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毒化瘀Ⅱ方对实验性暴发性肝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毛德文 邱华 +2 位作者 余晶 胡振斌 刘洁 《中医研究》 2006年第12期8-10,共3页
目的:研究解毒化瘀Ⅱ方对硫代乙酰胺(TAA)所致暴发性肝衰竭大鼠的疗效。方法:SPF级Wistar大鼠204只,用皮下注射TAA造成大鼠实验性暴发性肝衰竭,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解毒化瘀Ⅱ方低、中、高剂量组、安宫牛黄丸组、乳果糖组... 目的:研究解毒化瘀Ⅱ方对硫代乙酰胺(TAA)所致暴发性肝衰竭大鼠的疗效。方法:SPF级Wistar大鼠204只,用皮下注射TAA造成大鼠实验性暴发性肝衰竭,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解毒化瘀Ⅱ方低、中、高剂量组、安宫牛黄丸组、乳果糖组;造模前3 d开始灌胃给药,2次/d,间隔12 h,共给药5 d12 h;观察各组药物对大鼠存活率、肝功能、肾功能的影响。结果:造模后36 h,模型对照组存活率为32.5%,解毒化瘀Ⅱ方高剂量组、乳果糖组、安宫牛黄丸组分别为78%、6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解毒化瘀Ⅱ方各剂量组能降低肝衰竭大鼠血清的AST、ALT、ADA、TBIL、PT水平,提高ChE、GSH-ST的活力,并呈现量效关系,以高剂量组的治疗效果最为佳,其与乳果糖、安宫牛黄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解毒化瘀Ⅱ方能提高暴发性肝衰竭大鼠的存活率,减轻肝脏的损伤程度,改善肝脏的分泌、合成及解毒功能,其疗效机制有待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肝衰竭/药效学 解毒化瘀Ⅱ方/药效学
下载PDF
实验性暴发性肝衰竭中肿瘤坏死因子α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玉梅 冯国和 +2 位作者 李颖 赵桂珍 乔光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0-412,共3页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在暴发性肝衰竭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对昆明小鼠注射脂多糖 (LPS)和D 氨基半乳糖 (D GalN) ,构建暴发性肝衰竭动物模型 ,采用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及肝细胞DNA提取法 ,...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在暴发性肝衰竭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对昆明小鼠注射脂多糖 (LPS)和D 氨基半乳糖 (D GalN) ,构建暴发性肝衰竭动物模型 ,采用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及肝细胞DNA提取法 ,对肝细胞凋亡进行观察 ,并用RT PCR法检测肝组织TNF αmRNA的含量 ,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TNF α水平。结果 :在暴发性肝衰竭小鼠中 ,用药后 2h肝组织TNF αmRNA的表达达高峰 ,伴血清TNF α水平升高 ,以后逐渐下降 ,8h时以肝细胞凋亡为主 ,12h时则以肝细胞坏死为主 ,同时亦有肝细胞凋亡存在 ,应用抗TNF α抗体可阻断LPS +D GalN介导的肝细胞凋亡。结论 :在由LPS +D GalN所致的暴发性肝衰竭中肝细胞凋亡与TNF α的产生密切相关。肝细胞凋亡主要发生在病程早期 ,后期以坏死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衰竭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一氧化氮及caspase-3表达与暴发性肝衰竭细胞凋亡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玉梅 冯国和 +3 位作者 石理兰 黄芬 宋蕊 王占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及caspase-3表达在暴发性肝衰竭 (FHF)中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检测FHF模型小鼠及给予iNOS抑制剂L NMMA后不同时间肝组织caspase-3表达、血清NO水平、肝组织iNOSmRNA表达及肝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FHF模型小...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及caspase-3表达在暴发性肝衰竭 (FHF)中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检测FHF模型小鼠及给予iNOS抑制剂L NMMA后不同时间肝组织caspase-3表达、血清NO水平、肝组织iNOSmRNA表达及肝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FHF模型小鼠于 4h时NO表达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 8h可出现典型的肝细胞凋亡表现,caspase -3表达至最高峰; 12hcaspase -3表达较 8h减少,肝细胞坏死和凋亡同时存在。阻断NO后, NO表达为正常水平,caspase- 3表达较模型组无显著差异,阻断后 8h亦可见典型的DNA梯形带, 12h亦出现坏死带。阻断NO后肝组织病变较模型组更为严重。结论:在FHF中,拮抗NO作用不能阻断肝细胞凋亡和肝脏生化学及组织学变化,提示单纯应用NO拮抗剂对肝细胞凋亡及肝损伤无保护作用。NO可能抑制caspase -3的表达及肝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衰竭 细胞凋亡 CASPASE-3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对暴发性肝衰竭患者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于仲青 杨宝山 +4 位作者 王岩 陈立艳 毕蔓茹 王福祥 马英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318-1322,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StrongerNeo-MinophagenC,SNMC)对暴发性肝衰竭(FLF)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全部病例均为2003-03/2005-03期间住院的患有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的86例实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天注射(iv)SNMC120mL,同时采用...