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TMR动态增强曲线联合ADC用于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研究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段斌 王啸江 孔玲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8期51-52,共2页
目的分析3.0TMR动态增强曲线联合ADC用于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78例乳腺病变患者,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病变组(35例)和恶性病变组(4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3.0TMR动态增强曲线... 目的分析3.0TMR动态增强曲线联合ADC用于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78例乳腺病变患者,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病变组(35例)和恶性病变组(4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3.0TMR动态增强曲线、ADC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3.0TMR动态增强曲线、ADC单独诊断的准确率以及3.0TMR动态增强曲线联合ADC诊断的检出率。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良性病变组患者的动态增强曲线结果与恶性病变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恶性病变组患者ADC值为(6.24±1.42)%,良性病变组患者ADC值为(12.63±2.25)%,恶性病变组患者ADC值与良性病变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与3.0TMR动态增强曲线、ADC单独诊断相比,3.0TMR动态增强曲线联合ADC诊断的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3.0TMR动态增强曲线联合ADC用于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获得较高的特异度、敏感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MR动态增强曲线 ADC 鉴别诊断
下载PDF
3.0 T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联合血清癌胚抗原癌抗原15-3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郁芳 赖凯旋 詹阿来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3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DCE-TIC)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5-3(CA15-3)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漳州市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61例乳腺癌作为观察组及54例乳腺良性肿瘤组作为对照组;2...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DCE-TIC)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5-3(CA15-3)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漳州市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61例乳腺癌作为观察组及54例乳腺良性肿瘤组作为对照组;2组均进行3.0 T MRI动态增强扫描并绘制DCE-TIC,并进行血清CEA、CA15-3水平检测;以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MRI DCE-TIC、CEA、CA15-3单一检测以及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效能。结果对照组DCE-TIC以Ⅰ型为主,观察组以Ⅲ型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血清CEA、CA15-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CEA诊断乳腺癌的最佳诊断值2.2 ng/ml,相应灵敏度41.0%,特异度94.4%,准确度35.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723(0.632,0.814)。CA15-3诊断乳腺癌的最佳诊断值6.85 ng/ml,灵敏度75.4%,特异度64.8%,准确度40.2%,AUC(95%CI)为0.71(0.615,0.805)。DCE-TIC检测乳腺癌准确性最高,而3种方法联合检测乳腺癌准确性并没有提高。结论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曲线检测乳腺癌诊断准确性高于联合血清CEA、CA15-3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 动态增强曲线 癌胚抗原 癌抗原15-3
下载PDF
3.0T MRI动态增强曲线半定量分型法对乳腺病变的诊断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文尚 陆莹莹 +1 位作者 梁波 王新民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6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3.0T MRI动态增强曲线半定量分型法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疾病患者90例(101个病灶)的临床资料。结果临界值为每秒平均流出斜率的0.03%的动态增强曲线半定量分型对乳腺良... 目的探讨3.0T MRI动态增强曲线半定量分型法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疾病患者90例(101个病灶)的临床资料。结果临界值为每秒平均流出斜率的0.03%的动态增强曲线半定量分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水平显著高于0.06%/s、5%、10%(P<0.05);临界值为每秒平均流出斜率的0.03%的动态增强曲线联合ER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水平显著高于0.06%/s、5%、10%(P<0.05)。结论3.0T MRI动态增强曲线半定量分型法的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界值为每秒平均流出斜率的0.03%时对曲线类型进行划分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动态增强曲线半定量分型法 乳腺病变
下载PDF
