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粮食中赭曲霉素A检验方法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姜雪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0期169-171,共3页
赭曲霉素A(Ochratoxin A,OTA)是青霉菌属与曲霉菌属共同产生的具有7种结构的二级代谢产物,在小麦、玉米、大米及大麦等粮食中广泛存在。赭曲霉素A可致畸,具有肾毒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等危害,可引起动物肾脏、肝脏损伤、坏死以及肠黏... 赭曲霉素A(Ochratoxin A,OTA)是青霉菌属与曲霉菌属共同产生的具有7种结构的二级代谢产物,在小麦、玉米、大米及大麦等粮食中广泛存在。赭曲霉素A可致畸,具有肾毒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等危害,可引起动物肾脏、肝脏损伤、坏死以及肠黏膜损坏。本文综述了粮食中赭曲霉素A的主要检验方法,重点分析与讨论了不同检验方法优缺点,以期为更加准确、高效、便捷的检测粮食中赭曲霉素A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素A 理化性质 检验方法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QH06清除赭曲霉素A的作用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郑香峰 王诗苡 +2 位作者 陶佳欣 曹悦 杨振泉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0-276,共7页
经过筛选、鉴定得到清除赭曲霉素A(Ochratoxin A,OTA)的植物乳杆菌QH06,并进一步研究其清除OTA的途径及其在食品中清除OTA的效果。通过研究植物乳杆菌QH06的活菌、死菌,胞内、胞外代谢物,细胞壁等对赭曲霉素A(OTA)的清除作用探究该乳酸... 经过筛选、鉴定得到清除赭曲霉素A(Ochratoxin A,OTA)的植物乳杆菌QH06,并进一步研究其清除OTA的途径及其在食品中清除OTA的效果。通过研究植物乳杆菌QH06的活菌、死菌,胞内、胞外代谢物,细胞壁等对赭曲霉素A(OTA)的清除作用探究该乳酸菌清除OTA的途径,并通过分析QH06在葡萄汁中清除OTA的效果对其应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QH06活细胞和死细胞分别与质量浓度为100 ng/mL的OTA共培养48 h后,OTA的清除率分别为83.61%和83.51%;QH06胞内酶和胞外代谢物分别与质量浓度为100ng/mL的OTA共培养72h后,OTA质量浓度均在90ng/mL之上;QH06细胞壁与质量浓度为100ng/mL的OTA共孵育72h后,OTA质量浓度由80.75ng/mL(0h)降低至13.81ng/mL,清除率为82.90%。QH06与含质量浓度为100ng/mL的OTA葡萄汁共培养72 h后,葡萄汁中OTA的质量浓度降低至15.23 ng/mL;在含质量浓度为20 ng/mL OTA的葡萄汁中,QH06对OTA清除率达到100%。以上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QH06通过细胞壁吸附作用清除食品中OTA污染,为其在防治食品中OTA污染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素A 植物乳杆菌 清除机制 应用
下载PDF
基于磁球的竞争适配体法检测中药中赭曲霉素A
3
作者 高仕超 秦美君 +1 位作者 李赟 郭丽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64-2768,共5页
目的基于磁球的竞争适配体法检测中药中赭曲霉素A。方法以赭曲霉素A的适配体为识别元件,荧光素FAM为荧光探针,磁球为载体,发展了一种竞争的适配体法检测赭曲霉素A。FAM标记的适配体(F-Aptamer)与修饰在磁球上的适配体互补链(c-DNA)杂交... 目的基于磁球的竞争适配体法检测中药中赭曲霉素A。方法以赭曲霉素A的适配体为识别元件,荧光素FAM为荧光探针,磁球为载体,发展了一种竞争的适配体法检测赭曲霉素A。FAM标记的适配体(F-Aptamer)与修饰在磁球上的适配体互补链(c-DNA)杂交而结合在磁球上,并随着磁性分离离开溶液,溶液的荧光信号弱;在溶液中加入赭曲霉素A后,赭曲霉素A与c-DNA竞争性的与F-Aptamer结合,与赭曲霉素A结合的F-Aptamer留在溶液中,从而使溶液的荧光信号增强。结果c12-DNA做互补链,在50 nmol/L的FAM-Aptamer、20 nmol/L的Ca^(2+)和pH8.0的缓冲溶液下,方法检出限低至0.2 nmol/L,展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同时只需对样品进行简单处理即可实现赭曲霉素A在中药中的检测。结论本实验将适配体技术和纳米材料结合并应用于中药中真菌毒素的检测,为中药质量鉴定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素A 适配体 中药 荧光 磁球
下载PDF
仓储稻米中产柄曲霉素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毒条件研究
4
作者 赵亚荣 郑锦锦 +3 位作者 陈佩榕 曾睿 刘香香 王旭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0-216,共7页
