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径寸之木 曲尽其态——散文诗特征小议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傅子玖
-
出处
《文学评论》
1982年第6期80-82,共3页
-
文摘
纵观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散文诗这种文体,事实上自古已有。只是当时无人立此名目,以致至今门庭蒙昧,归属不明。两千多年过去,现在竟然还有些知识性的类籍或大专教科书,仍不愿列入此种条目;极少数书刊亦有勉强论列的,或并入散文类,或并入诗歌类。散文诗始终没有自己的门庭而游离两间。中国现代散文诗诞生于“五四”前后,可以说,它是白话文和自由体新诗联姻后的宠儿。“散文体”这名称似是外来语。
-
关键词
中国现代散文诗
曲尽其态
发展历程
中国文学
文体
刘半农
诗歌
外来语
白话文
自由体
-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中国传统音乐与绘画的气韵同构性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杨凡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出处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9年第S1期193-194,共2页
-
文摘
中国传统音乐与绘画作为华夏文化的组成部分都博大精深,形成众多,各领风骚,争奇斗艳。它们在其背景深处都留下了传统文化的印记,也从中含蓄地表达了传统文化与哲学的亲密关系。传统音乐与绘画,在文人眼中。
-
关键词
中国传统音乐
同构性
精神结构
王原祁
曲尽其态
华夏文化
麓台
迁想妙得
文化哲学
创作对象
-
分类号
J605
[艺术—音乐]
J205
[艺术—美术]
-
-
题名石涛“一画”论对书法的影响
- 3
-
-
作者
李敬东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学院艺术系
-
出处
《中国书画》
2003年第8期43-44,共2页
-
文摘
石涛以'一画'之论名世至今已有300多年了,后世对此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其实石涛所作的'一画'论始出于南朝宗炳《画山水序》,宗炳说:'尝临陆探微作一笔画一百事',这里主要是指画面的贯气,有如书法中的'一笔书'。在石涛眼里的'一画'是描述一根托物传神的线,对于书法艺术而言,如果离开这根'生命'线,就难以表达出天地万物的灵奇之妙。同时把宇宙所包含的一切都囊括浓缩于'一画'之中,所以他坚定地说:'受之于远,得之最近;识之于近,得之于无。一画者,字画下手之浅近功夫也。'(《画语录·运腕章》)'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舍笔墨其何以形之哉。'(《了法章》)从中可以洞见这'一画'在自然之中无时、无处不在,它是众有之本。
-
关键词
石涛
《画山水序》
画语录
一笔书
一笔画
陆探微
天地万物
法章
倪云林
曲尽其态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
-
题名浅论中国艺术的“纹理美”
- 4
-
-
作者
李立平
-
出处
《当代戏剧》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0-31,共2页
-
文摘
中国艺术精神的根本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追求一种“纹理美”.古代,这个“纹”字和文化的“文”字是相通的.由此看来.这个“纹”字就特别值得玩味了.这个“纹”字最原始的意义即专指纹理而言,甲骨文中,这个“纹”
-
关键词
中国艺术精神
不似之似
变化万千
戏剧理论家
曲尽其态
天地之间
似与不似之间
二字
邓椿
线条美
-
分类号
J12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中国白描花卉画何以长盛不衰
- 5
-
-
作者
应受庚
-
出处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41-41,共1页
-
-
关键词
白描花卉
中国画
疏密对比
空间感
突出主体
不等边三角形
对立统一
指实掌虚
曲尽其态
层次感
-
分类号
J211.27
[艺术—美术]
-
-
题名石涛“一画”三题
- 6
-
-
作者
徐寿凯
-
出处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36-40,共5页
-
文摘
一、“一面”的涵义被石涛称为“乃自我立”的“一画之法”,是石涛名著《画语录》的理论核心所在。然而,如何理解这个“一画”,却还不能说已经解决了。在过去出版的注释石涛《画语录》的著作中,一般都把“一画”解释为一笔一划的一划,以及画的第一笔。如:
-
关键词
石涛
画语录
曲尽其态
绘画理论
大涤子题画诗跋
一幅画
绘画作品
俞剑华
搜尽奇峰打草稿
道醇
-
分类号
J2
[艺术—美术]
-
-
题名霍春阳与传统文人画
- 7
-
-
作者
赵星
-
出处
《中国书画》
2006年第1期44-51,共8页
-
文摘