磁共振乳腺动态增强曲线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林志军 魏亚军 +4 位作者 周灵辉 王婉 杜娟 李元昕 贺晓宁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2年第5期281-283,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乳腺动态增强曲线在磁共振检查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5例乳腺疾病的患者进行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检查,扫描采用GE公司HDe 1.5T磁共振机配备8通道乳腺线圈进行检查,动态增强采用团注12时相扫描... 目的:探讨磁共振乳腺动态增强曲线在磁共振检查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5例乳腺疾病的患者进行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检查,扫描采用GE公司HDe 1.5T磁共振机配备8通道乳腺线圈进行检查,动态增强采用团注12时相扫描法检查。结果:25例乳腺病变均经过病理证实,其中恶性病变6例,动态增强曲线表现为Ⅲ型4例,Ⅱ型2例,良性病变19例,Ⅰ型曲线17例,Ⅱ型曲线2例。结论:乳腺动态增强曲线在磁共振乳腺疾病的诊断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结合动态增强后的病变征象,对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正确性起到了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乳腺疾病 动态增强曲线
下载PDF
磁共振乳腺动态增强曲线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钟明浩 候文忠 张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8期54-56,共3页
目的分析乳腺疾病诊断中磁共振乳腺平扫与动态增强曲线的应用效果。方法 64例乳腺疾病患者,均经穿刺活检或者手术病理证实,均行磁共振乳腺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4例患者共有病灶74个,均经双侧乳腺动态增强扫... 目的分析乳腺疾病诊断中磁共振乳腺平扫与动态增强曲线的应用效果。方法 64例乳腺疾病患者,均经穿刺活检或者手术病理证实,均行磁共振乳腺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4例患者共有病灶74个,均经双侧乳腺动态增强扫描后检出,没有漏诊出现。22例恶性病变均获得正确诊断, 42例良性病变中,仅有4例被误诊,其中考虑为乳腺癌患者2例,经影像学检查不排除属于恶性病变的患者2例。诊断准确率为93.75%(60/64)。恶性病变中,出现结节样强化现象,且有分叶征、星芒状、毛刺征改变出现在其边缘的病灶共有16个;出现团块状不均匀强化现象,且周围具有模糊边界的病灶共有8个。良性病变中,增强之后边界清楚,且出现结节状影的共有32个;边界清晰出现团块状影的病灶共有18个。动态增强曲线:恶性病变中共有18例为Ⅱ型曲线, 4例为Ⅲ型曲线;良性病变中29例表现为Ⅰ型曲线, 12例表现为Ⅱ型曲线, 1例表现为Ⅲ型曲线。结论乳腺疾病诊断中磁共振乳腺动态增强曲线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为乳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与动态增强后的病变征象进行充分结合,能促使乳腺疾病诊断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诊断 磁共振 乳腺动态增强曲线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曲线增强图象的二值化处理
6
作者 王霄 刘艳艳 《电脑应用技术》 1999年第44期28-31,共4页
根据曲线增强算法处理的图象在域值分割时出现曲线失真的现象,本文提出一种与边缘信息相结合的曲线检测及二值化方法,首先逐步分割曲线增强图象得到二值曲线图象,然后由原图象按照特定的边缘检测方法得到边缘图象,最后参照边缘图象... 根据曲线增强算法处理的图象在域值分割时出现曲线失真的现象,本文提出一种与边缘信息相结合的曲线检测及二值化方法,首先逐步分割曲线增强图象得到二值曲线图象,然后由原图象按照特定的边缘检测方法得到边缘图象,最后参照边缘图象优化二值曲线图象,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能够生成质量较好的曲线二值图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增强 图象二值化处理 细化
原文传递
增强MRI时间-信号增强率曲线对肾上腺肿瘤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文红 白人驹 +1 位作者 孙浩然 李亚军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 :以肿瘤的时间 信号增强率曲线作为诊断标准 ,进一步证实Gd DTPA动态增强MRI检查技术对肾上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3 6例共 41个肾上腺肿瘤 ,腺瘤 19例共 19个 ,非腺瘤 17例共 2 2个。所有肿瘤均先行常规SE序列T1 W和T2 W成... 目的 :以肿瘤的时间 信号增强率曲线作为诊断标准 ,进一步证实Gd DTPA动态增强MRI检查技术对肾上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3 6例共 41个肾上腺肿瘤 ,腺瘤 19例共 19个 ,非腺瘤 17例共 2 2个。所有肿瘤均先行常规SE序列T1 W和T2 W成像 ,选定肿瘤中心层面定位后 ,再利用屏气快速多层面破坏性梯度回波序列 (FMPSPGR)行轴位扫描 ,先平扫 ,再以同样条件行MRI动态增强检查 ,即静注Gd DTPA ,自注药后 0 .5min开始扫描 ,之后分别在 60min内共 17个时间点 ,以同等条件延时扫描 ,观察病变的增强程度 ,并分别测量其实质部分的信号值。计算肿瘤的信号比、最大信号增加比、增强率 ,再根据随时间延时肿瘤增强率的变化绘制曲线 ,比较肾上腺肿瘤间的时间 信号增强率曲线有无差异 ,并明确其对肾上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Ⅰ型时间 信号增强率曲线具有高度特异性 ,只有大多数神经源性肿瘤符合此增强特点 ,对区分腺瘤与其它类型的非腺瘤无诊断价值 ;以Ⅲ型或Ⅳ型曲线为标准诊断恶性肿瘤的准确率均不高 ,有 5 0 %的恶性肿瘤无法确诊 ;而以Ⅱ型时间 信号增强率曲线为标准较前 3种曲线更有助于肾上腺肿瘤的鉴别诊断 ,即以早期增强 ,延时 9min内肿瘤增强率下降程度超过肿瘤最大增强率的 5 0 %为诊断腺瘤的标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MRI 时间-信号增强曲线 肾上腺肿瘤 鉴别诊断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曲线联合DWI、血清CEA用于乳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0
8
作者 全国彪 潘桂海 +2 位作者 周伟文 温志玲 陈俏倩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7期43-46,共4页
目的分析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曲线联合DWI、血清CEA用于乳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9例乳腺癌作为观察组及57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1.5T磁共振... 目的分析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曲线联合DWI、血清CEA用于乳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9例乳腺癌作为观察组及57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1.5T磁共振对患者进行扫描,分析患者动态增强曲线及DWI图像,并检测血清中CEA,以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各指标分析价值。结果观察组时间-强度曲线以Ⅲ型为主,对照组以Ⅰ型为主,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D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E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时间-强化曲线诊断的阳性共75例,DWI扫描诊断的阳性共75例,CEA检测诊断的阳性共78例,平行联合诊断的阳性共87例,系列联合诊断的阳性共63例;系列联合诊断的特异度为95.24%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及平行联合诊断(P<0.05),采用平行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100%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及系列诊断(P<0.05),且系列联合诊断的准确率90.48%及曲线下面积0.951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及平行诊断(P<0.05)。结论 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曲线联合DWI、血清CEA对乳腺癌进行诊断时,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 动态增强曲线 DWI CEA 乳腺癌
