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亲子依恋、自尊与暴力态度的关系
1
作者 徐婉洋 孙崇勇 +3 位作者 宫琳然 苏畅 周小琳 盛恒炜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78-182,共5页
目的 探讨亲子依恋对大学生暴力态度的影响,并分析自尊在亲子依恋与大学生暴力态度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的亲子依恋分问卷、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变态人格危险性评估问卷的冲动倾向分量表对随机抽取的524名大学生... 目的 探讨亲子依恋对大学生暴力态度的影响,并分析自尊在亲子依恋与大学生暴力态度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的亲子依恋分问卷、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变态人格危险性评估问卷的冲动倾向分量表对随机抽取的52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并利用Bootstrap法在Process v4.1插件中检验中介效应。结果 大学生亲子依恋分问卷总分为(48.56±13.23)分;自尊量表总分为(29.92±7.41)分;暴力态度问卷总分为(2.56±1.38)分。大学生亲子依恋与暴力态度呈负相关(r=-0.86,P<0.01);大学生亲子依恋与自尊呈正相关(r=0.94,P<0.01);大学生自尊与暴力态度呈负相关(r=-0.85,P<0.01)。亲子依恋和自尊均能负向预测暴力态度(β=-0.86、-0.36,t=-26.45、-3.88,P<0.01);亲子沟通、信任、疏离维度也能够负向预测暴力态度(β=-0.31、-0.37、-0.24,t=-3.87、-4.59、-4.17,P<0.01);亲子依恋正向预测自尊(β=0.79,t=44.40,P<0.01)。大学生自尊在亲子依恋与暴力态度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Bootstrap 95%的置信区间为-0.16~-0.04,中介效应量为-0.10。结论 大学生亲子依恋越好,自尊水平越高,则暴力态度越弱;亲子依恋对暴力态度有直接抑制的作用,同时又可以通过自尊间接影响暴力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依恋 自尊 暴力态度 大学生
下载PDF
男性性别角色冲突对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暴力态度的中介作用
2
作者 郑江翠 《西部学刊》 2023年第8期135-138,共4页
为探讨男大学生成人依恋、性别角色冲突及恋爱暴力态度的关系,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性别角色冲突量表、恋爱暴力态度量表对760名男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一)男大学生在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维度上处于中等水平,男大学生具有中等水... 为探讨男大学生成人依恋、性别角色冲突及恋爱暴力态度的关系,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性别角色冲突量表、恋爱暴力态度量表对760名男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一)男大学生在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维度上处于中等水平,男大学生具有中等水平的性别角色冲突,他们对恋爱中的暴力行为赞同率较低;(二)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男性性别角色冲突与恋爱暴力态度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三)男性性别角色冲突在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与恋爱暴力态度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依恋 男性性别角色冲突 恋爱暴力态度 男大学生
下载PDF
内隐、外显暴力态度对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云祥 胡睿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3-25,共3页
本文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冲动倾向量表和攻击行为倾向测验,测量106名大学生的内隐暴力态度、外显暴力态度和攻击行为倾向,分析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暴力态度的关系,探讨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暴力态度在预测个体攻击行为倾向方面的作用。研究... 本文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冲动倾向量表和攻击行为倾向测验,测量106名大学生的内隐暴力态度、外显暴力态度和攻击行为倾向,分析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暴力态度的关系,探讨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暴力态度在预测个体攻击行为倾向方面的作用。研究发现:在内隐和外显态度上,个体对暴力都持有消极的评价;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暴力态度相关显著,支持内隐——外显心理结构同一论;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暴力态度能有效预测个体的攻击行为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暴力态度 外显暴力态度 内隐联想测验
下载PDF
激情犯和累惯犯暴力态度的比较 被引量:24
4
作者 关慕桢 刘旭峰 +3 位作者 苗丹民 吕静 洪霞 杨海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9-606,共8页
实验采用《FMMU变态人格危险性评估问卷》和内隐联想测验分别测量激情犯和累惯犯的外显和内隐暴力态度,探讨激情犯和累惯犯外显和内隐暴力态度特点及预测特征。研究发现,激情犯和累惯犯的外显态度有显著差异,但是内隐态度未见显著差异... 实验采用《FMMU变态人格危险性评估问卷》和内隐联想测验分别测量激情犯和累惯犯的外显和内隐暴力态度,探讨激情犯和累惯犯外显和内隐暴力态度特点及预测特征。研究发现,激情犯和累惯犯的外显态度有显著差异,但是内隐态度未见显著差异。由于部分罪犯在内隐态度中出现反转效应,将激情犯和累惯犯分为激情犯未反转组和反转组,累惯犯未反转组和反转组,这四个组都产生了显著的IAT效应,并且每个组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都发生了分离。从结果可见即使是同一犯罪类型,犯罪时都实施了暴力行为,但暴力态度却有差异。在测量外显暴力态度的基础上,结合内隐暴力态度的测量,将细化犯罪人分类,为不同特点的犯罪人实施不同的改造和处遇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态度 FMMU变态人格危险性评估问卷 内隐联想测验 外显态度 内隐态度