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StrongerNeo-MinophagenC,SNMC)对暴发性肝衰竭(FLF)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全部病例均为2003-03/2005-03期间住院的患有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的86例实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天注射(iv)SNMC120mL,同时采用常规保肝支持对症治疗.对照组则仅用保肝支持对症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转氨酶(ALT)、胆固醇(CHOL)、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白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及病情转归.结果:ALT、TBIL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CHOL、PTA在治疗组的恢复程度(3wk后)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治疗组NO、IL-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24.5±18.1μmol/Lvs48.1±24.1μmol/L,P<0.01;76.9±71.2ng/Lvs357.1±79.1ng/L,P<0.01).治疗组有17例治疗无效,病死率为37.8%(17/45),对照组有29例治疗无效,病死率为70.7%(29/41),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SNMC对暴发性肝衰竭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抑制各种因素所介导的炎症反应,从而防止或缓解肝坏死及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苷 暴发性衰竭 炎症介质 病情转归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对小鼠暴发性肝衰竭Fas/FasL介导的肝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毕蔓茹 杨宝山 +4 位作者 马英骥 陈立艳 王岩 高峰 王福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SNMC)抑制小鼠暴发性肝衰竭肝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将昆明种小鼠70只随机分为A,B,C三组, 分别为正常对照组(5只)、模型组(5只)和SNMC保护组(60只),A组和B组小鼠于给药后6 h全部断颈处死, C组于给药...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SNMC)抑制小鼠暴发性肝衰竭肝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将昆明种小鼠70只随机分为A,B,C三组, 分别为正常对照组(5只)、模型组(5只)和SNMC保护组(60只),A组和B组小鼠于给药后6 h全部断颈处死, C组于给药后6 h,1 d,3 d,5 d和7 d各断颈处死5只, 留取肝组织,应用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肝细胞原位凋亡的情况;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肝组织中Fas,Fas配体(FasL)和天冬氨酸半光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 结果:C组随着SNMC治疗时间的延长,凋亡指数逐渐降低,由6 h的32.3%降至7 d的5%.与B组相比, C组在1 d,3 d,5 d和7 d的调亡指数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Fas及caspase-3在A组有少量表达,FasL 未见表达.B组Fas,FasL及caspase-3阳性表达细胞明显增加,C组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减少(P<0.01). 结论:肝细胞异常凋亡在小鼠暴发性肝衰竭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Fas/FasL系统活化所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同时也证明SNMC对抑制这种细胞凋亡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衰竭 细胞凋亡 小鼠 复方甘草酸苷 表达 CASPASE-3 介导 证明 结论 重要作用
下载PDF
暴发性肝衰竭时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下降 被引量:14
6
作者 崔巍 马力 +1 位作者 闻颖 刘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1期3008-3012,共5页
目的:研究暴发性肝衰竭小鼠大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的变化.方法:BALB/c小鼠15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30)、内毒素(LPS)对照组(n=30)、D-氨基半乳糖(D-GalN)对照组(n=30)和暴发性肝衰竭(LPS+GalN)组(n=60).采用D-G... 目的:研究暴发性肝衰竭小鼠大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的变化.方法:BALB/c小鼠15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30)、内毒素(LPS)对照组(n=30)、D-氨基半乳糖(D-GalN)对照组(n=30)和暴发性肝衰竭(LPS+GalN)组(n=60).采用D-GalN和LPS联合ip制备暴发性肝衰竭小鼠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Westernblot及实时定量PCR检测暴发性肝衰竭进程中,小鼠大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定位、表达及mRNA的变化.