考察霍春阳先生的绘画艺术,我们不得不先从传统文人画的发展及其特征人手。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霍春阳先生曾被列入新文人画代表画家的行列,但并没有得到画家本人的认可。因为,在当时的新文人画的思潮中,其艺术主张存在着很多值得商榷的问题。可以说,新文人画的论点是难以成立的。霍先生曾说,"文人画哪还有新旧之分?如果视旧为没有生命的死的东西,那我们至今还学什么元四家、四王、四僧呢?!"他主张只有老老实实地画传统,才能从学古人中著己之地。纵观霍春阳先生的作品,早期用笔以书趣风神胜,中期似以飘逸恣肆胜,而现在则已愈发趋向理法和意境。
-
关键词
传统文人画
霍春阳
新文人画
艺术主张
四王
元四家
用墨
天老地荒
八大山人
曲尽其态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
-
题名天教水墨画罗汉
- 8
-
-
作者
洪丕谟
-
出处
《佛教文化》
1999年第5期37-37,共1页
-
-
关键词
水墨画
应梦罗汉
贯休
十六罗汉
欧阳炯
《宋高僧传》
诗歌创作
十六大
创作风貌
曲尽其态
-
分类号
J219
[艺术—美术]
-
-
题名元人戏曲表演论初探(下)
- 9
-
-
作者
陆林
-
出处
《戏曲艺术》
1987年第4期58-61,共4页
-
文摘
三、“外则曲尽其态,内则详悉其情”——论戏曲表演审美特性 元杂剧表演成就,虽然今天因资料的缺乏使我们难以对之作详尽的描述,但是。
-
关键词
戏曲表演
曲尽其态
演剧活动
角色创造
元杂剧
内则
赵文益
戏曲演出
审美特性
中国戏曲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质本洁来还洁去——议新版《节妇吟》之“新意”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徐珺
-
机构
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
-
出处
《戏曲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129-139,共11页
-
文摘
《节妇吟》是王仁杰先生1987年的作品,时隔二十余年再度搬演场上,却是一番旧貌换新颜了。旧作专攻"两难之境",活脱脱写明白了什么叫做"冲突":男与女,攻与守,人与我,理与欲,善与恶,两维之间,说一番,唱一番,哭一番,以悲悯之情,叹世态人心,其孤苦感怆。
-
关键词
节妇吟
沈蓉
男与女
质本
夜奔
曾静萍
南音三籁
一无所求
袁于令
曲尽其态
-
分类号
J805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黄宾虹画语录选师古人与师造化
- 11
-
-
作者
赵志钧
-
出处
《新美术》
1982年第4期52-53,共2页
-
文摘
山林廊庙,往古今来,屡变者面貌,不变者精神。研几入微,发挥尽致。气原骨力,韵在涵蓄,气韵生动,全关笔墨。六法精进,必多读书行路,远师古人,近参造化,精神贯注,浑厚华滋。一落时趋,工巧轻秀,浮薄促弱,便无足取。——1925年《古画微自序》 (范)宽于前人名迹,见无不橅,橅无不肖,而尤疑绘事之精能,不尽于此也。喟然叹曰:“吾师人曷若师造化.”闻终南、太华奇胜,因卜居其间。数年笔大进。
-
关键词
师造化
黄宾虹
画语录
古画微
气韵生动
终南
六法
画学
大家画
曲尽其态
-
分类号
J2
[艺术—美术]
-
-
题名天教水墨画罗汉
- 12
-
-
作者
洪丕谟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38-39,共2页
-
文摘
贯休是唐未五代著名画僧。他的一生,能诗善书,又擅绘画,尤其是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在我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北宋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宫里,收到了程公羽从四川进呈的贯休十六罗汉画像。关于十六罗汉画像的艺术风貌和进呈经过,《益州名画录》里记载得一清二楚。画罗汉十六帧,庞眉大目者,呆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胡貌梵相,曲尽其态。或问之,云:“休(贯休自称)自梦中所睹尔。”又画释迦十弟子,亦如此类,人皆异之。颇为门弟子所宝,
-
关键词
十六罗汉
贯休
益州名画录
画史
画僧
曲尽其态
古野
门弟子
创作对象
笔墨技巧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赵宁安作品赏析
- 13
-
-
作者
季寿荣
-
机构
中国社科出版社文学编辑室
-
出处
《美术观察》
1998年第5期24-25,2-15+27,共6页
-
文摘
主持人语 《美术观察》编辑的过程,是与美术家和读者交流沟通的过程,也是相互理解加深认识的过程。在过去的岁月中,美术家栏目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支持和关心。 本期名家赵宁安在艺坛执教多年,是当今画坛的实力派人物。其绘画语言的诗意追求和对中国画的深刻反思,尤其在开放环境中的坚定信念,他的创作和思考,对于读者当有一定的启发性。翁振新和陈滞冬两位迈向中年的画家,一位在闽南编织“惠安女”情结,数年来反复探索人物画;一位于蜀都描绘山水,探究中国画的当代语境。 薛永年、雷正民、刘玉山、钱海源等知名理论家特为本栏目荐举画家并撰写品评文章,他们所品评的画家各有所长,品评的角度也因人而异,将品评者文章与被品评者作品相互参证,读者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