下载PDF
权力感的启动对内隐和外显暴力态度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小平 闫鸿磊 云祥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14年第4期323-331,共9页
本研究将权力感作为影响个体暴力态度的情境变量,通过权力感的启动来考察被试暴力态度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在进行权力感启动后,被试的内隐暴力态度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受到高权力感启动的被试与受到低权力感启动和控制组的被试相比,对... 本研究将权力感作为影响个体暴力态度的情境变量,通过权力感的启动来考察被试暴力态度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在进行权力感启动后,被试的内隐暴力态度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受到高权力感启动的被试与受到低权力感启动和控制组的被试相比,对暴力的内隐态度趋于积极;但权力感的启动没有影响被试对待暴力的外显态度。研究结果可以反映出权力感与暴力态度之间存在自动化的认知联结,权力感的激活削弱了将暴力与消极现象相联结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感 暴力态度 内隐认知
下载PDF
环境暴力暴露、暴力态度对社会民众心理安全感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方圣杰 闵昌运 +1 位作者 祝阳君 张林 《人类工效学》 2014年第4期1-4,11,共5页
目的考察社会民众心理安全感的基本状况以及环境暴力暴露、暴力态度对民众心理安全感的影响。方法对随机抽取的278名一般社会民众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暴力暴露与暴力态度、心理不安全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心理确定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 目的考察社会民众心理安全感的基本状况以及环境暴力暴露、暴力态度对民众心理安全感的影响。方法对随机抽取的278名一般社会民众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暴力暴露与暴力态度、心理不安全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心理确定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暴力态度与心理不安全感有显著正相关;心理不安全感与心理确定感有显著负相关。暴力态度在环境暴力暴露与心理不安全感间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结论可见减少日常环境中的暴力线索暴露,改变民众的暴力态度是维护民众心理安全感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暴力 暴力态度 社会民众 心理安全感 心理确定感 心理健康 公共安全
下载PDF
暴力犯内隐暴力态度与暴力行为关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云祥 胡建刚 杨建伟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4年第12期151-154,共4页
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和外显攻击性问卷测量不同攻击类型的暴力犯的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攻击性,可分析不同攻击类型暴力犯内隐暴力态度的差异以及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攻击性与暴力犯犯罪的暴力程度的关系。研究发现:(1)工具性攻击的暴力犯在&q... 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和外显攻击性问卷测量不同攻击类型的暴力犯的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攻击性,可分析不同攻击类型暴力犯内隐暴力态度的差异以及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攻击性与暴力犯犯罪的暴力程度的关系。研究发现:(1)工具性攻击的暴力犯在"自我-暴力"IAT上显著大于敌意性攻击的暴力犯在"自我-暴力"IAT的IAT效应,;(2)两种类型的暴力犯在"暴力-积极"IAT上IAT效应都显著,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3)暴力犯的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攻击性相关不显著,但回归分析发现"暴力-积极"型内隐暴力态度和敌意能有效预测暴力犯犯罪的暴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暴力态度 外显攻击性 内隐联想测验
下载PDF
同情对内隐暴力态度的影响:个人权力感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
8
作者 云祥 李小平 《心理研究》 2019年第4期349-355,378,共8页
采用实验的方法,以19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个人权力感在同情影响大学生内隐暴力态度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启动的同情状态会显著增加大学生对暴力的消极态度;(2)同情状态对内隐暴力态度的影响受到个人权力感高低的影响,... 采用实验的方法,以19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个人权力感在同情影响大学生内隐暴力态度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启动的同情状态会显著增加大学生对暴力的消极态度;(2)同情状态对内隐暴力态度的影响受到个人权力感高低的影响,低个人权力感水平的大学生,启动同情状态后其对暴力的内隐消极态度显著增加,而高个人权力感水平的大学生,启动同情状态后其内隐暴力态度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感 同情 内隐暴力态度 调节效应
下载PDF
警校大学生的内隐暴力态度与攻击倾向关系研究
9
