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读《暾欲谷碑》札记——türk sir与“锻奴” 被引量:4
1
作者 包文胜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109,共9页
迄今为止,学界对《暾欲谷碑》所见türk sir一词没有较为满意的解释。笔者最近在研读突厥鲁尼文碑铭以及查阅相关书籍时发现,对此问题进一步推敲甚至作个诠释已有可能。经研究,碑铭所见türk sir可能与汉籍史料所记"锻奴&q... 迄今为止,学界对《暾欲谷碑》所见türk sir一词没有较为满意的解释。笔者最近在研读突厥鲁尼文碑铭以及查阅相关书籍时发现,对此问题进一步推敲甚至作个诠释已有可能。经研究,碑铭所见türk sir可能与汉籍史料所记"锻奴"有关,即与突厥炼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暾欲谷 TÜRK SIR 突厥 锻奴 图瓦语 古突厥语 突厥起源地
下载PDF
试论暾欲谷对后突厥汗国的贡献
2
作者 袁志鹏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2年第2期117-118,共2页
暾欲谷是后突厥汗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位谋臣和干将,本文论述了他对后突厥汗国的杰出贡献:帮助颉跌利施可汗建立了后突厥汗国;默啜可汗时期他东征西讨,使汗国走向了鼎盛局面;毗伽可汗时期他协助可汗巩固了后突厥汗国。后突厥汗国的发展... 暾欲谷是后突厥汗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位谋臣和干将,本文论述了他对后突厥汗国的杰出贡献:帮助颉跌利施可汗建立了后突厥汗国;默啜可汗时期他东征西讨,使汗国走向了鼎盛局面;毗伽可汗时期他协助可汗巩固了后突厥汗国。后突厥汗国的发展、壮大与强盛和暾欲谷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忠心耿耿是密不可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暾欲谷 后突厥汗国 唐朝 汗国利益
下载PDF
暾欲谷家世钩沉
3
作者 陈恳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CSSCI 2017年第1期130-146,共17页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对后突厥汗国重臣暾欲谷的出身、族属与家世进行了新的考证。回纥首领时健俟斤-菩萨家族属阿史德部,暾欲谷可能是菩萨之孙,该家族与薛延陀可汗家族关系密切,在吐迷度建立汗国之后被排挤出回纥,逐渐融入南下投唐...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对后突厥汗国重臣暾欲谷的出身、族属与家世进行了新的考证。回纥首领时健俟斤-菩萨家族属阿史德部,暾欲谷可能是菩萨之孙,该家族与薛延陀可汗家族关系密切,在吐迷度建立汗国之后被排挤出回纥,逐渐融入南下投唐的薛延陀余部,进而与漠南的突厥阿史德部合流,又随突厥诸部北返复国。突厥卢尼文《雀林碑》及《阙利啜碑》中可能存在与之有关的证据,元老阙利啜可能与暾欲谷是同一人。同为后突厥重臣的阿史德元珍具有与暾欲谷相似的回纥—薛延陀背景,众多证据表明,暾欲谷与阿史德元珍是同一人的假说仍具有较高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暾欲谷 回纥 薛延陀 突厥 阿史德元珍
下载PDF
暾欲谷征讨黠戛斯的行军路线考
4
作者 芮传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2期48-53,共6页
距今约一百年前,人们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中部的鄂尔浑河、土拉河等流域陆续发现了后突厥汗国(公元7世纪80年代至8世纪上半叶)好几位领导人物的墓碑。这些墓碑都是用古突厥文,即所谓的“如尼文”书写的,它们对于研究后突厥汗国的政治、... 距今约一百年前,人们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中部的鄂尔浑河、土拉河等流域陆续发现了后突厥汗国(公元7世纪80年代至8世纪上半叶)好几位领导人物的墓碑。这些墓碑都是用古突厥文,即所谓的“如尼文”书写的,它们对于研究后突厥汗国的政治、军事、民族、文化、地理等方面都极有帮助。所谓的“暾欲谷碑”便是其中的主要碑铭之一。它于1897年被发现,位于土拉河上游的巴颜楚克图,在那赖河与土拉河的右岸之间。暾欲谷曾连续辅佐骨咄禄、默啜、毗伽三朝可汗,是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此碑是他在生前亲自撰写,叙述了其一生的业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暾欲谷 黠戛斯 行军路线 默啜 突厥汗国 骨咄禄 蒙古人民共和国 鄂尔浑河 突厥人 尼文
下载PDF
