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联合应用对暗色孢科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敏 万喆 +1 位作者 余进 李若瑜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7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本试验探讨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单独及联合应用对54株暗色孢科真菌的体外相互作用。方法应用美国国家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的M38-A方案。菌悬液终浓度为(0.4~5)×106CFU/ml,孵育温度35℃,培养时间5~7d。各药单独和联... 目的本试验探讨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单独及联合应用对54株暗色孢科真菌的体外相互作用。方法应用美国国家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的M38-A方案。菌悬液终浓度为(0.4~5)×106CFU/ml,孵育温度35℃,培养时间5~7d。各药单独和联合应用时的MIC值均为与生长对照孔相比100%生长抑制的最低药物浓度;药物间相互作用用分数抑菌浓度(FIC值)表示;FIC<1认为有协同作用,1≤FIC<2认为有相加作用,FIC=2认为无相关性,FIC>2认为有拮抗作用。结果单独用药时特比萘芬在紧密着色霉、裴氏着色霉、卡氏支孢霉和疣状瓶霉组中MIC的几何均数分别为0.198μg/ml,0.372μg/ml,0.215μg/ml,0.456μg/ml,伊曲康唑在紧密着色霉、裴氏着色霉、卡氏支孢霉和疣状瓶霉组中MIC的几何均数分别为0.232μg/ml,0.323μg/ml,0.186μg/ml和0.315μg/ml。体外联合用药时二者MIC几何均数低于其单独应用时的MIC值。在54株受试菌中,联合用药时协同作用为29.6%(16/54),相加作用为68.5%(37/54),拮抗作用为1.9%(1/54)。结论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联合应用时表现以协同和相加作用为主,很少菌株表现拮抗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孢科真菌 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联合药敏
下载PDF
暗色孢科真菌所致骨病一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艳辉 肖恩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03-1003,共1页
患者男,16岁。10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前臂酸胀、疼痛,症状逐渐加重,伴皮肤破溃、流脓1个月余入院。曾在当地医院抗炎治疗,未见好转,遂来我院求诊。10年前曾有“左前臂骨折”病史,既往有胃溃疡、蛔虫病史。体检:体瘦,营养... 患者男,16岁。10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前臂酸胀、疼痛,症状逐渐加重,伴皮肤破溃、流脓1个月余入院。曾在当地医院抗炎治疗,未见好转,遂来我院求诊。10年前曾有“左前臂骨折”病史,既往有胃溃疡、蛔虫病史。体检:体瘦,营养欠佳,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无异常,专科检查:左前臂肿胀,向内侧弯曲畸形,左前臂弯侧前端可见一破溃口,溢脓,周边皮温稍高,左手指感觉、运动功能尚可。实验室检查:血和大小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无异常,抗链“O”、类风湿因子、结核全套均阴性,血沉不高。脓液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未见细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孢科真菌 骨病 皮肤破溃 浅表淋巴结 实验室检查 抗链“O” 类风湿因子 抗炎治疗
原文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着色真菌病(附一例报告) 被引量:3
3
作者 谢卉 王柠 +1 位作者 林红 陆曦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92-194,共3页
关键词 着色真菌 脑部感染 暗色孢科真菌
下载PDF
喙凸脐孢霉菌性角膜炎一例
4
作者 张海平 吕桂霞 +2 位作者 杨莉佳 武志峰 刘维达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0-560,共1页
关键词 霉菌性角膜炎 暗色孢科真菌 分生 自然界 腐生菌 植物
原文传递
儿童掌黑癣一例 被引量:4
5
作者 瞿镔 夏修蛟 +2 位作者 黄方亮 李丽莉 许爱娥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10-510,共1页
掌黑癣是暗色孢科真菌引起的一种浅表无症状的真菌感染.它最常发生于手掌及手指部,身体其他部位也可发生.但较少见。病程慢性。多见于年轻女性,小儿少见。近年我国已报道3例儿童掌黑癣。我们最近收治1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掌黑癣 儿童 暗色孢科真菌 真菌感染 无症状
原文传递
威尼克外瓶霉引起小儿掌黑癣一例 被引量:5
6
作者 伍启康 李启欣 +1 位作者 罗晓群 何艳嫦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8-448,共1页
关键词 掌黑癣 外瓶霉 2004年6月 小儿 暗色孢科真菌 暗色霉病 皮肤角质层 真菌 亚热带 多发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