目的 获得产柄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STC)的菌株并研究其最适产毒条件。方法 将1份来自广东省韶关市仓储霉变稻米的稀释液接种至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otato dextrose agar,PDA)培养基上,利用平板划线法分离获得菌株,通过高效液相色谱-... 目的 获得产柄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STC)的菌株并研究其最适产毒条件。方法 将1份来自广东省韶关市仓储霉变稻米的稀释液接种至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otato dextrose agar,PDA)培养基上,利用平板划线法分离获得菌株,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获得菌株的产STC能力进行检测,结合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产毒素菌鉴定,并对其产STC菌株的产毒条件(培养基、培养天数、培养温度)进行考察。结果 该稻米中共分离到9种菌,其中詹森曲霉(Aspergillus jensenii)可代谢合成STC,其最佳产毒培养基为大米培养基,最适温度为28℃,且在培养的第28 d含量达到最大。结论 该研究从发霉稻米中分离获得1株可代谢产生STC的菌株,可为我国针对性地防控粮食中产毒性真菌污染提供基础性实验菌株,同时也有利于STC生物合成、代谢等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仓储稻米 真菌 分离鉴定 曲霉素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固定化生物酶修饰电极检测杂色曲霉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姚冬生 文圣梅 +3 位作者 刘大岭 谢春芳 白燕 冉艳红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01-606,共6页
杂色曲霉素 (ST)是一种致癌致畸的真菌毒素 ,已报道的检测ST的技术有TLC、HPLC、ELISA以及毒素基因的PCR检测技术。初步探索了酶生物传感器三电极系统对ST的电化学分析。在实验中 ,应用多壁碳纳米管作为分子识别元件ADTZ的固定化基质和... 杂色曲霉素 (ST)是一种致癌致畸的真菌毒素 ,已报道的检测ST的技术有TLC、HPLC、ELISA以及毒素基因的PCR检测技术。初步探索了酶生物传感器三电极系统对ST的电化学分析。在实验中 ,应用多壁碳纳米管作为分子识别元件ADTZ的固定化基质和传感器的电子传递体构建了Au工作电极 ,对ST进行CV和DPV分析 ,结果表明 :ST在 - 6 0 0mV位置有一明显的特征还原峰电位 ,线性检测范围是 8 32× 1 0 - 5~ 6 6 5 6× 1 0 - 5mg mL ,检测下限为8 32× 1 0 - 5mg mL ,响应时间 1 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曲霉素 多壁碳纳米管 传感器
下载PDF
杂色曲霉素致人胚肺细胞p53及Ki-ras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曹文军 王会艳 +5 位作者 张祥宏 孙旭明 谢同欣 严霞 王俊灵 王凤荣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5-177,共3页
为探讨中国恶性肿瘤高发区粮食中优势污染霉菌毒素—杂色曲霉素 (Sterigmatocystin,ST)的致癌作用 ,运用银染 PCR- SSCP方法分析了不同浓度的 ST(1μg/ ml和 3μg/ m l)对体外培养的人胚肺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抑癌基因 p5 3第 5、6、7、... 为探讨中国恶性肿瘤高发区粮食中优势污染霉菌毒素—杂色曲霉素 (Sterigmatocystin,ST)的致癌作用 ,运用银染 PCR- SSCP方法分析了不同浓度的 ST(1μg/ ml和 3μg/ m l)对体外培养的人胚肺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抑癌基因 p5 3第 5、6、7、8外显子及癌基因 Ki- ras的突变情况。结果显示 ST处理后第 2 2周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p5 3基因的第 8外显子和 Ki- ras癌基因均出现异常泳动带型 ,表明 ST诱发了抑癌基因 p5 3及癌基因 Ki- ras突变 ,进一步证实了 ST对人肺组织的致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曲霉素 肺肿瘤 P53 KI-RAS 基因突变
下载PDF
核酸适配体识别-荧光法检测赭曲霉素A 被引量:29
7
作者 段诺 吴世嘉 王周平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0-304,共5页
建立了核酸适配体识别-荧光探针技术检测赭曲霉素A(OTA)的新方法。基于微孔板上固定的核酸适配子与目标物质OTA结合时构象发生变化,导致预先与其互补杂交的FAM标记短链DNA解离,引起荧光信号发生变化,据此可实现对OTA的定量检测。当微孔... 建立了核酸适配体识别-荧光探针技术检测赭曲霉素A(OTA)的新方法。基于微孔板上固定的核酸适配子与目标物质OTA结合时构象发生变化,导致预先与其互补杂交的FAM标记短链DNA解离,引起荧光信号发生变化,据此可实现对OTA的定量检测。当微孔板包被亲和素浓度为25 mg/L、适配子浓度为50 nmol/L,FAM标记互补短链DNA用量为150 nmol/L,OTA结合缓冲液为10 mmol/L HEPES(含120mmol/L NaCl、5 mmol/L KCl、20 mmol/L MgCl2、20 mmol/L CaCl2,pH7.0),45℃反应40 min时,可获得方法的最佳分析结果。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对OTA的检测线性范围为2.0×10-8~1.0×10-5g/L;检出限为1×10-8g/L;相对标准偏差为2.6%(1×10-6g/L,n=11)。本方法选择性良好,操作简单,已成功应用于实际样品中OTA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体 荧光 分子识别 曲霉素A
下载PDF
