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戏曲中诗歌存在形态及其曲学意义——以《六十种曲》为例
1
作者 刘相微 《学术交流》 CSSCI 2024年第4期179-192,共14页
在复杂的文体关系中,戏曲因“兼备众体”的属性特征成为文体研究独特的存在。基于戏曲的本位视域,从戏曲内部观照诗歌本体,并非仅聚焦诗歌的形态与功能,而是着眼于戏曲价值的思索。通过《六十种曲》,我们既看到了明代戏曲文本内部诗歌... 在复杂的文体关系中,戏曲因“兼备众体”的属性特征成为文体研究独特的存在。基于戏曲的本位视域,从戏曲内部观照诗歌本体,并非仅聚焦诗歌的形态与功能,而是着眼于戏曲价值的思索。通过《六十种曲》,我们既看到了明代戏曲文本内部诗歌的存在形态,同时也看到了戏曲与诗歌之间相互影响、彼此渗透所呈现出的融合互补的趋势,而这种融合也正是明代戏曲不断发展与完善的重要因素。这一课题的研究,着重指向的是戏曲中的诗歌,是在明代复古思潮影响下创作出符合戏曲法度、本色的诗歌。并以此洞悉诗歌存在形态的巨大差异,为重新思考戏曲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诗歌 存在形态 曲学意义
下载PDF
“洪武赐曲”之说及其所蕴含的曲学史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彭秋溪 《文化遗产》 CSSCI 2018年第3期54-61,共8页
考察"洪武赐曲"之说的来源,发现其本身矛盾、信息模糊之外,同时也与明初的礼乐制度、军事形势以及明太祖对戏曲的态度相抵牾。换言之,无论是从礼乐制度史、戏曲文化史的角度,还是从史源学的角度审查"洪武赐曲",此... 考察"洪武赐曲"之说的来源,发现其本身矛盾、信息模糊之外,同时也与明初的礼乐制度、军事形势以及明太祖对戏曲的态度相抵牾。换言之,无论是从礼乐制度史、戏曲文化史的角度,还是从史源学的角度审查"洪武赐曲",此说均无法获得任何有效的信息支持,亦没有得到同时代前后其他曲家的"追认"或"传袭"。不过,此说出现在正德、嘉靖间,而此时戏曲的外部环境较明初几十年前,已得到很大的改善,尤其是南曲的社会地位逐渐上升;与此相应,"洪武赐曲"被李开先提及,不仅透露出嘉靖间北曲曲本流传稀少的事实,也反映了正德、嘉靖间北曲进一步衰微时,部分文人为维护北杂剧、散曲等音乐文学的社会地位所作出的努力。"洪武赐曲"虽不可信,但它对于现今研究中国戏曲史(尤其是明代戏曲史),仍不失为一个透析明初至明中叶戏曲(乃至俗文学)变化发展的重要文化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武赐曲 礼乐制度 军事形势 戏曲态度 曲学意义
下载PDF
《中原音韵》的戏曲学意义
3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0-111,共2页
季国平在2006年第3期的《福建艺术》上发表了同题文章。文章认为,由周德清所著的、成书于1324年的《中原音韵》,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划时代的音韵学著作,它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关键词 《中原音韵》 《福建艺术》 中国戏 周德清 音韵学 曲学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