中发育暗色微粒包体和由暗色矿物组成的团块或条带。暗色微粒包体具有岩浆混合的大部分岩相学证据。如包体... 骑田岭岩体是南岭地区燕山早期具幔源组分贡献的花岗岩典型代表。其主体岩性为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和(角闪石)黑云正长花岗岩,其中发育暗色微粒包体和由暗色矿物组成的团块或条带。暗色微粒包体具有岩浆混合的大部分岩相学证据。如包体的浑圆状外形、塑性形变、冷凝边、斜长石An的“双峰式”分布、似环斑长石、针状磷灰石等。包体属于准铝质(A/KNC=0·72~1·00,平均0·85)钾玄岩系列岩石,寄主岩石为准铝或弱过铝质(A/KNC=0·89~1·06,平均0·97)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岩石。二者在主量和微量元素上表现出岩浆混合成因的演化趋势。包体与寄主岩石的同位素组成具趋同性,它们的ISr和εNd(t)值分别为0·71041~0·71263、-6·9^-5·3和0·70854~0·71416、-9·2^-5·1,均表现出壳幔混源花岗岩类岩石的特点。包体K_Ar年龄为152Ma,与其寄主岩石的形成年龄(155~161Ma)接近,显示岩浆混合作用发生的时间大致为晚侏罗世早期。对包体及其寄主岩石产出的构造背景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该岩体中的暗色微粒包体是在伸展作用的大地构造背景下,上涌的幔源基性岩浆及其诱发的长英质酸性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微粒包体 寄主岩石 地球化学 岩浆混合作用 拉张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