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暮秋登香山
- 1
-
-
作者
王敏
-
出处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3年第11期59-59,共1页
-
文摘
碧云黄花西风残,满目飘零始觉寒。
人生但得存知己,相看何须泪潸潸。
-
关键词
诗歌
文学
文学作品
《暮秋登香山》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暮秋,想起嘉陵江的纤夫
- 2
-
-
作者
缪克明
-
机构
西南大学
-
出处
《散文诗(下半月.校园文学)》
2009年第1期34-35,共2页
-
文摘
再长的画卷.也量不准纤夫如江水一般的酒量;再狠的刽子手,也砍不断纤夫如心魔般掐不死的烟瘾。
-
关键词
散文
校园文学
文学作品
《暮秋
想起嘉陵江的纤夫》
-
分类号
I26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暮秋山行
- 3
-
-
作者
王国梁
-
机构
不详
-
出处
《社区》
2022年第20期63-63,共1页
-
文摘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岑参的《暮秋山行》里有这样的句子,使我心生向往。暮秋时节的山林,应该是最有层次感的时候,其气韵也是磅礴而阔大的。大地深沉厚重的底蕴,酝酿出神秘的山林,而山林又是能够让心灵得到休憩的家园,所以,古代的那些文人雅士才会对归隐山林情有独钟吧。
-
关键词
文人雅士
岑参
层次感
山林
归隐
暮秋山行
阔大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暮秋
- 4
-
-
作者
张霞
-
机构
内蒙古
-
出处
《诗词月刊》
2019年第1期35-35,共1页
-
文摘
雁字回时百草稀,天高云远冷风欺。苍凉无语秋声老,不见黄花香满衣。
-
关键词
诗歌
中国
《暮秋》
-
分类号
I
[文学]
-
-
题名评梁锡华的《李商隐哀传》
- 5
-
-
作者
刘介民
-
出处
《华文文学》
1994年第2期42-43,共2页
-
文摘
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的才能》一文中指出“文学传统”是衡量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而他所说的“文学传统”,是含有历史的意识的。“这种历史的意识,包含着一种认识,即过去不仅仅有过去性,同时也具有现在性。“①这就是说人类历史是不断演进的过程,不可分割,“文学整体是一个同时的存在、而且构成一个同时并存的秩序。这种历史的意识是对超越时间即永恒的一种认识,也是对时间以及对永恒和时间合二为—的一种意识。“②基干这种历史的意识,一件新的艺术作品被创作以后,其影响必然也溯及在这以前的一切艺术作品,也变更了现有艺术作品的理想秩序。这种含有历史意义的文学必然寻绎着它的承前的渊源及启后的影响,因而确立自己的价值和应居的地位。所以,作家完成了他的作品之后,必然放在这个历史意识中加以衡量、比较并发现其价值。本文以此之观点,考察梁锡华小说《李商隐哀传》在文学传统中的地位,并简述梁锡华小说的特殊成就,由此考察与过去有关与李商隐研究的传承及殊异关系。
-
关键词
李商隐诗
梁锡华
文学传统
李商隐研究
历史意识
艺术作品
殊异
爱情诗
过去性
暮秋独游曲江
-
分类号
I3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谈李商隐《无题》诗“相见时难”的心绪描写
- 6
-
-
作者
青峰
-
出处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37-41,共5页
-
文摘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历来诗评家众说纷坛。或说是政治寄托,或指为爱情抒怀,近年又有人建议以“泛论”研究无题诗。这些争论的产生,是因为无题诗多方面、多层次地反映了作者的心绪。本文拟对李商隐《无题》诗“相见时难”的心绪描写作些初步探讨。 “心绪”,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自然、社会、个人生涯等因素的长期作用而产生的延续心境。是人通过自己的感官感受的信息在意识中的能动反映。“心绪”一词较早见于杜诗。杜甫的《前出塞》诗中:“磨刀鸣咽水,水赤刃伤手。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就是指的这个意义上的心绪。可以说,诗人们用诗歌抒情时,表达出的诗意就已包含自己的某种心绪。李商隐这首《无题》诗的心绪描写的主要特点,在于他把心绪描写作为诗的出发点,把表现心绪作为诗境的最高目标,一切都笼罩于心绪之下。诗歌言有尽意无穷的特点,使其成为心绪描写较好的表现方式。李商隐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他最大限度地运用诗歌的这一特点,写出了自己复杂的心绪。
-
关键词
李商隐
《无题》
晚唐诗人
诗评家
相见时难
刃伤
尽意
初食笋呈座中
杜工部蜀中离席
暮秋独游曲江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咏荷诗拾趣