关键词
作品赏析
空间美
绘画艺术
中国画
艺术形象
曲尽其态
象外之象
动之美
客观景物
画家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
-
题名得山水苍莽者,西园一人也
- 14
-
-
作者
人邻
-
出处
《都市生活》
2011年第13期108-112,共5页
-
文摘
数年前见西园老人山水,殊为惊讶。西北之地广袤,所见画家极多,寻常者多,甜熟者多,劣俗者多,过眼烟云者多,哪里有心神如此高妙之人。以数千万人,独而无偶,四顾茫然,如此壮士高人,另人太息。老人山水,与时下流风悉数不同,亦不同于古人。不过逾尺焦墨小品,笔法老辣,亦在老辣枯涩中见滋润蕴藉。董其昌曰:"士人所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如画沙,绝去甜俗蹊径"。
-
关键词
焦墨
新安画派
淡墨
条屏
曲尽其态
石涛
逸笔草草
无法之法
画语录
郭若虚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
-
题名根艺的朦胧美——论树根艺术
- 15
-
-
作者
宋德钧
-
出处
《中国花卉盆景》
1989年第10期21-21,共1页
-
文摘
树根的形态美,其基本特征,是通过某种朦胧模糊美的形式含蓄地表现出来的。在自然界的艺术美中,朦胧的自然景色,在形式上都有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或意境。所以,树根美的内容,要求含蓄。
-
关键词
朦胧美
虚实相生
形态美
美中
曲尽其态
简炼
真相毕露
-
分类号
S68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
-
题名艺术的记忆
- 16
-
-
作者
程传新
-
机构
济宁银行
-
出处
《流行歌曲》
2012年第5期78-79,共2页
-
文摘
书画作品能引起心灵的震撼,这可能就是艺术的感染力了。仔细想来,解读书画家的艺术成就还需引用王僧虔的名言:"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诸方可超于古人。"说的是濡书作画把握神彩与形质的统一。有形成质未必有神,无形无质神之安附?要从形质兼备到神彩横溢。
-
关键词
王僧虔
书画作品
神彩
形质
书画大家
曲尽其态
石涛
外师造化
无法之法
认识对象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
-
题名深心托毫素
- 17
-
-
作者
陆璐
-
出处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05年第2期35-35,共1页
-
-
关键词
孙过庭
巧拙
书谱
心画
钟繇
曲尽其态
赵壹
石涛画语录
《诗品》
张问陶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
-
题名出水荷花带露香
- 18
-
-
作者
张宗明
-
出处
《中国铁路文艺》
2008年第9期79-79,2,共2页
-
文摘
近读《李可染谈艺术》一书,颇有感悟:中国画作为东方艺术的重要一枝,不只画其所见,而且还画其所知所想,画到一定境界之时,思想飞翔,就能达到"精神上的自由状态",画画时什么都不用看,"白纸对青天,胸中丘壑,笔底烟霞,似‘无鞍骑野马,赤手捉毒蛇’。"然艺术乃寂寞之道,其苦乐酸甜非沉溺其中数十年哪知个中三昧?为艺就要在经年累月的实践中去创造,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方可有成。
-
关键词
东方艺术
李可染
苦乐
知所
工笔花鸟画
画如其人
中国花鸟画
曲尽其态
师法自然
女画家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
-
题名从“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想起的
被引量:2
- 19
-
-
作者
范曾
-
出处
《美术》
1959年第6期42-43,共2页
-
文摘
傅抱石先生在今年一月号“美术”上发表的“政治挂了帅,笔墨就不同”一文里有这么一段话: “元代画家倪云林‘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话是大家最熟悉的。不少人对它的‘不求形似’很有意见,若是站在思想第一,艺术第二的角度看,我看却未免冤枉。我体会它的话是把笔墨形式等等,看作是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并非为笔墨而笔墨。他画竹可以不管‘为芦为麻’,只要表现‘胸中逸气’,尽管片面了一些。
-
关键词
逸笔草草
不求形似
胸中逸气
倪云林
傅抱石
文人画家
画竹
中国画家
曲尽其态
搜尽奇峰打草稿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