杂色曲霉素对体外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rasp21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祥宏 谢同欣 +5 位作者 张中朝 严霞 王俊灵 李淑荣 刘贵生 王凤荣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0-112,共3页
以人胚肺组织体外培养、流式免疫技术和电镜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省肿瘤高发区粮食中污染的常见霉菌毒素-杂色曲霉素作用后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癌基因rasp21蛋白产物的表达及相应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杂色曲霉素作... 以人胚肺组织体外培养、流式免疫技术和电镜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省肿瘤高发区粮食中污染的常见霉菌毒素-杂色曲霉素作用后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癌基因rasp21蛋白产物的表达及相应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杂色曲霉素作用下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癌基因rasp21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电镜观察可见杂色曲霉素处理细胞出现细胞核明显增大、异型、核膜内褶、核仁明显等一系列具有恶性肿瘤细胞特征的超微结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曲霉素 人肺 RASP21 超微结构 肿瘤发生
下载PDF
胃癌、肝癌高发区和低发区粮食中杂色曲霉素污染量调查 被引量:23
9
作者 楼建龙 田禾菁 +1 位作者 孟昭赫 郭振泉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8-31,共4页
采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C-ELISA)测定了208份粮食样品的杂色曲霉素(ST)污染量,发现其中79份含ST少于4μg/kg,111份含4~39μg/kg;ST污染量高于40μg/kg的有18份,最高含34... 采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C-ELISA)测定了208份粮食样品的杂色曲霉素(ST)污染量,发现其中79份含ST少于4μg/kg,111份含4~39μg/kg;ST污染量高于40μg/kg的有18份,最高含34μg/kg。采自胃癌、肝癌高发区的107份样品,有44.9%含20μg/kg以上的ST,而低发区的61份样品只有14.8%含ST在20μg/kg以上。二者,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高发区样品的ST污染量加权平均值为(19.6±21.6)μg/kg,低发区的为(12.2±11.8)μg/kg,二者也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在同一类地区,原粮的ST污染量显著高于成品粮的;不同粮食品种之间的ST污染量有差异,按ST污染量由大到小排列为:杂粮及饲料>小麦>稻谷>玉米>面粉>大米。就单一品种比较,来自胃癌、肝癌高发区和低发区的小麦、玉米、大米三种粮食的ST污染量之间都有显著差异(P<0.05),而稻谷、面粉的ST污染量差异不显著(P>0.05)。对其中的16份样品按现行国家标准检测方法──薄层层析法测定ST含量,发现15份样品的测定结果与IC-ELISA法的测定值相一致。二种测定方法的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曲霉素 酶联免疫吸附 胃肿瘤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杂色曲霉素对人胚胃粘膜细胞p53基因致突变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孙旭明 曹文军 +5 位作者 张祥宏 谢同欣 严霞 王俊灵 左连富 王凤荣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59-262,共4页
为探讨杂色曲霉素(ST)的致癌作用,运用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和银染PCR-SSCP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ST(1mg/L和3mg/L)诱发体外培养的人胚胃粘膜细胞恶性转化情况以及... 为探讨杂色曲霉素(ST)的致癌作用,运用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和银染PCR-SSCP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ST(1mg/L和3mg/L)诱发体外培养的人胚胃粘膜细胞恶性转化情况以及此过程中抑癌基因p53在蛋白及基因水平上的变化。结果表明,ST处理4周后处理细胞增殖旺盛,并出现恶性转化灶;ST处理24周后处理细胞可在软琼脂上形成细胞集落(ST1mg/L和3mg/L组每皿细胞集落数平均分别为15和17个);FCM检测结果表明,ST处理的细胞细胞增殖指数增高,DNA含量增高,出现DNA异倍体,突变型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CR-SSCP分析结果显示,ST处理22周后,处理细胞p53第8外显子出现异常泳动带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曲霉素 胃粘膜细胞 P53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关于葡萄酒中赭曲霉素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学威 段雪荣 +2 位作者 卢新军 凌云 张辉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11期12-14,共3页