结果:occludin蛋白主要沿小鼠大肠黏膜上皮细胞膜的顶端呈线状分布,在暴发性肝衰竭组小鼠,6h时occludin的阳性染色开始减少,9h时更为明显.Westernblot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相一致,6h时开始下降(0.48±0.07),9h达到最低值(0.36±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0.71±0.09)相比差异显著(P<0.05).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暴发性肝衰竭小鼠2h时occludinmRNA即开始下降(0.85±0.12),6h时达到最低值(0.72±0.04),与生理盐水对照组(1.00±0.05)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9h时有所恢复(0.93±0.10).结论:在暴发性肝衰竭过程中,大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下降,其mRNA也呈下调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暴发性衰竭 肠黏膜屏障 紧密连接蛋白 OCCLUDIN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及一氧化氮对暴发性肝衰竭肝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玉梅 冯国和 +1 位作者 赵桂珍 乔光彦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646-649,共4页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暴发性肝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中对肝损伤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和D-氨基半乳糖(D-GaIN)构建FHF小鼠模型,采...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暴发性肝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中对肝损伤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和D-氨基半乳糖(D-GaIN)构建FHF小鼠模型,采用ELISA方法和RT-PCR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及肝组织TNF-αmRNA表达,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RT-PCR法检测血清NO水平及肝组织iNOSmRNA,在小鼠用药后不同时期动态观察TNF-α、NO及肝损伤的变化,并对模型鼠分别给予TNF-α单抗和NO合成酶抑制剂L-NMMA,动态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 结果:在FHF小鼠中,用药后2~4h肝组织TNF-αmRNA表达显著增加(0.91±0.75→0.82±0.08,P<0.01),伴血清TNF-α水平升高,给予TNF-α单抗后可阻断LPS/D-GalN介导的肝损伤,用药后4~8h肝组织iNOSmRNA表达及血清NO水平亦显著升高(0.87±0.08→0.85±0.08,P<0.01),给予L-NMMA后使肝损伤反而加重。FHF小鼠用药后8~12h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ALT明显异常,肝组织切片可见肝组织大块状出血和坏死。 结论:在LPS/D-GalN所致的FHF中,TNF-α的产生与肝损伤成正相关,而NO在此模型中似有保肝和肝损伤的双重作用,TNF-α和NO在FHF模型鼠的肝损伤中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一氧化氮 暴发性衰竭 损伤 作用机制 动物实验
下载PDF
暴发性肝衰竭中Fas及caspase-3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玉梅 冯国和 +1 位作者 刘德刚 窦晓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76-1078,1087,共4页
目的研究在暴发性肝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中Fas及caspase-3表达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联合应用脂多糖(LPS)和D-氨基半乳糖(D-GalN)制备FHF小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Fas表达,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肝组织caspas... 目的研究在暴发性肝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中Fas及caspase-3表达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联合应用脂多糖(LPS)和D-氨基半乳糖(D-GalN)制备FHF小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Fas表达,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肝组织caspase-3表达,TUNEL法检测肝组织肝细胞凋亡;在用药后2、4、8和12h动态观察Fas、caspase-3表达及肝细胞凋亡变化。结果在FHF模型小鼠中,用药后8h可出现典型的肝细胞凋亡表现,12h仍存在肝细胞凋亡。用药后2h开始Fas有少量表达,至8h和12h表达均很多,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与2h组比较P<0.01,与4h组比较P<0.05。用药后2h caspase-3少量表达,8h达最高峰,12h较8h减少,8h与2h比较,P<0.01,与4h和12h比较P<0.05。Fas和caspase-3表达相一致。结论在FHF中,肝细胞凋亡的发生与Fas及caspase-3的表达增加有关,且Fas介导肝细胞凋亡的过程与caspase-3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衰竭 细胞凋亡 FAS抗原 CASPASE-3
下载PDF
