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不同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水源涵养效益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宫渊波 麻泽龙 +2 位作者 陈林武 胡庭兴 张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32,36,共6页
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效益是研究森林防止水土流失的一个热点问题。以20世纪80年代末期营造和自然恢复的湿地松林、桤柏混交林、刺槐(灌木)林 、刺槐林 和桤木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林冠截留、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贮水能力、土壤渗... 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效益是研究森林防止水土流失的一个热点问题。以20世纪80年代末期营造和自然恢复的湿地松林、桤柏混交林、刺槐(灌木)林 、刺槐林 和桤木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林冠截留、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贮水能力、土壤渗透性和枯落物持水性,作为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水源涵养效益的指标,对不同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机理和水源涵养效益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各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均明显高于农耕地;不同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的水源涵养效益也有较大差异。最后提出了桤柏混交林、湿地松林、桤木林等优良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当前正在进行的退耕还林工程的模式选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 上游地 低山暴雨区 水土保持林 结构模式 水源涵养效益
下载PDF
四川盆周低山暴雨区不同配置模式水土保持林生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巧红 宫渊波 +2 位作者 陈林武 沈迪玉 王海英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9-602,共4页
用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Pielou)和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和Menhinick指数)对广元市7种人工森林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植被恢复与重建使生物多样性提高的同时,土壤侵蚀模数比治... 用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Pielou)和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和Menhinick指数)对广元市7种人工森林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植被恢复与重建使生物多样性提高的同时,土壤侵蚀模数比治理前下降了45%;乔、灌、草复层经营对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效益具有同样的贡献;水土保持效益因不同森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群落 物种多样性 水土保持林 配置模式 低山暴雨区
下载PDF
一次复杂地形下边界层抬升型暖区暴雨对流触发条件和可预报性的数值研究
3
作者 徐渊 闵锦忠 +2 位作者 庄潇然 王霄 朱利剑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5-1112,共18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暖区暴雨过程易受复杂下垫面强迫的影响,具有较大的预报不确定性,尤其是其中的对流触发过程。为探讨此类过程的触发条件及揭示其可预报性受限制程度,本文针对2020年6月23日一次复杂地形包裹下的长江中下游暖区暴雨展开...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暖区暴雨过程易受复杂下垫面强迫的影响,具有较大的预报不确定性,尤其是其中的对流触发过程。为探讨此类过程的触发条件及揭示其可预报性受限制程度,本文针对2020年6月23日一次复杂地形包裹下的长江中下游暖区暴雨展开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和对流尺度集合模拟,通过Lagrange气块后向轨迹分析、去除地形和关闭热效应的敏感性试验以及集合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对此次过程的对流触发阶段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被抬升气块的主要源地为1.5 km以下的边界层,仙霞岭和杉岭在正午时分因热力作用而驱动的出谷风是引发局地辐合抬升的动力源,高低层散度、湿位涡的垂直配置以及偶极型位涡异常对此次对流触发过程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此外,该过程对前期近地面2 m高度处温度和模式底层视热源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该结果证实下垫面强迫的精确刻画对于提升暖区暴雨的预报效果至关重要。逐步减小初始场误差的初值敏感性试验进一步表明,此次暖区对流过程的可预报性显著低于北边的锋面过程,表现为锋面对流的偏差总能量能随初始误差的缩小持续性降低,而暖区对流的偏差总能量曲线则仍能增长至与原水平相近,呈现出非线性辐合收缩特征。因此,对于天气尺度强迫显著的锋面对流,或可优先考虑通过加强资料同化能力等手段降低初始场误差来减小预报误差;但对于复杂地形下的暖区暴雨对流触发过程,则需要更加强调通过集合预报来捕捉其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对流触发 复杂地形 对流尺度集合模拟 可预报性