- 7
-
-
作者
熊伯传
-
机构
浙江省慈溪市耕民中学
-
出处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6年第8期23-24,共2页
-
-
关键词
《爱莲说》
采莲曲
汉乐府民歌
暮秋独游曲江
孙何
青芦叶
风恬浪静
芙蓉花
芙蓉叶
吴声歌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楹联的主题体现与意境创造
- 8
-
-
作者
关成玉
-
机构
沙市棉纺织厂子弟中学 教师
-
出处
《写作(中)》
1994年第1期37-38,共2页
-
文摘
贵州著名学者向知方教授说,楹联的质量可以反映出一个地方的文化水平,“试游各地,观其对联之优劣,其地文野已可概见。”小而言之,对一个楹联爱好者来说,楹联是学识深浅的“门面”,是性情雅俗的窗口。因此,注重楹联的质量,就成了当今楹联创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诚然,楹联创作要讲究平仄对仗,有“戴着镣铐跳舞”
-
关键词
戴着镣铐跳舞
意境创造
主题体现
文化水平
暮秋独游曲江
杂花生树
情与景
与陈伯之书
琵琶亭
彩云归
-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关于小语课堂拓展的思考
- 9
-
-
作者
胡云侠
-
机构
江苏丰县宋楼中心小学
-
出处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第8期34-35,共2页
-
文摘
课堂教学拓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和范围内,与其他相关内容结合起来学习的一种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进行课堂拓展,可以有效开阔学生学习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所学知识,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可以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
关键词
学生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效果
促进作用
课堂教学
阅读教学
阅读感受
暮秋独游曲江
詹天佑
疑惑不解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张贤明作品
- 10
-
-
作者
张贤明
-
机构
中国美术家协会
-
出处
《国画家》
2003年第4期50-51,50,共2页
-
-
关键词
张贤明
中国画
《意趣》
《暮秋》
《晚风轻轻》
-
分类号
J222
[艺术—美术]
-
-
题名骁腾横行 诗坛一绝——岑参马诗纵横谈
- 11
-
-
作者
朱炯远
-
出处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41-44,共4页
-
文摘
唐诗人中不乏善咏马者。除众所周知的杜甫、李贺等人外,以写边塞诗著称的岑参也是一位写马圣手,却鲜为人所论及。岑参今存诗403首,其中有'马'字的110首,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强。他的著名代表作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几乎篇篇有马的形象,可见岑参对马有着特殊的偏爱。限于篇幅。
-
关键词
岑参
逢入京使
边塞诗
杜甫诗
西征
人外
暮秋山行
《河岳英灵集》
关西馆
李贺诗歌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你能不能不那么俗?
- 12
-
-
作者
朱弦
-
出处
《北方人》
2009年第7期53-53,共1页
-
文摘
百度点资料,找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不料找出了这样一则"绯闻",立刻让咱家气炸了肺:唐诗人李商隐是泾川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婿。人称他是个多情郎,有多首荷诗赠予以上人。世上争艳,万紫千红。
-
关键词
李商隐
暮秋独游曲江
王茂元
爱情诗
恨生
爱情故事
禅味
泾川
金庸
寒潭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 13
-
-
作者
暮秋
-
出处
《少先队小干部(下半月刊)》
2010年第5期10-12,共3页
-
文摘
乍一看去,你看不出她和其他老婆婆有什么差别。此刻,她弓着背,低着头,拖着沉重的脚步,顶着风雪,缓缓地行走在新年繁华热闹的都市人行道上。在她的周围,来来往往的路人行色匆匆。当她孤独的身影闯入他们眼帘的时候,他们都会迅速地将目光转移开去,
-
关键词
《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儿童文学
暮秋
故事
-
分类号
I28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