下载PDF
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9
作者 朱传清 郭春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23期3762-3765,共4页
目的探讨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MB—DWI)联合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期间行乳腺磁共振检查的患者236例,其中恶性病变患者95例、良性病变患者141例,同... 目的探讨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MB—DWI)联合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期间行乳腺磁共振检查的患者236例,其中恶性病变患者95例、良性病变患者141例,同时另选取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三组均进行MB—DWI检查,绘制TIC曲线进行弥散后处理。观察三组扩散加权成像单指数模型参数(ADC值)、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模型参数值(ADCstandard)以及TIC曲线类型。结果恶性病变组的ADC值和ADCstandard酬值均低于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C曲线类型恶性病变组I型所占比例远低于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II型所占比例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B—DWI联合TIC曲线能够协助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较单一指标单独应用具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乳腺病变 鉴别诊断
下载PDF
MR动态增强曲线联合双指数模型Slow ADC值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效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玉玉 朱蓉蓉 哈若水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93-495,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曲线联合基于双指数模型的Slow ADC值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其他方式确诊的35例乳腺浸润型导管癌(44个病灶)和17例良性病变患者(24个病灶)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常规检查、动态增...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曲线联合基于双指数模型的Slow ADC值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其他方式确诊的35例乳腺浸润型导管癌(44个病灶)和17例良性病变患者(24个病灶)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常规检查、动态增强扫描及双指数模型的多b值DWI检查,分别获得各组增强曲线,并测量各组Slow ADC值,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动态增强曲线、Slow ADC值及两者联合对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曲线形态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变在曲线形态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恶性病变的Slow ADC值均值分别为(0.711±0.195)×10-3mm2·s-1和(0.375±0.130)×10-3mm2·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变Slow ADC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29,最佳诊断界值为0.475×10-3mm2·s-1,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7%,81.8%,86.4%。利用动态增强曲线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70.8%、89.7%,两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5.5%、87.5%、94.1%,三种诊断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增强曲线联合基于双指数模型的Slow ADC值,可提高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特异度及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动态增强曲线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双指数模型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曲线联合DWI、血清CEA诊断乳腺癌的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婷 万运 梁彩玲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5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1.5 T磁共振(MRI)动态增强曲线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血清癌胚抗原(CEA)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信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同时收集同期本院接诊的60例乳腺良性病变者... 目的:探讨1.5 T磁共振(MRI)动态增强曲线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血清癌胚抗原(CEA)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信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同时收集同期本院接诊的60例乳腺良性病变者进行比较,前者作为观察组,后者作为对照组。