NF-κB和TNF-α在暴发性肝衰竭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甄真 宋慧娟 +2 位作者 李武军 赵彩彦 周俊英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NF-κB,TNF-α与暴发性肝衰竭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雄性W istar大鼠腹腔注射D-GalN+LPS制造暴发性肝衰竭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动态观察肝组织中NF-κB p65蛋白和TNF-α表达情况。结果①动态观察了暴发性肝衰竭病理... 目的探讨NF-κB,TNF-α与暴发性肝衰竭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雄性W istar大鼠腹腔注射D-GalN+LPS制造暴发性肝衰竭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动态观察肝组织中NF-κB p65蛋白和TNF-α表达情况。结果①动态观察了暴发性肝衰竭病理变化过程。②模型组NF-κB p65蛋白表达阳性细胞主要为肝细胞、枯否细胞。造模后4h、8h、12h时核阳性表达的细胞数逐渐增多,明显高于对照组。2h组主要是非实质细胞的胞质着色。而4h、8h、12h、24h组以肝细胞胞核着色为主。对照组不同时间点NF-κB p65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则随着肝细胞坏死程度的增加而增加(r=0.694,P<0.01)。③随着肝细胞炎症坏死程度的增加,模型组肝细胞质TNF-α表达逐渐增加(r=0.896,P<0.01),以肝细胞表达为主。对照组肝细胞质TNF-α表达较弱(P>0.05)。④肝组织中NF-κB活化与TNF-α表达呈密切正相关(r=0.852,P<0.01)。结论NF-κB和TNF-α参与了暴发性肝衰竭的发生发展。NF-κB可能是暴发性肝衰竭肝细胞炎症坏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TNF-Α 暴发性衰竭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肝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杜智 李涛 +4 位作者 张金卷 朱争艳 高英堂 王毅军 聂福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6年第6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索肝干细胞移植对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以二乙酰氨基芴(15mg/kgBW)联合2/3肝切除建立雄性大鼠肝干细胞增殖模型,以改进Seglen胶原酶原位灌注及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纯化肝干细胞,经肝脏注射移植(4×... 目的探索肝干细胞移植对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以二乙酰氨基芴(15mg/kgBW)联合2/3肝切除建立雄性大鼠肝干细胞增殖模型,以改进Seglen胶原酶原位灌注及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纯化肝干细胞,经肝脏注射移植(4×106细胞)治疗由D-氨基半乳糖诱导的暴发性肝功能衰竭雌性大鼠,移植前及移植后24、48、72h及1周取血测定肝功能指标如血氨、ALT、TBiL,移植后1、2、4周取受体肝脏组织应用PCR方法进行性别决定因子检测。结果肝干细胞移植可延长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P<0.05),移植后肝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血清ALT、TBiL及血氨水平明显下降,其测定值各时间点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脏病理损伤减轻,肝干细胞移植2周后雌性受体肝脏组织中性别决定因子呈阳性表达,且随时间延长而表达增强。结论肝干细胞移植可延长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大鼠中位生存时间,改善肝功能及病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细胞移植 暴发性功能衰竭
下载PDF
解毒化瘀Ⅱ方对暴发性肝衰竭大鼠TNF-α/TNFR1及Fas/FasL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毛德文 邱华 +2 位作者 刘洁 农朝赞 黄古叶 《中医药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研究解毒化瘀Ⅱ方对暴发性肝衰竭大鼠TNF-α/TNFR1及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Wistar大鼠8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解毒化瘀Ⅱ方低、中、高剂量组、安宫牛黄丸组、乳果糖组,以硫代乙酰胺(TAA)皮下注射复制急性肝衰竭大... 目的:研究解毒化瘀Ⅱ方对暴发性肝衰竭大鼠TNF-α/TNFR1及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Wistar大鼠8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解毒化瘀Ⅱ方低、中、高剂量组、安宫牛黄丸组、乳果糖组,以硫代乙酰胺(TAA)皮下注射复制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造模前3d开始灌胃给药,2次/d,间隔12h,共给药5.5d;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细胞TNFR1的表达量,免疫组化法检测Fas/FasL在各组肝细胞中分布的趋势及表达强度。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含量升高,肝细胞TNFR1、Fas、FasL的表达均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解毒化瘀Ⅱ方能降低血清TNF-α的含量,抑制肝细胞TNFR1、Fas/FasL的表达,呈现量效关系,并以解毒化瘀Ⅱ方高剂量组作用效果最佳。结论:解毒化瘀Ⅱ方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TNF-α/TNFR1及Fas/FasL的表达,阻止死亡信号的转导,抑制肝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衰竭 TNF-α/TNFR1 FAS/FASL 信号转导 解毒化瘀Ⅱ方
下载PDF
析因实验法建立规范化小鼠暴发性肝衰竭模型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磐 范学工 +1 位作者 章保新 钟白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41-1145,共5页