下载PDF
2020年我国梅雨期暴雨特征及ECMWF暴雨落区订正分析
4
作者 郑丽君 肖安 +1 位作者 李浙华 洪俊 《河南科学》 2024年第5期720-729,共10页
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资料对2020年我国梅雨期暴雨特征进行初步分析,按照925hPa锋区性质对暴雨过程进行分型,最后通过两个典型暴雨个例讨论ECMWF数值预报的订正思路.结果表明:①在27次梅雨期区域性暴雨中,有26次暴雨与925hPa切变线位置吻... 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资料对2020年我国梅雨期暴雨特征进行初步分析,按照925hPa锋区性质对暴雨过程进行分型,最后通过两个典型暴雨个例讨论ECMWF数值预报的订正思路.结果表明:①在27次梅雨期区域性暴雨中,有26次暴雨与925hPa切变线位置吻合,只有18次与850hPa切变线位置吻合.②按照925hPa锋区位置和强弱,可将梅雨期暴雨分为无锋区暴雨、强锋区暴雨、弱锋区暴雨和混合型暴雨;按照锋区移动方向可将强锋区暴雨分为南压型、静止型和北抬型暴雨;按照暴雨落区与锋区位置关系可将弱锋区暴雨分为弱强迫暴雨和冷区暴雨.③EC对无锋区型暴雨预报较差,对强锋区暴雨预报有偏北趋势(20次中有14次偏北,2次正确,4次偏南),对弱锋区暴雨预报有偏南趋势(11次中有8次偏南,1次正确,2次偏北).④从典型暴雨个例上也能看到,925hPa切变线和温度锋区位置与暴雨落区相吻合;中尺度数值模式有时候能较好地弥补EC全球数值模式对锋区降水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 暴雨 订正方法 暴雨
下载PDF
滇南一次暖区暴雨过程的雷达反演风场分析
5
作者 高正南 杨素雨 +1 位作者 王飞 业红伟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9-719,共11页
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探空资料和CINRAD/CC普洱天气雷达数据等多源资料,对2020年8月7日滇南大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尺度和中小尺度系统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强降水是典型的暖区暴雨过程;②500 hPa东风波和700 hPa低涡... 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探空资料和CINRAD/CC普洱天气雷达数据等多源资料,对2020年8月7日滇南大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尺度和中小尺度系统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强降水是典型的暖区暴雨过程;②500 hPa东风波和700 hPa低涡系统是主要的影响系统,200 hPa高空辐散特征加强了低层系统的发展;③本次过程发生在高湿、高能、强垂直运动的大气环境背景下,孟加拉湾低压为滇南局地强降水提供充足的水汽,水汽通量散度强度达-4.6×10^(-6) g·cm^(-2)·hPa^(-1)·s^(-1);副高在滇南地区向北凹陷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积累,∑θ_(se)≥260℃的区域与地面6 h强降水落区对应一致;特大暴雨发生期间伴随有能量和强暖平流输送;④中尺度对流系统生命史完整且漫长,回波原地生消,中心稳定少动,“列车效应”明显,低质心暖云回波贡献了短时高效的降水,导致地面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落区局地性强;对流发展旺盛阶段存在明显小尺度次级环流和水平气旋式辐合,二者投影位置一致,呈现出对流系统三维立体运动特征;地面投影附近集中出现20 mm·h^(-1)以上短时强降水,最大78.6 mm·h^(-1);⑤滇南地形对东(抬升)、西(降低)两股气流截然不同的影响加剧了辐合区垂直运动发展,在“喇叭口”地形隔挡下两股气流长时间交汇对峙,为特大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天气诊断 雷达风场三维变分反演 中小尺度系统 地形 滇南地
下载PDF
大气河背景下的广西暖区暴雨机理初探
6
作者 覃皓 覃月凤 +2 位作者 吴玉霜 王志毅 刘乐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1-397,共17页