以1.5 T MRI对患者进行检查,分析两组动态增强曲线、DWI图像,并检测两组血清CEA指标水平,以手术病理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探讨动态增强曲线联合DWI、血清CEA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动态增强曲线中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议Ⅲ型为主,对照组以Ⅰ型为主,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WI扫描的表现扩散系数(ADC)值低于对照组,血清CEA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 T MRI动态增强曲线联合DWI、血清CEA诊断乳腺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诊断检出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 T MRI动态增强曲线联合DWI、血清CEA应用于乳腺癌的诊断中,可显著提升乳腺癌的检出率,减少漏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 动态增强曲线 弥散加权成像 癌胚抗原
下载PDF
磁共振乳腺动态增强曲线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欣欣 景斐华 《基层医学论坛》 2017年第20期2659-2660,共2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乳腺动态增强曲线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26例进行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结果 26例患者一共发现病灶37个,恶性肿瘤8例,良性病变18例。恶性病变表现Ⅲ型流出... 目的分析磁共振乳腺动态增强曲线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26例进行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结果 26例患者一共发现病灶37个,恶性肿瘤8例,良性病变18例。恶性病变表现Ⅲ型流出型6例,Ⅱ型平台型2例,良性病变表现Ⅰ型即流入型曲线10例,Ⅱ型平台型曲线8例。8例恶性肿瘤显示:5例中呈现显著不均匀强化、边界不清,边缘呈分叶、毛刺征象;另外3例(37.5%)诊断显示病灶中心不强化、周边强化特征,而周围卫星灶结节状显著均匀强化。18例良性病灶中度强化,边界清晰,边缘光整。结论磁共振乳腺动态增强曲线诊断乳腺疾病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诊断 磁共振乳腺动态增强曲线 应用价值
下载PDF
MR动态增强曲线联合DWI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13
作者 周恩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1期91-92,共2页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实施MR动态增强曲线联合DWI(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估。方法:将我院2018年4月—2021年4月接收的100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此次评估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M R动态增强曲线和DWI诊断,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实施MR动态增强曲线联合DWI(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估。方法:将我院2018年4月—2021年4月接收的100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此次评估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M R动态增强曲线和DWI诊断,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将两种检查措施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MR动态增强的诊断灵敏度为71.76%(61/85),特异度80%(12/15),阳性值95.31%(61/64),阴性值33.33%(12/36),准确度73.00%(73/100);表观扩散系数值的诊断灵敏度为78.26%(54/69),特异度67.74%(21/31),阳性值84.38%(54/64),阴性值58.33%(21/36),准确度75.00%(75/100);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8.44%(63/64)、83.33%(30/36)、90.77%(59/65)、96.77%(30/31)、93.00%(93/100),联合诊断效果显著(P<0.05)。结论:MR动态增强曲线联合DWI诊断乳腺癌效果显著,对疾病诊断以及后续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R动态增强曲线 DWI 临床效果
下载PDF
MR动态增强曲线联合ADC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林乐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3期5-7,共3页
分析MR动态增强曲线加ADC值对良恶性乳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本院2020.01-2020.12就诊乳腺病变合计98例患者,结合最终的病理结果分成良性、恶性两个组别,所有患者均通过3.0T MR开展检查,描绘动态增强曲线及ADC值,统计动态增强曲线... 分析MR动态增强曲线加ADC值对良恶性乳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本院2020.01-2020.12就诊乳腺病变合计98例患者,结合最终的病理结果分成良性、恶性两个组别,所有患者均通过3.0T MR开展检查,描绘动态增强曲线及ADC值,统计动态增强曲线与ADC值一同应用的诊断效能。结果:良性组动态增强曲线中1型比恶性组多,2型、3型比恶性组少,ADC值比恶性组高(P<0.05)。动态增强曲线显示良性合计55例,恶性合计43例;联合动态增强曲线加ADC显示良性合计50例,恶性合计48例。动态增强曲线与ADC值一同应用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较单用高(P<0.05)。结论:MR动态增强曲线、ADC值一同使用可提升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值得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变 良性 恶性 MR动态增强曲线 ADC值 诊断效能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TIC曲线联合DWI-ADC值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彭昌丽 马城 +1 位作者 陈源凯 梁有禄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24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化(TIC)曲线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DWI-ADC值)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来宾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4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均采...