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男性暴力服刑人员的人格特征、情绪状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梦雨 李妮娜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1733-1737,共5页
目的:探讨男性暴力服刑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冲动性人格特征和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为矫治暴力攻击行为提供方法,防止刑满释放人员再犯。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文修订版、Buss和Perry攻击问... 目的:探讨男性暴力服刑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冲动性人格特征和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为矫治暴力攻击行为提供方法,防止刑满释放人员再犯。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文修订版、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对山东某监狱153名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 22.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组的被试在抑郁量表、攻击行为量表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大专以下学历的被试(F=4.031,6.726;P<0.05);(2)相关及回归分析表明,抑郁与运动冲动性、攻击行为总量表及其各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280,0.310,0.281,0.222,0.201,0.249,0.295;P<0.05),焦虑量表与运动冲动性、冲动性总分、攻击行为总分及其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349,0.167,0.463,0.332,0.488,0.315,0.422,0.407;P<0.05)。运动冲动性、焦虑对攻击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可以解释27.7%的变异量。结论:(1)焦虑情绪越强,冲动性越强,越容易产生攻击行为;(2)焦虑和运动冲动性能显著预测攻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抑郁 冲动性 攻击行为 暴力服刑人员
下载PDF
抑郁和冲动性对暴力服刑人员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吕晓丹 柳娜 +3 位作者 王纯 周华斌 张文碹 张宁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4-567,共4页
目的探讨抑郁和冲动性对暴力服刑人员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自杀意念量表(SIOSS)、中文版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11)对423名暴力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自杀意念者约占暴力服... 目的探讨抑郁和冲动性对暴力服刑人员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自杀意念量表(SIOSS)、中文版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11)对423名暴力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自杀意念者约占暴力服刑人员总人数的17.04%。有自杀意念组在抑郁和冲动性总分及其维度(注意力冲动性、运动性冲动性和无计划冲动性)上的得分[分别为(11.60±7.08)分,(62.15±8.93)分,(14.19±2.39)分,(21.12±4.57)分,(26.85±5.02)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组[(分别为(4.95±4.82)分,(56.79±8.68)分,(12.95±2.29)分,(19.03±3.91)分,(28.81±4.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9,卢4.61,£:4.04,卢3.88,f=3.08)(均P〈0.01)。除睡眠因子与无计划冲动因子相关不显著,自杀意念与抑郁和冲动性及其因素之间呈显著的两两正相关(r=0.156~0.628,P〈0.01)。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抑郁的总分和无计划冲动性因子对于自杀意念有正向预测作用(R^2=0.419,自杀意念总分:-2.471+0.192×抑郁总分+0.149×无计划冲动性)。结论自杀意念与抑郁和冲动性关系密切,抑郁和无计划冲动性对自杀意念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服刑人员 自杀意念 抑郁 冲动性
原文传递
暴力犯罪服刑人员的隐性自恋与共情能力 被引量:6
3
作者 高晓寒 孙宏伟 +1 位作者 高树宏 秦峰鸣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第11期1688-1690,共3页
目的探讨暴力犯罪服刑人员的隐性自恋人格和共情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人际反映指针量表(IRI-C)和自恋人格问卷对111名在监男性暴力犯罪服刑人员施测。结果 1特权感和易感质分别与个人隐忧呈显著正相关(r=0.256,0.229;P<0.01);特权... 目的探讨暴力犯罪服刑人员的隐性自恋人格和共情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人际反映指针量表(IRI-C)和自恋人格问卷对111名在监男性暴力犯罪服刑人员施测。结果 1特权感和易感质分别与个人隐忧呈显著正相关(r=0.256,0.229;P<0.01);特权感与同情关怀呈显著负相关(r=-0.277,P<0.01);易感质与观点采择呈显著负相关(r=-0.204,P<0.01);2特权感对同情关怀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277,P<0.01),对个人隐忧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256,P<0.01);易感质对观点采择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204,P<0.01)。结论暴力犯罪服刑人员的隐性自恋人格对其共情能力具有一定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心理学 隐性自恋 共情 暴力犯罪服刑人员
下载PDF
感恩干预对暴力型犯罪服刑人员的攻击性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邓衍鹤 朱一杰 +1 位作者 李毅 刘翔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8-372,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验感恩干预对正在服刑的暴力型犯罪者的攻击性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北京某男子监狱65名暴力型犯罪者,其中干预组36人,每晚接受细数感恩干预,为期5周;对照组29人,不接受任何干预。在干预前、后两个阶段,...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验感恩干预对正在服刑的暴力型犯罪者的攻击性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北京某男子监狱65名暴力型犯罪者,其中干预组36人,每晚接受细数感恩干预,为期5周;对照组29人,不接受任何干预。在干预前、后两个阶段,对所有被试使用感恩量表、攻击性量表以及主观幸福感量表施测。结果:控制基线水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干预组后测阶段的感恩水平和主观幸福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攻击性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中介效应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在干预对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效应中,干预后的感恩水平提高起完全中介的作用。结论:基于感恩的干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暴力型犯罪服刑人员的主观幸福感,降低攻击性,而且干预完全是通过提升感恩水平进而对提高主观幸福感产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恩干预 暴力型犯罪服刑人员 攻击性 主观幸福感
原文传递
述情障碍在男性服刑人员特质愤怒与攻击行为间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毋嫘 康威 +2 位作者 董怡均 吴津宁 范碧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41-646,共6页
目的探讨述情障碍及其因子在特质愤怒与男性暴力犯罪服刑人员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特质愤怒量表(the trait anger scale,TAS)、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20,TAS-20)和中文大学生版Buss-Perry攻击性量... 目的探讨述情障碍及其因子在特质愤怒与男性暴力犯罪服刑人员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特质愤怒量表(the trait anger scale,TAS)、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20,TAS-20)和中文大学生版Buss-Perry攻击性量表(the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version of Buss-Perry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对268名男性暴力犯罪服刑人员进行施测,使用SPSS 23.0和Mplus 8.0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特质愤怒、攻击行为和述情障碍的总分分别为(17.75±4.93)分、(52.15±10.61)分、(70.90±19.40)分。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特质愤怒与攻击行为(r=0.67,P<0.01)、述情障碍(r=0.40,P<0.01)均呈正相关,述情障碍与攻击行为也呈正相关(r=0.55,P<0.01)。多元层次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酒精成瘾的影响后,特质愤怒对攻击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显著(β=0.67,P<0.01);述情障碍的情感辨认障碍因子在特质愤怒与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18,95%CI=0.11~0.27)。结论特质愤怒不仅可以直接影响男性暴力犯罪服刑人员攻击行为,也可以通过述情障碍中的情感辨认障碍因子间接影响男性暴力犯罪服刑人员攻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愤怒 攻击行为 述情障碍 情感辨认障碍 暴力服刑人员 中介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