葡萄酒,作为一种绿色健康的产品,也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例如氨基甲酸乙酯EC、赭曲霉素A等。该文对葡萄酒中赭曲霉素A的含量标准,检测标准,产生菌,影响条件以及去除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国家制定葡萄酒中赭曲霉素A含量的标准提供理... 葡萄酒,作为一种绿色健康的产品,也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例如氨基甲酸乙酯EC、赭曲霉素A等。该文对葡萄酒中赭曲霉素A的含量标准,检测标准,产生菌,影响条件以及去除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国家制定葡萄酒中赭曲霉素A含量的标准提供理论参考,以期杜绝赭曲霉素A对葡萄酒安全的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素A 葡萄酒 产生菌 影响因 去除方法
下载PDF
杂色曲霉素对体外培养人外周血白细胞介素Ⅱ分泌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向华 张祥宏 +7 位作者 严霞 尹桂然 谭延伟 李月红 刘艳丽 杨建柱 王俊灵 王凤荣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2-114,共3页
杂色曲霉素是我国肿瘤高发区粮食中的优势污染霉菌毒素。为探讨杂色曲霉素 (ST)对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ST作用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HPBMc)培养上清液中白血细胞介素Ⅱ (IL 2 )的分泌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 杂色曲霉素是我国肿瘤高发区粮食中的优势污染霉菌毒素。为探讨杂色曲霉素 (ST)对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ST作用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HPBMc)培养上清液中白血细胞介素Ⅱ (IL 2 )的分泌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 ( 0 0 3 12 5~ 2mg L)ST处理 2 4h后 ,体外培养的HPB Mc的IL 2分泌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其中以较低浓度ST( 0 0 3 12 5~ 0 12 5mg L)和较高浓度ST( 1~ 2mg L)抑制作用最明显 (P <0 0 5 )。在ST 1mg L作用 1~ 64h的时间范围内 ,ST对HPBMcIL 2的分泌总体表现抑制作用。ST处理后 8~ 64h ,随ST处理时间的延长 ,对IL 2分泌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r =0 82 2 ,P <0 0 5 )。本研究结果提示 ,ST对HPBMc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曲霉素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白细胞介 肿瘤 霉菌毒 致癌性 免疫机能
下载PDF
杂色曲霉素诱导体外培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曹文军 孙旭明 +3 位作者 张祥宏 严霞 王俊灵 王凤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研究我国肿瘤高发区饮食污染霉菌毒素-杂色曲霉素(ST)对人免疫机能的可能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形态学观察及DNA电泳。结果:ST可诱导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发生凋亡,... 目的:研究我国肿瘤高发区饮食污染霉菌毒素-杂色曲霉素(ST)对人免疫机能的可能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形态学观察及DNA电泳。结果:ST可诱导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发生凋亡,并且在一定时间(2~48h)及剂量(0125~2.0mg/L)范围内呈正相关关系。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均发现了凋亡细胞典型的形态学变化,如核染色质凝集边集,凋亡小体形成等;DNA琼脂糖凝胶电泳也出现特征性的DNALadder条带。结论:ST可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恶性肿瘤 杂色曲霉素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杂色曲霉素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AP1及LMP2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邢凌霄 张祥宏 +4 位作者 李月红 左连富 严霞 王俊灵 王凤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杂色曲霉素(ST)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抗原加工递呈相关基因TAP1、L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和FCM方法,分析5种浓度ST处理对体外培养的HPBMcTAP1、LMP2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RT-PCR检... 