目的:建立稳定有效的小鼠D-氨基半乳糖(D-GalN)和内毒素(LPS)致暴发性肝衰竭(FHF)模型.方法:采用析因实验法,选择两个影响模型成功率的因素:D-GalN和LPS的攻击剂量.两者各选取三个水平,以小鼠24 h病死率为评价指标,观察实验鼠的血清... 目的:建立稳定有效的小鼠D-氨基半乳糖(D-GalN)和内毒素(LPS)致暴发性肝衰竭(FHF)模型.方法:采用析因实验法,选择两个影响模型成功率的因素:D-GalN和LPS的攻击剂量.两者各选取三个水平,以小鼠24 h病死率为评价指标,观察实验鼠的血清肝功能和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优选出两种较理想的给药方案:D-GalN 600 mg/kg联合LPS 0.5 mg/kg和D-GalN 800 mg/kg联合LPS 0.04 mg/kg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D-GalN和LPS对模型的病死率均有影响(F=36.878,P=0.000;F=32.386,P=0.000),均存在量效关系;而且D-GalN和LPS间存在交互作用(F=5.226,P=0.005),两种试剂合用可以明显提高模型的病死率.结论:建立了D-GalN和LPS致小鼠FHF的规范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氨基半乳糖 暴发性衰竭 模型 析因实验
下载PDF
鼠暴发性肝衰竭中Fas表达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玉梅 冯国和 +3 位作者 黄芬 石理兰 李颖 王占英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1077-1080,共4页
目的:研究Fas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在暴发性肝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FHF)中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和D-氨基半乳糖(D-GAIN)联合用药制备FHF小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 目的:研究Fas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在暴发性肝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FHF)中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和D-氨基半乳糖(D-GAIN)联合用药制备FHF小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Fas表达, 分别采用ELISA方法和RT-PCR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及肝组织TNF-αmRNA表达;采用肝组织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在用药后2,4,8,12 h 的不同时期动态观察Fas表达、血清TNF-α水平及肝组织TNF-αmRNA表达及肝细胞凋亡的变化,并对模型鼠给予TNF-αmAb,动态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 结果:在FHF模型小鼠中,用药后2 h开始Fas有少量表达,至8 h和12 h表达均很多,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 与2 h组比较P<0.01,与4 h组比较P<0.05.用药后2-4 h 肝组织TNF-αmRNA表达显著增加(0.91±0.75,正常值为0.32±0.10),伴血清TNF-α水平升高(320±87 ng/L,正常值为17±7 ng/L),8h可出现典型的肝细胞凋亡表现,血清ALT和TBil水平显著增加(分别为9352±1 000nkat/L和163.7±34.5 μmoL/L,正常值分别为393±134 nkat/L 和14.9±4.8 μmoL/L),12 h肝细胞坏死和凋亡同时存在, 血清ALT和TBil水平达最高峰(分别为11141±1312nkat/L 和203.2±19.9 μmoL/L).给予TNF-αmAb后LPS/D-GalN 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和损伤被阻断,Fas表达亦被阻断. 结论:在FHF中,TNF-α对肝细胞凋亡及肝损伤起重要的作用,肝细胞凋亡的发生与Fas的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衰竭 FAS表达 细胞凋亡 TNF-Α 肿瘤坏死因子-Α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纳米茵陈合剂对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大鼠血清TNF-α及HGF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梅 王卫东 +2 位作者 张丽娟 刘艳欣 马淑霞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目的通过运用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大鼠模型,从微生态学的角度探讨茵陈合剂对肝脏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设一组为健康对照组,其余用D-氨基半乳糖按2 g/kg浓度腹腔注射造模,分成不干预组、贝飞达组、纳米茵... 目的通过运用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大鼠模型,从微生态学的角度探讨茵陈合剂对肝脏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设一组为健康对照组,其余用D-氨基半乳糖按2 g/kg浓度腹腔注射造模,分成不干预组、贝飞达组、纳米茵陈合剂组、贝飞达联合茵陈合剂治疗组,于14 d及28 d动态观察各组大鼠肠道菌群、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变化,门静脉血清内毒素(LPS)的变化及肝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D-氨基半乳糖(D-Gal)造模后,不干预组的各项指标同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贝飞达组、纳米茵陈合剂组、贝飞达联合茵陈合剂治疗组14 d天及28 d两次检测各项指标结果,同不干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各治疗组14 d及28 d两次检测各项指标结果组内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不干预组内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茵陈合剂通过促进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生长,抑制肝脏细菌易位,抑制G-杆菌生长,有效控制内毒素血症,切断FHF造成肝脏细胞损伤的关键环节,降低TNF-α分泌,促进HGF的表达,抑制肝细胞的凋亡,为肝细胞的再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功能衰竭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解毒化瘀Ⅱ方对暴发性肝衰竭大鼠肝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毛德文 邱华 +2 位作者 马银瑶 农朝赞 余晶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5期907-909,共3页