利用多源实况观测资料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2010-2022年夏季(6-8月)广西暖区暴雨个例中伴随大气河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基于波作用通量、水平锋生以及非绝热加热诊断等,从热力、动力角度分析了2022年6月2-4日大气河背景下广西典型暖区... 利用多源实况观测资料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2010-2022年夏季(6-8月)广西暖区暴雨个例中伴随大气河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基于波作用通量、水平锋生以及非绝热加热诊断等,从热力、动力角度分析了2022年6月2-4日大气河背景下广西典型暖区暴雨过程。结果表明:(1)绝大多数暖区暴雨个例伴随大气河。当大气河通过广西区域并维持在约1000 kg·m^(-1)·s^(-1)以下时,大气河强度增强有利于暖区暴雨降水强度增强。大多数个例中大气河呈西南-东北向,在经过广西时方向角在15°~65°。(2)典型个例中东西伯利亚阻塞高压和东北冷涡异常活跃,造成副高总体被压制,位置偏南,使得大气河维持在孟加拉湾-南海-华南-北热带太平洋一带,为暖区暴雨发生发展提供充足水汽。副高维持而低涡东移造成的气压梯度增大以及夜间季风气流加速共同作用使得局地大气河增强。(3)大气河夜间增强促进了局地水汽辐合及垂直输送使得湿层不断增厚,大气可降水量增大,有利于降水效率增大。同时,持续的暖湿输送有利于低层不稳定层结的建立和维持,使大气对流不稳定结构贯穿整个降水过程。(4)山脉地形的辐合抬升、侧向摩擦促进了上升运动、垂直涡度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山前堆积的暖湿空气被迫抬升而触发对流,另一方面有利于对流系统维持,造成更多水汽凝结致雨。此外,暖湿空气堆积产生持续的锋生强迫也有利于降水维持和增强。(5)大气河影响下的强上升造成大量水汽不断凝结释放潜热,大气受热后又加强了上升运动,在该正反馈机制下对流持续发展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大气河 对流不稳定 潜热
下载PDF
山东一次低涡切变型暖区暴雨大范围漏报原因
7
作者 张萍萍 林修栋 张宁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3-965,共13页
低涡切变型暖区暴雨预报是山东省暴雨预报中的一个难点问题,2021年8月30—31日山东中部及半岛地区出现大范围暖区暴雨天气,主观预报强度偏弱,范围偏小,暴雨出现大范围漏报。本文利用常规数值模式资料、地面观测资料、雷达资料等对漏报... 低涡切变型暖区暴雨预报是山东省暴雨预报中的一个难点问题,2021年8月30—31日山东中部及半岛地区出现大范围暖区暴雨天气,主观预报强度偏弱,范围偏小,暴雨出现大范围漏报。本文利用常规数值模式资料、地面观测资料、雷达资料等对漏报原因进行回顾,结果表明:对大气综合稳定度特征、边界层暖锋锋生特征、超低空急流、低空急流与高空急流垂直相互作用,以及边界层和中层弱冷空气的作用判断不够全面,在环境场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仍然用前期短时间内模式检验结果作为未来模式降水订正的依据等,可能是导致此次暖区暴雨过程预报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今后类似预报中应全面分析条件不稳定、对流不稳定和对称不稳定特征,关注边界层假相当位温密集带和边界层暖锋锋生特征,考虑急流垂直三维结构以及不同高度弱冷空气的作用,并应依据环境场的变化特征,判断数值模式暴雨预报性能,进行合理的动态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预报偏差 对称不稳定 暖锋锋生 模式订正
下载PDF
北部湾沿海热带气旋暴雨与暖区暴雨雨滴谱特征分析
8
作者 毛家燊 廖胜石 +2 位作者 蒋亚平 李华实 韦靖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4期32-41,共10页
利用广西北海、防城港2019-2021年雨滴谱观测资料,对比分析热带气旋暴雨(TCRs)和暖区暴雨(WSRs)过程雨滴谱结构特征及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TCRs比WSRs具有更高浓度的小雨滴和更低浓度的中、大雨滴;TCRs雨滴直径小且粒径分布较集中,雨... 利用广西北海、防城港2019-2021年雨滴谱观测资料,对比分析热带气旋暴雨(TCRs)和暖区暴雨(WSRs)过程雨滴谱结构特征及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TCRs比WSRs具有更高浓度的小雨滴和更低浓度的中、大雨滴;TCRs雨滴直径小且粒径分布较集中,雨滴数浓度较高;WSRs雨滴直径大,但粒径分布较离散,雨滴数浓度偏低。TCRs降水以中、小雨滴贡献为主,WSRs降水则以中、大雨滴贡献为主,在这两类暴雨过程中,中雨滴对降水贡献率均超过68%。对于层云降水,WSRs比TCRs具有更大的雨滴尺度变率和更集中的粒子数量分布;而对流降水中,WSRs与TCRs相比,雨滴尺度变率大,粒子数量分布更离散。TCRs对流降水具有明显的海洋性对流降水特征,WSRs对流降水则更具大陆性对流降水特征。TCRs对流降水(层云降水)Z-R拟合关系为Z=155.27R^(1.54)(Z=223.92R^(1.35)),WSRs对流降水(层云降水)Z-R拟合关系为Z=241.55R^(1.48)(Z=331.44R^(1.34))。总体来看,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对WSRs的降雨估测效果比TCRs的估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暴雨 暴雨 雨滴谱 北部湾沿海
下载PDF
2023年4月18日厦门暖区特大暴雨中尺度特征及低空急流的作用
9
作者 崔梦雪 张晗昀 +3 位作者 陈德花 黄昕 苏志重 胡雅君 《暴雨灾害》 2024年第5期521-531,共11页
2023年4月18日厦门遭遇入汛以来最强暖区暴雨过程,过程具有降水强度大、局地性强等特点。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以及双偏振雷达、风廓线雷达、雨滴谱仪等新型探测资料对此次暴雨的天气背景、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演变及低... 2023年4月18日厦门遭遇入汛以来最强暖区暴雨过程,过程具有降水强度大、局地性强等特点。