作者 云祥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2期83-86,共4页
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和攻击行为倾向测验,测量98名警校男性大学生的内隐暴力态度和攻击行为倾向,结果显示:在内隐态度上,警校大学生对暴力持有消极的评价;内隐暴力态度和攻击行为倾向显著相关,内隐暴力态度能够预测个体的攻击行为倾向。
关键词 暴力 内隐暴力态度 内隐联想测验
下载PDF
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因素对暴力态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真真 杨燕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年第1期123-128,共6页
目的:考察不同人格的大学生和社会支持与暴力态度的关系,为早期干预和预防暴力行为提供相关的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中国大五人格简版(CBF-PI-B)、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以及VIO(FMMU变态人格危险性评估问卷中的冲动倾向分量表),对421... 目的:考察不同人格的大学生和社会支持与暴力态度的关系,为早期干预和预防暴力行为提供相关的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中国大五人格简版(CBF-PI-B)、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以及VIO(FMMU变态人格危险性评估问卷中的冲动倾向分量表),对421名天津某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的暴力态度在性别(t=2.051,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五人格维度中的神经质、尽责性、宜人性与暴力态度之间均显著相关(r=0.373,-0.238,-0.236;P<0.01),社会支持则与神经质人格呈显著负相关以外,其余维度都呈显著正相关(r=-0.469,0.296,0.381,0.294,0.539;P<0.01),而且社会支持与暴力态度之间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233,P<0.01);(3)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在人格与暴力态度之间的关系有部分中介效应(χ^2/df=1.495,CFI=0.939,TLI=0.909,RMSEA=0.071,SRMR=0.055)。结论:大学生的人格对暴力态度有直接预测作用,人格又通过影响社会支持间接影响暴力态度,社会支持对人格与暴力态度的关系有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格 社会支持 暴力态度 中介作用
下载PDF
攻击性训练对内隐暴力态度影响的研究——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瑾 纪伟 云祥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5年第7期30-33,共4页
通过使用IAT(内隐联想测验)对攻击训练时间和频率存在差异的106名警校大学生的内隐暴力态度进行测量,研究攻击性训练对警校大学生内隐暴力态度的影响,探讨不同攻击性训练量对警校大学生的内隐暴力态度影响的差别。研究发现:(1)整体上,... 通过使用IAT(内隐联想测验)对攻击训练时间和频率存在差异的106名警校大学生的内隐暴力态度进行测量,研究攻击性训练对警校大学生内隐暴力态度的影响,探讨不同攻击性训练量对警校大学生的内隐暴力态度影响的差别。研究发现:(1)整体上,警校大学生对暴力持有消极的评价;(2)不同攻击性训练时间和频率的警校大学生,其内隐暴力态度存在差异,随着攻击性训练时间和频率的提高,警校大学生内隐层面上对暴力持有的消极评价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暴力态度 攻击性训练量 内隐联想测验
下载PDF
暴力态度特质与攻击:敌意沉浸的中介作用
12
作者 李岳恒 《心理学进展》 2021年第2期432-438,共7页
攻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消极行为问题,是长期收到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关于攻击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多,其中人格被认为是影响攻击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关于与人格影响攻击的认知机制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是探讨暴力态度预测攻击行为的... 攻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消极行为问题,是长期收到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关于攻击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多,其中人格被认为是影响攻击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关于与人格影响攻击的认知机制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是探讨暴力态度预测攻击行为的认知机制,探究暴力态度对于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敌意沉浸的中介作用。本研究基于一般攻击模型采用暴力态度问卷、敌意沉浸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调查了115名大学生敌意沉浸在暴力态度与攻击之间的作用。结果显示:1) 暴力态度、敌意沉浸、攻击行为三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 敌意沉浸在暴力态度与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支持了研究假设,提示了人格通过影响认知机制导致大学生攻击行为,为人格路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暴力态度 敌意沉浸 攻击行为
下载PDF
权力感对内隐暴力态度的影响——去人性化的作用
13