目的:探讨杂色曲霉素(ST)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抗原加工递呈相关基因TAP1、L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和FCM方法,分析5种浓度ST处理对体外培养的HPBMcTAP1、LMP2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RT-PCR检测结果表明,ST处理24h后,低浓度ST组(0.125mg/L、0.25mg/L)HPBMcTAP1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较高浓度组(0.5mg/L、1mg/L和2mg/L)TAP1mRNA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尤以1mg/L和2mg/L组为著。FCM定量分析表明,低浓度ST组HPBMcTAP1蛋白平均表达量略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而较高浓度组TAP1表达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0.125mg/L到1mg/L浓度范围内,各ST处理组HPBMcLMP2蛋白表达量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ST对体外培养的HPBMcTAP1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按ST剂量不同而变化,在0.125~1mg/L浓度范围内ST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可剂量依赖地提高体外培养的HPBMcLMP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卟周血单个核细胞 杂色曲霉素 低分子量多肽 抗原加工相关转运子孙
下载PDF
单次灌胃杂色曲霉素对小鼠大脑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晋红 张祥宏 +6 位作者 左连富 严霞 王俊灵 黄向华 邢凌霄 李月红 王凤荣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 探讨单次ig杂色曲霉素 (ST)对小鼠大脑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方法 ,研究ST对BALB/c小鼠大脑神经细胞的影响。结果 病理形态学观察可见 ,ig小剂量ST(3μg·kg-1 )后 1 2h或大剂量ST(3mg·... 目的 探讨单次ig杂色曲霉素 (ST)对小鼠大脑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方法 ,研究ST对BALB/c小鼠大脑神经细胞的影响。结果 病理形态学观察可见 ,ig小剂量ST(3μg·kg-1 )后 1 2h或大剂量ST(3mg·kg-1 )后6h即可见小鼠大脑皮质、丘脑、海马CA2区神经元出现胞核固缩深染、胞浆嗜酸性变、空泡变性等病理变化 ,且随剂量增大和作用时间延长 ,病变神经元逐渐增多 ;光镜下对海马CA2区病变神经元进行计数分析 ,结果表明ST处理组发生病理变化的神经元比例均高于相应对照组 ,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增高 ;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结果表明 ,igST 3,30 ,30 0和30 0 0 μg·kg-1 1 2h后 ,小鼠脑细胞的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增高 ;ig3mg·kg-1 的ST后 6~48h,随ST作用时间的延长 ,脑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增高。结论经口给予ST可导致小鼠大脑皮质、丘脑、海马CA2区神经元发生退行性病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曲霉素 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 大脑细胞
下载PDF
杂色曲霉素对小鼠穹窿下器室管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郝庆卯 张祥宏 +7 位作者 邢凌霄 王俊灵 严霞 马常升 王丽 刘贵生 王凤荣 杨天祝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0-652,共3页
目的:观察杂色曲霉素(ST)对小鼠穹隆下器(SFO)室管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单次ST(3000 μg/kg) 灌胃,分别于灌胃后1、2、4、8、16 h处死动物,用扫描电镜观察SFO室管膜的结构变化。结果:ST灌胃后1 h部分SFO室管膜表面... 目的:观察杂色曲霉素(ST)对小鼠穹隆下器(SFO)室管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单次ST(3000 μg/kg) 灌胃,分别于灌胃后1、2、4、8、16 h处死动物,用扫描电镜观察SFO室管膜的结构变化。结果:ST灌胃后1 h部分SFO室管膜表面微绒毛结构消失、细胞破损,ST灌胃后2 h室管膜出现凹凸不平、损伤加重,ST灌胃后8 h室管膜凹凸不平和破损最为明显, ST灌胃后16 h逐渐恢复。结论:提示ST对小鼠SFO室管膜细胞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穹隆下器 室管膜细胞 杂色曲霉素 小鼠 超微结构
下载PDF
非标记液晶型免疫传感器检测赭曲霉素A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胜园 谭慧 +3 位作者 刘艳梅 吴朝阳 沈国励 俞汝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5-1069,共5页