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以及双偏振雷达、风廓线雷达、雨滴谱仪等新型探测资料对此次暴雨的天气背景、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演变及低空急流在其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暖区暴雨主要影响系统为偏南风天气尺度低空急流和东南风边界层急流,其强烈发展增强了局地的水汽及不稳定条件;(2)低质心的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嵌有类超级单体风暴在低空急流左侧辐合区内形成发展,MCS在福建南部沿海长时间维持,形成“列车效应”导致厦门极端强降水的发生;(3)类超级单体风暴强回波区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差分传播相移(KDP)与相关系数(CC)均较大,质心低于经典超级单体风暴。此外,强降水云具有高浓度的小雨滴与大雨滴并存的暖区暴雨云微物理特征。(4)低空急流迅速增强和向下扩展与强降水密切相关,双低空急流耦合产生的上升运动是此次暖区暴雨主要的天气尺度触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边界层急流 低空急流 中尺度特征
下载PDF
2012—2021年湘南暖区暴雨特征分析
10
作者 周宜卿 宋楠 +2 位作者 周长青 唐明晖 袁韬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435,共11页
基于2012—2021年3—9月66个暖区暴雨个例,利用地面、高空等常规资料及再分析数据,分析了湘南地区暖区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分冷锋前暖区型、南风型和暖切变暖区型三类建立天气学概念模型,并提取暴雨发生前各物理量指标,结果表明:(1)湘... 基于2012—2021年3—9月66个暖区暴雨个例,利用地面、高空等常规资料及再分析数据,分析了湘南地区暖区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分冷锋前暖区型、南风型和暖切变暖区型三类建立天气学概念模型,并提取暴雨发生前各物理量指标,结果表明:(1)湘南暖区暴雨年变化呈现波动增长趋势,日变化峰值出现在19—22时,5月范围最广,6月次数最多,日雨量极值最大,7—9月局地性强;(2)南风型占比和日雨量极值最大,暖切变暖区型次之,冷锋前暖区型最小,三种类型分别多发于4—6月、5—8月和6—7月;(3)冷锋前暖区型、暖切变暖区型短时强降水(小时雨量≥20 mm)日变化较剧烈,南风型略平缓;(4)湘南暖区暴雨发生的高频区与南岭、罗霄山脉和阳明山地形分布息息相关,东江湖对暖区暴雨也有增幅作用,冷锋前暖区型更易发生在西南部的喇叭口地形处,暖切变暖区型集中于南部南岭迎风坡和不均匀下垫面附近,南风型发生点较分散;(5)湘南暖区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是高空低槽、低空和超低空急流、地面倒槽和辐合线,另外200 hPa分流区、850 hPa暖脊和显著湿区以及地形作用对降水起到增幅效果;(6)700 hPa、850 hPa、925 hPa急流分别对冷锋前暖区型、暖切变暖区型和南风型暖区暴雨的水汽输送起重要作用;(7)湘南暖区暴雨发生前各物理量平均值显示,q_(850)(850 hPa比湿)≥13 g·kg^(-1),CAPE(对流有效位能)≥1100 J·kg^(-1),K指数≥37℃,SI(沙氏指数)≤-1.5,T_(850-500)(850 hPa与500 hPa温差)≥23℃,LCL(抬升凝结高度)在0.6~0.9 km间,0℃层高度在4.9~5.1 km间,0~6 km的垂直风切变在10~16 J·kg^(-1)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湘南地 天气学概念模型 物理量指标
下载PDF
山东半岛一次冷涡背景下暖区暴雨漏报成因分析
11
作者 迟静 孙倩倩 仇丹妮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4年第3期624-634,共11页
利用常规观测数据和ERA5 (Fifth Generation of ECMWF Reanalysis) 0.25˚ × 0.25˚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6月14日山东半岛一次预报失败的局地大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 暴雨发生在冷涡槽前暖湿气流中,低空急流的两... 利用常规观测数据和ERA5 (Fifth Generation of ECMWF Reanalysis) 0.25˚ × 0.25˚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6月14日山东半岛一次预报失败的局地大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 暴雨发生在冷涡槽前暖湿气流中,低空急流的两次建立为暴雨提供了持续充足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条件;2) 低层暖湿切变线、地面海陆风中尺度辐合线是触发对流的主要机制,沿岸热力差异和山地地形强迫作用使局地对流强度增强;3) 雨带分布与两个阶段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发展演变有关,沿岸对流系统合并与列车效应造成了局地大暴雨;4) 降水发生前,数值预报模式对低空急流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预报较差,预报员对于暖区降水的认识不足是暴雨漏报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涡 暴雨 低空急流 列车效应
下载PDF
河源市前汛期暖区暴雨环境参数的统计分析
12
作者 段海花 曾丹丹 +1 位作者 彭瑨婧 钟东良 《广东气象》 2024年第2期16-21,共6页
