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邯郸记》改编论冯梦龙崇北尊古的曲律观 被引量:1
1
作者 涂育珍 施琴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01-305,共5页
冯梦龙改编汤显祖的名剧《邯郸记》为《邯郸梦》,收入《墨憨斋定本传奇》。冯梦龙通过改编文本,表达了崇北尊古的曲律观,并以此来规范传奇创作,《邯郸梦》改订的曲牌范式虽没有被曲家编订曲谱时采纳,但也不可完全否认其定曲体的文体意义。
关键词 《邯郸梦》 崇北尊古 曲律观 曲体
下载PDF
《琵琶记》的美学价值
2
作者 梁晓萍 《艺术学界》 2016年第1期126-141,共16页
据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改制而成的《琵琶记》不仅具有戏剧史意义,也引发了中国古典戏曲美学理论史上许多重大命题和范畴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美学价值。《琵琶记》的生旦双线结构使一系列事件构成了逻辑关系很紧密的情节,形成了... 据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改制而成的《琵琶记》不仅具有戏剧史意义,也引发了中国古典戏曲美学理论史上许多重大命题和范畴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美学价值。《琵琶记》的生旦双线结构使一系列事件构成了逻辑关系很紧密的情节,形成了悲喜迥异的两种审美效果。《琵琶记》通过三段式情节的不断重复,将意义相近的三个事件——辞试、辞官、辞婚——组织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故事的内蕴在多频率的振动中得以强化。因体现了严谨而开放的曲律观,且曲律谨严,高明的《琵琶记》被后世曲家推奉为"词曲之祖",然《琵琶记》又不拘泥于曲律,而是具有开放的曲律观。《琵琶记》强调有关风化的戏曲观,以社会普遍诉求的反复吟唱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心,使人在欣赏中感觉到一种涤荡掉灰尘般的清爽,并因其达成的共识而促成了社会的整体和谐。在审美效果上,《琵琶记》讲究"动人"的审美追求,指出戏曲使人快乐很容易,但打动人心却很难,"动人"才是戏曲创作的最终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记》 美学价值 双线结构 三段式 曲律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