研制了一种基于液晶取向改变的非标记液晶型免疫传感器,并用于检测赭曲霉素A(OTA).采用戊二醛交联法将OTA固定在由自组装膜修饰的玻璃基底表面.自组装膜能诱导液晶分子垂直排列,而连接OTA抗体后则扰乱了液晶分子取向的有序排列,导致液... 研制了一种基于液晶取向改变的非标记液晶型免疫传感器,并用于检测赭曲霉素A(OTA).采用戊二醛交联法将OTA固定在由自组装膜修饰的玻璃基底表面.自组装膜能诱导液晶分子垂直排列,而连接OTA抗体后则扰乱了液晶分子取向的有序排列,导致液晶分子在化学敏感膜表面的取向发生变化,使光学信号的亮度及色彩发生变化,以此实现对OTA的检测.当OTA含量超过0.01 ng/mL时,光学信号发生明显变化.本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非标记和操作简单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自组装膜 免疫传感器 曲霉素A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_1与杂色曲霉素对HepG2细胞的联合毒性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洋 杜明 张根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00-1306,共7页
研究了黄曲霉毒素B1(AFB1)和杂色曲霉素(ST)对人肝癌细胞Hep G2的细胞毒性及其联合毒性。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Hep G2,用不同浓度梯度的AFB1(0.1、1、5、10μmol/L)和ST(0.5、2.5、5、7μmol/L)单独和联合作用于Hep G2细胞24 h或48 h,分... 研究了黄曲霉毒素B1(AFB1)和杂色曲霉素(ST)对人肝癌细胞Hep G2的细胞毒性及其联合毒性。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Hep G2,用不同浓度梯度的AFB1(0.1、1、5、10μmol/L)和ST(0.5、2.5、5、7μmol/L)单独和联合作用于Hep G2细胞24 h或48 h,分别测量细胞活性、ATP含量、DNA受损程度、线粒体膜电位,以及活性氧含量的变化,通过统计分析得到两种毒素对Hep G2细胞的联合毒性作用。结果显示,AFB1和ST对Hep G2细胞的IC50分别为16.989μmol/L和7.258μmol/L,细胞增殖力、ATP、DNA、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氧等指标的理论加和值与实际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这两种毒素及其混合物对Hep G2细胞的作用终点均可分为3类:第一类为细胞增殖力的降低;第二类包括ATP含量、DNA含量变化;第三类为活性氧含量变化和线粒体膜通透性变化。表明AFB1和ST对Hep G2细胞的联合毒性作用为加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理学 曲霉B1 杂色曲霉素 细胞增殖力 毒性作用终点 联合作用
下载PDF
杂色曲霉素对体外培养人胚支气管粘膜上皮的致癌作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祥宏 谢同欣 +2 位作者 严霞 王俊灵 王凤荣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41-342,共2页
采用体外培养、动物接种方法研究了杂色曲霉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胚支气管粘膜上皮致癌作用。结果发现,体外培养的人胚肺支气管组织块在杂色曲霉素处理后,γ射线照射的新生SD仔鼠皮下接种可见支气管粘膜及肺泡上皮增生。
关键词 杂色曲霉素 致癌作用 肺肿瘤
下载PDF
杂色曲霉素对小鼠脾细胞IL-2及IFN-γ分泌和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邢凌霄 张祥宏 +9 位作者 李月红 严霞 王俊灵 王凤荣 邢凌霄 张祥宏 李月红 严霞 王俊灵 王凤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6-310,共5页
目的:探讨杂色曲霉素(ST)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脾细胞IL-2及IFN-γmRNA表达及其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半定量RT-PCR及ELISA方法,研究5种不同剂量ST(0.125mg/L,0.25mg/L,0.5mg/L,1mg/L,2mg/L)预处理对小鼠脾细胞直IL-2及IFN-γmRNA... 目的:探讨杂色曲霉素(ST)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脾细胞IL-2及IFN-γmRNA表达及其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半定量RT-PCR及ELISA方法,研究5种不同剂量ST(0.125mg/L,0.25mg/L,0.5mg/L,1mg/L,2mg/L)预处理对小鼠脾细胞直IL-2及IFN-γmRNA表达及其蛋白分泌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ST预处理2h均可引起小鼠脾细胞IL-2及法IFN-γ表达的改变,但不同剂量影响不同,小剂量ST处理组(0.125、0.25mg/L)在ST处理后2h,可诱导脾细胞IL-2及IFN-γmRNA的表达;而大剂量ST处理组(1 mg/L、2mg/L)可明显抑制脾细胞IL-2及IFN-γmRNA表达及其相应蛋白的分泌,尤以ST 1mg/L的抑制作用最明显。结论:ST可影响小鼠脾细胞IL-2及IFN-γ表达和分泌的改变,较小剂量组(0.125、0.25mg/L)表现为诱导作用,而较大剂量组(1 mg/L、2mg/L),则表现为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素 白细胞介2 干扰Ⅱ型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