采用2007—2022年4—6月河源市探空资料和地面常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河源市前汛期暖区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和环境参数,并基于百分位法提取了不同等级暖区暴雨的预报关键阈值。结果表明:4—6月暖区暴雨事件逐月明显增加,且72.5%出现在南... 采用2007—2022年4—6月河源市探空资料和地面常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河源市前汛期暖区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和环境参数,并基于百分位法提取了不同等级暖区暴雨的预报关键阈值。结果表明:4—6月暖区暴雨事件逐月明显增加,且72.5%出现在南海夏季风爆发以后;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自西向东逐渐减少,高频次站点均处于东北-西南向的喇叭口地形附近;925与850 hPa温度露点差的平均值、500 hPa温度露点差、整层比湿积分、抬升指数、K指数和0~3 km垂直风切变对典型河源暖区暴雨事件的发生具有较清晰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暴雨 探空 环境参数 河源市
下载PDF
“22·06”广西暖区极端致洪暴雨成因与预报偏差分析
13
作者 刘日胜 赵金彪 +1 位作者 刘国忠 王盛繁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2期114-119,共6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卫星遥感及再分析等多源气象资料,通过统计及天气学诊断方法,对2022年6月17—21日广西暖区极端致洪暴雨过程成因与预报偏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在高空槽、低涡切变、低空西南急流的...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卫星遥感及再分析等多源气象资料,通过统计及天气学诊断方法,对2022年6月17—21日广西暖区极端致洪暴雨过程成因与预报偏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在高空槽、低涡切变、低空西南急流的共同影响下造成,以暖区对流性强降水为主。(2)强降水回波具有明显的后向传播特点,强回波带附近有偏北风和偏南风的辐合线,有利于对流系统的维持与发展,形成“列车效应”,造成局地极端强降水,桂北地形对强降水有增辐作用。(3)多个物理量的异常度分布对应着极端降水区域,其中K指数和整层可降水量与极端降水区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4)模式预报500 hPa高空槽强度偏弱、850 hPa急流位置偏差造成强降水落区位置偏西偏北、强度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极端降水 中小尺度 物理量异常度
下载PDF
2024年5月常德一次暖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14
作者 刘帆 刘思洋 +1 位作者 袁钰容 王阳阳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4年第5期1323-1332,共10页
利用高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24年5月26日一次暖区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1) 本次暖区暴雨发生时,常德位于高空槽前,受低涡切变东移影响,700 hPa和850 hPa西南急流加强,暖湿气流旺盛,地面有热低压倒槽发展,... 利用高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24年5月26日一次暖区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1) 本次暖区暴雨发生时,常德位于高空槽前,受低涡切变东移影响,700 hPa和850 hPa西南急流加强,暖湿气流旺盛,地面有热低压倒槽发展,有弱冷空气南下,地面辐合线的加强触发强对流的发生发展。2) 暖区暴雨短期预报难度大,模式可参考性差,量级和落区均易产生较大偏差,应重点加强短临预警监测以及叫应联动等方面的服务工作。3) 双偏振雷达中差分传播相移率(KDP)与强降水的影响时间和强度对应较好,对强降水的短临监测预警有很好的指示意义。Using high altitude and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and Doppler radar data, the process of a warm rainstorm on May 26, 2024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When the warm rainstorm occurred, Changde was located in front of the upper trough, affected by the eastward shift of low vortex shear. The southwest jet streams at 700 hPa and 850 hPa strengthened, leading to abundant warm, moist airflow. At the surface, a thermal low developed over the trough, with weak cold air moving southward,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surface convergence line triggered the development of strong convection. 2) The short-term forecast of a warm rainstorm is difficult, the model reference is poor, and the magnitude and fall area is prone to large deviations, so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service work of short warning monitoring and call response linkage. 3) In dual-polarization radar, KDP corresponds well with the influence time and intensity of heavy precipitation, which is a good indicator of significance for short-term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of heavy precip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地面辐合线 列车效应 短临预警