作者 陈璐 李小平 《心理学进展》 2018年第4期670-678,共9页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对7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研究,探讨了权力感和去人性化对内隐暴力态度的影响。本实验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高、低两种不同水平权力感的启动,内隐暴力态度的测量采用暴力IAT程序,去人性化的测量则采用自编...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对7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研究,探讨了权力感和去人性化对内隐暴力态度的影响。本实验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高、低两种不同水平权力感的启动,内隐暴力态度的测量采用暴力IAT程序,去人性化的测量则采用自编的去人性化问卷完成。研究结果显示,激活被试的权力感后,其内隐暴力态度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高权力感组被试相比于低权力感组被试,他们的暴力IAT效应值更小。也就是说,激活的权力感使他们对暴力的内隐态度更加积极;另一方面,高权力感组在去人性化程度上得分虽然高于低权力感组,但两组间的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水平。因此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去人性化并非是权力感与内隐暴力态度之间的中介变量,权力感与内隐暴力态度之间存在着自动化联结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感 去人性化 内隐暴力态度 暴力IAT
下载PDF
受欺凌对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的影响:暴力态度和共情的中介作用
14
作者 孙琳丹 田雪 +1 位作者 杨莲莲 朱文凤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0-404,360,共6页
目的:探究受欺凌与攻击的不同类型即主动性和反应性攻击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方法:采用欺凌形式量表、反应性-主动性攻击问卷、暴力态度量表和基本共情量表对中国3所大学的809名大学生进行3次纵向追踪调查。结果:第2次(T2)的暴力态度在... 目的:探究受欺凌与攻击的不同类型即主动性和反应性攻击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方法:采用欺凌形式量表、反应性-主动性攻击问卷、暴力态度量表和基本共情量表对中国3所大学的809名大学生进行3次纵向追踪调查。结果:第2次(T2)的暴力态度在第1次(T1)的受欺凌与第3次(T3)的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的纵向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共情(T2)仅在受欺凌(T1)与主动性攻击(T3)的纵向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结论:受欺凌通过暴力态度和共情间接预测主动性攻击,通过暴力态度间接预测反应性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欺凌 主动性攻击 反应性攻击 暴力态度 共情
原文传递
亲密伴侣暴力态度量表修订版的中文修订及信效度检验
15
作者 郑若璞 刘新春 +3 位作者 杨丽 王小玲 张馨月 朱云飞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56-1460,共5页
目的:引进亲密伴侣暴力态度量表修订版,在中国大学生中进行中文版修订和信效度检验。方法:采取整群取样的方法对两个样本的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选取沟通模式问卷、冲突策略量表修订版、父母婚姻满意度量表、支持离婚态度量表作为效标。... 目的:引进亲密伴侣暴力态度量表修订版,在中国大学生中进行中文版修订和信效度检验。方法:采取整群取样的方法对两个样本的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选取沟通模式问卷、冲突策略量表修订版、父母婚姻满意度量表、支持离婚态度量表作为效标。结果:中文版量表包括16个条目,包括对心理虐待的态度、对身体暴力的态度和对控制行为的态度3个分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三因素模型的拟合指数良好,χ^(2)/df=3.81,RMSEA=0.073,SRMR=0.074。选用沟通模式问卷和冲突策略量表作为聚合效度的效标,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为0.14~0.24。选用父母婚姻满意度量表和支持离婚态度量表作为区分效度的效标,在8对相关中有7对未达到显著水平。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结论:亲密伴侣暴力态度量表修订版的中文版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评估亲密伴侣暴力态度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密伴侣暴力态度 效度 信度
原文传递
初中生问题性网络使用与暴力态度的关系:心理困扰和心理韧性的作用
16
作者 谢云天 孟凡斐 +2 位作者 兰兴阳 汤兰香 罗娟娟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探讨初中生问题性网络使用与暴力态度的关系以及心理困扰、心理韧性的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134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问题性网络使用与暴力态度呈正相关。心理困扰在问题性网络使用与暴力态度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韧性调节... 目的探讨初中生问题性网络使用与暴力态度的关系以及心理困扰、心理韧性的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134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问题性网络使用与暴力态度呈正相关。心理困扰在问题性网络使用与暴力态度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韧性调节心理困扰的中介效应。与低心理韧性初中生相比,高心理韧性初中生的心理困扰中介效应显著减少。结论初中生问题性网络使用可以通过心理困扰影响暴力态度,而心理韧性可以起到调节心理困扰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性网络使用 暴力态度 心理困扰 心理韧性 初中生
原文传递
服刑人员暴力型罪犯的暴力态度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关慕桢 苗丹民 +6 位作者 李晓京 田步忍 张宝平 段卫杰 田京 闫虎 刘旭峰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44-646,共3页