目的:研究解毒化瘀Ⅱ方对暴发性肝衰竭大鼠肝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并从抗脂质过氧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皮下注射硫代乙酰胺(TAA)法复制暴发性肝衰竭大鼠模型,SPF级Wistar大鼠8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解毒化瘀Ⅱ方低、中、高剂量... 目的:研究解毒化瘀Ⅱ方对暴发性肝衰竭大鼠肝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并从抗脂质过氧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皮下注射硫代乙酰胺(TAA)法复制暴发性肝衰竭大鼠模型,SPF级Wistar大鼠8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解毒化瘀Ⅱ方低、中、高剂量组,安宫牛黄丸组,乳果糖组。造模前3天开始灌胃给药,2次/天,间隔12h,共给药5天12h;测定各组大鼠肝线粒的肿胀度、肝脏坏死面积及肝线粒体内MDA、SOD、GSH、NO。结果:模型组肝线粒体对外源性钙离子引发肿胀的敏感性下降、肝细胞大量坏死,肝线粒体内MDA含量急剧升高,SOD活性及GSH、NO含量显著下降,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解毒化瘀Ⅱ方各组能提高肝线粒体对外源性钙离子引发肿胀的敏感性、减少肝脏坏死面积,抑制肝线粒体内脂质过氧化物MDA的生成,恢复SOD的活力及GSH、NO含量,并呈现量效关系。结论:在暴发性肝衰竭致病过程中,肝线粒体内的NO主要起保护性作用;解毒化瘀Ⅱ方对暴发性肝衰竭肝线粒体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拮抗脂质过氧化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衰竭 脂质过氧化 一氧化氮 线粒体 解毒化瘀Ⅱ方
下载PDF
暴发性肝衰竭型肝豆状核变性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婷 彭韶 +2 位作者 马莹莹 储卫红 胡小霞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25-828,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暴发性肝衰竭型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2例暴发性肝衰竭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儿均为女性,分别为5岁和8岁,临床表现为急性黄疸、血红蛋白尿、肝衰竭、肝性脑... 目的探讨儿童暴发性肝衰竭型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2例暴发性肝衰竭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儿均为女性,分别为5岁和8岁,临床表现为急性黄疸、血红蛋白尿、肝衰竭、肝性脑病、肾衰竭、心肌损伤、脏器出血,肝大,裂隙灯下K-F环阳性,符合肝豆状核变性诊断。应用DNA序列分析检测ATP7B基因外显子区域,2例患儿分别为p.P992L和p.A1063V复合杂合突变、2764del9缺失突变。结论儿童急性肝损伤应警惕暴发性肝衰竭型肝豆状核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衰竭 豆状核变性 威尔逊指数 儿童
下载PDF
犬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7
作者 禤文海 胡以则 +1 位作者 彭和平 黄仲初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548-550,共3页
目的 为研究原位部分肝移植对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 ,而建立犬肝功能衰竭模型。方法 将四氯化碳 (CCl4)与等量花生油混合溶液 ,以 0 .9ml/kg腹腔注射 ,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 ) ,总胆红素 (TB) ,凝血酶原时间 (PT ) ,血氨 (NH4) ... 目的 为研究原位部分肝移植对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 ,而建立犬肝功能衰竭模型。方法 将四氯化碳 (CCl4)与等量花生油混合溶液 ,以 0 .9ml/kg腹腔注射 ,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 ) ,总胆红素 (TB) ,凝血酶原时间 (PT ) ,血氨 (NH4) ,血糖 (BG )监测 ,犬死亡 ,或于存活第 7d ,1 4d活杀行病理学检查。存活第 3d ,行脑电图检查 (EEG )。结果 注射CCl4 后犬呈进行性肝功能衰竭表现 ,第 72h血ALT ,TB ,NH4 明显升高 ,PT延长 ,BG降低 ,(均P <0 .0 1 ) ;脑电图检查出现异常波型。第 7d病理检查显示 :肝细胞大片溶解坏死 ,网状支架大部分存在 ,肝细胞轻度增生。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形成率为 93.0 %。动物4 8~ 96h死亡率 73.0 % ,1 4d内肝损害明显恢复。动物一般表现 ,实验室及组织学检查与临床暴发性肝衰相似。结论 该模型不需手术操作 ,适合于作实验性肝移植受体及急性肝衰治疗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功能衰竭 动物模型 移植 FHF 模型制作 四氯化碳
下载PDF
日间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暴发性肝衰竭的疗效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凯红 蒲云川 +4 位作者 毛燕群 张英 杨美蓉 尹翠兰 李超 《肝脏》 2012年第11期785-787,共3页