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化(TIC)曲线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DWI-ADC值)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来宾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4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均采用西门子Magnetom Skyra3.0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MRI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肿块的形态、信号,在工作站绘制病灶的TIC曲线类型,测量病灶的DWI-ADC值,并将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4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良性病变患者15例,恶性病变患者25例。乳腺良性肿块的TIC曲线类型与乳腺恶性肿块的TIC曲线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78,P=0.001)。乳腺良性肿块平均的DWI-ADC值为(1.556±0.526)×10^(-3) mm^(2)/s,乳腺恶性肿块平均的DWI-ADC值为(0.994±0.061)×10^(-3) mm^(2)/s,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8,P<0.001)。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显示,乳腺良性肿块多呈规则形态,而乳腺恶性肿块则多呈不规则形态;乳腺恶性肿块边缘多呈深分叶或毛刺征、不清晰,而乳腺良性肿块边缘多光滑、清晰;无论是乳腺良性肿块还是乳腺恶性肿块一般均呈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两者差异并不明显。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TIC曲线联合DWI-ADC值在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化曲线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乳腺肿块 定性诊断 乳腺癌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对乳腺病变鉴别诊断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莉莉 麻增林 周红悦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2675-2681,共7页
目的:Meta分析动态增强MRI(DCE-MRI)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性。方法:检索CNKI、万方数据、CBM数据库有关DCE-MR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中文文献,并采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30篇文献符合标准,提取DCE-MRI增... 目的:Meta分析动态增强MRI(DCE-MRI)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性。方法:检索CNKI、万方数据、CBM数据库有关DCE-MR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中文文献,并采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30篇文献符合标准,提取DCE-MRI增强后形态学、TIC类型进行综合研究,则其形态学、TIC类型对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的敏感度及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0.83(95%CI:0.80-0.86)、0.89(95%CI:0.86-0.91),特异度及95%的可信区间为0.72(95%CI:0.69-0.76)、0.73(95%CI:0.70-0.76);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9.18%及88.93%。结论:DCE-MRI有助于乳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一般,其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DCE-MRI特征有重叠,仍需大样本的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核磁共振 动态增强曲线 META-分析
下载PDF
肾脏肿瘤的MR动态增强扫描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曹慧芳 柯勇 +1 位作者 刘日华 孟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10期1078-1080,共3页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扫描在肾脏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1例肾细胞癌、11例肾错构瘤和6例肾囊肿行MR常规检查及动态增强和延迟增强扫描,测量病灶的信号强度,绘制时间-对比增强率曲线并对动态增强的类型及血液动力学改变进...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扫描在肾脏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1例肾细胞癌、11例肾错构瘤和6例肾囊肿行MR常规检查及动态增强和延迟增强扫描,测量病灶的信号强度,绘制时间-对比增强率曲线并对动态增强的类型及血液动力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肾脏肿瘤动态增强后的时间-对比增强率曲线不同,富血供肾癌在早期强化并逐渐上升,但其时间-对比增强率曲线无明显峰值;乏血供肾癌早期轻度强化,缓慢上升至60s后趋于稳定;肾错构瘤早期即明显强化,于30s达到强化高峰后快速下降;肾囊肿则无明显强化。结论:通过定量分析肾脏肿瘤的信号强度,动态增强MRI可以提供肿瘤的血供信息,有助于肾脏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肾脏肿瘤 动态增强 时间-对比增强曲线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参数SS与微血管密度在乳腺癌中的相关性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仲雷 刁群超 +5 位作者 张建国 郭宝良 杨学伟 罗国庆 陈晰 闫朝岐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2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磁共振(MR)动态增强扫描的曲线最大增强线性斜率(SS)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及二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8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行动态增强MR扫描,根据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计算出参数SS值,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目的:探讨乳腺癌磁共振(MR)动态增强扫描的曲线最大增强线性斜率(SS)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及二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8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行动态增强MR扫描,根据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计算出参数SS值,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MVD情况,结合病理淋巴结转移情况加以分析。