目的 探讨激情犯和暴力型累惯犯的暴力态度的特点及预测特征.方法 试验采用FMMU变态人格危险性评估问卷测量在押激情犯和暴力型累惯犯的外显暴力态度;采用图片态度启动模式测量其内隐暴力态度.结果 结果显示部分罪犯出现了内隐态度的反... 目的 探讨激情犯和暴力型累惯犯的暴力态度的特点及预测特征.方法 试验采用FMMU变态人格危险性评估问卷测量在押激情犯和暴力型累惯犯的外显暴力态度;采用图片态度启动模式测量其内隐暴力态度.结果 结果显示部分罪犯出现了内隐态度的反转效应,据此分为激情犯未反转组和反转组,累惯犯未反转组和反转组.激情犯未反转组和累惯犯未反转组的冲动倾向分值显著高于常模;激情犯反转组和累惯犯反转组冲动倾向分值与常模差异无显著性;激情犯未反转组一致任务的反应率为1.014,不一致任务的反应率是1.053,激情犯反转组一致任务的反应率为1.042,不一致任务的反应率是0.997;累惯犯未反转组一致任务的反应率为1.059,不一致任务的反应率是1.097,累惯犯反转组一致任务的反应率为1.039,不一致任务的反应率是0.998,都产生了启动效应.每个组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都发生了分离.结论 不同暴力型犯罪,暴力态度有差异,若将外显暴力态度和内隐暴力态度相结合评估,能 更加有效的预测和区分暴力罪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情犯 累惯犯 外显暴力态度 内隐暴力态度
原文传递
班级环境和攻击行为的关系:暴力态度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雷浩 刘衍玲 +2 位作者 郭成 赵乐 陈海英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5-72,共8页
采用班级环境问卷、暴力态度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调查了1213名中学生暴力态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在班级环境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作用。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暴力态度水平偏高;男生的暴力态度水平显著高于女生的暴力态度水平;中学生的暴力态度不... 采用班级环境问卷、暴力态度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调查了1213名中学生暴力态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在班级环境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作用。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暴力态度水平偏高;男生的暴力态度水平显著高于女生的暴力态度水平;中学生的暴力态度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但年级和性别对中学生暴力态度的交互作用显著。(2)班级环境能够间接预测中学生的攻击行为,即暴力态度在班级环境与中学生的攻击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班级环境 暴力态度 攻击行为
原文传递
大学生网络暴力游戏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暴力态度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海英 刘衍玲 崔文波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9-84,共6页
采用网络暴力游戏接触问卷、暴力态度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调查了308名大学生暴力态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在网络暴力游戏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作用。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暴力态度总体水平不高,并在年级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 采用网络暴力游戏接触问卷、暴力态度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调查了308名大学生暴力态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在网络暴力游戏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作用。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暴力态度总体水平不高,并在年级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的暴力态度水平显著高于一年级;(2)网络暴力游戏对大学生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暴力态度在网络暴力游戏与攻击行为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暴力游戏 暴力态度 攻击行为
原文传递
作为情境变量的移情对暴力态度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小平 闫鸿磊 +1 位作者 云祥 陈陈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6-473,共8页
本研究将移情作为影响个体暴力态度的情境变量,通过对移情的启动来考察状态移情对暴力态度的影响。实验1在启动被试的移情感后,采用暴力IAT的方法考察被试内隐暴力态度的变化;实验2则在移情启动之后,用FMMU变态人格危险性评估问卷中的... 本研究将移情作为影响个体暴力态度的情境变量,通过对移情的启动来考察状态移情对暴力态度的影响。实验1在启动被试的移情感后,采用暴力IAT的方法考察被试内隐暴力态度的变化;实验2则在移情启动之后,用FMMU变态人格危险性评估问卷中的冲动倾向(VIO)考察被试的外显暴力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在启动被试的移情感后,我们没有发现被试的内隐和外显暴力态度发生显著变化,但经移情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检验后发现,移情的启动减弱了男性被试的外显暴力态度,而对女性被试没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移情与暴力态度之间不存在内隐联结关系。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移情对暴力态度的影响一是取决于意识层面的认知加工过程,二是与个体的特质性移情水平的高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移情 暴力态度 内隐联结测验(IA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