目的探讨日间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暴发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有Ⅲ度及以上肝性脑病的急性、亚急性、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者,在综合性保肝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每日日间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血液滤过治疗后... 目的探讨日间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暴发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有Ⅲ度及以上肝性脑病的急性、亚急性、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者,在综合性保肝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每日日间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血液滤过治疗后肝昏迷的神志转清率为72%,其中有11例患者肝性脑病持续时间长达7d;有6例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出院。以肝功能恢复正常出院来计算远期生存率,治疗后的神志转清率和远期生存率均以亚急性肝衰竭最高,急性肝衰竭次之,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则显著低于急性和亚急性肝衰竭。给予10次以上的血液滤过治疗对改善远期预后效果不明显。血液滤过治疗后外周血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较治疗前显著减少。结论采用每日日间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暴发性肝衰竭,可以有效地使严重肝性脑病者神志转清,延长其生命,对患者的远期生存亦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衰竭 性脑病 血液滤过 治疗
下载PDF
小鼠暴发性肝衰竭肝细胞凋亡形态学及其调控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玉梅 冯国和 +1 位作者 窦晓光 刘德刚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2658-2662,共5页
目的:研究在实验性暴发性肝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中肝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以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Fas和Bcl-2对肝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脂多糖(LPS)和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应用制备FHF小鼠模型;采用... 目的:研究在实验性暴发性肝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中肝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以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Fas和Bcl-2对肝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脂多糖(LPS)和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应用制备FHF小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Fas 及Bcl-2表达,分别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RT-PCR法检测血清NO水平及肝组织iNOS mRNA表达;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在用药后动态观察Fas及Bcl-2表达、血清NO水平及肝组织iNOS mRNA表达及肝细胞凋亡的变化,并对模型鼠给予iNOS的抑制剂L-NMMA,动态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在FHF模型小鼠中,用药后2 h开始血清NO水平及iNOs mRNA的表达即升高,于4 h达高峰;用药后2 h 开始Fas有少量表达,至8 h和12 h表达均明显增多,与 2 h组比较差异显著(100% vs 20%,P<0.01),与4 h组比较差异也比较显著(100% vs 40%,P<0.05).模型组2 h Bcl-2有较多表达,4 h表达最多,4 h与2 h比较差异显著 (90% vs 60%,P<0.05),与8,12h比较差异非常显著(90% vs 20%,均P<0.01).8 h可出现典型的肝细胞凋亡表现.与模型组各时间点比较,给予iNOS的抑制剂L-NMMA 后血清NO水平及iNOs mRNA的表达均为正常水平, Fas及Bcl-2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阻断后8 h亦可见典型的肝细胞凋亡表现,阻断NO可使病变较模型组更为严重.结论:在FHF中,Fas及Bcl-2的表达均增加,Fas的表达与肝细胞凋亡相一致,而Bcl-2的表达与肝细胞凋亡呈负相关.单纯应用NO拮抗剂对肝细胞凋亡及肝损伤无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FAS抗原 BCL-2 暴发性衰竭
下载PDF
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原位肝移植 被引量:1
20
作者 齐海智 苗雄鹰 +5 位作者 钟德 胡伟 李一宁 杨旭 周顺科 李永国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562-563,共2页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 为一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Wil son’s病患儿急症实施背驮式原位全肝移植术。结果 患者术后曾发生胆道梗阻并发症 ,经放射介入下胆道冲洗和胆道取石术后缓解 ,已生存 8月余 ,现生...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 为一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Wil son’s病患儿急症实施背驮式原位全肝移植术。结果 患者术后曾发生胆道梗阻并发症 ,经放射介入下胆道冲洗和胆道取石术后缓解 ,已生存 8月余 ,现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原位肝移植是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功能衰竭 移植 病例报告 FLF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