结果:38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MVD均数为52.75±13.87,SS均数为6.15±1.23(%/s),而阴性组的MVD和SS分别为38.23±11.45和2.48±1.12,二者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且SS与MVD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812,P<0.05)。结论:MVD和SS均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子和判断预后的指标,并且SS在术前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乳腺癌的血管生成特征,较病理组织学方法更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微血管密度 MR动态增强 曲线最大增强线性斜率 淋巴转移
下载PDF
前列腺病变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傅玉存 孙茸 +4 位作者 李明利 马勇 郭芸 柳玉新 崔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7期497-499,共3页
目的 :研究前列腺正常组织、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中央带这三种组织的增强特点 ,根据时间密度曲线求得检出前列腺癌的螺旋CT最佳延迟时间。方法 :采用SIEMENSPLUS 4螺旋CT ,对 10例无泌尿系症状、31例前列腺癌、4 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 目的 :研究前列腺正常组织、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中央带这三种组织的增强特点 ,根据时间密度曲线求得检出前列腺癌的螺旋CT最佳延迟时间。方法 :采用SIEMENSPLUS 4螺旋CT ,对 10例无泌尿系症状、31例前列腺癌、4 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用碘海醇 10 0ml( 30 0mg·I/ml) ,3.0ml/s ,延迟时间 30s,SLICE 5mm。同层动态扫描 2 0层。结果 :正常前列腺组织呈缓慢上升型 ,平均峰值时间为注药后 90s,最佳延迟时间 84~ 96s;前列腺癌均匀增强呈快升慢降型 ,平均峰值时间 6 6s,最佳延迟时间 6 0~ 72s;前列腺增生中央带呈斑片状强化 ,平均峰值时间 70s,最佳延迟时间 6 4~ 76s。结论 :大部分前列腺癌具有早期增强的特点 ,检出癌灶最佳延迟时间为 6 0~ 72s。在此时间内扫描前列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态增强扫描 时间密度曲线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女性盆腔肿瘤性质的诊断价值
20
作者 孙露露 张心畅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15期2994-2997,共4页
目的 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联合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对女性盆腔肿瘤性质的应用诊断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台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2例盆腔肿瘤患者,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确诊恶性盆腔肿瘤患... 目的 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联合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对女性盆腔肿瘤性质的应用诊断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台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2例盆腔肿瘤患者,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确诊恶性盆腔肿瘤患者62例,良性盆腔肿瘤患者4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MRI-DWI联合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检测。结果 MRI-DWI对盆腔肿瘤恶性诊断准确率为59.67%(37/62);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盆腔肿瘤恶性诊断准确率为56.45%(35/62);联合检测对盆腔肿瘤恶性诊断准确率为96.77%(60/62);MRI-DWI对盆腔肿瘤良性诊断准确率为40.00%(16/40);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盆腔肿瘤良性诊断准确率为37.50%(15/40);联合检测对盆腔肿瘤良性诊断准确率为95.00%(38/40);与MRI-DWI、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单项诊断,联合检测对盆腔肿瘤良恶性诊断准确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DWI诊断情况为恶性肿瘤[宫颈腺癌77.45%(79/102)、直肠癌71.57%(71/102)、子宫腺瘤78.43%(80/102)],良性肿瘤[卵巢囊肿58.82%(62/102)、子宫肌瘤61.76%(62/102)];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诊断情况为恶性肿瘤[宫颈腺癌45.10%(46/102)、直肠癌44.12%(45/102)、子宫腺瘤49.02%(50/102)],良性肿瘤[卵巢囊肿57.84%(59/102)、子宫肌瘤56.86%(58/102)];联合检测诊断情况为恶性肿瘤[宫颈腺癌91.17%(93/102)、直肠癌87.25%(89/102)、子宫腺瘤92.16%(94/102)],良性肿瘤[卵巢囊肿93.14%(95/102)、子宫肌瘤94.12%(96/102)];与MRI-DWI、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单独诊断,联合检测对宫颈腺癌、直肠癌、子宫腺瘤、卵巢囊肿及子宫肌瘤情况诊断准确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RI-DWI、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单独诊断比较,联合检测对盆腔肿瘤的诊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P<0.05)。结论 MRI-DWI联合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检测可使盆腔肿瘤良恶性检出率提高,且两者联合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盆腔肿瘤 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良恶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