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骑田岭花岗岩体的岩浆混合成因:寄主岩及其暗色闪长质包体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勇 李廷栋 +3 位作者 肖庆辉 耿树方 王晓霞 陈必河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27,共9页
燕山期骑田岭花岗岩体的仰天湖单元中花岗岩以发育暗色闪长质微细粒包体为特征。这些包体大小不等,呈被打散的片云状或次圆状,颜色较寄主岩深,粒度较细。在锆石内部结构的CL图像特征研究基础上,用LA-ICP-MS和MC-ICP-MS测定了锆石U-Pb年... 燕山期骑田岭花岗岩体的仰天湖单元中花岗岩以发育暗色闪长质微细粒包体为特征。这些包体大小不等,呈被打散的片云状或次圆状,颜色较寄主岩深,粒度较细。在锆石内部结构的CL图像特征研究基础上,用LA-ICP-MS和MC-ICP-MS测定了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组成,探讨了寄主二长花岗岩、暗色闪长质微细粒包体的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表明,寄主二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167.5±1.7)Ma和(155.4±4.3)Ma;闪长质微细粒包体的结晶年龄为(181.7±3.4)Ma和(167.6±3.9)Ma,寄主岩和包体均存在两组锆石年龄;对应的ε(Hf)t值为-13.2^-1.9与-8.3^+6.7,说明该岩体非单一源区岩浆物质形成,至少是两个源区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结合寄主岩、包体的年龄以及Hf同位素组成特征,认为骑田岭花岗岩是以古老地壳物质熔融为主体的壳源岩浆与地幔的幔源岩浆高度混合的产物。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可能在18 2Ma前形成以壳源岩浆为主的岩浆房,在168 Ma时深部幔源基性岩浆进入壳源酸性岩浆房发生岩浆混合,壳、幔岩浆混合一直持续到15 5M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闪长微细粒包体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壳、幔岩浆混合
下载PDF
骑田岭花岗岩体的岩浆混合成因:寄主岩及其暗色闪长质微细粒包体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勇 肖庆辉 +2 位作者 耿树方 王晓霞 陈必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81-1091,共11页
南岭骑田岭复式岩体仰天湖单元燕山期二长花岗岩中广泛分布有暗色闪长质微细粒包体,这些包体主要呈被打散的片云状或次圆状,大小不等,颜色较寄主岩深,粒度较细。本文在锆石内部结构的CL图像特征研究基础上,用LA-ICP-MS和MC-ICP-MS测定... 南岭骑田岭复式岩体仰天湖单元燕山期二长花岗岩中广泛分布有暗色闪长质微细粒包体,这些包体主要呈被打散的片云状或次圆状,大小不等,颜色较寄主岩深,粒度较细。本文在锆石内部结构的CL图像特征研究基础上,用LA-ICP-MS和MC-ICP-MS测定了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组成,探讨了寄主二长花岗岩、闪长质微细粒包体的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特征。获得寄主二长花岗岩、闪长质微细粒包体的结晶年龄为(166.0±2.0)Ma和(169.8±4.1)Ma,对应的εHf(t)值为-13.2~-1.9与-8.3~+6.7。研究表明,骑田岭复式岩体中的仰天湖岩体是以古老地壳物质熔融为主体的壳源岩浆与幔源岩浆高度混合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闪长微细粒包体 二长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岩浆混合 南岭
下载PDF
小兴安岭鹤岗地区晚三叠世花岗岩闪长质包体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超 刘勇 +2 位作者 蒋玉玲 赵寒冬 张昱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336-343,共8页
小兴安岭鹤岗地区晚三叠世花岗岩中普遍发育暗色细粒闪长质岩浆包体,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边界有平滑状、棱角状,与寄主岩石边界呈现截然、模糊或过渡的特征。发育针状磷灰石。矿物组合明显不平衡,出现寄主岩碱性长石捕虏晶及碱性长石的... 小兴安岭鹤岗地区晚三叠世花岗岩中普遍发育暗色细粒闪长质岩浆包体,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边界有平滑状、棱角状,与寄主岩石边界呈现截然、模糊或过渡的特征。发育针状磷灰石。矿物组合明显不平衡,出现寄主岩碱性长石捕虏晶及碱性长石的黑云母暗色矿物眼镶边。异常的结晶顺序,说明包体是镁铁质岩浆注入长英质岩浆并发生混合、流动、搅拌后分散在寄主岩浆中的细小基性岩浆团固结而成。小兴安岭鹤岗地区晚三叠世花岗岩中识别出岩浆混合作用成因的MME型类型包体,对于从深部壳-幔相互作用角度来分析本区晚三叠世经历的大陆地壳垂向生长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鹤岗地区 晚三叠世花岗岩 暗色闪长质包体 岩浆混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