《暾欲谷碑》所见开元初突厥政局
5
作者 陈浩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138,169,共13页
开元四年(716)突厥汗国的政局动荡,是观察7~8世纪欧亚政治秩序演进的重要节点。牵涉其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暾欲谷在政变前后的相关事迹,在汉文史料中仅有寥寥几句,但其纪功碑却蕴含了丰富信息,故《暾欲谷碑》成为理解这段历史的关键文本。... 开元四年(716)突厥汗国的政局动荡,是观察7~8世纪欧亚政治秩序演进的重要节点。牵涉其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暾欲谷在政变前后的相关事迹,在汉文史料中仅有寥寥几句,但其纪功碑却蕴含了丰富信息,故《暾欲谷碑》成为理解这段历史的关键文本。若将突厥碑文放置于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解读,则《暾欲谷碑》的刻立时间,碑文何以聚焦于骨咄禄一朝史实,以及开篇第一行何以用大号字刻写等问题,都可以得到圆满解决。同一政治语境,也能够解释参与政变的另一核心人物阙特勤的纪功碑叙事何以止于开元四年的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厥 暾欲谷 阙特勤 后突厥汗国
原文传递
浅析古代突厥文《暾欲谷碑》中出现的türk sir bodun——兼论薛延陀汗国灭亡以后的薛延陀部落的历史 被引量:2
6
作者 艾克拜尔.吐尼亚孜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9-154,共6页
薛延陀汗国灭亡以后薛延陀部落的大部分人散居于漠北草原,逐渐被回纥等九姓铁勒所吸收,余众被唐朝中央政府安置在漠南东突厥部众居住的区域。当漠南突厥部众反叛唐朝中央政府时薛延陀余部也参与其中,并同突厥部众逐渐形成部落联合体,建... 薛延陀汗国灭亡以后薛延陀部落的大部分人散居于漠北草原,逐渐被回纥等九姓铁勒所吸收,余众被唐朝中央政府安置在漠南东突厥部众居住的区域。当漠南突厥部众反叛唐朝中央政府时薛延陀余部也参与其中,并同突厥部众逐渐形成部落联合体,建立了后突厥汗国,其核心部落就是由突厥部落和薛延陀余部组成的部落联合体。《暾欲谷碑》提及的türk sir bodun(突厥-薛人)即指这一部落联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厥 薛延陀 暾欲谷
原文传递
唐、突互动视野下的突厥阿史德氏 被引量:2
7
作者 彭建英 王静宜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8-155,共18页
阿史德氏是构成漠北突厥汗国统治集团的核心氏族之一。其政治地位和影响力的起伏变化,与突厥汗国的盛衰兴亡及突厥和唐朝之间的互动,关系密切。突厥第一汗国时期,阿史德氏虽贵为可汗姻族,但在政治上却处于汗族阿史那氏之附属地位。第一... 阿史德氏是构成漠北突厥汗国统治集团的核心氏族之一。其政治地位和影响力的起伏变化,与突厥汗国的盛衰兴亡及突厥和唐朝之间的互动,关系密切。突厥第一汗国时期,阿史德氏虽贵为可汗姻族,但在政治上却处于汗族阿史那氏之附属地位。第一汗国瓦解和突厥属唐时期,内部摆脱汗族之限制,外部得益于唐之羁縻府州政策及扶持、宠遇,阿史德氏的实力因之壮大,遂成为突厥复国运动的最初发起者和中坚力量,并为其在第二汗国时期的尊崇地位奠定基础。第二汗国时期,藉其在内属于唐和复国运动中累积的声望和大幅提升的部落实力,兼以其本部落灵魂人物暾欲谷个人智勇和号召力,最终得与阿史那氏共掌突厥国政。不过终突厥时代,阿史德氏始终未能突破其与汗族阿史那氏基本关系框架中之辅弼地位,此当与北族(突厥)传统的汗权正统观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史德氏 唐、突互动 阿史那氏 暾欲谷 汗权正统
下载PDF
从唐代契苾部族到元代高昌偰氏看西域文化家族的成因
8
作者 高人雄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66-73,共8页
通过相关史志、碑文、传记、墓志等文献资料研究,可知元代高昌偰氏所属回鹘部族,自北魏隋唐以来,世代活动于漠北、西域、河西,后定居北庭高昌。高昌偰氏长期以来崇尚和学习汉文化,历代不乏出任中原王朝官员者,自认中国人。入元后偰氏家... 通过相关史志、碑文、传记、墓志等文献资料研究,可知元代高昌偰氏所属回鹘部族,自北魏隋唐以来,世代活动于漠北、西域、河西,后定居北庭高昌。高昌偰氏长期以来崇尚和学习汉文化,历代不乏出任中原王朝官员者,自认中国人。入元后偰氏家族文人的社会影响增大,留有一些传世作品,且体现了崇儒尚用的文学风尚,是典型的受华夏文化滋养的家族。通过唐代契苾部族和元代高昌偰氏家族历史,也可以推知西域文化家族形成的历史。这充分显示了回鹘部族自北朝隋唐以来形成的华夏文化共识,是入元以后西域色目文化家族形成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历 高车 契苾家族 暾欲谷 偰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