下载PDF
鲁南一次暖区大暴雨触发与维持机制分析
15
作者 黄燕玲 王亚兰 袁月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4期43-50,共8页
利用区域自动站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FY-2F云顶亮温资料、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9年8月5—6日鲁南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环境场条件、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演变特征及其触发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暴雨过程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 利用区域自动站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FY-2F云顶亮温资料、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9年8月5—6日鲁南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环境场条件、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演变特征及其触发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暴雨过程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弱天气强迫背景下,大尺度环流形势配置不是很有利;(2)深厚的湿层、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LCL)和自由对流高度(LFC)、上干下湿的不稳定层结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3)暖区强降水发生在鲁中山脉向苏北平原的过渡带上,呈狭长带状,5日午后和夜间先后生成的准静止β中尺度对流系统(MβCS)共同导致大暴雨过程的发生,小时强降水中心主要出现在MβCS云团TBB梯度大值区附近;(4)5日午后鲁南和6日凌晨枣庄中部强降水的触发机制为地面中尺度辐合线,MCS沿着辐合线不断新生和发展,形成“列车效应”,造成大暴雨。6日凌晨临沂西北部强降水由850 hPa露点锋触发,鲁中山脉峡谷风效应和迎风坡的动力抬升作用促使MCS增强发展;(5)强降水的持续与850 hPa露点锋、冷池和边界层暖湿气流增强引起的地面辐合线的长时间维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地面辐合线 地形作用
下载PDF
融安县暴雨时空特征分析及落区分布研究
16
作者 黄灿娇 覃丽娜 +3 位作者 郑红 何杭骏 唐芊 张凌云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2期219-222,共4页
基于融安自动气象站降雨量观测数据及FNl再分析资料,分析融安县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各暴雨日天气形势进行分型及落区分析,得到结果如下:(1)1957-2021年,融安县年暴雨日在2~13 d之间,暴雨集中发生在4-8月,尤以6月暴雨发生频率最高,暴... 基于融安自动气象站降雨量观测数据及FNl再分析资料,分析融安县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各暴雨日天气形势进行分型及落区分析,得到结果如下:(1)1957-2021年,融安县年暴雨日在2~13 d之间,暴雨集中发生在4-8月,尤以6月暴雨发生频率最高,暴雨日数震荡周期在20年左右。(2)2007-2021年,融安县各乡镇年均暴雨日数在5.3~12.5 d/年之间,其中长安镇暴雨日数最多。各乡镇平均暴雨强度在80~95 mm/d之间,以长安镇为中心,向东北、西南方向逐渐减小。(3)Ⅰ、Ⅱ、Ⅲ型天气形势是融安县最常见的3种暴雨形势,Ⅰ型天气形势下发生的暴雨强度最大,强度从北至南逐渐减小;Ⅱ型天气形势下暴雨强度分布表现为西北、东南较大,东北较小;Ⅲ型天气形势下发生的暴雨强度明显小于Ⅰ型和Ⅱ型,大致表现为南大北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安县 小波分析 暴雨分型 暴雨
下载PDF
低空急流在福建山区暖区大暴雨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17
作者 沈永生 卜银军 +1 位作者 方晓洁 杨希 《海峡科学》 2024年第1期1-5,38,共6页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5再分析数据,结合福建省地形,采用统计方法分析福建山区2010—2022年每年5—6月暖区大暴雨低空急流水平和垂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福建山区暖区大暴雨的强降水时段较集中,96.6%的站次6 h累积雨量超过日总...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5再分析数据,结合福建省地形,采用统计方法分析福建山区2010—2022年每年5—6月暖区大暴雨低空急流水平和垂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福建山区暖区大暴雨的强降水时段较集中,96.6%的站次6 h累积雨量超过日总降水量的78.3%;04—09时是强降水多发时段,占比44.0%,致灾危险性高;低谷区到高山区的过渡带地形和两高山区的峡谷汇合地带地形对应大暴雨占比高,达78.6%;低空急流在福建山区暖区大暴雨中普遍存在,占比81.0%;55.2%个例低空急流高度低于850 hPa,低空急流高度从01时到10时有逐步降低的趋势,与强降水多发时段相对一致;30 mm以上雨强较[20,30)mm雨强对应的急流高度明显更低,表明低空急流的高度与短时强降水的强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急流 暴雨 福建山
