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用药方法对无痛分娩中暴发性疼痛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易艳萍 王琼 +1 位作者 李煜 何志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3期436-439,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用药方法对无痛分娩中暴发性疼痛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在第一产程已进行连续硬膜外无痛分娩[脉冲泵泵注0.0625%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脉冲量10 m/h,泵注方案为:... 目的 探讨不同用药方法对无痛分娩中暴发性疼痛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在第一产程已进行连续硬膜外无痛分娩[脉冲泵泵注0.0625%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脉冲量10 m/h,泵注方案为:背景输注剂量6 m/h,患者自控镇痛(PCA)为8 ml,锁定时间为15 min,最大量40 m/h],起效后出现暴发性疼痛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处理方法随机分为3组,共120例(每组40例),罗哌卡因组(R组),采用0.08%罗哌卡因8 ml硬膜外注射后,同时提高注射泵中的罗哌卡因浓度至0.08%,继续按原方案运行;舒芬太尼组(S组)是采用舒芬太尼5μg+0.08%罗哌卡因8 ml硬膜外注射,同时提高注射泵中的罗哌卡因浓度至0.08%,继续按原泵注方案运行;产妇自控镇痛组(P组)是产妇自控镇痛8 ml。记录无痛分娩至暴发性疼痛的时间、暴发性疼痛时的宫口大小以及暴发性疼痛至胎儿娩出时间;记录镇痛起效后、暴发性疼痛时、用药处理之后的30 min以及分娩时的VAS评分;记录暴发性疼痛时、用药处理之后的10 min、30 min、分娩时的胎心率、子宫收缩间隔时间及宫缩持续时间;新生儿1 min、5 min的Apgar评分;计算皮肤瘙痒、恶心呕吐、PCA按压2次以上的个体数。结果 与P组[(3.08±1.07)分,(3.63±1.00)分]比较,R组与S组在用药处理后30 min[(2.02±0.66)分,(1.85±0.62)分]与分娩时[(2.78±1.03)分,(2.50±0.85)分]的VAS评分更低(P<0.05);S组在用药处理后10 min[(129.00±26.07)次/min]、30 min[(129.98±23.26)次/min]的胎心率比用药处理前[(142.05±8.70)次/min]、分娩时[(139.08±20.55)次/min]更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组、P组在用药处理后10 min[(147.25±70.71)次/min,(147.45±8.00)次/min]、 30 min[(144.83±9.02)次/min,(145.28±14.13)次/min]、分娩时[(146.35±9.37)次/min,(149.88±12.90)次/min]的胎心率比较,S组[(129.00±26.07)次/min,(129.98±23.26)次/min,(139.08±20.55)次/min]的胎心率更慢(P<0.05);3组在暴发性疼痛时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50%)比R组(20%)、S组(17.5%)的PCA按压2次以上的人数更多,S组的瘙痒(22.5%)的发生率比R组(5%)、P组(10%)更高(P<0.05)。各时段的宫缩间隔时间、宫缩持续时间及在无痛分娩成功后与暴发性疼痛时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时Apgar评分均≥9分。结论 3种用药方法对暴发性疼痛都有效,但推注舒芬太尼+罗哌卡因后再提高泵中罗哌卡因浓度的处理方法效果最佳,而推注罗哌卡因后再提高泵中罗哌卡因浓度的处理方法不良反应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疼痛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胎心率 瘙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