下载PDF
一次华南暖区暴雨及锋面暴雨等熵位涡对比分析
18
作者 任睿智 孙璐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期173-175,共3页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每天间隔6 h、分辨率为0.125°×0.125°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应用等熵位涡对华南一次双雨带过程进行分析,重点对比在相同的大尺度环境场下暖区暴雨和锋面暴雨的差异。结果显示,暖区暴...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每天间隔6 h、分辨率为0.125°×0.125°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应用等熵位涡对华南一次双雨带过程进行分析,重点对比在相同的大尺度环境场下暖区暴雨和锋面暴雨的差异。结果显示,暖区暴雨发生时高层辐散起到主要作用,锋面暴雨的发生受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共同影响;暖区暴雨的辐合辐散强度小及垂直速度明显慢;通过等熵位涡分析,高层高位涡中心和强降水中心对应关系较好,正位涡中心东北部的北风形成风场的辐散区促使抽吸作用加强,最终导致对流发展。锋面暴雨在对流层中层存在等熵位涡的大值中心,中层冷空气下沉引起锋面暴雨的发展维持,而暖区暴雨发生过程中受冷空气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锋面暴雨 等熵位涡
下载PDF
2022年赣州市一次极端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
19
作者 张帆 刘云香 +1 位作者 邱恬 张军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期143-145,148,共4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多普勒天气雷达、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6月发生在赣南的1次致灾性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发生在西风槽东移和切变线南压、西南急流加强的环流背景下,前阶段降水为西南急流加强的风速辐合的暖...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多普勒天气雷达、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6月发生在赣南的1次致灾性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发生在西风槽东移和切变线南压、西南急流加强的环流背景下,前阶段降水为西南急流加强的风速辐合的暖区暴雨,后阶段为锋面暖区一侧暴雨;在“暖区暴雨”的2个降水集中时段中,雷达回波均呈带状分布,且回波形态的方向与其移动方向平行,容易导致“列车效应”而带来暴雨天气。从韶关雷达双偏振参量上发现,Z_(DR)和K_(DP)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降水强度,由于2个“暖区暴雨”集中降水时段均未出现冰雹,因此,CC都接近1;在“锋面暴雨”中,降水主要出现在冷锋前,由于冷锋前沿的暖湿气流水汽丰富,带来的锋前降水雨强较大,且由于锋面移动速度不快,因而累积雨量大而产生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锋面暴雨 双偏振雷达
下载PDF
2023年4月闽南沿海一次暖区暴雨过程中尺度分析
20
作者 张凌艺 曾进 李育乔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35-138,146,共5页
本文利用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对2023年4月18日闽南沿海地区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特征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过程是副高北抬和南风暖湿气流强迫背景下形成的强对流天气,东南季风绕过台湾省形成地形高压,南海水汽通道建... 本文利用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对2023年4月18日闽南沿海地区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特征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过程是副高北抬和南风暖湿气流强迫背景下形成的强对流天气,东南季风绕过台湾省形成地形高压,南海水汽通道建立与弱冷空气触发是此次过程的降水机制。“列车效应”在雷达图中表现突出,针对区域性冷空气的入侵,风廓线雷达资料较常规资料更精细,地形正面阻挡对边界层偏南急流造成的暖区暴雨大值落区判断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边界层偏南急流 风廓线 闽南沿海 2023年4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